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背后

来源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59573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岳霖先生》似浅实深:浅淡文字中蕴藏深情,质朴故事中暗伏隐痛。这样的文本,可能就是作者立的一块无字碑:为了纪念一段岁月和人生,为了感怀一种美好。
  这是一篇写人的现代散文,我们要关注作品中所写的人物。“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一开头我们就能知道作者笔下的金先生是一个有趣的人,接下来作者在看似聊天的随意叙述中,巧妙地按照金先生从青年到晚年,从西南联大到北京,从外在形象到做学问再到内心情感,围绕作者眼中的“有趣”进行了叙述。金先生叫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养斗鸡、水果比大小,从这些事我们很容易看出有趣来;但是也有几件事似乎很难感觉到有趣。如何认识这些事情背后的东西呢?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所有不属于我们这个时代并且不属于我们的文化的艺术作品,都一定需要我们置身到创造那些作品的时代和文化里去,否则,那些作品在我们看来就将是不可理解的、奇怪的。”汪曾祺先生的《金岳霖先生》必然留下西南联大时期的印记。所以,我们不妨走进那个时代、那种文化。
  “捉跳蚤的细节是不是有损教授的形象,是不是该去掉?”可能有人会这么问。“他讲着讲着,忽然停下来: ‘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 “我这里有个小动物”和“有只跳蚤”很是不同,称之为“小动物”里面融合着怜爱之意,而“跳蚤”扰人,必然要杀之而后快;原文中的“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特别能体现金先生在困扰面前的从容,这种有趣是不为外在生活所困,超脱豁达的情趣。如能联系“扪虱而谈”的典故,那对这一捉跳蚤的细节就有更深的理解了。“扪虱而谈”这个典故出自《晋书·王猛传》,王猛在未发达时,掌握朝政的东晋大司马桓温率军入关,王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在《世说新语·雅量》中另有一则短文:“顾和始为扬州从事,月旦当朝,未入,顷停车州门外。周侯诣丞相,历和车边,和觅虱,夷然不动。周既过,反还,指顾心曰:‘此中何所有?’顾搏虱如故,徐应曰:‘此中最是难测也。’周侯既入,语丞相曰:‘卿州吏中有一令仆才。’”王猛、顾和面对权贵,无所畏惧,毫无卑屈承上的媚骨,从容而谈,令人感叹。作者汪曾祺选材于此,想必是要借“扪虱而谈”的典故赞一赞金岳霖先生率性洒脱的雅趣吧。
  另一件事就是在林徽因去世后金先生请客为她过生日,我们可能知道金先生追求林徽因而终身未娶的事情,读到此我们可能更多的是想到世俗之爱。“金先生对林徽因的谈吐才华,十分欣赏”,细读此句就会发现金先生对林徽因的情感显然超越了爱,比爱更深刻,这种情感是纯粹而高洁的,是追忆美好的真情趣。
  写人的现代散文除了关注作品中作者所写的人物之外,更应该关注字里行间的“我”。正如黄厚江老师说的,现代散文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个性化地抒写作者的性灵,表达作者内心的个我。
  文章开头的“有趣”两字在文章的后面再次出现,“我想象金先生坐在平板三轮上东张西望,那情景一定非常有趣”。第一个“有趣”是指金先生的真雅趣、真情趣,表达的是作者的赞叹之情;而第二个“有趣”还是指金先生的真雅趣、真情趣,表达的是作者的赞叹之情吗?一位80岁的学者老人,也许你给他一间斗室、一盏黄灯、一壶淡茶、几本书,他会更加快乐和自由。据金先生的学生殷海光回忆,金先生在西南联大当教授时,书房里只有罗素、休谟、布莱德雷等人的书,而当时享有大名的学者如张东荪、郭大力等人的书,却一本都没有。殷海光问金先生时,金先生解释说:“时下流行的书,多是宣传,我是不会去看的。”那时慎思审问、不苟时俗的金先生坐在三轮车上东张西望,“东张西望”意味著他心神不宁、不知所措,据此我们可以读到这一个“有趣”背后的种种悲凉,感受到作者的一种无奈之情。通过两个“有趣”的解读,发现作者的情绪前后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赞美之情转变为无奈之情。
