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拟对卡尔·波普尔证伪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进行梳理,从人类发现规律的逻辑出发,通过对波普尔对在可证伪下知识通过猜想与反驳而得到增长这一论述进行分析,探析在证伪主义视角下“思想自由”如何能让人类更加接近真理和在试错中建设美好的社会。
关键词:思想自由 证伪主义 波普尔
“我可能错,你可能对,结果是我们都更加接近了真理。”
——卡尔·波普尔
自人类被抛到大千世界之中,面对外部世界的辽阔与无垠和自身的渺小与卑微,不由得陷入震惊与恐怖之中。然而人类终究是能感受到存在的有智识的存在物,他既能感觉到自我的存在,也能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存在。人类从这一点出发,开始运用自我的独一无二的智识去理解这诸多的存在物,并企图理解存在物背后的那个存在本身。在自然领域,人们开始探索自然存在物的规律;在社会领域,人们则去探索人本身,以及人创造出来的各种社会存在物的规律,一曰自然科学,二曰社会科学。人类试图去探得这些规律,去理解这些存在物,理解存在,理解人生的价值,实现人生的价值。但问题是,人类该怎样运用自我的智识去达至这些目标呢?
1 发现的逻辑
人类自从对这个星球上存在依赖,在寻求理解各种存在物之上,始终在追寻发现这些规律的逻辑。人类最初通过观察,然后通过总结、推理、类比等方法得到各种各样所谓的规律。人类之所以把之称为规律,是人们相信,这些规律适用于他们的对应存在物。人类把揭示这些规律的学问,称之为科学。人类欣然自得于自我的这些成就,甚至已不满于找到这些具体事物的规律,而试图去探寻人类社会的规律,从而做到“按规律办事”。如卡尔·马克思语: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它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阵痛。甚至,按照由规律得出的未来理想社会的形态,在现实社会中去规划、建设人间的天堂。
然而,规律本身存在吗?人类用什么方法去证明他们所说的所谓规律是规律呢?去掉一切附着的派生物,人类答曰:是归纳证实,即这是因为这些法则符合他们所对应的存在物所表现出的形态、特征和发展变化。再进一步追问,这些法则真的符合它所对应的所有存在物吗?否则,怎么能称它是规律呢?人类回答:我们无法知道,因为我们永远也无法观察到这些法则所对应的所有存在物。至此,归纳证实宣告了自己的无效。休谟最早发现了这个问题,他指出,所有归纳推理都是无效的,使我们从过去的经验中有效地推导出将来事件的归纳推理中缺乏所谓的“中项”。他常常举这么一个例子:无论我们在过去多少次看到太阳升起,明天太阳也仍然可能不再升起。但是休谟却告诉我们,归纳在逻辑上虽然是无效的,但在心理上确是必要的,否则,人类将陷于无尽的惶惑之中。
事实是这样吗?波普尔给了我们一个响亮的答案:不。他要告诉我们的就是,科学根本不能被证实,也无需被证实;但科学仍是客观的与合理的——它是不可证实的合理知识。然而,我们必须能够以理性和经验去检验它,即他必须具有可证伪性。
波普尔曾这样对他的学生讲述他的可证伪性:他提出可证伪性作为科学发现的逻辑是为了以小写“s”开头的科学(science)代替大写“S”开头的科学(Science)。换句话说,他想表明科学是一件关系到人的事务,也是一件非常容易出错的事务;科学家像其他人一样犯错误,可能甚至比其他人更容易犯错误;最为重要的是根本没有能称得上绝对权威(excathedra)的科学知识之类的东西。
那么,可证伪之下,可能错的科学如何为人类所用,指导人们行动并取得进步的呢?
