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的特征是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在数学课堂中实施精讲精练,营造起了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了学生学习需要,调动起了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精心设计“导学”,使学生爱学
“施教之法,贵在启导”。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恰当的导学方法,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使学生爱学。
1.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选择导学方法,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教授“时、分的认识”时,教师可让学生猜谜:“小小圆形运动场,三个选手比赛忙,跑的路程有长短,最后时间一个样。”,生动形象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形象地揭示了钟面的特点和时分秒间的关系,从而激发了儿童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组织一些数学游戏,竞赛抢答活动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展学习活动。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老师出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抢答,看谁算的最快。如:1+1+1+1+1+1=? 5+5+5=? 3+3+3+3+3=?再出示一组让学生与老师一起抢答:6+6+6+6+6=? 9+9+9+9+9+9+9=? 8+8+8+8+8+8=? 当然学生比不过老师。在活跃的气氛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口算能力,又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老师用什么好方法算得这么快?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导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而且能够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二、创设“探究”空间,使学生乐学
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全程积极有效参与。教师要努力创设探究空间,让学生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充分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时间和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1.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真正意义上的让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的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应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如:在学习了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补充问题的应用题:“黄花6朵,红花18朵,______?”并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思考之后,学生提出“红花和黄花一共多少朵?”“红花比黄花多几朵?”“黄花比红花少几朵?”“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几倍?”“再拿来几朵黄花就与红花一样多?”。短短几分钟,没有经过老师任何提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得出了5个问题。这样做学生既灵活运用了知识,又掌握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其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味地讲解好得多。
2.让学生大胆猜想
猜想是人们在揭示问题实质,探索客观规律,寻找命题结论时,凭借自己的想象,进行估计、推测的一种思维方式。教学中教师让每个学生在已学得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时,板书课题后,老师说:“同学们猜一猜,1毫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给同学们看。”当同学们打着手势,用眼睛征求我的意见时,我则说:“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现在请你拿出尺子,……”在学生急于想知道他猜想的对不对时,老师请他们那出尺子去找,去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样教学充分调动起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整节课思维活跃,效率也高。
3.充分思考
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一份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再如在教学“毫米、分米的认识”一节,当学生通过观察得出“1厘米=10毫米”后,我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1厘米和1毫米的关系吗?”经过片刻思考之后,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10毫米=1厘米”、“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1厘米是1毫米的10倍”、“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是1毫米”的结论。在认识了1分米等于10厘米之后,老师问:“在米尺上你还能找出2个1分米吗?”学生的回答更精彩。由此可以看出,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确实能促使他们对问题进一步思考、理解、内化、升华。长此以往,勤于思考、自主学习带给他们定是成功的喜悦。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不但表达出了自己的思维过程,而且带动了全班同学共同学习、自主发展。
三、适时精讲,使学生愿学
精讲,是指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的基础上,选择教学内容中的重点知识、学生难以理解的共性问题,精心设计、追根求源、透彻剖析。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善于创造一种精神振奋、生机蓬勃的课堂气氛。教师的讲解要能吸引学生一起开动脑筋、思考所讲内容,引起学生积极的心理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联想,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可接受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同时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思想产生飞跃,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喜悦。
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学生有控制课堂的需求。学生的自主能力需要培养和提高,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实施精讲精练,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为核心,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学习、自主发展。
一、精心设计“导学”,使学生爱学
“施教之法,贵在启导”。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恰当的导学方法,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使学生爱学。
1.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选择导学方法,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教授“时、分的认识”时,教师可让学生猜谜:“小小圆形运动场,三个选手比赛忙,跑的路程有长短,最后时间一个样。”,生动形象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形象地揭示了钟面的特点和时分秒间的关系,从而激发了儿童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组织一些数学游戏,竞赛抢答活动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展学习活动。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老师出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抢答,看谁算的最快。如:1+1+1+1+1+1=? 5+5+5=? 3+3+3+3+3=?再出示一组让学生与老师一起抢答:6+6+6+6+6=? 9+9+9+9+9+9+9=? 8+8+8+8+8+8=? 当然学生比不过老师。在活跃的气氛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口算能力,又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老师用什么好方法算得这么快?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导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而且能够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二、创设“探究”空间,使学生乐学
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全程积极有效参与。教师要努力创设探究空间,让学生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充分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时间和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1.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真正意义上的让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的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应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如:在学习了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补充问题的应用题:“黄花6朵,红花18朵,______?”并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思考之后,学生提出“红花和黄花一共多少朵?”“红花比黄花多几朵?”“黄花比红花少几朵?”“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几倍?”“再拿来几朵黄花就与红花一样多?”。短短几分钟,没有经过老师任何提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得出了5个问题。这样做学生既灵活运用了知识,又掌握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其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味地讲解好得多。
2.让学生大胆猜想
猜想是人们在揭示问题实质,探索客观规律,寻找命题结论时,凭借自己的想象,进行估计、推测的一种思维方式。教学中教师让每个学生在已学得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时,板书课题后,老师说:“同学们猜一猜,1毫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给同学们看。”当同学们打着手势,用眼睛征求我的意见时,我则说:“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现在请你拿出尺子,……”在学生急于想知道他猜想的对不对时,老师请他们那出尺子去找,去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样教学充分调动起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整节课思维活跃,效率也高。
3.充分思考
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一份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再如在教学“毫米、分米的认识”一节,当学生通过观察得出“1厘米=10毫米”后,我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1厘米和1毫米的关系吗?”经过片刻思考之后,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10毫米=1厘米”、“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1厘米是1毫米的10倍”、“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是1毫米”的结论。在认识了1分米等于10厘米之后,老师问:“在米尺上你还能找出2个1分米吗?”学生的回答更精彩。由此可以看出,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确实能促使他们对问题进一步思考、理解、内化、升华。长此以往,勤于思考、自主学习带给他们定是成功的喜悦。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不但表达出了自己的思维过程,而且带动了全班同学共同学习、自主发展。
三、适时精讲,使学生愿学
精讲,是指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的基础上,选择教学内容中的重点知识、学生难以理解的共性问题,精心设计、追根求源、透彻剖析。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善于创造一种精神振奋、生机蓬勃的课堂气氛。教师的讲解要能吸引学生一起开动脑筋、思考所讲内容,引起学生积极的心理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联想,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可接受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同时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思想产生飞跃,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喜悦。
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学生有控制课堂的需求。学生的自主能力需要培养和提高,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实施精讲精练,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为核心,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学习、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