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种内涵下的全面素质教育的推行,无疑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那么,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如何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来抓,成为一线体育教师所面对的首要课题。本文拟就"体育课"在素质教育改革中的课程设置地位、立足点、及其作用等进行论述,以期能促进当前的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1.体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学校"体育课"是我国各类学校教育设置中的"必修课"课程之一。从广义上来讲,它的这种地位,也就决定了体育与其它学科一样,是一门科学,而且也是作为一种"文化"来立足于学校教育之中的。因此,体育教学也必须具备其它学科所共同具有的基本特征和内涵,否则将失去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在课程设置中的立足点,变成可有可无的课程。而立足"文化"教学思想的"体育课"教学,则可借助其它学科的教学策略和特点,在突出体育学科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来以传授知识、技能、以及开发学生智力的等内容为重点而展开教学。从理论上来讲,这不仅能够达到以体育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而且还可促使体育学科的教学建设,进一步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
当然,体育主要是通过身体运动来实现的,除课本教材外,"运动"应是体育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正是这种载体,才使体育文化的传授和发展得以顺利实现,"体育文化"与其它学科文化的主要区别也就在于此。而促使"运动"这种载体更多的能体现出体育的"文化"含量,使更多的体育"文化"能贯穿到"运动"之中的方法、体系,无疑都是当前体育教学实现素质教育所必须解决的问题。诸如我国学校体育出现的以"运动"教学为重点的 "体质教育"课,以"愉悦性"为特点的"娱乐体育"或"快乐体育"课,以及以"学习技术"为主的"技能教育"课等,其完成的教学任务在立足"体育文化"下,仅是学校体育总教育目标的局部,在层次上来讲,是属于"体育文化"教育内容的侧枝或部分。可见学校体育立足"体育文化"教学,还可防止以体育学科的局部任务发展来代替学校体育课程设置所确立的整体发展任务和目标,并可为以体育进行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体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1思想教育强化作用
通过体育课教学内容的编排和组织,向学生进行集体主义、勇敢顽强、吃苦耐劳、拼搏进取等良好品德的德育教育。学校体育活动形式多采用竞赛、评比和奖励优胜等方法进行,通过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体育比赛对优胜者的奖赏,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感情上的愉悦,激发学生锻炼身体与发展才能的积极性,培养敢于争光、力争第一的个性竞争意识,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要求。
2.2智力开发作用
体育锻炼能促进大脑发育,改善机能,为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还可以促进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的发展。通过体育锻炼能促进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增强,抑制过程加深,从而改善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大脑皮层的分析能力,使学生反应迅速,注意力集中,感知敏锐准确,思维敏捷灵活,判断能力加强,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从事智力活动。
2.3审美意识培养
在多姿多彩的学校体育中,教师流利的讲解和优美的示范、各种教法手段的运用、以及各种队列练习与技术练习,各种体育竞赛与表演等,都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并获得美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热爱美的情感,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进而使学生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3.当前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改革措施
3.1树立体育文化教育观念。
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主动地提高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认识,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心和自觉性。认真扭转与素质教育不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教育观念。在新的形势下,学校体育应确立"体育文化"的总体教育观,立足"文化"开展教学,以树立身心全面发展与终身体育意识相结合为指导思想,以知识技能为基础,以培养体育能力为重点,以增强体质为目的,以终身体育为方向,促进学生身体协调发展,迎接新世纪对人才需求的挑战
3.2 加强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改变教学组织形式.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常可发现,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体育能力、生理状况、身体素质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在班级授课基础上进行"分层教学",并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在课堂上尽量按照不同学生的需要,提供多种多样的教学素材,以便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分层教学"既可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和自觉性特征,又能在贯彻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兼顾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同时也是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主动性及积极开发学生潜能的一种有效教学组织形式。
3.3 改进教学方法
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促使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教师首先要敢于创新教学,克服教法模式化,从课堂上的讲解、示范、练习方法等主要教学步骤入手,不断改革教法,把各种新的教学方法运用于体育教学中来,让学生感到课课有新、堂堂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很浓厚。其次,在广泛研究体育教学教法的同时,还要着重研究学生的学法,注意培养学生自学、自练和自控、自评的能力。再次就是在不断完善和改进传统体育教学法的基础上,应注重引进身体锻炼的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
