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外语系,云南,丽江,674100)
【摘要】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具有两千多年的文化交流史。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两个国家既有相互学习的阶段,也有相互鄙视的时期。直到今天中国人还以拥有五千年的历史和传统文化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许多国人认为日本的文字,宗教,思想领域都受到了中国的极大影响。本论文避开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究竟有多深这个话题,尝试着把日本文化作为大和民族的固有文化来与中国的文化进行比较。没有异文化的比较,就不会明确各自文化的特点。比较文化研究的最大目的就是通过与不同文化的比较,进一步认识本国文化,客观的认识和理解他国文化,最终达到消除相互之间误解之目的。中日两国虽然拥有共同的文字和儒家文化,但是两国在文化方面存在许多不同的地方。本论文以两国在饮食文化方面的比较为切入口,来进行比较。
【关键词】筷子文化;饮酒文化;一期一会
【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244-02
1 饮食文化
1.1 筷子文化:中国是使用筷子的民族,中国人使用较长的木筷,竹筷或者是象牙的筷子来吃饭。使用长筷子原因有二。其一:饭桌是圆形的,为了夹起饭菜来方便。其二:中国人出于礼仪,为了体现主人的热情好客,往往直接夹饭菜到客人的碗里。客人坐的离自己不是太远的话,长筷子使用起来就十分的方便。而且筷子也不是一次性的。可以多次使用。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
同样是使用筷子的民族日本人,使用一次性筷子来吃米饭,生鱼片等日本料理。制作一次性筷子的原材料,以刚砍下来的带有树皮味道的木材为上等材料。而且用完一次后,就被扔掉了。在日本是绝对禁止用筷子夹饭菜直接放到对方碗里的。而是把夹给对方的饭菜先放到小碟里,再递给对方。只有在葬礼的时候才会被允许。日本人在家里吃饭时,也不是每天都换筷子的。但吃日本料理时通常使用一次性筷子。這是因为日本人非常重视每一次的机缘。
在汉语中没有像「一期一会」这样的词汇。一期一会是日本茶道用语。一般认为,此理在《山上宗二记》记里表述的较清楚,但不拘于此,其他如《细川三斋茶书》亦有说明。因为富于禅理,成为日本茶道的重要思想理念。
“一期”表示人的一生;“一会”则意味仅有一次的相会。一期一会,字面上的意思已经非常明白。融会到茶道的仪式里,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茶道活动,包括水、饭、谈、茶四大步,最后结束时,使主人和客人由内到外自然涌现出一种“一期一会、难得一面、”之感,苍凉而略带寂寥。进而思考人生的离合、相聚,使参与者的精神境界接受一次洗礼,达到更高的状态-冥想中的涅盘。这是一期一会的道理,也是茶中的道理。
一百多年前大将井伊直弻解释说,“茶会也可为‘一期一会’之缘也。即便主客多次相会也罢。但也许再无相会之时,为此作为主人应尽心招待客人而不可有半点马虎,而作为客人也要理会主人之心意,并应将主人的一片心意铭记于心中,因此主客皆应以诚相待。此乃为‘一期一会’也。”人生及其每个瞬间都不能重复。 “一期一会”提醒人们要珍惜每个瞬间的机缘,并为人生中可能仅有的一次相会,付出全部的心力;若因漫不经心轻忽了眼前所有,那会是比擦身而过更为深刻的遗憾。这一点从日本人欣赏樱花当中可以看得出。
中国人则不然,喜欢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做事情不凭一时的冲动。总是理性的从各个角度来看待问题,假如今天不行,还有明天。做事情不会急功近利。体现了非常具有韧性的民族特点。
1.2 酒文化:在中国酒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们曾有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仪,无酒没有乐趣的说法。由此可见酒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自从清酒的制作方法传到日本后,清酒便与日本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据统计称:现在十八岁以上的日本人每人每年清酒的平均消费量为十二瓶(每瓶装一日升,合一点八公斤);啤酒的消费量为大瓶八十瓶,威士忌的消费量为五瓶,合算成金额大约在四万日元(按现在的汇率,折合人民币大约三千元左右)。
