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我组织了一批我们县里的骨干教师写市教育学会组织的省教育厅和省教育学会送教科研下基层培训活动的调研材料,明确提出了要求,围绕这一次培训活动,既可以写心得体会,也可以写培训收获,还可以结合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做的课题研究实践,说自己想说的话,但文章一定要能体现出自己的思想。
有老师写好了,把稿件交过来了,读过稿件,我只能说能交卷的老师当然是好老师。但从他们交过来的稿件看,问题很大,大多数文章高度同质化,缺乏批判、质疑思维,赞美这次培训活动的言辞过于泛滥。不是赞美不好,但当缺失批评的声音时,赞美的价值就太廉价了,甚至让人对这个赞美的诚意产生怀疑。当然,从有的老师发过来的稿件看,赞美十分平庸,在那些赞美中,很笼统,也很空泛。比如说,这次培训活动相对于他们来说,恰到好处。好在哪里,没有说。而我说的批评,其实质是不同观点的表达。由此我想到了,这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种社会文化问题,它具有强大的力量,同化了那些内在不够坚实的人。
贵州大学校长郑强曾经说过:“以前说‘无知无畏’,现在却是‘无知才无畏’。许多企业把浙江省技术监督局、科委的人请来吃一顿饭,喝一点酒,他就给你签个字,再把我们这些教授‘胁迫’到那里去,给你盖个章,然后就是‘填补国内外空白’‘国际先进水平’。写论文则是‘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首次科学发现’等。这都是目前非常严重的问题!作为一个大学教授,我深深地为此担忧!这不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的领导无知,是他们助推了这个主流。我知道在座的处长或老总日子很难过,因为你们不写这样的报表,就拿不到钱,项目就得不到批准。教授也同样如此,天天写报告,而不是在实验室静下心来好好搞研究,这是很严重的!”
为何一线教师听了这次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以及四所学校做的课题研究经验介绍,不能发问?比如在一起吃饭时,有个乡镇的老师问我,假如做课题研究的人不是校领导,而是一线的最普通的教师,他的开题报告、结题报告有没有人去捧场?是呀,课题研究需要学校领导重视,假如这个做课题研究的老师,他的学校领导就不重视,相对于这个一线老师来说,有没有做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的必要?奈何,可能是这一次组稿有一定字数的要求,约定给我写稿件的这位老师至今还没有写。
“在数学学习的驱动力上,最理想的状况当然是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数学好玩’;其次是责任感的驱动,‘我不喜欢,但我要学好’;再次是物质的奖励,‘学得好,有奖品’;最后是逃避惩罚,‘成绩不好,老师批评,父母打骂’,只是……”这段话是我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内容的摘录。当我一看到它时就有种心灵的触动,不过味道是酸酸的。也就在近几天,我们学校也搞了个班级考核细则,考核内容非常详实、精细,具体内容我不好详说,但其中最让我揪心的是高频率出现“扣分”二字。细则一路看下来,全是学生干错了什么,扣多少分,最后班级累计扣分最多的,考核成绩最差。反之,为最好班级或者是五星级班级。
我们细细思考:坐下来把考核细则与以上文字一对照,站在学生的角度,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为了不挨老师批评,我尽量约束自己做到不扣分;站在任课教师的角度,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为了不挨领导批评,我尽量让学生规范行为。如果把学生学习和教师工作的驱动力按上面内容分为四个层次,那我们这种用批评驱动的教育方式,起点是不是太低了呢?我认为,只有质疑的声音才是理性的,我们教师缺乏的就是这种批判质疑的意识和有逻辑的思维,因而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
教师长期缺乏批判质疑意识和逻辑思维,培育出的学生只会做标准答案。林语堂先生曾说过,中国有一类人,身处社会最底层却有着统治阶级的思想,这种思想有时比统治者还要严厉得多。我们部分教师就是有这种统治思想的人,以致于我们教育出的学生没有了民主意识。
我们是教师,应该明白,“教师”的本职不是谋生,而是唤起兴趣,鼓舞精神,让每一个人做一个有灵魂的人,做一个有思想的人。然而,我们当下的教育偏偏是教人谋生和发达,当然,靠教育来谋生和发达也是可以的,却被我们过度重视了。看看那些开着豪车的富翁们从车窗向外吐痰、扔垃圾,你就知道,人崇拜的不是知识,而是权贵和金钱。这一点我们应该向日本学习,他们对知识的尊重,无以复加。客观地说,在我们国家,稍微有点钱的人,有点小权的人,哪怕是个小科长,也可以把大学教授弄得没有尊严。这就是我们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缺乏批判质疑意识和逻辑思维进行教育的必然结果。
