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要点应用研究

来源 :教育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ten342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需要进行新的改革,实现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培养更加适应新经济发展中企业需要的人才。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究性实验设计,重视探究性实验设计的要点应用,可以促进初中生物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生物 探究性
  新课程的改革标准对初中的生物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究性实验设计,不同于传统的生物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是根据生物教科书的要求,对生物教材中已知的结论进行实验验证,在实验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生物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探究性实验则是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自主地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和技能,积极地进行问题的发现、探索和解决,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要点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相关的学习情境,为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提供相关的设备器材和实验工具等资源,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生物知识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探究性实验设计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掌握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生物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才能促进初中生物教学的发展。
  探究性实验设计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究性实验,需要重视探究性实验设计的重点。例如,在进行探究性实验设计的时候,要坚持单一变量的原则,还有对照性、重复性和随机性的原则,确立明确的实验目标,制定科学的探究实验方案,保证探究实验设计思路的完整性和合理性,才能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探究性实验设计的作用。生物学科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的特点,在实验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需要坚持单一变量的原则。控制实验中的因素,改变某一个因素,保证其它因素不变,观察发生变化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以有效地解释——如果唯一的变量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现象,造成实验结果的不同。
  二、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要点的应用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应用探究性实验设计,提高学生生物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需要重视探究性实验设计中的要点。根据探究性实验设计的要点,可以在教师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让学生根据探究性实验设计的要点选择合适的课题,进行自主的实验探究。在实验的过程中,实现生物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物教学的效果,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探究性实验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根据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要点,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全面地理解生物知识,熟练地进行实验操作,清晰地了解实验的过程及实验中不同因素造成的不同现象和实验结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生物的教学水平,促进初中生物教学的发展。例如,在探究性实验设计对照性原则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对照和比较,保证探究性实验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才能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教师讲解光合作用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设计。例如,让学生把同一种植物放置在完全光照或者完全黑暗的环境,制定不同的试验设计方案,通过对植物的观察和实验中植物变化数据的分析研究,找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中的随机性原则也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在进行探究性实验的时候,保证设计的随机性原则,可以减少系统误差,平衡实验中的不同条件。随机性主要体现在是从需要实验和研究的总的样本中任意的抽取,提高了显著性测验的意义,避免了探究性实验设计中实验结果的偏差。例如,学生在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时候,把同一种植物放置在不同的环境中,得出的实验结果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因为虽然植物的种类相同,但是还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用一株植物进行实验,把植物的两边,一边设置为全光照部分,一边设置为全黑暗部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学生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思考,开拓了思维,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
  初中生物教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应用探究性实验设计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学生知识的全面掌握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根据探究性实验设计的要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探究性实验设计方案,可以充分发挥探究性实验设计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促进初中生物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小会 例谈新课标下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的设计[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18,(08):31-32。
  [2]孙勤兴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的设计任务[J].神州,2012,17,(09):171-171。
其他文献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科学教育无所不在,不仅在课堂上,而且要结合幼儿的一日生活进行。“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孩子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往往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认识事物,幼儿的科学活动也是在与周围事物的互动中完成的。科学教育生活化、生活问题科学化
期刊
创造的潜力是人人都有的,关键是看后天的发挥。只有将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宝贵资源进行积极开发,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人才。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设法挖掘和培养每个学生身上潜在的创造力,并为他们创设适宜这种创造力生长的土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才是美术教育的真谛,尤其是培养已经具有了很强的独立思想的高中学生,更是如此。  那么,高中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  一、引
期刊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峥嵘岁月里,教育也和其他各项事业一样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但在披荆斩棘的征途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遭遇到了种种危机。现在,我们面临的一切危机都是由思想的枯竭造成的。面对危机,我们需要的大智慧是思想力,我们坚信一句话:思路即出路。  出路之一:只有开放,系统才能从无序走向有序。  无论是学校、年级组、教研组、教师还是学生,这些不同层次的系统都必须时时处于开放的常态,或走出去,或请进来,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大难题,不光是学生,就连老师都觉得头疼。有的照着老师给的范文照葫芦画瓢,有的驴唇不对马嘴地乱写一气,有的照作文书上一抄了事……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更无质量可言了。如何才能让这仿佛一潭死水的作文教学中透视出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呢?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让学生说真话,写自己的作文。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欢快活泼的课堂气氛是取得优良教学效果的重要条
期刊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经一番匠心独特的设计之后,书写在黑板上的文字符号、图表和图解等信号。精湛的板书是教师创造性劳动和科学思维的结晶,它渗透着教师的知识、智力和教学艺术,融合着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审美素养;它集教材的“编路”、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于一体,是当代“微缩技术”的巧妙应用;它是洞察教材的“窗口”、开启思路的“钥匙”、排疑解难的“桥梁
期刊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如何指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是我们每位老师探讨的主要问题。良好的阅读习惯,概括起来说,可以分为阅读态度和阅读方法两方面。具体到小学生,应当培养的良好阅读习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到认真读书  认真读书是良好阅读习惯中的重要一种,首先表现在阅读的时候能够聚精会神,把注意力全部放在阅读的对象上,抱定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把自己的心放在文章上。
期刊
“美读”是叶圣陶老先生所倡导的朗读方法,强调朗读要“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叶老说:“美读得其法,不但可了解作者说了些什么,而且还可与作者的心灵感通,不论在兴味方面还是在受用方面,都可得到莫大的收获。”目前,叶老所提倡的“美读”正盛行于时下的语文课堂中,下面,笔者想对“美读”中的“助读”艺术作一些探讨。  一、以演助读,以形似推动神似  【教例】《石榴》教学片断  师:这些石榴娃娃不仅笑
期刊
美感是审美主体在观感审美对象时所产生的感受、体验、认识及评价,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全的审美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学生产生写作动机。  具体做法如下:  一、通过观察力的培养,增强儿童的感受美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大自然的美
期刊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和检查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  不同的质量观会有不同的效率观。什么样的课堂是高质量的课堂?我们应该明确,好的课堂不仅要有质而且要有量。高质量的课堂要求教师既有既定的教学目标,又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教师要优化课堂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
期刊
政治课能否受学生欢迎,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教学的投入与教学效果是成正比的。  一、备课的投入。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真正体会到了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的道理。而要备好课,则需要教师做全身心的投入。为了备好每一节课,我一般都是在通览全书的基础上,从每一节内容的前后联系去把握它在全书中的地位,找出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再围绕重点难点的解决去选择例证、组织材料、设计课型、确定教学步骤,最后斟酌语言。这一过程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