2 猜想与反驳
波普尔坚信我们的科学知识是会出错的,科学知识通过猜想与反驳而得到增长。也就是说,客观的科学知识并不是由被证实为真的信念构成的,而是由我们在解决科学问题时所提出的理论猜想、推测和假设构成的,通过检测我们的理论,科学取得了进步。作为科学家,不能通过概括观察发现并证实他们的理论,但他们能够发明理论作为对于他们的问题的思辨的解决。
由此,人类对事物规律的理解变成了一个无尽的探索过程。没有人有资格宣称自己穷尽了对世界甚至是对某事物的理解,人们所做的,只是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更符合这个世界以及各种具体事物外在形象和发展变化趋势的理论,并用理性和事实去检验这个理论,以使该理论同样具有进化的可能。
回到人类社会的事务,我们能穷尽人类社会规律的理解,特别是能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认识到人类社会最终的家园,并依此来对现实社会做出规划和建设吗?通过以上的分析逻辑,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在这里,波普尔批判了历史主义,他将历史主义看作是以诸多不同形式出现的决定主义的迷信。他说,这一观点“认为人类历史存在着隐秘的情节,如果我们能够成功地破解这一秘密,我们就将掌握通向未来的钥匙”。在历史主义的神学版本中,历史的情节是会干预人类事务的上帝——或众神——书写的,但也有自然主义的、唯心论的与经济学的历史主义版本。其中历史发展的规律被描述为自然规律、精神发展的规律或经济发展的规律。如波普尔所言:因为尽管以相当程度的明确性描述了这个目的,但要达到它我们还必须走上一段漫长的路程。而这段路程不仅漫长,并且还弯弯曲曲,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因此,任何可能想得到的历史事件都能妥善地放到解释框架之中。没有想象的到的经验能够驳倒这个目标,而对那些相信这一点的人来说,它提供了关乎人类历史终极结局的确定性。历史主义者的方法假定了科学的主要目的是预测未来,社会科学中研究的目标就是揭示操纵历史变化的规律。它称解决我们的社会政治问题的科学方法必须以决定人类历史进程的“发展规律”为基础,社会科学的任务也就是“揭示社会进化的规律以便预测社会的未来。”
波普尔认为历史主义严重的曲解了科学的目的,科学规律的本质及语言在科学研究中所扮演的角色。他称社会科学的目的不是预测未来,而是解释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科学不能预测在任何情况下会发生什么,最多也就预测在确定的条件下会发生什么;科学家使用预测来检验他们有关那些因果关系的理论是否为真。
因此,在人类社会中,没有人能够穷尽对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认识到人类最终的家园所在。我们的科学探索就是解决问题。随着我们提出理论解释未知的事物并批判这些理论来减少错误,我们的知识得以增长,使我们逐步建设更美好的社会成为了可能。这样,关于人类社会的必然规律便被悬置了。那么,人类如何在没有必然规律的情况下,建设更美好的社会呢?
3 思想自由的意义在于在不断证伪中接近真理
既然没有人能够占有真理,我们所有人所理解的法则都只是部分的符合事物的特性,那么思想自由——让每个人自由的思考,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意味着越多的思想被证伪。越多的思想被证伪,意味着在思想的交锋与相互借鉴中,更加接近真理——就成为我们迫近事物本身的必由之路。同时,我们要勇敢地承认我们是可能错的,我们的行动会产生与我们所意料中的大相径庭的结果。我们因此提出问题的可能性的解决方法,并检验它们,减少它们的错误。
在思想自由的基础上,在承认我们的自身可错性的基础上,我们去寻找社会中最大的最紧迫的恶,并与之斗争;我们去尽力确认国家中现实存在的最紧迫的社会问题,尽力设计并反复设计会缓解现实苦难的社会制度。这便是波普尔推崇的寻求更美好的世界的方法:零星工程。
在一个思想自由的世界里,生活不断呈现给我们以新的问题,我们通过提出新的科学理论和社会制度来努力解决它们。但没有人能独占真理,我们的科学理论和社会制度并不必然正确,所以,我们要承认自我的可错性和他人理论的价值性,不断的检验这些理论和制度,批判它们,并改善它们。由此,在无尽的探求之中,人类走上了进化之路。
参考文献:
[1]卡尔·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2][美]马克·诺图洛:《波普》,北京:中华书局.
