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树师德师风典型弘扬尊师重教风尚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xu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上海音乐学院设立“周小燕教书育人奖”,作为师德表彰方面的最高荣誉。通过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梳理出师德失范行为负面清单,增强教师荣誉意识、责任意识,通过宣传弘扬育人名师先进事迹等举措,使学院教师工作制度规范日臻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风向标”旗帜鲜明,学院育人传统得到进一步传承。
  [关键词] 师德师风;典型选树;主题教育
  [作者简介] 顾 晟(1989—),女,上海人,历史学硕士,上海音乐学院党委教师工作部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6-0060-02    [收稿日期] 2020-01-02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积蓄传承了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人民意愿,遵循教育规律,把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1]。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的重要讲话中,先后向广大教师提出做“四有”好老师,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做到“四个相统一”等要求。党中央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视程度、对师德师风建设规律的把握,都达到了新的高度[2]。
  一、设奖背景
  2019年,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引导全院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学院党委研究决定设立“周小燕教書育人奖”,作为师德表彰方面的最高荣誉,嘉奖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上做出杰出贡献的教师,颂扬他们的先进事迹,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深入人心。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学院党委进一步研究构建了以“贺绿汀基金奖”“萧友梅院长奖”“周小燕教书育人奖”三大奖为核心的荣誉体系,通过对学院教师荣誉和奖励体系进行系统化构建,树立荣誉意识,倡导价值贡献,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贺绿汀基金奖”以支持艺术科创和艺术实践为目的,奖励在这方面有优异表现的教师。“萧友梅院长奖”以鼓励立足岗位、积极进取为目的,奖励在学院某一业务领域有突出贡献的教师。
  二、关键举措
  1.制度先行,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2019年,学院党委制定出台《上海音乐学院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通过注重师德师风激励,加强师德师风宣传,健全师德师风考核,强化师德监督,严格师德惩处,引导学院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做好学生专业老师的同时,做好学生的人生导师。《上海音乐学院周小燕教书育人奖评选条例》也是《实施方案》的重要附件之一。
  2.奖惩并举,梳理出师德失范行为负面清单。学院通过“周小燕教书育人奖”评选工作的推进,在开展教师价值引领的同时,注重强化监督、严格惩处,充分发挥制度规范的约束作用。
  根据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关于高校教师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的相关规定[3],学院结合实际,出台《上海音乐学院师德失范行为负面清单及处理办法》,清楚罗列学院教师不可为的师德失范行为,并写明根据情节轻重应当给予的相应处理或处分。同时设立“上海音乐学院师德师风与教学质量督导组”,制定出台相应工作办法,明确不同类型课程的师德师风与教学质量督导观测点,将相关观测结果反应到年终考核中。主题教育期间,学院党委进一步制定出台《上海音乐学院师德师风考核实施办法》,对全院教师的师德师风表现进行客观合理的综合评价。
  3.楷模之名,呼唤获奖教师增强荣誉意识、责任意识。“周小燕教书育人奖”以学院终身教授,被誉为“中国之莺”的世界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周小燕先生之名命名。这既表达了学院对周小燕先生为祖国音乐教育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的崇高敬意,又寄托了学院对全体教师传承和弘扬优秀育人传统、磨练技艺、潜心教学的殷切希望。获此奖项既代表着一份神圣而高尚的荣誉,又代表着肩负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第一届“周小燕教书育人奖”遴选工作启动后,来自不同系部的四位优秀教师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广泛认同,成为首批获此殊荣的教师。
  4.多方协同,宣传弘扬育人名师先进事迹。2019年9月,学院紧扣教师节时间节点召开表彰大会,隆重表彰了第一届“周小燕教书育人奖”的四位获奖者及2018~2019学年获得国家和上海市各类奖项及人才称号的集体和个人。在学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相关职能部门多方协同,为第一届“周小燕教书育人奖”获奖者录制宣传短片,通过官网、官微、官博、电子屏等媒体平台,就四位获奖者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推广,引导全体教职员工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向楷模看齐,凝心聚力、戮力同心,为把学院建设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重要国际影响力的世界顶尖音乐大学砥砺奋进。主题教育期间,学院隆重推出“上音人”讲堂,邀请在艺术教育、艺术创作、艺术实践中有突出表现的师生走到聚光灯下,讲述初心故事,以身边的榜样激励师生、引导师生,旗帜鲜明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
  三、实施成效
  1.教师工作制度规范日臻完善,依法治校建设水平日益提升。《实施方案》等文件的制定出台健全完善了相关教师工作的制度规范,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推动了上海音乐学院依法治校建设水平再上新的台阶。
  2.师德师风建设“风向标”旗帜鲜明,好学乐教校园氛围建设成效初显。“周小燕教书育人奖”评选全面关注申报教师的思想政治、治学态度、育人成果、教师口碑,坚持好中选好、优中选优,确保获奖教师充分体现先进性、榜样性、典型性,明确上海音乐学院师德师风建设的“风向标”“指示器”,让尊师重教、好学乐教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育人传统得到进一步传承,身边的杰出楷模获得广泛关注。“周小燕教书育人奖”的设立与实施让在教学一线长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教师有机会走到舞台之上、聚光灯下,让全体师生员工认识了解这些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好老师。同时,“周小燕教书育人奖”的设立与实施也成为一个窗口,引导学院师生重新关注优秀育人传统,重新挖掘历史名师的光辉事迹,继承名师们修德修身、追求卓越的品格,努力成为德艺双馨的拔尖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02]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02/201912/t20191213_411946.html.
