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峨眉宗师有段缘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ing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自20岁出道,做过贴身保镖、镖校教头、外资娱乐业保安教官、大集团公司保卫科长。练过传统技击、现代散打,自由搏击、生死格斗……走遍大江南北,与近十个国家的高手交过手,大小七百-余战,付出过全身多处骨折、大咯血等惨重代价。退回5年以前,格斗对我而言,真如吃饭、穿衣一样的平常。实战能让我真正对对方心服口服,但放眼中国,能让我折服者并不是很多。但有一位老人,他在世时我服他,他仙逝后我仍服他,他就是2002年6月逝世的峨眉武术宗师、解放前即享誉武林的“常胜将军”、“千手观音”、“蜀中第一快手”彭元植。
  1988年,我恩师之一,解放前人称“川西枪棍王”的青城二十四侠之一的祁玉祥(生前曾任中国四川都江堰市武协主席,曾载入《四川武术大全》、《中国武术名人辞典》),仙逝前曾嘱我,如有机缘当拜成都彭元植为师。我因奔波在外,1991年方见到慕名已久的彭元植老师。祁玉祥老师身经百战,是打过金章、做过私人保镖、军队教官的北派武术家,他很少赞誉南派武术家,我只听过他赞誉两位四川南派武术家:一位是被贺龙元帅称之为“铁胳膊”、曾获三届四川省擂台赛金章的峨眉岳门武术家景书堂(载入《四川武术大全》、《中国武术名人辞典》,我曾受其指点,但未正式拜师),一位是彭元植老师,蜀中武谚云“千改万改,快硬无改”(即什么招式都有破解的方法,只有快和硬到了极点的时候,无法破解),而这两人正是硬和快的代表人物。
  1991年,彭老师年届80岁,他和蔼可亲,不像个练武人,但我知道先师祁玉祥一生所言无虚,总想看看彭老师的功夫到底高到何种境界。一次,在彭老面前我比划了几下,就专提老拳师比较忌讳的现代散打。果不其然,彭老师说:“你既然说现代散打好,那就让你这20多岁的现代散打与我这80岁的传统武术打一打。”我那时年少气盛,正求之不得,当下就在彭老师的寝室中较量起来。
  彭老师的寝室不足20平方米,靠里是张老床,左侧是一个旧式立柜和写字台。彭老师以含机式打桩以静制动,我则以格斗式开手先发制人,打出我的散打绝活“刺拳、直拳接小鞭腿”,前手刺拳一试探,彭老仅身子后坐,连头手都未动一下。我后手直拳一出,一般散打选手常是用手格挡或后退,而此时我则直接发后足鞭腿,攻击对方膝关节外侧,欲一击必中。但彭老不退反进,一招“托梁换柱”将我右手架得身体空门大开,但我仍条件反射发出了后鞭腿,说时迟那时快,彭老一招换柱,一捶砸在我起鞭腿的右大腿中段,接着一招“夜奔潼关”,将我横打至我左边一米多远的立柜门上,把我打怵了。立柜顶上的簸箕被震落下来,他一个错步,一个巴搭手把即将坠到我头上的簸箕抓住,然后笑着问我:“没什么事吧?”我回过神来,第一件事就是跪下磕了三个头,认了彭老这个让我一生敬重和佩服的师父。跟他学艺以后,我再未为自己搞过生日宴会,因我和彭老同月同日生,所以每年我都要带弟子为他做寿,直到他去世。
  彭老说:“在武学方面,你已是中学毕业,现在可以学大学课程了,不必从头再学。”我随他学艺几年,学了峨眉派的理论、太子劲、易筋经、鹤拳以及峨眉72绝手。
  因我从小到大涉猎十多个中外武术门派,喜欢写作,文章见诸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武术杂志及体育报刊,还在第四届全国实用武技征文中获过奖,但是彭老师十余年前写过的一篇技击文章,至今令我赞佩不已,而他是一个只读过私塾的人,这也是我佩服他的原因之一。
  彭老通文武,还擅长中医伤科、丹青,其弟子在各行业均有建树,除我外,武术界名流还有四川海灯法师武馆馆长齐勇,曾获全军擂台赛的涂大春,四川峨眉山市武协副主席党建国(曾与我在《武林》上唇枪舌剑),至今未分胜负的武术学博士程大力,佛教界有杨普(原四川峨眉山息心所住持僧人),医务界有成都骨科名医、副主任医师张长寿,书画界有四川昭觉寺《极乐世界图》作者彭泽俊(也是彭老之子)。