  为了更进一步地了解作者内心的个我,我们再来好好地读一读首尾两段,“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我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提到过金先生。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地写一写”,因为金先生的真雅趣、真情趣令作者赞叹不已,所以反复说、反复写,不仅自己写还要想别人也写,我们很好理解;但是首尾两段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突出了“联大的教授”。联大是怎样的一所大学呢?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4月,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从长沙组成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西迁至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39年4月,西南联大新校舍落成,有学生宿舍36栋,全是土墙茅草顶结构;教室、办公室、实验室56栋,为土墙铁皮顶结构;食堂2栋,图书馆1栋,为砖木结构。那些一代大儒、各行宗师的生活情状只能用“艰苦备尝,十儒九丐”来形容。但就是这样简陋、艰苦的生活条件,学者们却彰显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风度。联大8年,出的人才比北大、清华、南开30年出的人才都多。为什么?汪曾祺的另一篇文章《新校舍》有回答:自由。
  1978年,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中国迎来改革开放,曾经深得联大自由精神浸润的作者反复去写联大的教授,《金岳霖先生》一文就是立足金岳霖,关怀联大风采,呼唤曾经存在过的美好的人情人性、独立自由的联大精神。结尾段中的“应该”两字说明联大的许多教授还没能被“好好地写一写”,他们身上独有的美好是我们民族宝贵的财富,但还没有人好好写一写联大的教授。联大的教授们已经慢慢逝去,联大的学生们也逐渐老去和远去,作者在感怀联大风采时有一种深深的隐忧和一份深深的期待。虽然作者汪曾祺先生曾经在他的一本书的《自序》中写道:“我的散文大都是记叙文……我很少写纯粹的抒情散文。我觉得散文的感情要适当克制。”但情到深处,“应该”两字还是把作者的情感袒露无疑了。像这样的表达,文中还有一处:“画了几个青头菌、牛肝菌,一根大葱,两头蒜,还有一块很大的宣威火腿。——火腿是很少入画的……我在画上题了几句话,有一句是‘以慰王浩异国乡情’。”汪曾祺先生文笔简练,此处却细细写清了画了什么,写了什么;前文明明写清了王浩是山东人,用很少入画的宣威火腿来安慰山东人王浩的乡情,想来是值得深思的地方。汪曾祺在《昆明的雨》中写过:“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阅读这些文字,我们也就理解了作者为什么要写给王浩的画,这所画的事物寥寥几笔,乃是乡愁的符号。与其说是安慰王浩的异国乡情,倒不如说是安慰汪曾祺对金先生的怀念,以及视昆明、视西南联大为故乡的深挚情怀。
  总之,在读这篇记人散文时,我们既要关注作品中作者所写的人物——金岳霖先生,更要关注藏在字里行间的那个“我”,即作者汪曾祺先生;我们要把自己放到作者、作品人物所处的历史文化长廊中去理解,要理解“有趣”背后的内涵,意识到“有趣”是真雅趣、真性情的体现;我们要关注作者的个性化表达,关注藏在字里行间的情绪变化,所以我们要读出深深的赞叹和深切的隐忧,读出作者写作的用意。阅读记人散文时,我们都可以循着这条思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读透散文里的那个人,读懂散文背后立着的那个人。
其他文献
Apple is entering the auto business, but the road ahead could be rough. Having redefined the personal-computer and mobile-phone industries, Apple has set its sights on a new, moving target.  The darli
期刊