[3]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
[4]卡尔·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作者简介:
胡乘铭(1988-),男,贵州天柱人,2011级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从事公共政策、行政伦理、地方政府研究。葛小抱(1989-),男,河南新蔡人,南京理工大学行政管理系2012级硕士研究生,从事政府管理、公共政策研究。
关键词:思想自由 证伪主义 波普尔
“我可能错,你可能对,结果是我们都更加接近了真理。”
——卡尔·波普尔
自人类被抛到大千世界之中,面对外部世界的辽阔与无垠和自身的渺小与卑微,不由得陷入震惊与恐怖之中。然而人类终究是能感受到存在的有智识的存在物,他既能感觉到自我的存在,也能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存在。人类从这一点出发,开始运用自我的独一无二的智识去理解这诸多的存在物,并企图理解存在物背后的那个存在本身。在自然领域,人们开始探索自然存在物的规律;在社会领域,人们则去探索人本身,以及人创造出来的各种社会存在物的规律,一曰自然科学,二曰社会科学。人类试图去探得这些规律,去理解这些存在物,理解存在,理解人生的价值,实现人生的价值。但问题是,人类该怎样运用自我的智识去达至这些目标呢?
1 发现的逻辑
人类自从对这个星球上存在依赖,在寻求理解各种存在物之上,始终在追寻发现这些规律的逻辑。人类最初通过观察,然后通过总结、推理、类比等方法得到各种各样所谓的规律。人类之所以把之称为规律,是人们相信,这些规律适用于他们的对应存在物。人类把揭示这些规律的学问,称之为科学。人类欣然自得于自我的这些成就,甚至已不满于找到这些具体事物的规律,而试图去探寻人类社会的规律,从而做到“按规律办事”。如卡尔·马克思语: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它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阵痛。甚至,按照由规律得出的未来理想社会的形态,在现实社会中去规划、建设人间的天堂。
然而,规律本身存在吗?人类用什么方法去证明他们所说的所谓规律是规律呢?去掉一切附着的派生物,人类答曰:是归纳证实,即这是因为这些法则符合他们所对应的存在物所表现出的形态、特征和发展变化。再进一步追问,这些法则真的符合它所对应的所有存在物吗?否则,怎么能称它是规律呢?人类回答:我们无法知道,因为我们永远也无法观察到这些法则所对应的所有存在物。至此,归纳证实宣告了自己的无效。休谟最早发现了这个问题,他指出,所有归纳推理都是无效的,使我们从过去的经验中有效地推导出将来事件的归纳推理中缺乏所谓的“中项”。他常常举这么一个例子:无论我们在过去多少次看到太阳升起,明天太阳也仍然可能不再升起。但是休谟却告诉我们,归纳在逻辑上虽然是无效的,但在心理上确是必要的,否则,人类将陷于无尽的惶惑之中。
事实是这样吗?波普尔给了我们一个响亮的答案:不。他要告诉我们的就是,科学根本不能被证实,也无需被证实;但科学仍是客观的与合理的——它是不可证实的合理知识。然而,我们必须能够以理性和经验去检验它,即他必须具有可证伪性。
波普尔曾这样对他的学生讲述他的可证伪性:他提出可证伪性作为科学发现的逻辑是为了以小写“s”开头的科学(science)代替大写“S”开头的科学(Science)。换句话说,他想表明科学是一件关系到人的事务,也是一件非常容易出错的事务;科学家像其他人一样犯错误,可能甚至比其他人更容易犯错误;最为重要的是根本没有能称得上绝对权威(excathedra)的科学知识之类的东西。
那么,可证伪之下,可能错的科学如何为人类所用,指导人们行动并取得进步的呢?
