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优秀,一路前行

来源 :中国西部·教育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long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前就疯狂迷上了激情四射的窦桂梅老师,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观看她的讲课视频,下载她的演讲资料,品读她撰写的书籍,就像歌星、影星的众多粉丝一样为之痴迷,我成了名副其实的“梅粉”。这个假期我又认真拜读了她的《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对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如何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有了更清晰的思考。
  这本书从母语、学生、读书、教材、研究课、素养、修炼这七个方面加以统领,向我们讲述了优秀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本书没有太多的现成的优秀教师作案例,更多的是结合窦老师自身的体验、个人的成长经历,就某一个话题发表一些看法,以引起反思。
  什么是优秀,在窦桂梅老师的心里,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等头衔不足以作为优秀的证明,窦老师理解的优秀是现在进行时,是昂扬奋进的上升状态,是甘为人梯的教育理想,是火与冰一同迸发的诗意天空……优秀始终是她前行的方向,我想这也应该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在阅读中,我一次又一次被窦老师的激情、敬业、执着、深刻所感染。我一边读一边记,一边对照自己找差距,进行反思。
  如果有人问你教什么,你该如何回答?我想大多数语文老师一定会回答“我是教语文的”。而窦老师却认为语文老师不是教语文的,而是“用语文教人的。”不同的回答,不仅反映出你对语文教育的认识,也体现了学生在你眼中的位置。“教语文的”总摆脱不了一种狭隘的匠气,而“我是用语文教人的”则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人本教育思想,只有用语文教人,语文教学才会有更广阔的前途,语文教育的核心就是“用语文”,让学生获得人生的意义,努力实现人的真正“人文”。而我以前总是说我是教语文的,可见我对语文、对学生认识还不到位,平时的教学也仅仅停留在“教语文的层次”上,课堂上只关注那些发言积极的学生,却忽略了那些默默无闻的学生。当我们抱怨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时,抱怨学生成绩差时,抱怨学生这不行那不行时,殊不知,其实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无形地一点一点地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打掉了孩子的上进心。课堂就像一颗能开花的大树,每一个学生都是大树上的叶子,都需要阳光和水分。我们的语文老师要想到,这样的一个个等待滋润的孩子,不论智力水平高低,都应该得到我们温暖的呵护和照耀,应当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开出属于自己的鲜艳的花儿,而不是生长出只能滋生在阴暗角落里的毒蘑菇。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明白的一件事就是学生是教学的全部意义。
  当看到窦老师是如何解读文本时,我无比惭愧、无地自容。每天的琐事似乎特别多,应付上面的各种检查,处理来自学生、家长的各种问题,改作业、批试卷……真正用在挖掘教材上的时间少之又少。有时候课文还没读几遍,就开始迫不及待地上网搜集自认为好的教学设计,下载设计精美的PPt,比着葫芦画瓢开始上课。有时候拿着一本书、一支粉笔,便走进了课堂,上着没准备好的课,打着无准备好的仗,课堂效率可想而知。
  看看窦老师是如何从文本出发,追求有深度的文本解读的。以《麻雀》一课为例,窦老师读了屠格涅夫的诸多作品,《前夜》《父与子》《猎人日记》《木木》等许多作品,对屠格涅夫有了一定的了解,明白作者写《麻雀》的立意就是要说明:老麻雀像巨石一样,勇敢地立在猎狗面前,所要表现的是,弱者以怎样的姿态站在强者面前。