2 酒的种类
中国的酒大多为白酒和老酒。白并不是白色,是指无色透明的蒸馏酒,如茅台。老酒也称黄酒,如绍兴酒。
日本的酒大多是清酒和果酒。其中清酒最出名,口味上来说,酒的味道主要有甜和辣两种口味。
3 喝酒的礼仪
中日两国在饮酒方式和饮酒的礼仪方面是不同的。中国人在酒席上喝酒时有三个忌讳的地方。
第一:喝酒的时候不能我行我素,自斟自饮。喝酒的时候必须跟别人干杯。四目相视共饮,是中国流的喝酒方式。日本人只是在酒席开始的时候,干杯。之后就可以自己随便喝。中国人的就必须邀请他人一起来喝。例如十二人一桌的酒席,那么那天的东道主就要频频举杯,来邀请大家一起来喝。干杯也不像日本人那样只是适当喝点,表示一下。而是一滴不剩把杯中的酒全部喝干。最理想的是跟在座的所有人都干杯的方法。从坐在自己的右侧的人开始,来跟在座的所有人来干杯。尽量使所有人喝等量的酒。
第二:就那样跟人干杯也绝对不能醉。中国的酒席上,流行找各种理由,让对方来喝酒。而且被灌多少酒也不能在外人面前表露出自己醉了。要坚持到酒席结束。坚持到最后的那个人被社会所尊重。像这样的事情日本人是绝对不可理解的。这跟日本人的做法正相反。喝酒不醉的话,就会被给以为不能作推心置腹的朋友,为人虚伪等的评价。把喝醉酒的丑态暴露出来的人,才会得到对方的信任。
第三:酒席上不能谈敏感的话题,同样这句话也用于欧美的宴会。中国的情况是如果说了不该说的话,那么会给听的人带来麻烦。中国人特别害怕给人以攻击自己的话柄。因此中国人在酒席上尽量避开敏感的话题。但是喝多以后难免口无遮拦,给人以话柄。不说话阻止也被认为是同罪。因此日本来看这样的酒席,哪里有快了。中国人其实也不是高兴的在那里喝。宴会不是娱乐,是证明自己如何优秀的地方,某种意义上是战场。因此绝对不能醉。也就是说中国的宴会是一种商务活动。
综上所述,宴会对中国人来说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第一:辨别谁能够被信任。第二:通过经常参加宴会来提高自己获得对方的信任度。第三:通过宴会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失去了影响了。回到主题中国的酒文化并不像日本那样高兴的在享受。而是通过宴会上的喝酒来取得别人的信任。
4 结论
通过筷子文化和酒文化的比较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中日两国文化相同,内容却不相同。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要维护两国长期关系,就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第一:寻找双方的共通点。由此进而产生相互之间的亲近感。第二:了解双方的不同点。这是相互理解,认知的前提。第一点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但第二点就难以实现了。如果是肌肤不同的民族的话,开始就会意识到双方的不同。但是对于相貌相同,同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中日两国来说,要认识双方的不同是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日本的文化来源于中国,却没有完全理解中国文化。特别是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人经常带着有色眼镜来看中国。喜欢中国的人也只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罢了。希望日本人不要用日本人的标准来衡量中国。应该客观的来看待中国,了解中国。不要受原有思维的影响,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也不要以偏概全。解除双方的误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花费一定时间。
参考文献
[1] 本田總一朗『箸の本』(日本事業出版社一九七一年 ).
[2] 岡倉覚三 著 村岡博翻訳『茶の本』(岩波文庫 一九八四年).
[3] 山下晋司『文化人類学キーワード』(有斐闇双書 二零零一年).
[4] 岡本雅享『中国の少数民族教育と言語政策』(社会評論社 二零零三年).
