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架桥下堆石头,形状、颜色各异,小的不过拇指,大的半人高,这是惠州博罗县小金村的一景。这些宝石原石来自世界各地,巴西的玛瑙、南非的水晶、墨西哥的黑曜石……在这里经过切割、打磨、抛光等一系列加工步骤,制成工艺品之后,大多再次出口。
连很多惠州本地人都不知道这条产业链的存在,这种“低调”背后,是当地宝石加工业令人担忧的发展状况。
驶离一处高架桥下的原石堆放地,经过两三分钟车程后,记者探访了一家宝石加工商户。
离平房外搭建的简易棚子还有五六米,就已感到噪声震耳,沿着被编织袋和石材堆占大半的通道走入,噪音越来越强,在棚子里甚至面对面说话都要大声喊。棚子中间,一个工人正在操作半人高的切割机,试图将一块长、宽、高都在30厘米左右的黄绿色原石剖开,噪音由此而来。
切割产生的废水洒在机器周围,和满地的石料碎屑残渣混成一片泥泞,大概因为要长时间站在这里操作机器,这名工人穿了短裤和长筒套鞋。在他左手边,废水流成一条浅溪,汇入机器背后的排水沟,沟里的废水像一条缓慢蠕动的灰白长蛇,不知游向了何处。
在棚子的另一边,两个工人正坐在日光灯管下,戴着磨到起毛、破洞的手套,手工给一堆片状白色石材抛光。而在棚子旁边的水泥毛坯房里,7台圆盆一样盛满小颗宝石的抛光机器正在不停搅动,下方又是灰白的泥水。
从棚子里出来,绕到这家宝石加工商户背后的小道上,能见到被直接丢弃的各色石料废渣,露天堆成超过半人高、四五米宽的大坡。
目前,以小金村为圆点,在惠州惠城区和博罗县交界处四角楼一带几个村,还有部分宝石加工商户仍停留在这样粗放的小作坊阶段。
几万人的生计和越来越重的环境压力当自发形成的产业遭遇环保难题,一定是两难困局?
“这里占了全国彩色宝石加工的大概80%。如果按量来算,这里的宝石加工业在世界上地位也不低。我在2012年去美国的时候发现,一些老外知道宝石是从四角楼来的,却不知道惠州,四角楼比惠州还出名。”地质专家何建昌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他目前在四角楼国际珠宝创意园担任总工程师。这个园区是博罗县为引导宝石加工行业健康发展而规划的重点项目,也是惠州市的重点项目。
这一带的宝石加工产业发端于上世纪90年代,最早是台湾商人来此开办宝石加工厂,后来有打工者离厂单干,开设自己的小作坊,然后又拉来老乡,越来越多的宝石加工商户又拉动了上游的石料进口和宝石加工机器生意,还有下游的物流和销售中间商生意,一步一步,这里有了完整的宝石加工产业链。
“他们分工很细,切片的、切条的、切粒的、倒角的、钻孔的、染色的,还有销售和进材料的,很完整。”何建昌介绍说,“小金村有四五千原住民,而外来做宝石的人有将近6万。”
宝石加工产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但作坊式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环境负担,很多宝石加工商户环保意识淡薄,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不做任何处理,直接排入附近河流或就在地面蒸发晾干。
前些年,因宝石加工商户乱排污水,导致小金村当地的小金河被染成“七彩河”“血河”的消息,多次见诸报端。
这给当地政府出了一道难题,保持现状、放任不管,污染将越来越严重,但对数万人赖以为生的行业,简单叫停可能不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困局并非死局。
解局之关键,在科技创新、环保先行污水不外排,保住宝石加工产业
“你看,整个园区的废水都会先在这里集中处理。”何建昌在四角楼国际珠宝创意园高处,指着废水处理系统对记者说,“废水在那里处理干净会重新返回,供商户在加工宝石时再次使用,如此循环往复,废水根本不外排。”
从高处俯瞰,废水处理系统在园区里十分显眼,3个巨大的圆柱形设施里都盛着宝石加工产生的乳白色废水,而旁边一座更大的圆柱形设施内,水已经清澈很多,像镜面一样倒映出“环保创新、点石成金、产业集聚、绿色发展”这16个大字。这也是整个园区最早建成和投入使用的部分。