  [3]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02/201811/t20181115_354921.htm.
其他文献
[摘 要]2020年的特殊环境导致线上教学的盛行,这就迫使每一位教育者进行诸多思考,如何让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生长。该文以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为例,提出了“全息·融合·迭代”的教学主张,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进行学习变革。  [关键词]核心素养;全息;融合;迭代;活态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33.67;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8-0
期刊
[摘 要]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医院感染和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菌,建立和发展快速检测方法对于该菌的诊断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基于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开展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检测的方法进行了探究,是今后开展病原菌检测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磁珠;快速检测  [中图分类号] R15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7-0-03
期刊
[摘 要]该文借助三维语法理论,从形式、语义和语用三方面讨论虚拟语气学习的难点和教学策略。受汉语思维和传统语法教学模式的影响,英语学习者常常对语言现象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立足于新国标对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要求,该文认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应该同时关注形式与语用,引导学生探究语法现象背后的语用功能,进而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语法能力。  [关键词]语法教学;三维语法理论;虚拟语气;语用功能 
期刊
[摘 要]音乐存在于哪里?有关这一术语现代音乐哲学的问题,这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对于其他艺术门类而言,音乐是非常独特的。它的独特在于可用视觉(阅读乐谱)与听觉的不同感知方式来获得一个完整的艺术结果。视觉与内心听觉、听觉与脑海中“画面”的想象,又是完全不同的范畴。更加奇特的是不同的人感知到的音乐又不尽相同。探其原因,会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关键词]时间构造;情感论;音乐教学;课程教学  
期刊
[摘 要] 肿瘤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聚焦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科技转化三大核心任务,构建“同心圆”式协同创新管理模式和多元化的成果转化和辐射体系,形成互动、互利、互惠的有效循环系统,建立“开放、集成、高效”的协同创新共同体,提升肿瘤生物治疗科技水平,成为肿瘤生物治疗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关键词] 肿瘤生物治疗;协同创新;同心圆;跨学科  [基金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
期刊
[摘 要] 在一些特色鲜明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难免会有专业不对口、实践经验不够丰富的青年教师。利用所建设的教学科研基地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加快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学科研基地良性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教学科研基地;特色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基金项目] 2017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2018年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
期刊
[摘 要] 以小微企业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需求为导向,结合“全科型”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工作内容,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验、实训和课外实践三个模块的综合培养与训练,加强学生对专业实操技能的掌握和应用,为小微企业和区域经济培养和输送“全科型”管理人才,同时对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现人才精准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小微企业;“全科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实践教学体系  
期刊
[摘 要] 开展学校和专业(群)高水平建设,关键是要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深化校企合作“七个共同”是目前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值得借鉴的思路和做法。  [关键词]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专业群;七个共同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校企协同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水利类专业群‘七个共同’建设的研究与实践”(GXGZJG2019B096)  [作者简介] 廖明菊(1979—),女,湖北随州
期刊
[摘 要] 为贯彻“立德树人”教育方针,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实践中需要以产教融合为背景,以课程为载体,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文章以现代金融基础为例,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课程实践三大板块入手,探索符合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关键词] 课程思政;产教融合;金融基础  [基金项目] 2019年度高等学校国内访问工程师“校企合作项目”(FG2019094);浙江金融职业学院2019
期刊
[摘 要] 高等教育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以红河学院英语专业文化与翻译课程为例,研究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英语专业课教学的路径和方法,以期为高校外语教学中的思政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课程思政;英语教学;翻译课程  [基金项目] 红河学院“课程思政(思政课程)”示范课:文化与翻译(SZKC191018)  [作者简介] 毕赟慧(1983—),女,云南蒙自人,文学硕士,红河学院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