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整合教学内容的理论依据
系统论是进行教学内容整合的重要理论依据。
系统论告诉我们:一个系统的功能不仅取决于它内部的要素,更取决于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具有良好结构的系统,往往会出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
现行数学教材是用演绎法编写的,在内容的编排上具有明显的阶梯性和连贯性。如果孤立地看,每一部分内容都是重要的,是环环相扣的,似乎都是缺一不可的。但是从整体上看,却有主次之分、枝干之别。因此,内容的提炼与整合应当成为教学设计的核心,削枝强干、优化结构应当成为教学设计的重点。特别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重视目的性、系统性、概括性、针对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形象地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现在考虑得更多的应该是“哪些内容可以不讲”,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考虑“哪些内容要讲”。
二、正确掌握整合教学内容的步骤
第一,用“非线性”模式的理念分析教学内容。
实施“非线性”模式时,要求教师根据师生的活动方式,把内容分为四类:工具类(教师讲解为主)、非工具类的重点内容(师生共同研究)、经验类(学生总结为主)、非重点内容(学生阅读为主)。进行整合之前,教师要认真分析内容的类别。
第二,设立教学内容的主干。
以教学单元为单位,系统地分析教学内容,精心把以上工具类和非工具类的重点内容组合成教学内容的主干。
第三,重组教学内容和重构内容呈现顺序。
三、完整使用整合教学内容的策略
(一)削枝强干,淡化形式
在“非線性”模式的实验中,要想削枝强干,就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例如,学习有理数加减法运算时,若让学生先学习运算法则,再用法则进行运算,学生往往被法则中的概念(绝对值、绝对值大的数、绝对值小的数、绝对值大的数的符号、绝对值小的数的符号)弄得晕头转向而难以掌握运算,以至运算频频出错。我们让学生借助生活中的赢输球概念,先学习代数和的运算,待学生掌握运算后,再让学生归纳出运算法则,教学效果非常好。一般而言,工具类内容由教师讲,而且要讲深讲透。非工具类内容教师少讲,甚至不讲。
(二)强化训练,课内批改
由于整合了内容,学生认知过程的时间减少了,这样为及时反馈、强化训练提供了时间。为此,我们加强了课内的有效技能训练的措施。
1.搭建学习“脚手架”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习的重点、难点,寻找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
铺设必要的步骤;针对学生学习的易错点和新知识,重新设计局部练习。例如:有理数运算中,与小学不同的是先确定符号,再实施运算。在学习新知识时我们设计了一些步骤,“提示”学生运算时注意先确定符号。待一段时间后,撤掉这些步骤,这样有效地减少了学生重复出错。搭建学习“脚手架”是:先搭架、后拆架,最终要让学生能够“徒手攀登”。
2.编印学生课堂学习卷
以往,学生学习问题往往要到第二天甚至是第三天才能反馈给学生。这种时过境迁
的反馈,学生要么干脆不矫正,要么效果就事倍功半。于是我们就坚持每个新授课时都通过集体备课共同设计统一格式的课堂学习卷,既便于教师及时巡查,也便于教师课内批改,发现问题及时补差。
(三)开展讨论,自主学习
“非线性”模式使课堂教学有了较充裕的时间,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我们正在尝试以“讨论课”作为切入口,把“研究性学习”引进课堂,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让课堂成为素质教育的载体。“非线性”模式提倡数学教学要:先做后学,先试后学,改变数学教学先讲后练的传统教法。因此,我们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学习情景,让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先尝试、先讨论、先思考。教师或点拨,或参与,或辅导,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成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过程。
四、初步效果
我们坚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整合教学内容为策略,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根本目的,充分调动师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实验中,我们努力探索教学过程各要素、各环节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最优化,以系统方法为主要的工作方法,实验取得一定成效。
1.树立了新型的教学观
教师把教材内容进行处理,对新的知识统一、调整、合并,形成新的教学单元体系,为学生在课堂上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并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实现模式的最终目标。
2.有效促进备课活动的合作开展
教师有自由职业之称,教师的教学有道是“教无定法”,备课更是“各自为战”。过去备课流于形式且落入俗套,划分课时统一步骤,对于学生学习的疑难重点,割裂地、独立地进行分析寻找突破方法,可谓“低效益—单兵作战”。参加“非线性”模式实验后,由于整合教材的备课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靠教师单兵作战是难以进行的,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各备课小组的教师不由自主的重视了集体备课,开展教材整合的交流研讨工作,促使备课组的活动开展落实到实处。现在,课后反馈交流,集体备课已经是随时进行。
3.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整合教学内容突出主干,教师讲少了,师生合作多了,学生探索实践多了,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先讲后练”的模式,使课堂的教学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4.改变了评价观念
课堂教学的评价已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不仅是领导而且是教师本身都建立了这样的观念。实现由学生的学习效益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益的观念转变,将为学校教育评价的探索奠定良好的基础。
整合教学内容的实验刚刚开始,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去研究,我们将不懈地努力,为切实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作出一份贡献。