苹果进军汽车业,但前路艰难。在重新定义了个人电脑业和手机业以后,蘋果又将目光聚焦于全新的、移动的目标。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科技行业的宠儿苹果公司计划在2019年首次推出电动汽车。多年来,外界一直猜测苹果对汽车行业野心勃勃。苹果已经雇用了一群工程师启动了代号为“泰坦”的汽车项目,现在约600名雇员参与研发设计。  苹果公司拥有约2000亿美元的资金储备,这保障其投资这项商业冒险的充足资金。长期
期刊
结识《年华是无效信》很偶然。那天去书店“淘宝”,这颇有些异样的书名引起了我的好奇,而作者正是因为擅长写校园青春小说而被誉为“校园女王”的“80后”作家落落(原名赵佳蓉),这中学校园小说的题材更让我瞬间萌生了一睹为快的冲动。就这样与它相遇、相认、相识、相知……从它淡淡的书香中我感受到了淡淡的忧伤,友谊的小船第一次进入我理性的思绪,在脑海中续航。  小说主人公宁遥和王子杨从幼儿园的玩伴到高中的闺蜜,几
期刊
[美]安迪·威尔(著) 陈灼(译) 译林出版社  “宇航员马克·沃特尼成为第一批行走在火星上的人。一场突如其来的沙暴让阿瑞斯3的船员被迫放弃任务。撤离过程中,沃特尼遭遇意外,孤身一人被丢在了这片寸草不生的红色荒漠中,剩余的补给已远不够撑到救援可能抵达的那一天……小说以“日记体”的形式记录“SOL6-SOL549”的火星生活实况,相对离开地球执行任务时间已经有687天,也是在这一天他得救了。这是一部
期刊
初见这本书是在一张推荐书单上,一开始是被它的精美封面吸引了:蓝色的小森林里点缀着闪亮的萤火虫,远处小路的尽头走着两个手牵手的女孩。封面很美很清新,可故事中的小树林是没有萤火虫的。那为什么要叫《萤火虫小巷》呢,仅仅是因为她们认识的那个叫家的地方被称作“萤火虫巷”吗?翻到最后一页,我恍然明白:那藏匿于林间的一点点萤火,是爱,是信任、梦想、希望,以及坚贞的友谊。  这本书讲述的是两个女人从十四岁到四十岁
期刊
“犯中见避”,或称“犯中求避”,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种写作技法。所谓“犯”,就是故事类型重复;所谓“避”,就是故事类型的变化。明末清初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认为:“是故行文非能避之难,实能犯之难也……将欲避之,必先犯之。夫犯之而至于必不可避,而后天下之读吾文者,于是乎而观吾之才、之笔矣。”他在《读第五才子書法》中举例说:“《水浒传》只是写人粗鲁处, 便有许多写法。如鲁达粗鲁是性急,史进粗鲁是少年任气
期刊
一只木船在一片平静的河面上漂荡,漫天乌云压制着整个世界,偶然一束顽强的光芒穿透厚厚的云层,将希望般的金色洒向河面。如果命运是眼前这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迪伦,是一个拥有美好梦想的女孩。但现实总是残酷的,她那15岁的世界一片狼藉:与母亲总是无话可说,沉默地去学校,沉默地在学校里忍受同学们的作弄欺辱,唯一能够敞口谈心的好友也离开了她的生活——孤寂与耻辱充斥着本应花样
期刊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袅袅佛语,总是萦绕在耳畔。坟墓之旁,祭典之中,佛音之外,也许这不仅仅是一场仪式而已吧。  我总怀着庄严的情怀,沉浸于佛意之中,似乎能听得到南方天国的思念之声,悠远又沉重。也许年幼,无法参透佛理,可却又在人情之内,我明白,这是一场人生的仪式,人生的祭典。  每每祭典过后,总感觉这是一场洗礼,昭示着人们内心深处的最重要的情愫。  我不知道
期刊
中华民族素为礼仪之邦,“仪式”一词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据极大比重。孩童呱呱坠地不久,父母将为他举办“满月酒”;少年中学毕业成人,师长将为他举办“成人礼”;青年成家立业,结婚庆典更不能少……更不论古时入学之礼、及笄之礼、弱冠之礼等。由此可见,“礼”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仪式”是礼的承载形式。但如今,“仪式”一词被通俗化、庸俗化,挟带着各种各样的私利,沦为了形式主义。对待这种状况,我想呼吁“兴于仪,
期刊
人的一生似乎被种种仪式充斥裹挟着,从满月礼,到成人礼、结婚典礼,再到最后的葬礼。仪式用以庆祝人的降生,亦用以怀念人的逝去,各种仪式将人的一生串联成一条明确的叶脉。不可否认,仪式是一种需要。  仪式赋予人们庄严感,使人们真正明确自己所处的生命历程,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应有的庄严感。成人礼是父母及学校对成年的孩子送上的祝福与警醒,让他们明确所需承担的重担以及需担负的职责,是让青涩少年蜕变为成年人的警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