【摘要】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具有两千多年的文化交流史。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两个国家既有相互学习的阶段,也有相互鄙视的时期。直到今天中国人还以拥有五千年的历史和传统文化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许多国人认为日本的文字,宗教,思想领域都受到了中国的极大影响。本论文避开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究竟有多深这个话题,尝试着把日本文化作为大和民族的固有文化来与中国的文化进行比较。没有异文化的比较,就不会明确各自文化的特点。比较文化研究的最大目的就是通过与不同文化的比较,进一步认识本国文化,客观的认识和理解他国文化,最终达到消除相互之间误解之目的。中日两国虽然拥有共同的文字和儒家文化,但是两国在文化方面存在许多不同的地方。本论文以两国在饮食文化方面的比较为切入口,来进行比较。
【关键词】筷子文化;饮酒文化;一期一会
【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244-02
1 饮食文化
1.1 筷子文化:中国是使用筷子的民族,中国人使用较长的木筷,竹筷或者是象牙的筷子来吃饭。使用长筷子原因有二。其一:饭桌是圆形的,为了夹起饭菜来方便。其二:中国人出于礼仪,为了体现主人的热情好客,往往直接夹饭菜到客人的碗里。客人坐的离自己不是太远的话,长筷子使用起来就十分的方便。而且筷子也不是一次性的。可以多次使用。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
同样是使用筷子的民族日本人,使用一次性筷子来吃米饭,生鱼片等日本料理。制作一次性筷子的原材料,以刚砍下来的带有树皮味道的木材为上等材料。而且用完一次后,就被扔掉了。在日本是绝对禁止用筷子夹饭菜直接放到对方碗里的。而是把夹给对方的饭菜先放到小碟里,再递给对方。只有在葬礼的时候才会被允许。日本人在家里吃饭时,也不是每天都换筷子的。但吃日本料理时通常使用一次性筷子。這是因为日本人非常重视每一次的机缘。
在汉语中没有像「一期一会」这样的词汇。一期一会是日本茶道用语。一般认为,此理在《山上宗二记》记里表述的较清楚,但不拘于此,其他如《细川三斋茶书》亦有说明。因为富于禅理,成为日本茶道的重要思想理念。
“一期”表示人的一生;“一会”则意味仅有一次的相会。一期一会,字面上的意思已经非常明白。融会到茶道的仪式里,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茶道活动,包括水、饭、谈、茶四大步,最后结束时,使主人和客人由内到外自然涌现出一种“一期一会、难得一面、”之感,苍凉而略带寂寥。进而思考人生的离合、相聚,使参与者的精神境界接受一次洗礼,达到更高的状态-冥想中的涅盘。这是一期一会的道理,也是茶中的道理。
一百多年前大将井伊直弻解释说,“茶会也可为‘一期一会’之缘也。即便主客多次相会也罢。但也许再无相会之时,为此作为主人应尽心招待客人而不可有半点马虎,而作为客人也要理会主人之心意,并应将主人的一片心意铭记于心中,因此主客皆应以诚相待。此乃为‘一期一会’也。”人生及其每个瞬间都不能重复。 “一期一会”提醒人们要珍惜每个瞬间的机缘,并为人生中可能仅有的一次相会,付出全部的心力;若因漫不经心轻忽了眼前所有,那会是比擦身而过更为深刻的遗憾。这一点从日本人欣赏樱花当中可以看得出。
中国人则不然,喜欢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做事情不凭一时的冲动。总是理性的从各个角度来看待问题,假如今天不行,还有明天。做事情不会急功近利。体现了非常具有韧性的民族特点。
1.2 酒文化:在中国酒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们曾有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仪,无酒没有乐趣的说法。由此可见酒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自从清酒的制作方法传到日本后,清酒便与日本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据统计称:现在十八岁以上的日本人每人每年清酒的平均消费量为十二瓶(每瓶装一日升,合一点八公斤);啤酒的消费量为大瓶八十瓶,威士忌的消费量为五瓶,合算成金额大约在四万日元(按现在的汇率,折合人民币大约三千元左右)。