  彭老武功为清中叶少林大侠马朝柱所遗。马刺杀嘉庆皇帝未果,被大内高手四处追杀,入四川新都,隐姓埋名,以贩麻布为生,人称“赵麻布”。马将擅长腿法的北少林武功与四川本土武功融合变成擅长手法的峨眉僧门(一些报刊称峨眉僧门为彭所创,有误)。彭为峨眉僧门第五代传人。
  据传,抗战期间彭元植受聘为国民党川南边防军司令部总教官。其时日本人为灭中国武林威风,派日本人扶持的拳霸“华北第一快手”赴重庆挑战,彭被日本外务省确定为中国武术七大高手之一。平时谦和忍让的彭元植在国家存亡之际,一反常态,在对抗中以一招“龙形重手”将对方击伤,后不治而亡。日本人转而以重金诱惑彭老赴东瀛传拳,否则要派刺客暗杀彭老。彭老遂挂冠而去,归隐成都,更名彭元植(原名彭栋梁)。以教书为生,不言武不授武至80年代武术重兴,经省市体委多方动员工作方出山。20世纪50年代,“华北第一快手”的后人艺成后,曾入川寻仇,尚未找着彭老,即被彭老师弟侯仲约打败,侯说:“你这本事,连我都打不过,找彭老师,你输得更惨,不找也罢。”对方默然告退离川。
  我25岁至今都保持1秒6拳的纪录,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编导赵邈不相信,在拍20集中国武术系列片《今风·细雨·江湖》首拍青城后回北京,调出我以青城劈空拳击灭1.5米外的蜡烛片断,用秒表计数,结果正是1秒6拳,而我也正是以此成为劈空拳灭6支蜡烛的中国电视吉尼斯擂主,并被《2001年湖北·中国武当拳国际交流大会论文集——武当拳法散论》介绍。而这一切正得益于彭老独特的“快手训练法”。
  彭老一生不讲门派之见,他常说:“其实古代并不分什么门派,不过是一批武术家因为一些可以为外人道的原因和不可以为外人道的原因聚集在一个地方,继续研习武功,然后授徒。师父老了,就终老该地方。徒弟年轻,总想下山闯荡江湖,当大侠、当武状元,他走入尘世,武术出众,人家就会问他什么地方学的,他会告诉对方在少林寺(或青城山、武当山、峨眉山等处)学。人家会问,学的什么拳,最简单的回答就是少林拳(青城拳、武当拳、峨眉拳等)。这就是门派的由来,各个门派就像登山一样,因路径不一,最初和中途得到的东西不一致,就形成了功法、套路甚至技击特色不一致,但登上山顶,一切豁然开朗,各个门派在最高境界都是一样的。”真正的武术家都如此,祁玉祥让我拜彭元植为师,而彭元植后来又给我推荐了曾任国民党中央军武术教官、载入《四川武术大全》与《中国武术人名辞典》的青城派35代掌门余国雄。在我拜彭老为师八年后,我被余国雄授予青城派掌门人之位,这也是承彭老之恩,托彭老之福。□
其他文献
修习太极拳技击之术,不能不研究力点。而修炼太极拳的过程,就是退身之本力的过程。如何练太极拳并不重要,因为退身之本力的过程才是太极拳之途径,是习拳者必经之路,才是其中之重。    静    笔者在拙著《太极解秘十三篇》中曾极言太极拳是心神意气的“静,极静”,躯干四肢则应“净、极净”。  太极拳习练者在技艺交流中都在说心神意气的静,可是,如何会“静”呢?似乎很模糊,难以言传。那么怎样能达到太极拳的最高
期刊
过去练武的人常讲这样两句话:“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当年打死人。”“吓死人的八极、打死人的形意。”这就是形意拳好练、实用、霸道的缘由。  自从深州李老能前辈创形意拳以来,其传人车毅斋、刘奇兰、郭云深,再传弟子李存义、张占魁、尚云祥、韩慕侠、孙禄堂等几辈人都是国术顶尖人物,无几人能及;就连在1931年擂台赛上勇夺冠军的辛健候和第五名的张定一也都是练形意拳的(尚云祥入室弟子)。  2002年10月初,将
期刊
