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经常会遇到如何把握“度”的问题。“度也,法制也”,其意指标准、限度、幅度、法则等。《国语·周语》有言:“用物过度妨于财。”贾谊《论积贮疏》有言:“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儒家心传秘诀“允执厥中”的“中”就有“度”的意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庸之道”。把握不好“度”,事情的发展往往会走向反面,有利的事情就可能变成有害的,所谓“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把握好“度”很重要。度是分寸,是好与坏、对与错、利与害的分水岭。把握好“度”,既是认识上的要求,又是实践上的要求,党员干部需要不断修炼。
一要有敬畏法度、挺纪在前的意识。当前,在正风反腐的高压态势下,权力的“任性”大为收敛。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有一些人还很难做到敬畏之心常存,很难做到把纪律挺在前面,还存在“当官不摆谱,就算白当官;当官不发财,请我也不来”的腐朽思想。归根结底,是这些人对法律无敬畏之心、对人民无敬畏之心、对权力无敬畏之心,一旦把握不好“度”,这些人就难免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我们必须时刻警醒,只有修身克己、内敛谦逊,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戒,才会行之有矩、动之有规。
二要有权力越大、责任越重的思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这“两个责任”的提出,进一步强化了党员干部的担当意识。权力越大,责任就越重,只有放低“身架”、稳住“重心”,才能负重前行;只有权力为民所用,对人民负责,才能赢得民心。因此,党员干部必须把握好权力与责任之间的“度”,努力做到克己奉公、一心为民。唯其清纯心境,才能淡泊明志;唯其作风踏实,方能成就事业。
三要有洞明练达的智慧。“非知之难,行之惟难”。把握好“度”,既是一种学问,也是一种智慧。把握好“度”,没有太多的捷径可走,它是人的学问、实践、悟性等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人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积淀和磨练而成的习惯,是对失败和挫折不断反思而获得的彻悟。
总之,“度”就是恰到好处。古人云:“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党员干部都应该学会把“度”字当作处事做人的“金钥匙”、从政为官的“防火墙”。□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雨花台区委常委、纪委书记)
一要有敬畏法度、挺纪在前的意识。当前,在正风反腐的高压态势下,权力的“任性”大为收敛。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有一些人还很难做到敬畏之心常存,很难做到把纪律挺在前面,还存在“当官不摆谱,就算白当官;当官不发财,请我也不来”的腐朽思想。归根结底,是这些人对法律无敬畏之心、对人民无敬畏之心、对权力无敬畏之心,一旦把握不好“度”,这些人就难免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我们必须时刻警醒,只有修身克己、内敛谦逊,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戒,才会行之有矩、动之有规。
二要有权力越大、责任越重的思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这“两个责任”的提出,进一步强化了党员干部的担当意识。权力越大,责任就越重,只有放低“身架”、稳住“重心”,才能负重前行;只有权力为民所用,对人民负责,才能赢得民心。因此,党员干部必须把握好权力与责任之间的“度”,努力做到克己奉公、一心为民。唯其清纯心境,才能淡泊明志;唯其作风踏实,方能成就事业。
三要有洞明练达的智慧。“非知之难,行之惟难”。把握好“度”,既是一种学问,也是一种智慧。把握好“度”,没有太多的捷径可走,它是人的学问、实践、悟性等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人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积淀和磨练而成的习惯,是对失败和挫折不断反思而获得的彻悟。
总之,“度”就是恰到好处。古人云:“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党员干部都应该学会把“度”字当作处事做人的“金钥匙”、从政为官的“防火墙”。□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雨花台区委常委、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