系统论是进行教学内容整合的重要理论依据。
系统论告诉我们:一个系统的功能不仅取决于它内部的要素,更取决于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具有良好结构的系统,往往会出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
现行数学教材是用演绎法编写的,在内容的编排上具有明显的阶梯性和连贯性。如果孤立地看,每一部分内容都是重要的,是环环相扣的,似乎都是缺一不可的。但是从整体上看,却有主次之分、枝干之别。因此,内容的提炼与整合应当成为教学设计的核心,削枝强干、优化结构应当成为教学设计的重点。特别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重视目的性、系统性、概括性、针对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形象地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现在考虑得更多的应该是“哪些内容可以不讲”,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考虑“哪些内容要讲”。
二、正确掌握整合教学内容的步骤
第一,用“非线性”模式的理念分析教学内容。
实施“非线性”模式时,要求教师根据师生的活动方式,把内容分为四类:工具类(教师讲解为主)、非工具类的重点内容(师生共同研究)、经验类(学生总结为主)、非重点内容(学生阅读为主)。进行整合之前,教师要认真分析内容的类别。
第二,设立教学内容的主干。
以教学单元为单位,系统地分析教学内容,精心把以上工具类和非工具类的重点内容组合成教学内容的主干。
第三,重组教学内容和重构内容呈现顺序。
三、完整使用整合教学内容的策略
(一)削枝强干,淡化形式
在“非線性”模式的实验中,要想削枝强干,就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例如,学习有理数加减法运算时,若让学生先学习运算法则,再用法则进行运算,学生往往被法则中的概念(绝对值、绝对值大的数、绝对值小的数、绝对值大的数的符号、绝对值小的数的符号)弄得晕头转向而难以掌握运算,以至运算频频出错。我们让学生借助生活中的赢输球概念,先学习代数和的运算,待学生掌握运算后,再让学生归纳出运算法则,教学效果非常好。一般而言,工具类内容由教师讲,而且要讲深讲透。非工具类内容教师少讲,甚至不讲。
(二)强化训练,课内批改
由于整合了内容,学生认知过程的时间减少了,这样为及时反馈、强化训练提供了时间。为此,我们加强了课内的有效技能训练的措施。
1.搭建学习“脚手架”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习的重点、难点,寻找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
铺设必要的步骤;针对学生学习的易错点和新知识,重新设计局部练习。例如:有理数运算中,与小学不同的是先确定符号,再实施运算。在学习新知识时我们设计了一些步骤,“提示”学生运算时注意先确定符号。待一段时间后,撤掉这些步骤,这样有效地减少了学生重复出错。搭建学习“脚手架”是:先搭架、后拆架,最终要让学生能够“徒手攀登”。
2.编印学生课堂学习卷
以往,学生学习问题往往要到第二天甚至是第三天才能反馈给学生。这种时过境迁
的反馈,学生要么干脆不矫正,要么效果就事倍功半。于是我们就坚持每个新授课时都通过集体备课共同设计统一格式的课堂学习卷,既便于教师及时巡查,也便于教师课内批改,发现问题及时补差。
(三)开展讨论,自主学习
“非线性”模式使课堂教学有了较充裕的时间,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我们正在尝试以“讨论课”作为切入口,把“研究性学习”引进课堂,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让课堂成为素质教育的载体。“非线性”模式提倡数学教学要:先做后学,先试后学,改变数学教学先讲后练的传统教法。因此,我们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学习情景,让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先尝试、先讨论、先思考。教师或点拨,或参与,或辅导,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成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过程。
四、初步效果
我们坚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整合教学内容为策略,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根本目的,充分调动师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实验中,我们努力探索教学过程各要素、各环节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最优化,以系统方法为主要的工作方法,实验取得一定成效。
1.树立了新型的教学观
教师把教材内容进行处理,对新的知识统一、调整、合并,形成新的教学单元体系,为学生在课堂上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并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实现模式的最终目标。
2.有效促进备课活动的合作开展
教师有自由职业之称,教师的教学有道是“教无定法”,备课更是“各自为战”。过去备课流于形式且落入俗套,划分课时统一步骤,对于学生学习的疑难重点,割裂地、独立地进行分析寻找突破方法,可谓“低效益—单兵作战”。参加“非线性”模式实验后,由于整合教材的备课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靠教师单兵作战是难以进行的,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各备课小组的教师不由自主的重视了集体备课,开展教材整合的交流研讨工作,促使备课组的活动开展落实到实处。现在,课后反馈交流,集体备课已经是随时进行。
3.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整合教学内容突出主干,教师讲少了,师生合作多了,学生探索实践多了,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先讲后练”的模式,使课堂的教学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4.改变了评价观念
课堂教学的评价已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不仅是领导而且是教师本身都建立了这样的观念。实现由学生的学习效益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益的观念转变,将为学校教育评价的探索奠定良好的基础。
整合教学内容的实验刚刚开始,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去研究,我们将不懈地努力,为切实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作出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