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总结严重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之后的病菌监测以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4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行气管切开术之后实行的感染致病菌监测及护理措施的效果进行观察评价。结果:64例患者术后者死亡20例,死亡率为31.25%。结论:对颅脑外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要注意预防感染及采取科学综合的护理措施,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病人痛苦,还能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颅脑外伤;呼吸道感染;气管切开术;护理措施
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一般情况下会采取气管切开术以解除呼吸道的堵塞,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然而气管切开却改变了呼吸道腺体的功能,减弱了黏毛的运动,可能会引起痰液粘稠、分泌物增多,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呼吸窘迫的现象。对于合并有肺气肿、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会出现咳嗽反射弱,下呼吸道道分泌物潴留。如何对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致病菌感染做好监测及提高治疗效果成为临床上的一个重要问题。我院近年来对颅脑外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配合综合、细致的感染监测及护理措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共收治颅脑外伤患者64例,其中男41例,女23例;年龄为9-67岁,平均年龄为47.6岁;有呼吸道病史者27例,其中慢性支气管炎8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15例,哮喘4例;住院原因为外伤、车祸等。所有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配合综合细致的呼吸道感染监测及护理措施,观察治疗效果。
1.2 临床症状
64例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的4-6天均出现体温、血压增高、分泌物增多、肺部啰音等下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1.3 气管分泌物的收集
术后的4-6天于清晨以一次性封闭式吸痰管从患者的气管内吸取,经无菌容器收集送检。
1.4 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标本进行培养,以美国德灵公司生产的Microscan-4自动生物鉴定仪对细菌进行鉴定。按照NCCLS规则(1999)测定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1.5 护理方法
⑴对一般护理病室进行空气消毒,一天2次。对重症监护室的温度要保持20-22℃,湿度保持60%-70%。床旁准备好吸引器、气管切开包、气管切外套管、心电监护仪、气管湿化用品等。对伤口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对伤口敷料及时更换,一般为一天一次或两次。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皮下气肿或感染出血现象。护理人员应以复方硼酸、生理盐水棉球对口腔进行擦洗,一日2-3次,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口腔是否出现霉菌感染、溃疡、出血等症状。
⑵ 熟练掌握吸痰技术。护理人员在吸痰时应严格佩戴帽子、口罩、一次性手套以防发生医源性感染。多次吸痰会损伤患者的呼吸道黏膜,因此应遵循按需吸痰的原则,并对吸痰指征严格把握,不但要对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做到及时清除,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同时还要尽力避免给呼吸道黏膜等带来的不必要的损伤。当在患者床边能够听到其胸部的痰呜音,患者出现咳嗽、呼吸窘迫,呼吸机气管的吸力升高时,提示护理人员要进行吸痰。吸痰之前应给患者先吸入高浓度的氧气保证无负压,这时插入吸痰管,护理人员应一边旋转一边吸引,禁止上下反复提插吸痰管。按照先气管内再口腔的顺序吸痰,每次的吸痰时间应少于15秒,如果没有吸干净,隔3-5分钟之后再重复吸痰。
⑶ 切口的护理
气管的切口应保持干燥、清洁,更换气管套管外口的敷料时,应先将双层无菌干纱布(5cm*5cm)覆盖于气管套管的外口,并以两条胶布将其固定于周围皮肤,再把纱布喷湿,以免患者因咳嗽导致纱布脱落。医护人员应每日对切口进行换药,一日两次,在以碘伏对切口周围的皮肤消毒之后再换无菌纱布。
⑷ 气管套管护理。在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不应变化过多,需要搬动时,应该保持患者的头、颈及躯干位于同一轴线转动,以免出现脱管现象。保持气管套管的清洁以防出现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常规的清洁消毒。护理人员在清洗气管套管时,应以左手对外套管进行固定,右手取出内管套管,以小纱布在流水下反复的拉车冲洗,直到洗净。清洗干净之后进行消毒。在插入内套管之前应将痰液洗干净,再关好活门以免脱管。更换套管应有两人同时进行操作,一人固定套管,一人更换系带。
2结果
本组64例患者均出现呼吸道感染现象,同相关文献的患者气管切开术之后发生呼吸道医院感染高达100%的报道一致。培养致病菌64例,患者死亡20例,死亡率为31.25%。
3讨论
3.1 气管切开术后容易出现下呼吸道感染
对颅脑重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能够使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降低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概率。但是气管切开后,气管的防御体系遭到破坏,容易诱发感染。本组患者术后的感染率为100%再次证实这一点。
3.2 感染监测控制措施
对重症病房的消毒效果进行严格监测,避免医疗仪器、病室环境与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对患者采取支持疗法,增强换者的免疫力,积极、严格的对患者进行吸痰护理、清洁护理、创面护理等,以减少感染的发生。本研究发现,大部分患者的在术后4-6天出现了气管分泌物增多的症状,因此医护人员应在术后早期对呼吸道的感染症状进行密关注,并及时送检,选择有效药物治疗。本研究中,患者的死亡率为31.25%,相对较低。因此通过对颅脑外伤患者行切管切开术后的感染症状进行密切关注并采取综合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恋.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6(17):197-198
[2] 冒太银. 严重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9.17(11):1002-1003
[3] 宣红飞.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病原菌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 2011.10(20):304-305
