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模式经过了不断探索与实践,下面笔者结合《生活中的比》一课,谈谈基于“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下数学概念课教学的基本操作流程。
源于生活,激趣设疑,了解不同认知水平
【操作要点】
1.创设源于生活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采用不同导入方式,如:师生谈话导入、实践操作导入、游戏导入、故事导入、实际表演导入、借助媒体导入等。
2.鼓励学生根据信息提出研究问题,根据已有经验进行分析、描述、初步感知,发表不同看法。
3.采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不同的交流方式,了解学生基于问题的认知水平,为后面教法、学法的分层实施作好铺垫。
【教学案例】
师:(出示照片A)李老师把旅游的这张照片拿到影楼冲洗,请你们帮我挑一挑,你觉得哪几张照片冲洗得比较好?(出示B、C、D、E四张照片)
生1:我觉得应该选择B,D,和照片A比较像。
生2:C变胖了,E变瘦了。
生3:我觉得C和E都变形了。
生4:这些图片都是长方形,我认为B和D是按一定比例放大的,C和E不是的。
……
师:为什么有几张照片和照片A比较像,有几张不像,大概和什么有关?
生1:我觉得应该和长方形的大小有关。
生2:我不同意他的观点,B和E都比较大,但它们不相似,我觉得和长方形的形状有关。
生3:这些都是长方形,形状是一样的,我认为应该和长方形的长、宽有关,它们应该是按一定的倍数扩大或缩小的。
从学生的发言中不难感受到,不同认识水平的孩子对这些问题有不同层次的认识,通过对学生学情的把握,可对教学细节进行适当调节。
分层探究,合作交流,多种途径生成概念
在课堂上,教师要优化课堂结构,做好课堂教学内容层次的分析,研究知识点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及其功能作用,结合学生层次分别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探索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尝试、操作、探索、归纳等,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解除师生之间的压迫感、紧张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操作要点】
1.对应用情境要做恰当的教学加工,提炼出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数学问题。
2.课堂提问时,分层设计问题,也可以由教师或学生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适应学生个体差异。
【教学案例】
师:(课件出示):马拉松选手跑40千米,大约需2小时。骑车人骑车3小時可以行45千米。 谁的速度快?
师:通过看图,你了解了哪些信息?你想怎么比较?(这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更能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探究活动,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分层设计问题,或提出开放性,没有答案的问题,更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操作要点】
1.给学生提供丰富且有差异的、可以动手操作的学习材料,为学生预留足够的探究空间和时间,努力实践:“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让每一个学生都真切体验探究的全过程。
2.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组,分层启发引导、分工合作、评价交流,从外部激发学生的内心反映,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学案例】
师: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这几张照片放在格子图中,(课件出示)请看,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小组合作观察研究,把你们的发现记录在这张表格中。
师:你能在格子纸上画出一个具有这样关系的长方形吗?(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画出不同的长方形,充分发展学生个性)
【操作要点】
1.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动态把握课堂,不要过度牵引也不要放任,引导学生真切体验有效探究活动的全过程,让不同层次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都能获得不同体验。
2.教师通过倾听学生发言,在不断调整中找到发挥指导、组织、参与作用的最佳切入点,并通过生生、师生交流的思维碰撞有效生成概念。
【教学案例】
师:在方格纸上画图精辟,谁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生:长方形A的长和宽分别是B的2倍,面积是B的4倍。长方形D的长和宽分别是A的2倍……
师:长方形的长和宽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图形的大小变化了,但不变形。
生:图A的长是宽的1.5倍。
师:你是怎么得出的?
生:6÷4=1.5(师板书)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B和D的宽都是长的[23]。
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板书:4÷6=[2/3];2÷3=[2/3];8÷12=[2/3];8÷3=2[2/3];2÷12=[1/6]。)
师:根据上面的计算,请同学们解释一下为什么图片A和图片B、D比较像?