  体会到这些,再设定教学目标时,就不会仅仅停留在让学生体会母爱力量的伟大这一浅层次表面的理解上。通过麻雀的弱小与猎狗的强大这一鲜明对比,让学生体会,在猎狗面前,老麻雀是怎样保护小麻雀的。老麻雀明知自己弱小,明知斗不过庞大的猎狗,明知会葬身犬口,但依然奋不顾身地,做好了与猎狗决一死战的准备。这样的爱,是一种忘我的付出,更是一种蔑视死亡的大无畏,是弱者面对强者的有尊严的姿态。这样解读文本后,在学生的心田种下的,或许并不是语言,而更是坚强与勇气,自尊与博爱的种子,所以窦老师说,我们一定要把课堂置于作家、作品、文学乃至整个人生、整个世界的广袤的林子。“一叶知秋”——透过林子,你再度理解教材,常常会欣然发现,原来形单影只的一棵树,却有着蓬勃的姿态和生命的力度。
  一个教师的解读能走多远,他的学生理解就能走多远。教师的深度解读,会让教学指向意义探究性的,甚至建构性的高度——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知道的一件事就是拥有对文本的力量。
  所以今后的日子里,即使再忙,事情再多,我也不能不备好课就匆匆忙忙地走进教室,也不能只看几遍教参,只看别人的观点而代替自己的思考。我将按照窦老师推荐的四步来解读文本:文本究竟说了什么?文本想要说什么?文本能够说什么?文本应该说什么?为了提高自己解读文本的能力,我特意买了闫学老师的《小学语文解读》上下两册,阮美好老师的《 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 》进行研读。我相信只要自己手握思想的利刃,用心钻研,我的解读能力也会有所提升,我的课堂教学也会因此变得深刻。
  对于上公开课,我觉得窦老师是最有发言权的。她生性好强,知道成长不能靠等,不能靠别人来拽,于是但凡有机会,她总是主动申请,强烈要求上公开课。在她的一次演讲中,她说到了她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她抱着孩子,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里试讲,不知讲了多少遍,孩子已趴在她的肩上睡着了,她还在不知疲惫地一遍一遍地讲着。窦老师把每堂课当作公开课来研究,她尝到了上公开课的甜头,受到了无数学生真诚的爱戴与敬重。
  我们区每学期都要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优质课评选、说课大赛、作文方法交流、基本功展示等等,每每接到通知,我总是毫不犹豫地报名,并积极做好准备。虽然我深知准备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但我更知道,每一次参加活动,每一次讲课,都是一种磨砺,一种成长。有了“公开课”这面镜子,让我知道怎样不断修正自己,提升自己。
  有人不解地问我,你已经晋级了,证书也不少了,干吗还要折腾自己呢?我报以微笑,就用窦老师最想对青年教师说的话来回答吧:“一定要争取多上公开课,这是你最好的炼炉。”这是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必须知道的一件事。
  想起前几天培训时,辅导老师给我们出了几个题目,让我们互相交流,近期的目标是什么?最大的困扰是什么?很多老师提到的目标都是想读书、写点东西,而最大的困扰就是总感觉没有时间,静不下心来。窦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的问题所在——除了客观因素外,主观上的逃避更加可怕。当读书、写作没有形成兴趣的时候,没有养成习惯的时候,“没有时间”顺理成章地就成了懒惰的最好借口。
  读书、写作是每一个优秀语文教师每天必做的事情。先看一看苏霍姆林斯基的“财富”:“我私人的图书馆,在几间房子和走廊里,从地板直到天花板都摆上了书架,有成千上万册图书。我每天不读几页,闲时不读上几行,我是无法活下去的。”他说:“每一位老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
  再看看诸多优秀教师,哪一个不是在读书、写作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唯有克服懒惰,唯有让读书和写作与我们的生活融为一体,才能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才能让自己生活得更精彩,才能在自己的教育征途中留下成长的轨迹。
  掩卷沉思,窦老师如涓涓流水般的文字,对学生、语文无限的热爱,对优秀的无限执着与追求,依旧在心中久久回味。我知道,我离优秀还很远很远,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我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我愿意与众多语文老师一起,向着优秀,一路前行!