2 酒的种类
中国的酒大多为白酒和老酒。白并不是白色,是指无色透明的蒸馏酒,如茅台。老酒也称黄酒,如绍兴酒。
日本的酒大多是清酒和果酒。其中清酒最出名,口味上来说,酒的味道主要有甜和辣两种口味。
3 喝酒的礼仪
中日两国在饮酒方式和饮酒的礼仪方面是不同的。中国人在酒席上喝酒时有三个忌讳的地方。
第一:喝酒的时候不能我行我素,自斟自饮。喝酒的时候必须跟别人干杯。四目相视共饮,是中国流的喝酒方式。日本人只是在酒席开始的时候,干杯。之后就可以自己随便喝。中国人的就必须邀请他人一起来喝。例如十二人一桌的酒席,那么那天的东道主就要频频举杯,来邀请大家一起来喝。干杯也不像日本人那样只是适当喝点,表示一下。而是一滴不剩把杯中的酒全部喝干。最理想的是跟在座的所有人都干杯的方法。从坐在自己的右侧的人开始,来跟在座的所有人来干杯。尽量使所有人喝等量的酒。
第二:就那样跟人干杯也绝对不能醉。中国的酒席上,流行找各种理由,让对方来喝酒。而且被灌多少酒也不能在外人面前表露出自己醉了。要坚持到酒席结束。坚持到最后的那个人被社会所尊重。像这样的事情日本人是绝对不可理解的。这跟日本人的做法正相反。喝酒不醉的话,就会被给以为不能作推心置腹的朋友,为人虚伪等的评价。把喝醉酒的丑态暴露出来的人,才会得到对方的信任。
第三:酒席上不能谈敏感的话题,同样这句话也用于欧美的宴会。中国的情况是如果说了不该说的话,那么会给听的人带来麻烦。中国人特别害怕给人以攻击自己的话柄。因此中国人在酒席上尽量避开敏感的话题。但是喝多以后难免口无遮拦,给人以话柄。不说话阻止也被认为是同罪。因此日本来看这样的酒席,哪里有快了。中国人其实也不是高兴的在那里喝。宴会不是娱乐,是证明自己如何优秀的地方,某种意义上是战场。因此绝对不能醉。也就是说中国的宴会是一种商务活动。
综上所述,宴会对中国人来说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第一:辨别谁能够被信任。第二:通过经常参加宴会来提高自己获得对方的信任度。第三:通过宴会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失去了影响了。回到主题中国的酒文化并不像日本那样高兴的在享受。而是通过宴会上的喝酒来取得别人的信任。
4 结论
通过筷子文化和酒文化的比较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中日两国文化相同,内容却不相同。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要维护两国长期关系,就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第一:寻找双方的共通点。由此进而产生相互之间的亲近感。第二:了解双方的不同点。这是相互理解,认知的前提。第一点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但第二点就难以实现了。如果是肌肤不同的民族的话,开始就会意识到双方的不同。但是对于相貌相同,同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中日两国来说,要认识双方的不同是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日本的文化来源于中国,却没有完全理解中国文化。特别是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人经常带着有色眼镜来看中国。喜欢中国的人也只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罢了。希望日本人不要用日本人的标准来衡量中国。应该客观的来看待中国,了解中国。不要受原有思维的影响,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也不要以偏概全。解除双方的误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花费一定时间。
参考文献
[1] 本田總一朗『箸の本』(日本事業出版社一九七一年 ).
[2] 岡倉覚三 著 村岡博翻訳『茶の本』(岩波文庫 一九八四年).
[3] 山下晋司『文化人類学キーワード』(有斐闇双書 二零零一年).
[4] 岡本雅享『中国の少数民族教育と言語政策』(社会評論社 二零零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