通背拳在我国武坛久负盛名,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分支流派之一的五行通背拳由纵横武林的“燕北大侠”——修剑痴创立,至今已成为大连最大的一个武术门派。目前在美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也都有传人。大连习武者众多,名家高手层出不穷,为弘扬武术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大连武术界一提起“葛大胡子”,那可是赫赫有名、令通背专家叹服,其人为五行通背拳的发展作出了莫大贡献。  葛太然(1941年~1996年)大连
期刊
我自1997年起开始接触到两节棍,1998年7月曾到某武校求学,由于某种原因失望而归,于是我决心自修两节棍。1998年8月至10月间,我和几个朋友共同练习。在我与朋友的交流中,无论技法还是理论知识均有很大的进展,1998年10月,在学校迎新晚会上我初次向同学们展示了我所自修的两节棍技法,得到广大同学的赞许。之后,校武协曾办过两期两节棍培训,先后有五十余人参加,从中我总结了许多经验并整理了多篇心得。
期刊
一周后,我们飞回了洛杉矶。美国著名医生大卫·雷斯鲍德领导一个医疗小组,除了对李小龙做全身检查和脑电图外,还进行了脑部扫描和进一步的观察。他们告诉李小龙,他的生理年龄只相当于18岁。对于5月10日李小龙的晕厥,医生告诉我,李小龙的脑部有水肿,可能是脑部循环的液体过分集中。因此,基本治疗方案就是冷却大脑。因而,对李小龙注射了杜冷丁。令人费解的是,李小龙死后,在他身体中并没有任何痕迹。  李小龙的家族从
期刊
枪的使用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发展至今,其种类繁多,有以木杆削尖而成的,也有铁头、铁柄合铸一体的。且因用途不同,其枪杆长度更是大为不等,用于车战、骑战、守城御寨的可长达八米余,而用于步战的,则一米五不足。  枪在百般器械中颂为“贼”,因它的动作神出鬼没,隐现无常,狡猾多变,故又称它为“猾枪”。  吴式太极枪,共三百八十四式,据太极拳之理,以八门五步之合数“十三”为其根本,故也命名为“十三枪”,而十三枪
期刊
编前语:李大侠教场——练功答疑栏目新鲜出炉,欢迎读者来信来电话提出自己在日常练功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由李大侠给予深入浅出的解答,指点迷津,免得武友走弯路,浪费时间。有关李大侠乃何许人也,请看他在本栏目“开头语”中的夫子自道。  李大侠教场——练功答疑  开头语:本刊从第八期开始,推出“李大侠教场——练功答疑”专栏,以便广大读者在修炼拳法上遇到困难时,有投石问路之处。或许有人会说,天下武术门派之广之多
期刊
在青岛贮水山南坡的一个习武场上,常年活跃着一个矫健的身影,他就是太极螳螂拳嫡系传人王勇。  王勇先生是螳螂拳一代宗师王玉山大师的嫡孙,他自幼随父(螳螂拳名家王元乾老师)研习太极螳螂拳法,在幼年时期就养成了坚韧不拔的性格,无论是拳理、拳法还是精要内涵,都深得父辈真传。    一、苦练绝技    武术界在评价近代螳螂门传人时,有“三山、两亭、一郝”的称誉。“莱阳三山”即王玉山、崔寿山、李昆山,系梁学香
期刊
(一)乾卦居正南,命之定盘星;一朝八法式,督枪为准绳。    1.并步持枪  面向正南,两脚并齐,身体直立,右手持枪(图1)。  左掌屈臂向右上方抬起,至右肩前方,掌心向上;双目随视右前方(图2)。  左掌从右肩移至左肩再向左推平,双目转视正东(图3)。  左掌收回握住枪杆与右掌将枪略向上提,目视正南(图4)。  2.进退八法  面转向正东,左脚向前进一步,右脚紧跟一步;同时,向前劈枪(图5)。 
期刊
记得是1999年吧,我大女儿怕我在她家里闷的慌,就特意给我买了一本《精武》,她知道我喜欢打拳。可我说:“你不懂哩,也不知道我需要什么(内容)。”就顺手把它放在桌子上,还加上一句“白花钱”。待我临走时,心想这好歹是女儿的一片真心,就又把它放在包里带回家了,无事时才打开了已被外孙女撕破了皮的《精武》杂志,我一连看了好几篇文章,啊,真出乎预料,就好像是女儿钻到我心里看,而又去给我买的书似的。王培生老师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