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思维训练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数学教师要牢牢把握提高思维素质的目标,探索思维训练规律,以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灵活的控制能力,应对多变、复杂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训练;途径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数学思维的训练。其主要方法包括精心设计思维训练的程序以及方法,加强问题的变式训练并及时抽取规律等,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能力。
1创建问题框架,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
知识的理解是通过思维来实现的,思维是由人的认识需要引起的。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问题框架,激发学生的知识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动。
1.1采用联系旧知教学法,促使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
在复习与新课相关的旧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仍然会引入新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如让学生自己去探讨,去思考,逐渐创设一个学生自己急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情境。
例如,分解因式,学生会得到两种结果。对于因式分解的结果学生已经知道应该是唯一的,而此时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结果?经过思考、对照、猜想一定能分解,怎样分解呢?学生会产生疑问,从而引入新知识的探求中。
1.2采用实验教学法,构建思维情境
实验法,即:根据教材特点组织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然后再探讨他们的理论根据,能较好地为新知识的学习创设思维情境。
例如,当讲一个“三角形的内角之和”时,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准备一张任意三角形的纸,并要求学生在上课时剪掉任何两个角,将三个角拼在一起,让学生观察构成了什么样的角,这样,学生很轻松的发现构成了平角,这就为论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创设思维情境。另外,还可用“讲故事法”“事例法”等创设思维情境。
1.3采用揭露矛盾教学法,促使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认知
矛盾法,即:揭示学生的认知萌发点,找到认知矛盾,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认知需要。
例如,在引进“实数概念”时,先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有一边长为1的正方形,以它的对角线为边做一新正方形,新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边长是多少?通过画图观察,学生不难回答出该正方形的面积为2,对于边长,学生感到有困难,但觉得似乎又有办法求得——设原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x,则有x2=2,此时,可让学生思考,在我们学过的有理数中,有没有这样的数,它的平方等于2呢?没有。这样就说明仅有理数是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这就为学习无理数创设了条件。
1.4采用问题教学法,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为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需要注意设疑。通常,概念教学可以安排学生自行学习或先预习,教师提出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汇总产生疑问,即“存疑”。
例如,在学生自学“二次根式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同时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二次根式?(2)为什么限制a>0?(3)为什么说(a>0)总是非负数?这样,学生在阅读教材过程中就会产生疑问,形成认知需要。也可以设计一些与新课程有直接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操作,在他们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发生疑问,即“立疑”。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前,先拿出三根长分别为20厘米、7厘米、8厘米的木棍,问学生能否组成三角形,有部分学生可能凭感觉说肯定能,在让学生实际操作中发现不能构成三角形,从而学生会产生疑问,具备什么条件的三根木棍才能组成三角形呢?引起他们的求知欲。
2优化板书设计,完善学生思维
当前,部分数学教师的板书仅是对一个个知识点的罗列。实践证明,数学板书同样是很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思维完善的有效手段。若能设计一个巧妙的板书,将能使学生体会到一个层次分明、统一、整体、系统的思维过程。
例如,在“異分母分式的加减法”一节内容中,经过思维的激发、引导、拓展、深化后,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串联优势,把异分母加减法转化成同分母加减法的过程直观地体现出来,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完善思维导图,把分式的加减实质是变化成同分母后,进行分子的加减,而分子的加减是整式的加减,也即达成了分式加减转化成整式加减的思想方法,最后在黑板上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板书。板书未完时,学生可能还体会不到它的功效,一旦板书完毕,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一线条的形式展现于学生面前,体现出整堂课思维的全过程,从而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
3重视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为学生探索变化中的不变规律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注意讲什么问题,还要注重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也即是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不能就题讲题,要透过个例看本质,抽象出数学基本模型,帮助学生寻找变化中的不变规律,实现多题归一。
例如,讲解“平行线折线N个角关系”问题。在学习平行线的性质之后,有这么一个经典题目:已知AB∥CD,E点为平行线内一点,求证∠B+∠BED+∠D=360°。此题为两条平行线中间出现了一个外凸的拐角,不是学习的三线八角基本模型,出示此题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的见解,依据学生的水平作适当提示,使得学生可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方法。在拐点处再作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这样三条直线两两平行,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性质可解决,或者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利用“周角是360°”的性质解决。还可以不添加第三条平行线,完善已知两条平行线的截线,延长拐角的其中一边,利用“平角是180°”的性质解决,或者连接BD两点,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360°”的性质解决。
以上为拐角外凸型,解决了这一类之后,变化图形,给学生抛出拐角内凹型、拐角外部型、拐角方向变化型、拐角增加型等,学生在第一种外凸型证明的基础上,逐渐能够掌握其他类型的题目。在这种逐渐拓宽加深的变式训练中,学生的思维会逐渐强化,这时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抽取问题的实质或规律性的东西,学生在不断深化的探索中,能领略到思维内在的充实感。
4结束语
综上述,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强化其数学思维训练,这是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要让学生做到会用数学思维去分析、解决问题,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欣.做好“思维的体操”——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5):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