其他文献
在教育改革中为什么要推行走班制教学,推行的依据是什么?走班对中小学改革有什么影响和意义?走班制教学对学生成长、发展等方面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校长、四川省特级教师、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奖获得者、教育部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编者康永邦。  走班制是多元教育理论的生动实践  “培养人才是教育的核心。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一直在不断地叩问:什么是比较好的教育
期刊
在四川省郫县有一所远近闻名的幼儿园——唐昌镇幼儿园,园内环境清幽,古木成林,高高翘起的飞檐掩藏在绿荫中,满目望去,会觉得时光也变得宁静从容。博雅阁的书香,稚美阁的墨香,清甜的梨香,浓郁的桂花香,闻起来就洋溢着慢慢的幸福感。  进入校园,大片的美景引入眼帘:一丛清雅的竹林,一方宽阔的沙池,充满野趣的小山坡,一眼望去,看到的是孩子们欢快的身影,是孩子们灿烂的笑脸,听到的是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园内有蒙正
期刊
大西北的暮春,依然是乍暖还寒。大风、沙尘隔三差五光顾一次,然后是几天的雾霾,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呛人的尘土味,但所不同的是,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清源第二小学的校园干净整洁,洋溢着一种节日的喜庆气氛——“全县小学高效课堂推进会”的红色横幅格外耀眼,多媒体教室坐满了来自全县各学区、各中心小学的校长……  “清源二小是一所好学校。”这是甘肃教育人及学生、家长的共识,因为它有一支非常优秀的教师队伍,有一个非常优
期刊
日前,92岁高龄的吴良镛院士在给多所高校近6000名新生讲课时,有一部分学生却在现场趴着睡觉,引发了舆论的批评:不少人认为现在校园里学生上课睡觉很普遍,但却是对站立授课老师极大的不尊重;也有人觉得现在的学生想法独立、重沟通,老师的授课方式也应做出适当的改善……本期我们与教师、学者一同探寻学生“睡倒”的是什么?
期刊
92岁高龄的吴良镛院士在给近6000名高校新生讲课时,有一部分学生却在现场趴着睡觉。当这则新闻被媒体曝光以后,引来了嘘声一片。有的指责高校学生的素质缺失,有的质疑老师的授课方式。其实,在笔者看来,问题并不只是这些表象,问题的症结应属来自学校、社会和家长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强迫。  试想,面对一位著名院士且如此高龄的老人家,如果到场的学生只是寥寥无几,冷冷清清,学校领导不但脸面无光,甚至还会被质疑学校教
期刊
成都泡桐树中学实行全校走班制教学,努力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体系,力图提供给孩子们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为了探索教育改革新路径,我和30多名优秀教师便提前进入学习筹备阶段。我们先后来到上海和北京就学校课程建设、教育教学管理、课堂教学范式等诸多方面深入学习,汲取了诸多可供借鉴的好经验。学习归来,我们结合成都的实际情况,就初中阶段构建学校课程体系、实施个别化教育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
期刊
当我们来到成都市泡桐树中学,无数的不一样的场景映入眼帘。我们可以看到,走廊边原本光溜溜的墙壁上,贴上了一张张整齐的海报,形象生动简明地介绍了安全知识、心理学知识等,这里成了社团的工作墙;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书柜整齐地放在走廊上,下课期间,一个个学生站着或蹲着在柜子里取书、放书;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学生将作业先后放入作业柜,也有学生到此拿老师批改后的作业本;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正在走廊边的电脑上查阅上
期刊
从小,我的辫子就是父亲帮我编的。父亲虽然干农活,但他那双手却很灵巧,总是把我的两根麻花辫编得错落有致,没有一根发丝旁逸斜出,辫梢扎起两只蝴蝶结,走起路来,随着辫子的摆动,两只蝴蝶结就像两只蝴蝶要飞起来,充满了灵动和俏皮。  老师常常抚摸着我的两根麻花辫,问道,你的辫子编得真好看,是谁帮你编的呀?  我头一歪,骄傲地回答道,是我爸爸!老师听了,惊讶地赞叹道,你爸爸真聪明,竟然能将小姑娘的辫子编得这么
期刊
今年4月,全国新教育实验区工作会议在庆阳市召开。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王嘉毅以及来自全国16个实验区300多名教育局局长、教师会聚庆阳感知新教育,庆阳新教育人以一场近乎完美的特色展示、多所实验学校的实地参观震撼了新教育的同行。庆阳新教育走过了三个多年头,有过初期的迷茫,更多的是在践行路上的收获喜悦。  探索中结缘新教育  任何一场改革都会是一次触及灵魂与利益的艰难博弈,这一点对于
期刊
今年4月,乡村教师吴再柱的力作《乡村教师突围》新鲜出炉了。在此之前,吴老师曾就书稿事宜,和我有过沟通,因此我应该算得上是此书的第一读者。享有此“殊荣”的我,对该书似乎更有发言权,也应该有更多的话可说。  我早在2010年《致柱子老师》的博文中,写下这样一段话:  “柱子老师,是很早就认识的。只不过都是远远地,仰视他:我是选手,他是评委,审视着我;他是楷模,我是微尘,指引着我。偶进他的博客,他的勤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