“之前环保部门的同志来了解情况后,还跟我们商量,既然园区已经能做到废水不外排,能不能把排放配额交回去。”何建昌笑着对记者说,“我们留了一部分应急,还真的交回去一部分配额。一个企业因为环保能力足够强,向环保部门交还部分排放配额,这应该说还是挺少见的。”
除了不外排,还要变废为宝。在园区的实验室里,广东省科学院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所教授、科技特派员喻连香,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展示了利用废水和废料制成的产品。例如,废水中的固体废料,经过分类之后可以制成不易退色的矿物颜料,一些宝石加工中的固废还能加工成建筑材料。园區的电梯门框已经用上了自研自制、利用固废转化而来的建筑材料,硬度高、耐酸耐碱。
喻连香团队研发的宝石加工固废、废水综合利用技术,已申请5项发明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其中已获授权1项发明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将来还可能会向国内其他宝石加工行业所在地提供技术支持,她认为这是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落地的典型案例。
“环保先行,才能保住这里的宝石加工产业和宝石加工商户的生计。”何建昌说。在接受采访的间隙,他审批了好几家宝石加工商户的入园申请。
“现在广东省科学院对园区很支持,智能所也来了,看能不能改造一些落后的生产线。”何建昌介绍,“如果加工产出的物件能标准化,理论上机器也能完成。”假如能将宝石加工过程智能化,就能帮助宝石加工商户节省人力成本,也能做到更好的劳动保护。
保住产业后,如何摆脱廉价加工窘境?
打通上下游、建立品牌
“这边的宝石加工其实赚了一个最底端的‘辛苦钱’。”何建昌说,宝石加工商户从上游的石料进口商那里拿到原石,加工,再卖给下游,即广东的一些外贸公司,外贸公司再出口,“老外就拿宝石加工商户做成的宝石,搭配成自己设计的产品,价格就不一样了。”
为跳出廉价加工窘境,四角楼国际珠宝创意园计划了打通上下游、建立品牌的路径。
“现在我们也成立了外贸公司,一方面帮助宝石加工商户进口原石,另一方面也帮他们拿外贸订单,帮他们销售。这样商户不用出园区就能搞定上下游,可以安心生产,也节约了成本。”四角楼国际珠宝创意园执行董事叶树东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一家规模较大的宝石加工商户已经同意通过园区的外贸公司进口石材,此前这家商户每年都要从巴西进口价值几千万元的原石。他还介绍,因为当地宝石加工行业的经营特点,即“进口原石—加工—直接再出口”,目前园区正在和相关部门沟通是否可以设立保税物流园区。
在品牌建设方面,四角楼国际珠宝创意园一方面通过建立宝石博物馆、开办国际珠宝展等各种方式,传播创意园和“四角楼珠宝”的整体品牌,提升“四角楼珠宝”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彩色宝石、珠宝行业的地位;另一方面,通过和一些设计师合作,开发特色产品,建立面对消费者、能够“带货”的细分品牌。
据何建昌透露,他目前正在开发的新产品,会把中国独有的和田玉、朱砂融合在一起。
叶树东介绍,目前已有70多家宝石加工商户签约入驻四角楼国际珠宝创意园。该项目一期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可容纳1500家加工厂商户、1200家经营商户。
“但目前一些宝石加工商户还有顾虑,比如环保费用、房租等。”叶树东说,“我们就先争取跟规模大一点、合规意愿强一些的商户合作,把已经入驻的商户服务好,让他们安心赚钱,其他宝石加工商户看到实际效果,也就慢慢被带动了。”
责编:郭芳[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珍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