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探究

来源 :教育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_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的潜力是人人都有的,关键是看后天的发挥。只有将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宝贵资源进行积极开发,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人才。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设法挖掘和培养每个学生身上潜在的创造力,并为他们创设适宜这种创造力生长的土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才是美术教育的真谛,尤其是培养已经具有了很强的独立思想的高中学生,更是如此。
  那么,高中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
  一、引导学生用发散思维去想象
  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并非易事,因为他们完成作业大部分是临摹,这样一年两年之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临摹中逐渐减弱,已经习惯了照抄别人的模式,习惯性思维占据了学生的脑海。因此,当设题让学生创作时,学生会说:“我什么也画不出来”,“太难了”,“还是照抄课本上的吧”……出现这种状况,原因之一就是让学生长期临摹,缺乏想象力的训练,发展下去,只会使学生墨守成规,将来离开书本、离开学校、离开老师将一事无成。故在教学中,每一节课先不急于完成作业,而应围绕每节课的内容,尽可能多地去设想,比数量,看谁的想法最多、最有独到之处。如果学生想象的闸门已打开,毫无顾忌地画所见、所想、所感受,便逐步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装饰画中画树,他可以画出春天的绿树,秋天的红树、那么可以不可以画出兰树、黑树呢?通过引导学生从光的角度看,从装饰寓意手法表现,学生明白了,只要画面需要,什么颜色都可以去画。以此类推,学生就敢于用多种手法表现事物,表现内心的情感。事实说明:发散性思维对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很有益处。
  二、为学生创设能够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情境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地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1.在写生课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在写生中引导学生观察的是自然中的结构、形状,要求学生用减法方式,减去不入画的部分,补充一部分,使构图完美,意境更充实;要求学生用夸张变形手法表现高的更高、矮的更矮,根据主观感受,表现情趣,加强艺术感染力。这样的效果是,全班几十人的作业,一人一模样,共性中有个性。看学生的写生作业:有的是一棵大树下的一间小屋;有的是一笔一划的勾房瓦;有的屋前一条小路,引起人的遐想……写生提供了创作的源泉,经过艺术概括,去粗取精,创造出的是比现实景物更有个性、更为鲜明的形象。
  2.在动脑动手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如要求学生用橡皮泥捏出桥的立体造型,这并不难,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体会一下当建筑设计师的滋味。在看过优秀桥的建筑照片的基础上,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动手,许多同学把对未来桥的发展变化憧憬于设计中。好多同学改变了原来桥的形状和结构,大胆地想象,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设计出了有主题、有自己个性的立体桥型。这一课给同学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学生不仅仅是动手制作、动脑构思,而且升华了主题思想,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难能可贵的创造思维。
  创造需要勇气,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在创造活动中,有的学生怕自己的作品特殊,怕同学起哄,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因此,提倡学生有创造意识,就要求老师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同学,尤其在评判作业时,不以干净、规矩为唯一标准,而看谁的作品不“随大流”、有独到之处,谁的作业就是最好的作业、成功的作业。
  三、注意教师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是因为教师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少遇困难、少走弯路。好的教师应通过仪表、语言、板书、范画、演示、辅导、评定成绩等一系列活动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同时,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影响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活动。试想:面对一个面目冷冰冰的教师,一个不负责任的教师,学生怎敢各抒己见呢?在课堂上,教师也要以一个探求者的身份出现,对有些问题,可以回答“我也不清楚,我们一起来琢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性。除此,课堂上教师领画、带画、示范都因直观性强易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如果我们的教师具备浓厚的业务功底,有潇洒的画风,有独特的创作精神,不仅能博得学生深深的敬佩,还将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因此,数学老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行为,关注课堂交流,内外兼修,锤炼语言,让学生能真正地在交流中相互倾听、启发、分享、接纳、赞赏……  一、增强数学评价语言的内核——尊重自在心  俗话说:“良言一
期刊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一只小青蛙想弄清楚做什么事最快乐,分别去问啄木鸟、水牛、蜜蜂和妈妈,最终找到了答案。本文以对话的形式叙述,可以了解啄木鸟、水牛、蜜蜂对人类的贡献。  【学情分析】授课的对象是一年级学生,好动,求知欲望强,有竞争意识,注意力不能持久。根据年龄特点和已有学习经验,要化静的知识为动的过程,让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获取知识。  【设计理念】全文以对话的形式展开,适合学生分角色朗
期刊
词语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但由于低年级学生见识少,知识面窄,理解力差,又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对文中的一些抽象性词语常常难以理解,倘若一味依靠教师讲解,或照搬工具书上的解释,学生只能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而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则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调动生活感受理解词句  低年级学生尽管年纪很小,但也会有自己的一些生活经验,教学时,要尽可能地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积累和感受来帮助理
期刊
【教学内容】教育科学出版社语文一年级上册《拼音与识字》d、t、n、l的教学设计。  【设计特色】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线,自主探究,在创新中求发展。  【教学目标】1.学会声母d、t、n、l,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2.继续练习用声韵连读的方法直呼有关声母是d、t、n、l 的单韵母音节,能正确读出新学的带调音节和音节词语。3.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线,让全体学生积极动口、动脑、动手,多种感官协同参与。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应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注重教学的时效性和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只有通过阅读教学的有效参与以及开放性的教学才能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就此笔者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一、激发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如在分析《火烧云》一文时,针对
期刊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赋予它鲜明的人文性、创新性,使之向文化发展、向文学发展、向生活发展、向人的需要发展。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它不仅需要我们在观念上的脱胎换骨,而且需要我们在实践上改弦易张。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超越,才能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而培养高中生的探究素养应该说是顺应了新课标和新课标考纲的要求的,也是实践素质教育理念的有效方式
期刊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新课改的主要目标之一,但传统的中学物理教学基本上是停留在对物理学知识系统的归纳和理论体系的阐述上,那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创新是从设计开始的,设计是创造的基础,贯穿于创造的全过程。独到的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设计能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同时设计的过程也就是自主探究的过程。故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相关物理实验进行设计训练,可
期刊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一些新的课程理念在教师的不断实践中形成了。在这种新的理念指导下,如何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  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想法,旨在抛砖引玉。  一、培养数学兴趣是学生自主探索的先导  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数学学习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
期刊
“兴趣与爱好”是最好的老师,通常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主阵地,通过有计划、有系统的教学活动,解决声乐中多方面的疑问,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几经考虑,想把课堂课外合唱教学的认知和盘托出,经过交流讨论、点评推敲以求进步。如何使学生既迅速又准确地获得良好声音,赛出好成绩呢?那么合唱教学需长期作战,是值得探索的。  课堂合唱课的最高境界是让聆听者感受音乐的意境和声音的和谐。想做
期刊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科学教育无所不在,不仅在课堂上,而且要结合幼儿的一日生活进行。“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孩子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往往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认识事物,幼儿的科学活动也是在与周围事物的互动中完成的。科学教育生活化、生活问题科学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