有老师写好了,把稿件交过来了,读过稿件,我只能说能交卷的老师当然是好老师。但从他们交过来的稿件看,问题很大,大多数文章高度同质化,缺乏批判、质疑思维,赞美这次培训活动的言辞过于泛滥。不是赞美不好,但当缺失批评的声音时,赞美的价值就太廉价了,甚至让人对这个赞美的诚意产生怀疑。当然,从有的老师发过来的稿件看,赞美十分平庸,在那些赞美中,很笼统,也很空泛。比如说,这次培训活动相对于他们来说,恰到好处。好在哪里,没有说。而我说的批评,其实质是不同观点的表达。由此我想到了,这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种社会文化问题,它具有强大的力量,同化了那些内在不够坚实的人。
贵州大学校长郑强曾经说过:“以前说‘无知无畏’,现在却是‘无知才无畏’。许多企业把浙江省技术监督局、科委的人请来吃一顿饭,喝一点酒,他就给你签个字,再把我们这些教授‘胁迫’到那里去,给你盖个章,然后就是‘填补国内外空白’‘国际先进水平’。写论文则是‘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首次科学发现’等。这都是目前非常严重的问题!作为一个大学教授,我深深地为此担忧!这不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的领导无知,是他们助推了这个主流。我知道在座的处长或老总日子很难过,因为你们不写这样的报表,就拿不到钱,项目就得不到批准。教授也同样如此,天天写报告,而不是在实验室静下心来好好搞研究,这是很严重的!”
为何一线教师听了这次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以及四所学校做的课题研究经验介绍,不能发问?比如在一起吃饭时,有个乡镇的老师问我,假如做课题研究的人不是校领导,而是一线的最普通的教师,他的开题报告、结题报告有没有人去捧场?是呀,课题研究需要学校领导重视,假如这个做课题研究的老师,他的学校领导就不重视,相对于这个一线老师来说,有没有做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的必要?奈何,可能是这一次组稿有一定字数的要求,约定给我写稿件的这位老师至今还没有写。
“在数学学习的驱动力上,最理想的状况当然是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数学好玩’;其次是责任感的驱动,‘我不喜欢,但我要学好’;再次是物质的奖励,‘学得好,有奖品’;最后是逃避惩罚,‘成绩不好,老师批评,父母打骂’,只是……”这段话是我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内容的摘录。当我一看到它时就有种心灵的触动,不过味道是酸酸的。也就在近几天,我们学校也搞了个班级考核细则,考核内容非常详实、精细,具体内容我不好详说,但其中最让我揪心的是高频率出现“扣分”二字。细则一路看下来,全是学生干错了什么,扣多少分,最后班级累计扣分最多的,考核成绩最差。反之,为最好班级或者是五星级班级。
我们细细思考:坐下来把考核细则与以上文字一对照,站在学生的角度,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为了不挨老师批评,我尽量约束自己做到不扣分;站在任课教师的角度,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为了不挨领导批评,我尽量让学生规范行为。如果把学生学习和教师工作的驱动力按上面内容分为四个层次,那我们这种用批评驱动的教育方式,起点是不是太低了呢?我认为,只有质疑的声音才是理性的,我们教师缺乏的就是这种批判质疑的意识和有逻辑的思维,因而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
教师长期缺乏批判质疑意识和逻辑思维,培育出的学生只会做标准答案。林语堂先生曾说过,中国有一类人,身处社会最底层却有着统治阶级的思想,这种思想有时比统治者还要严厉得多。我们部分教师就是有这种统治思想的人,以致于我们教育出的学生没有了民主意识。
我们是教师,应该明白,“教师”的本职不是谋生,而是唤起兴趣,鼓舞精神,让每一个人做一个有灵魂的人,做一个有思想的人。然而,我们当下的教育偏偏是教人谋生和发达,当然,靠教育来谋生和发达也是可以的,却被我们过度重视了。看看那些开着豪车的富翁们从车窗向外吐痰、扔垃圾,你就知道,人崇拜的不是知识,而是权贵和金钱。这一点我们应该向日本学习,他们对知识的尊重,无以复加。客观地说,在我们国家,稍微有点钱的人,有点小权的人,哪怕是个小科长,也可以把大学教授弄得没有尊严。这就是我们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缺乏批判质疑意识和逻辑思维进行教育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