总之;学校体育教学,应立足"体育文化"来开展,并从"文化教育"的角度出发,改革现有教材及其课程内容设置、探索以体育发展学校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只有这样,学校体育才能发挥学科的专长和特点,更好的承担起"素质教育"的责任和任务,为学生培养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1.体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学校"体育课"是我国各类学校教育设置中的"必修课"课程之一。从广义上来讲,它的这种地位,也就决定了体育与其它学科一样,是一门科学,而且也是作为一种"文化"来立足于学校教育之中的。因此,体育教学也必须具备其它学科所共同具有的基本特征和内涵,否则将失去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在课程设置中的立足点,变成可有可无的课程。而立足"文化"教学思想的"体育课"教学,则可借助其它学科的教学策略和特点,在突出体育学科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来以传授知识、技能、以及开发学生智力的等内容为重点而展开教学。从理论上来讲,这不仅能够达到以体育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而且还可促使体育学科的教学建设,进一步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
当然,体育主要是通过身体运动来实现的,除课本教材外,"运动"应是体育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正是这种载体,才使体育文化的传授和发展得以顺利实现,"体育文化"与其它学科文化的主要区别也就在于此。而促使"运动"这种载体更多的能体现出体育的"文化"含量,使更多的体育"文化"能贯穿到"运动"之中的方法、体系,无疑都是当前体育教学实现素质教育所必须解决的问题。诸如我国学校体育出现的以"运动"教学为重点的 "体质教育"课,以"愉悦性"为特点的"娱乐体育"或"快乐体育"课,以及以"学习技术"为主的"技能教育"课等,其完成的教学任务在立足"体育文化"下,仅是学校体育总教育目标的局部,在层次上来讲,是属于"体育文化"教育内容的侧枝或部分。可见学校体育立足"体育文化"教学,还可防止以体育学科的局部任务发展来代替学校体育课程设置所确立的整体发展任务和目标,并可为以体育进行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体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1思想教育强化作用
通过体育课教学内容的编排和组织,向学生进行集体主义、勇敢顽强、吃苦耐劳、拼搏进取等良好品德的德育教育。学校体育活动形式多采用竞赛、评比和奖励优胜等方法进行,通过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体育比赛对优胜者的奖赏,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感情上的愉悦,激发学生锻炼身体与发展才能的积极性,培养敢于争光、力争第一的个性竞争意识,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要求。
2.2智力开发作用
体育锻炼能促进大脑发育,改善机能,为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还可以促进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的发展。通过体育锻炼能促进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增强,抑制过程加深,从而改善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大脑皮层的分析能力,使学生反应迅速,注意力集中,感知敏锐准确,思维敏捷灵活,判断能力加强,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从事智力活动。
2.3审美意识培养
在多姿多彩的学校体育中,教师流利的讲解和优美的示范、各种教法手段的运用、以及各种队列练习与技术练习,各种体育竞赛与表演等,都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并获得美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热爱美的情感,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进而使学生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3.当前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改革措施
3.1树立体育文化教育观念。
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主动地提高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认识,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心和自觉性。认真扭转与素质教育不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教育观念。在新的形势下,学校体育应确立"体育文化"的总体教育观,立足"文化"开展教学,以树立身心全面发展与终身体育意识相结合为指导思想,以知识技能为基础,以培养体育能力为重点,以增强体质为目的,以终身体育为方向,促进学生身体协调发展,迎接新世纪对人才需求的挑战
3.2 加强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改变教学组织形式.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常可发现,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体育能力、生理状况、身体素质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在班级授课基础上进行"分层教学",并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在课堂上尽量按照不同学生的需要,提供多种多样的教学素材,以便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分层教学"既可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和自觉性特征,又能在贯彻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兼顾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同时也是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主动性及积极开发学生潜能的一种有效教学组织形式。
3.3 改进教学方法
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促使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教师首先要敢于创新教学,克服教法模式化,从课堂上的讲解、示范、练习方法等主要教学步骤入手,不断改革教法,把各种新的教学方法运用于体育教学中来,让学生感到课课有新、堂堂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很浓厚。其次,在广泛研究体育教学教法的同时,还要着重研究学生的学法,注意培养学生自学、自练和自控、自评的能力。再次就是在不断完善和改进传统体育教学法的基础上,应注重引进身体锻炼的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
总之;学校体育教学,应立足"体育文化"来开展,并从"文化教育"的角度出发,改革现有教材及其课程内容设置、探索以体育发展学校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只有这样,学校体育才能发挥学科的专长和特点,更好的承担起"素质教育"的责任和任务,为学生培养终身体育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