生1:因为图片A、B、D的长都是宽的1.5倍,而图片C、E不存在这种关系。
生2:因为图片A、B、D的宽都是长的[2/3],所以“比较像”。
师:我们是运用哪种运算方法找到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分数(倍数)关系的?我们给这些数的关系起个新的名称,叫“比”。
分层练习,巩固延伸,满足不同发展需求
【操作要点】
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选择一些适应学习的基本题目,可采用选做合适题的方式,使其体验成功,维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树立信心,再逐步加大难度。
【教学案例】
(1)联系实际说一说下列比的含义。
①(幻灯片出示)图中告诉大家甘蔗汁和水的体积的比是1:2。
②树高和影长的比是5.7比3。
③合唱队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1:4。
④新生儿头长与身高的比约是1:4。
师:从上面各题看出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听到“比”。想一想,能不能从你的生活中找一些比的例子或运用比的例子,把你的发现告诉小组同学。
归纳小结,多元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通过建构基于“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下的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教师把“研”的方向交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在真正高效的课堂中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宜昌市西陵区桃花岭小学)
源于生活,激趣设疑,了解不同认知水平
【操作要点】
1.创设源于生活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采用不同导入方式,如:师生谈话导入、实践操作导入、游戏导入、故事导入、实际表演导入、借助媒体导入等。
2.鼓励学生根据信息提出研究问题,根据已有经验进行分析、描述、初步感知,发表不同看法。
3.采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不同的交流方式,了解学生基于问题的认知水平,为后面教法、学法的分层实施作好铺垫。
【教学案例】
师:(出示照片A)李老师把旅游的这张照片拿到影楼冲洗,请你们帮我挑一挑,你觉得哪几张照片冲洗得比较好?(出示B、C、D、E四张照片)
生1:我觉得应该选择B,D,和照片A比较像。
生2:C变胖了,E变瘦了。
生3:我觉得C和E都变形了。
生4:这些图片都是长方形,我认为B和D是按一定比例放大的,C和E不是的。
……
师:为什么有几张照片和照片A比较像,有几张不像,大概和什么有关?
生1:我觉得应该和长方形的大小有关。
生2:我不同意他的观点,B和E都比较大,但它们不相似,我觉得和长方形的形状有关。
生3:这些都是长方形,形状是一样的,我认为应该和长方形的长、宽有关,它们应该是按一定的倍数扩大或缩小的。
从学生的发言中不难感受到,不同认识水平的孩子对这些问题有不同层次的认识,通过对学生学情的把握,可对教学细节进行适当调节。
分层探究,合作交流,多种途径生成概念
在课堂上,教师要优化课堂结构,做好课堂教学内容层次的分析,研究知识点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及其功能作用,结合学生层次分别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探索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尝试、操作、探索、归纳等,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解除师生之间的压迫感、紧张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操作要点】
1.对应用情境要做恰当的教学加工,提炼出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数学问题。
2.课堂提问时,分层设计问题,也可以由教师或学生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适应学生个体差异。
【教学案例】
师:(课件出示):马拉松选手跑40千米,大约需2小时。骑车人骑车3小時可以行45千米。 谁的速度快?
师:通过看图,你了解了哪些信息?你想怎么比较?(这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更能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探究活动,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分层设计问题,或提出开放性,没有答案的问题,更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操作要点】
1.给学生提供丰富且有差异的、可以动手操作的学习材料,为学生预留足够的探究空间和时间,努力实践:“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让每一个学生都真切体验探究的全过程。
2.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组,分层启发引导、分工合作、评价交流,从外部激发学生的内心反映,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学案例】
师: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这几张照片放在格子图中,(课件出示)请看,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小组合作观察研究,把你们的发现记录在这张表格中。
师:你能在格子纸上画出一个具有这样关系的长方形吗?(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画出不同的长方形,充分发展学生个性)
【操作要点】
1.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动态把握课堂,不要过度牵引也不要放任,引导学生真切体验有效探究活动的全过程,让不同层次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都能获得不同体验。
2.教师通过倾听学生发言,在不断调整中找到发挥指导、组织、参与作用的最佳切入点,并通过生生、师生交流的思维碰撞有效生成概念。
【教学案例】
师:在方格纸上画图精辟,谁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生:长方形A的长和宽分别是B的2倍,面积是B的4倍。长方形D的长和宽分别是A的2倍……
师:长方形的长和宽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图形的大小变化了,但不变形。
生:图A的长是宽的1.5倍。
师:你是怎么得出的?
生:6÷4=1.5(师板书)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B和D的宽都是长的[23]。
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板书:4÷6=[2/3];2÷3=[2/3];8÷12=[2/3];8÷3=2[2/3];2÷12=[1/6]。)
师:根据上面的计算,请同学们解释一下为什么图片A和图片B、D比较像?
生1:因为图片A、B、D的长都是宽的1.5倍,而图片C、E不存在这种关系。
生2:因为图片A、B、D的宽都是长的[2/3],所以“比较像”。
师:我们是运用哪种运算方法找到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分数(倍数)关系的?我们给这些数的关系起个新的名称,叫“比”。
分层练习,巩固延伸,满足不同发展需求
【操作要点】
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选择一些适应学习的基本题目,可采用选做合适题的方式,使其体验成功,维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树立信心,再逐步加大难度。
【教学案例】
(1)联系实际说一说下列比的含义。
①(幻灯片出示)图中告诉大家甘蔗汁和水的体积的比是1:2。
②树高和影长的比是5.7比3。
③合唱队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1:4。
④新生儿头长与身高的比约是1:4。
师:从上面各题看出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听到“比”。想一想,能不能从你的生活中找一些比的例子或运用比的例子,把你的发现告诉小组同学。
归纳小结,多元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通过建构基于“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下的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教师把“研”的方向交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在真正高效的课堂中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宜昌市西陵区桃花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