[4] 曾霞. 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引起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体会[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9(15):147-148
关键词:颅脑外伤;呼吸道感染;气管切开术;护理措施
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一般情况下会采取气管切开术以解除呼吸道的堵塞,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然而气管切开却改变了呼吸道腺体的功能,减弱了黏毛的运动,可能会引起痰液粘稠、分泌物增多,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呼吸窘迫的现象。对于合并有肺气肿、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会出现咳嗽反射弱,下呼吸道道分泌物潴留。如何对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致病菌感染做好监测及提高治疗效果成为临床上的一个重要问题。我院近年来对颅脑外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配合综合、细致的感染监测及护理措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共收治颅脑外伤患者64例,其中男41例,女23例;年龄为9-67岁,平均年龄为47.6岁;有呼吸道病史者27例,其中慢性支气管炎8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15例,哮喘4例;住院原因为外伤、车祸等。所有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配合综合细致的呼吸道感染监测及护理措施,观察治疗效果。
1.2 临床症状
64例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的4-6天均出现体温、血压增高、分泌物增多、肺部啰音等下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1.3 气管分泌物的收集
术后的4-6天于清晨以一次性封闭式吸痰管从患者的气管内吸取,经无菌容器收集送检。
1.4 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标本进行培养,以美国德灵公司生产的Microscan-4自动生物鉴定仪对细菌进行鉴定。按照NCCLS规则(1999)测定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1.5 护理方法
⑴对一般护理病室进行空气消毒,一天2次。对重症监护室的温度要保持20-22℃,湿度保持60%-70%。床旁准备好吸引器、气管切开包、气管切外套管、心电监护仪、气管湿化用品等。对伤口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对伤口敷料及时更换,一般为一天一次或两次。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皮下气肿或感染出血现象。护理人员应以复方硼酸、生理盐水棉球对口腔进行擦洗,一日2-3次,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口腔是否出现霉菌感染、溃疡、出血等症状。
⑵ 熟练掌握吸痰技术。护理人员在吸痰时应严格佩戴帽子、口罩、一次性手套以防发生医源性感染。多次吸痰会损伤患者的呼吸道黏膜,因此应遵循按需吸痰的原则,并对吸痰指征严格把握,不但要对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做到及时清除,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同时还要尽力避免给呼吸道黏膜等带来的不必要的损伤。当在患者床边能够听到其胸部的痰呜音,患者出现咳嗽、呼吸窘迫,呼吸机气管的吸力升高时,提示护理人员要进行吸痰。吸痰之前应给患者先吸入高浓度的氧气保证无负压,这时插入吸痰管,护理人员应一边旋转一边吸引,禁止上下反复提插吸痰管。按照先气管内再口腔的顺序吸痰,每次的吸痰时间应少于15秒,如果没有吸干净,隔3-5分钟之后再重复吸痰。
⑶ 切口的护理
气管的切口应保持干燥、清洁,更换气管套管外口的敷料时,应先将双层无菌干纱布(5cm*5cm)覆盖于气管套管的外口,并以两条胶布将其固定于周围皮肤,再把纱布喷湿,以免患者因咳嗽导致纱布脱落。医护人员应每日对切口进行换药,一日两次,在以碘伏对切口周围的皮肤消毒之后再换无菌纱布。
⑷ 气管套管护理。在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不应变化过多,需要搬动时,应该保持患者的头、颈及躯干位于同一轴线转动,以免出现脱管现象。保持气管套管的清洁以防出现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常规的清洁消毒。护理人员在清洗气管套管时,应以左手对外套管进行固定,右手取出内管套管,以小纱布在流水下反复的拉车冲洗,直到洗净。清洗干净之后进行消毒。在插入内套管之前应将痰液洗干净,再关好活门以免脱管。更换套管应有两人同时进行操作,一人固定套管,一人更换系带。
2结果
本组64例患者均出现呼吸道感染现象,同相关文献的患者气管切开术之后发生呼吸道医院感染高达100%的报道一致。培养致病菌64例,患者死亡20例,死亡率为31.25%。
3讨论
3.1 气管切开术后容易出现下呼吸道感染
对颅脑重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能够使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降低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概率。但是气管切开后,气管的防御体系遭到破坏,容易诱发感染。本组患者术后的感染率为100%再次证实这一点。
3.2 感染监测控制措施
对重症病房的消毒效果进行严格监测,避免医疗仪器、病室环境与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对患者采取支持疗法,增强换者的免疫力,积极、严格的对患者进行吸痰护理、清洁护理、创面护理等,以减少感染的发生。本研究发现,大部分患者的在术后4-6天出现了气管分泌物增多的症状,因此医护人员应在术后早期对呼吸道的感染症状进行密关注,并及时送检,选择有效药物治疗。本研究中,患者的死亡率为31.25%,相对较低。因此通过对颅脑外伤患者行切管切开术后的感染症状进行密切关注并采取综合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恋.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6(17):197-198
[2] 冒太银. 严重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9.17(11):1002-1003
[3] 宣红飞.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病原菌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 2011.10(20):304-305
[4] 曾霞. 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引起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体会[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9(15):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