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短板:缺乏质疑

来源 :中国西部·教育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550595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我组织了一批我们县里的骨干教师写市教育学会组织的省教育厅和省教育学会送教科研下基层培训活动的调研材料,明确提出了要求,围绕这一次培训活动,既可以写心得体会,也可以写培训收获,还可以结合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做的课题研究实践,说自己想说的话,但文章一定要能体现出自己的思想。
  有老师写好了,把稿件交过来了,读过稿件,我只能说能交卷的老师当然是好老师。但从他们交过来的稿件看,问题很大,大多数文章高度同质化,缺乏批判、质疑思维,赞美这次培训活动的言辞过于泛滥。不是赞美不好,但当缺失批评的声音时,赞美的价值就太廉价了,甚至让人对这个赞美的诚意产生怀疑。当然,从有的老师发过来的稿件看,赞美十分平庸,在那些赞美中,很笼统,也很空泛。比如说,这次培训活动相对于他们来说,恰到好处。好在哪里,没有说。而我说的批评,其实质是不同观点的表达。由此我想到了,这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种社会文化问题,它具有强大的力量,同化了那些内在不够坚实的人。


  贵州大学校长郑强曾经说过:“以前说‘无知无畏’,现在却是‘无知才无畏’。许多企业把浙江省技术监督局、科委的人请来吃一顿饭,喝一点酒,他就给你签个字,再把我们这些教授‘胁迫’到那里去,给你盖个章,然后就是‘填补国内外空白’‘国际先进水平’。写论文则是‘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首次科学发现’等。这都是目前非常严重的问题!作为一个大学教授,我深深地为此担忧!这不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的领导无知,是他们助推了这个主流。我知道在座的处长或老总日子很难过,因为你们不写这样的报表,就拿不到钱,项目就得不到批准。教授也同样如此,天天写报告,而不是在实验室静下心来好好搞研究,这是很严重的!”
  为何一线教师听了这次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以及四所学校做的课题研究经验介绍,不能发问?比如在一起吃饭时,有个乡镇的老师问我,假如做课题研究的人不是校领导,而是一线的最普通的教师,他的开题报告、结题报告有没有人去捧场?是呀,课题研究需要学校领导重视,假如这个做课题研究的老师,他的学校领导就不重视,相对于这个一线老师来说,有没有做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的必要?奈何,可能是这一次组稿有一定字数的要求,约定给我写稿件的这位老师至今还没有写。
  “在数学学习的驱动力上,最理想的状况当然是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数学好玩’;其次是责任感的驱动,‘我不喜欢,但我要学好’;再次是物质的奖励,‘学得好,有奖品’;最后是逃避惩罚,‘成绩不好,老师批评,父母打骂’,只是……”这段话是我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内容的摘录。当我一看到它时就有种心灵的触动,不过味道是酸酸的。也就在近几天,我们学校也搞了个班级考核细则,考核内容非常详实、精细,具体内容我不好详说,但其中最让我揪心的是高频率出现“扣分”二字。细则一路看下来,全是学生干错了什么,扣多少分,最后班级累计扣分最多的,考核成绩最差。反之,为最好班级或者是五星级班级。
  我们细细思考:坐下来把考核细则与以上文字一对照,站在学生的角度,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为了不挨老师批评,我尽量约束自己做到不扣分;站在任课教师的角度,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为了不挨领导批评,我尽量让学生规范行为。如果把学生学习和教师工作的驱动力按上面内容分为四个层次,那我们这种用批评驱动的教育方式,起点是不是太低了呢?我认为,只有质疑的声音才是理性的,我们教师缺乏的就是这种批判质疑的意识和有逻辑的思维,因而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
  教师长期缺乏批判质疑意识和逻辑思维,培育出的学生只会做标准答案。林语堂先生曾说过,中国有一类人,身处社会最底层却有着统治阶级的思想,这种思想有时比统治者还要严厉得多。我们部分教师就是有这种统治思想的人,以致于我们教育出的学生没有了民主意识。
  我们是教师,应该明白,“教师”的本职不是谋生,而是唤起兴趣,鼓舞精神,让每一个人做一个有灵魂的人,做一个有思想的人。然而,我们当下的教育偏偏是教人谋生和发达,当然,靠教育来谋生和发达也是可以的,却被我们过度重视了。看看那些开着豪车的富翁们从车窗向外吐痰、扔垃圾,你就知道,人崇拜的不是知识,而是权贵和金钱。这一点我们应该向日本学习,他们对知识的尊重,无以复加。客观地说,在我们国家,稍微有点钱的人,有点小权的人,哪怕是个小科长,也可以把大学教授弄得没有尊严。这就是我们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缺乏批判质疑意识和逻辑思维进行教育的必然结果。
其他文献
