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让孩子快乐学习,高效学习,是一个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素质教育对小学教学要求的具体体现。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是推进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效情境展开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情境展开探究,提出恰当、可行的意见,希望有助于数学教师的小学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高效课堂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切实紧跟数学教学内容,通过创设有效情境的方式将数学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出来,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有趣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热爱数学,形成良好的数学思考、学习的习惯。
一、创设可供探究的有效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标对小学教学的学习方式提出了具体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教育学界和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广泛关注的重要教学改革内容,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将新课标的要求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方向和价值取向,在教学中通过创设可供探究的有效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在探究中实现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例如,在四年级数学教学中有《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的教学,教师可以在讲解基础知识之后,通过创设开放的探究情境的方式,使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实现知识的深度掌握。教师在多媒体中展示一块长70米,宽40米的带方格网线的“荒地”上,要种植树木构建防护林,树林密度为每米一棵树,现有胡杨、桦树、沙棘三种树苗可供选择,使树木呈图案分布,使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最终提供可行的,设计精美、精确的设计图。学生在进行规划的时候,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对土地进行划分,和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后,又会发现同学们其他的规划方案,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使自己的规划设计更加完美,最后展示成果的时候,小组成果丰富,列出了他们能想到的多种解决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二、創设问题主导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小学生的注意力发展不够完善,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注意力常常被其他与教学无关的事情干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创设问题主导的情境,既能够使学生在好奇心的激发下保持对课堂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此外也能够通过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思路、方法进行引导。在问题情境中,教师通过一个个逐渐深入的问题的设置,使学生思考的程度和深度逐渐加深,学生在长久的学习中能够形成自己适合的数学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就以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对多面形面积的学习。五年级学生已经学过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个带网线的长方形,如果一个方格是一平方厘米,提问它的面积。之后,教师再展示带有网线的平行四边形,同样一个方格是一平方厘米,向学生提问它面积是多少。学生会观察到有的地方格数不足,教师可以再引导同学们观察平行四边形两部分里不完整的格子的特点,发现它们是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的,这样教师再向同学们展示割补后的彩色图形,提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在提问中自然受到启发。
三、创设生活相关的情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有不少抽象化的内容,这些知识需要学生借助抽象思维、空间想象等能力进行理解和掌握,但是小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发展不够成熟、不够完善,实际理解起来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给数学教学也带来了打击,因此,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要注重方法,从学生熟悉的场景中切入教学,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对数学问题进行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跟生活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也使数学知识更好地与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数学实践的能力。例如,在《扇形统计图》的教学中,教师创设跟生活相关的情境,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可以是对班级中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调查,可以是对班级中的图书分类进行分析,在这样的情境中设计扇形设计图,学生能够对教师提出的统计图相关的概念更加容易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创设可供探究的有效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主导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创设生活相关的情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开鹏,沈兴艳.浅议多媒体技术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157-158.
[2]杜明科.信息架起桥梁,技术贯穿课堂——论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设计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152-153.
[3]李刚.道德素养如何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得到提高[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208.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高效课堂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切实紧跟数学教学内容,通过创设有效情境的方式将数学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出来,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有趣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热爱数学,形成良好的数学思考、学习的习惯。
一、创设可供探究的有效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标对小学教学的学习方式提出了具体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教育学界和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广泛关注的重要教学改革内容,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将新课标的要求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方向和价值取向,在教学中通过创设可供探究的有效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在探究中实现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例如,在四年级数学教学中有《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的教学,教师可以在讲解基础知识之后,通过创设开放的探究情境的方式,使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实现知识的深度掌握。教师在多媒体中展示一块长70米,宽40米的带方格网线的“荒地”上,要种植树木构建防护林,树林密度为每米一棵树,现有胡杨、桦树、沙棘三种树苗可供选择,使树木呈图案分布,使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最终提供可行的,设计精美、精确的设计图。学生在进行规划的时候,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对土地进行划分,和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后,又会发现同学们其他的规划方案,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使自己的规划设计更加完美,最后展示成果的时候,小组成果丰富,列出了他们能想到的多种解决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二、創设问题主导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小学生的注意力发展不够完善,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注意力常常被其他与教学无关的事情干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创设问题主导的情境,既能够使学生在好奇心的激发下保持对课堂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此外也能够通过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思路、方法进行引导。在问题情境中,教师通过一个个逐渐深入的问题的设置,使学生思考的程度和深度逐渐加深,学生在长久的学习中能够形成自己适合的数学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就以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对多面形面积的学习。五年级学生已经学过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个带网线的长方形,如果一个方格是一平方厘米,提问它的面积。之后,教师再展示带有网线的平行四边形,同样一个方格是一平方厘米,向学生提问它面积是多少。学生会观察到有的地方格数不足,教师可以再引导同学们观察平行四边形两部分里不完整的格子的特点,发现它们是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的,这样教师再向同学们展示割补后的彩色图形,提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在提问中自然受到启发。
三、创设生活相关的情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有不少抽象化的内容,这些知识需要学生借助抽象思维、空间想象等能力进行理解和掌握,但是小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发展不够成熟、不够完善,实际理解起来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给数学教学也带来了打击,因此,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要注重方法,从学生熟悉的场景中切入教学,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对数学问题进行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跟生活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也使数学知识更好地与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数学实践的能力。例如,在《扇形统计图》的教学中,教师创设跟生活相关的情境,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可以是对班级中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调查,可以是对班级中的图书分类进行分析,在这样的情境中设计扇形设计图,学生能够对教师提出的统计图相关的概念更加容易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创设可供探究的有效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主导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创设生活相关的情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开鹏,沈兴艳.浅议多媒体技术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157-158.
[2]杜明科.信息架起桥梁,技术贯穿课堂——论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设计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152-153.
[3]李刚.道德素养如何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得到提高[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