2 猜想与反驳
波普尔坚信我们的科学知识是会出错的,科学知识通过猜想与反驳而得到增长。也就是说,客观的科学知识并不是由被证实为真的信念构成的,而是由我们在解决科学问题时所提出的理论猜想、推测和假设构成的,通过检测我们的理论,科学取得了进步。作为科学家,不能通过概括观察发现并证实他们的理论,但他们能够发明理论作为对于他们的问题的思辨的解决。
由此,人类对事物规律的理解变成了一个无尽的探索过程。没有人有资格宣称自己穷尽了对世界甚至是对某事物的理解,人们所做的,只是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更符合这个世界以及各种具体事物外在形象和发展变化趋势的理论,并用理性和事实去检验这个理论,以使该理论同样具有进化的可能。
回到人类社会的事务,我们能穷尽人类社会规律的理解,特别是能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认识到人类社会最终的家园,并依此来对现实社会做出规划和建设吗?通过以上的分析逻辑,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在这里,波普尔批判了历史主义,他将历史主义看作是以诸多不同形式出现的决定主义的迷信。他说,这一观点“认为人类历史存在着隐秘的情节,如果我们能够成功地破解这一秘密,我们就将掌握通向未来的钥匙”。在历史主义的神学版本中,历史的情节是会干预人类事务的上帝——或众神——书写的,但也有自然主义的、唯心论的与经济学的历史主义版本。其中历史发展的规律被描述为自然规律、精神发展的规律或经济发展的规律。如波普尔所言:因为尽管以相当程度的明确性描述了这个目的,但要达到它我们还必须走上一段漫长的路程。而这段路程不仅漫长,并且还弯弯曲曲,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因此,任何可能想得到的历史事件都能妥善地放到解释框架之中。没有想象的到的经验能够驳倒这个目标,而对那些相信这一点的人来说,它提供了关乎人类历史终极结局的确定性。历史主义者的方法假定了科学的主要目的是预测未来,社会科学中研究的目标就是揭示操纵历史变化的规律。它称解决我们的社会政治问题的科学方法必须以决定人类历史进程的“发展规律”为基础,社会科学的任务也就是“揭示社会进化的规律以便预测社会的未来。”
波普尔认为历史主义严重的曲解了科学的目的,科学规律的本质及语言在科学研究中所扮演的角色。他称社会科学的目的不是预测未来,而是解释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科学不能预测在任何情况下会发生什么,最多也就预测在确定的条件下会发生什么;科学家使用预测来检验他们有关那些因果关系的理论是否为真。
因此,在人类社会中,没有人能够穷尽对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认识到人类最终的家园所在。我们的科学探索就是解决问题。随着我们提出理论解释未知的事物并批判这些理论来减少错误,我们的知识得以增长,使我们逐步建设更美好的社会成为了可能。这样,关于人类社会的必然规律便被悬置了。那么,人类如何在没有必然规律的情况下,建设更美好的社会呢?
3 思想自由的意义在于在不断证伪中接近真理
既然没有人能够占有真理,我们所有人所理解的法则都只是部分的符合事物的特性,那么思想自由——让每个人自由的思考,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意味着越多的思想被证伪。越多的思想被证伪,意味着在思想的交锋与相互借鉴中,更加接近真理——就成为我们迫近事物本身的必由之路。同时,我们要勇敢地承认我们是可能错的,我们的行动会产生与我们所意料中的大相径庭的结果。我们因此提出问题的可能性的解决方法,并检验它们,减少它们的错误。
在思想自由的基础上,在承认我们的自身可错性的基础上,我们去寻找社会中最大的最紧迫的恶,并与之斗争;我们去尽力确认国家中现实存在的最紧迫的社会问题,尽力设计并反复设计会缓解现实苦难的社会制度。这便是波普尔推崇的寻求更美好的世界的方法:零星工程。
在一个思想自由的世界里,生活不断呈现给我们以新的问题,我们通过提出新的科学理论和社会制度来努力解决它们。但没有人能独占真理,我们的科学理论和社会制度并不必然正确,所以,我们要承认自我的可错性和他人理论的价值性,不断的检验这些理论和制度,批判它们,并改善它们。由此,在无尽的探求之中,人类走上了进化之路。
参考文献:
[1]卡尔·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2][美]马克·诺图洛:《波普》,北京:中华书局.
[3]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
[4]卡尔·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作者简介:
胡乘铭(1988-),男,贵州天柱人,2011级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从事公共政策、行政伦理、地方政府研究。葛小抱(1989-),男,河南新蔡人,南京理工大学行政管理系2012级硕士研究生,从事政府管理、公共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