几年前就疯狂迷上了激情四射的窦桂梅老师,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观看她的讲课视频,下载她的演讲资料,品读她撰写的书籍,就像歌星、影星的众多粉丝一样为之痴迷,我成了名副其实的“梅粉”。这个假期我又认真拜读了她的《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对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如何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有了更清晰的思考。  这本书从母语、学生、读书、教材、研究课、素养、修炼这七个方面加以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界可谓是如雷贯耳,享有极高的声望。在教育类的案例或论文中,引用他的言论占了相当一部分。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在离世近40年后的今天还能够引领着我们走出困境,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呢?身为教师的我对苏霍姆林斯基产生了巨大的问号。为了解开心中的疑团,我购买了闫学老师所著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一书,从班主任的角度窥探这位教育家的伟大之处。  从整本书来看,提炼了苏霍姆林斯基在班主
期刊
我有幸拜读了南京师大附中吴菲老师的《不跪着教书》,被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所深深折服。正如古人所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真正的任务和目的是唤醒,是传递爱,而不是驯养。  教室里,一位二十出头的男教师手里拿着一根木棍,敲着黑板上的生字“云”字,毫无表情地问着:“‘云’可以组什么词呀?”话音刚落,孩子们齐刷刷地喊着——“白云”。  “还可以组什么词呀?”教室里骤然寂静无声,一双双无邪的眼
期刊
我再次把你想象成一个  在星光下露出灿烂笑容的人  孜孜不倦地,用心与颗颗童心  一起数天上一闪一闪的星星  面对微风,说出内心无限的畅想  太多的敏感,薄如蝉翼  爱春雨,爱泥土里一切有生命的色彩  偶然与收获提前相遇,让一粒粒果实  热情歌唱,迸发出的力量,高过理想  对所谓教育的崇高意义,铭刻在心  我知道你是快乐的,让你会心一笑  也可以排解藏匿于生活深处的忧郁  让人生的江河,表现出更大
期刊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备受人们关注,而关于教师的话题也再次成为我们热议的焦点。  为什么有些教师桃李满天下却教不好自己的子女?也许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有问题,因为影响教育的因素太多,教得好不好往往不能归“功”于特定的某个人,与孩子有关的人和事,都会对孩子的认知或心理造成影响。  有教师认为,教师子女教育“灯下黑”的重要原因在于教师父母、教师子女、社会偏见三种因素。  教师如何才能做到“为他人做了嫁衣”又不“
期刊
我父亲曾是教师,我现在也是教师,很多人羡慕,“你们当老师的多好,可以自己教孩子。”然而,在我见过的形形色色的老师中,发现教师教育子女失败的例子俯拾即是。我初中的班主任汪老师,桃李满天下,自己的两个女儿都是他亲自教育,其中一位是我的同学。汪老师上课时经常提问,要女儿回答,问题回答不出来就严厉呵斥,似乎在显示自己的不徇私情。但教育的结果并不成功,这两个孩子成绩并不好,尤其是她们父亲所教的那门课竟出奇地
期刊
老师,请保重自己……  莫让虚无的“光环”蒙蔽你,更不要相信你就是上帝,灵魂的救赎要依靠自己,你也救不了没有信仰的教育空虚。量力而行,不要企望以一己之力能够净化污浊的空气。小小的你,三尺讲台,方圆百米,你最多是一个安贫乐道、辛苦养家糊口的平凡子弟,不需苛求自己,恪尽职守,于心无愧,已经足矣!你用心教你的学生好好学习,从未昧心让孩子的错误漫溢,你没有心存私欲损人利己,你没有得过且过误人子弟。在茫茫的
期刊
在学校举行的“艺术周”活动中,德育处和校团委联合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一次“美术、书法和摄影作品征集”活动。我从班级同学交上来的二十幅作品中精选了八幅,让文艺委员张贴在了后墙上的“文艺园地”栏内。一天中午课间操后,文艺委员气喘吁吁地来到办公室告诉我:“班主任,咱班后墙上的美术作品不知被谁给污染和弄破啦,您去看看吧。”我快速来到教室,发现作品被溅上了墨水,其中三幅还被划破,我脑袋都大了。经调查,是本
期刊
近日,遇到一位家长,她的孩子我没教过,但曾在我教书的学校就读,而今在一个自认为并不理想的二本大学学习,遗憾之情溢于言表。这位家长说,孩子不适合读文科,念理科可能好一些。我问,为什么当时就没有学理科呢?家长认为原因是孩子不喜欢高一时的班主任,所以没有学理科。孩子死活要离开这个班主任,如果这个班主任带文科她就学理科,如果这个班主任带理科她就学文科。这个班主任最终带的是理科,所以她读了文科。  如此执拗
期刊
让学生被爱包围的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教师叶德元,身兼“数职”的创新标兵金牛区财贸职中教师王辉,甘以一生俯首教育的崇庆中学教师杨建忠,用生命诠释教育的天府新区华阳中学教师张晓容……在2014年全国、四川省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光荣榜上,成都市教育系统中涌现出一大批师德模范教师,他们用自己的言行,践释着现代人民教师师德的深刻内涵。  这是自四川省成都市加强师德建设以来又一次取得了喜人的成绩。近年来,成都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