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氯化消毒副产物暴露与小于胎龄儿发生风险的关系

来源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ueer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妊娠期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CDBPs)暴露水平与新生儿小于胎龄儿(SGA)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

方法

2010年4月至2012年7月,将武汉市居住在同一供水区域内3 903名产妇纳入研究并收集其分娩信息。以水厂为中心向外设3个采样点,每次取样1次,连续28个月定时定点取样,共检测84份水样中四种三卤甲烷化合物(THMs),包括三氯甲烷、二氯一溴甲烷(BDCM)、一氯二溴甲烷(DBCM)和三溴甲烷,以及两种卤乙酸类化合物(HAAs),包括三氯乙酸、二氯乙酸。按照四分位区间将孕妇各孕期CDBPs分为Q1~Q4暴露组,以Q1暴露组为参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各期CDBPs外暴露水平与SGA之间的关联。

结果

3 903名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 310.19±389.91)g,其中SGA有169例(4.33%)。孕妇孕全程暴露三氯甲烷、BDCM、溴代THMs、总THMs、三氯乙酸和二氯乙酸的中位数浓度分别为18.07、4.93、8.51、26.74、10.65和13.77 μg/L。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与Q1暴露组相比,Q4暴露组孕全程三氯甲烷、总THMs暴露水平升高与新生儿SGA的OR(95%CI)值分别为1.87(1.01~3.49)、2.30(1.22~4.35),趋势P值分别为0.044、0.015。与Q1暴露组相比,Q4暴露组孕全程三氯乙酸暴露与SGA的OR(95%CI)值为2.16(1.19~3.91),趋势P值为0.015。

结论

妊娠期暴露高水平CDBPs可能与新生儿SGA发生风险相关。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评价高危型HPV(HR-HPV)DNA检测在未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分流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2017年4—5月在河南省济源市建立的宫颈癌筛查队列,选取其中有完整阴道镜召回信息及细胞学诊断为ASC-US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共393名。采用自制问卷收集研究对象一般情况和宫颈癌病史等信息,采集其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 DNA检测,同时进行阴道镜检查,病变处取活检行组
目的探讨中国老年人认知异常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调查对象来自老年期重点疾病预防和干预项目试点调查。该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中国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抽取24 000名60岁及以上城乡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身体测量、血糖和血脂检测以及载脂蛋白E(ApoE)基因型检测。采用中文版痴呆筛查量表进行初筛,有2项及以上存在异常的作为初筛可疑认知异常病例,再使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MMSE)量表
期刊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体重变化对血压、血糖和血脂变化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东风-同济队列研究。选取在2008年基线调查及2013年第1次随访调查中均有完整资料的16 606名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本信息、生活方式、患病及服药情况,身高、体重及血压测量结果,以及空腹血糖和血脂的检测结果数据。将体重变化分为5组,分别为体重中度及以上减轻(<-8.0%)、轻度减轻(-8.0%~-3.1%)、维持稳定
目的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技术建立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LR (MC-LR)的定量检测方法,分析自来水深度处理工艺对MC-LR的去除效果,探讨出厂水中可能含有的MC-LR降解产物情况。方法2015年9、11月和2016年1月分别采集自来水处理工艺各步骤平行水样2份,经混匀、过滤、富集、洗脱、氮吹、复溶等处理后,采用建立的LC/MS/MS检测方法对各样品进行MC-LR检测并分析处理流
目的研究氯化消毒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抗生素抗性细菌大肠埃希菌(E. coli)HB101(pUC19质粒)的灭活规律以及对其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转移和破坏机制。方法将E. coli菌株与0.5、0.75、1.00、0.55 mg/L次氯酸钠作用后,分别在0.25、1、2、5、10、20、30 min的处理时间进行余氯测定、菌落计数,并采用消毒一级动力学模型和灭活动力学EFH模型进行拟合,获得E. col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