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之鹰”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_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国人民浴血抗战的关键时刻,国际社会给予了中国大力援助,很多国际友人和志愿人员来到中国,加入了抗击日寇侵华的行列。在抗战初期,中国的天空中曾出现了一支具有传奇色彩的外国援华航空志愿队,他们比闻名遐迩的美国援华“飞虎队”更早地出现在中国领空,协同中国空军对日作战。他们来自社会主义苏联,这些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被中国军民亲切地称为“斯大林之鹰”和“正义之剑”。
  
  援华背景
  
  七七事变之后,特别是淞沪会战失利之后,中国国民政府越发感到了形势的严峻。当时的中国空军在经历了前期空战之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战果,击落击毁日机128架,但是可以升空作战的飞机由抗战初期的600余架锐减为30多架。到1937年11月上旬,防卫南京的空军第三、第四大队只剩下7架飞机可以起飞迎敌。由于中国国内不具备独立生产和装配作战飞机的能力,消耗的飞机不能及时得到补充,中国空军基本上失去了与日本侵华空军正面作战的能力。
  面对紧迫的国内局势,国民政府一开始曾幻想从英、美等国获取飞机和招募志愿飞行员。但是当时的英国和美国实行对日绥靖的政策,国民政府的努力最后无果而终。在中国上空,也曾经短暂地出现过由法国、德国、美国、荷兰志愿者组成的空军第14队,但是在1938年3月即宣告解散;1938年6月,中国驻法大使曾经秘密招募法国籍飞行员组成空军第41队,但是在同年10月就撤销番号,人员全部解聘。
  1932年12月12日,中苏正式复交。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以及国共两党统一战线的形成,为苏联援华铺平了道路。1937年8月14日,蒋介石要求张冲以其名义向苏联驻华大使鲍格莫洛夫递交军火供应协议的草案,其中要求苏联向中国提供350架飞机,并且要求军火应在协定签订之日起一个月内提供,……同时还要向中国派遣苏联飞行员、航空技师以训练中国军事人员。对于当时的中国抗战而言,最急需的莫过于飞机和飞行员。蒋介石在写给斯大林的信中提及:“飞机一项,实迫不及待,中国现只存轰炸机不足10架。需要之急,无可伦比。”同时蒋介石表示希望苏联飞行员作为志愿者加入中国军队。随着1937年8月21日《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苏联开始大量地援助中国。
  从1937年底到1941年初,苏联先后分批派遣了各军种军事专家3665人来中国支援抗战,其中包括1091名飞行员。他们带来的飞机,共有1250架战斗机,包括561只“黄莺”(伊尔-15)和“燕子”(伊尔-16),222架轰炸机(大部分为“喀秋莎”),以及100架教练机。仅第一次苏联就供给中国225架飞机。
  1937年9月15日,苏联开始调运飞机来中国。当时的运输条件非常恶劣,歼击机被肢解开来,用汽车经中亚运往中国新疆的迪化(今乌鲁木齐),在迪化重新组装后,由中苏飞行员驾驶飞往兰州。轰炸机由苏联飞行员驾驶,一路从中亚阿拉木图起飞飞往兰州,另一路则由伊尔库茨克起飞,越过蒙古高原飞往兰州。10月22日,首批225架飞机抵达迪化,同时到达的还有苏联两个飞行志愿大队,成员共计254人。1937年11月,第一批苏联志愿队的地勤人员进驻迪化和兰州,帮助中国飞行员改装和熟习苏制飞机,并担负兰州的防空任务。12月1日,苏联航空志愿队就正式参加了南京保卫战。
  
  援华经历
  
  1937年12月1日,首批苏制伊尔一16战斗机23架,在大队长r·M·普罗科费耶夫的带领下到达南京机场。当天便5次升空作战,仅在傍晚的一次空战中,苏联志愿飞行员就击落敌机5架,俘虏日军飞行员4人。第二、三天又连续作战,三日内击落敌机的数量已经达到20架左右。12月1日同天到达南京另一机场的,还有M·φ·马琴副大队长率领的20架轰炸机。次日,轰炸机大队长基达林斯基和副大队长M·φ·马琴分别率机轰炸了停泊在上海附近长江人海口处的日舰和日军在上海修建的飞机场。南京失守后,中国空军当局便将空军主力(包括苏联志愿队)集中于南昌、武汉两地。驻守南昌机场的苏联志愿队有r.M·普罗科费耶夫战斗机大队、A·C,布拉戈维申斯基战斗机大队、r·M·哈扎罗夫战斗机大队和基达林斯基轰炸机大队。驻守汉口和孝感机场的苏联志愿队有伊万诺夫战斗机大队和φ·п·波雷宁轰炸机大队。
  1938年到1939年是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的主要作战阶段。当时苏联志愿队以江西南昌、湖北武汉为基地,或单独、或联合中国空军展开了对日作战,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1937年底至1941年,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先后组成8个航空兵群,其中包括5个歼击机机群、3个轰炸机机群。先后有2000余名空地勤人员来华作战。苏联援华志愿队空战的地点,包括南京、徐州、南昌、武汉、广州、兰州,甚至西部边陲昆仑关,苏联志愿队出现在几乎所有的中国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尽管他们骁勇善战,但在地面战起决定性作用的时代,空中的胜利很难扭转大局。随着战略重镇不断被攻陷,且战且退成了苏联飞行员的宿命,从南京到武汉、从武汉到兰州、从南昌到重庆。尽管如此,但四年中,中苏空军联合作战,致使日军损失飞机986架、战舰100多艘,包括一艘航空母舰和一艘巡洋舰。日军王牌飞行员中的“四大天王”中的三位被击落。据不完全统计,从1938年到1940年5月,苏联航空志愿队击落敌机81架,炸毁敌机近百架,炸沉炸毁敌舰船14艘。苏联志愿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飞行员波雷金带队远征台湾松山机场,威震日本;飞行员古边科上演空中白刃战,在中国上空首创用飞机螺旋桨击落日机的范例;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神圣诗篇。苏联援华空军有14人获得苏联英雄称号。同时有200多名优秀的苏联航空志愿队战士长眠在中国领土,他们的光辉业绩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
  除了直接参与同日军的作战之外,苏联航空志愿队还肩负着培训中国空军飞行员的任务。为了训练中国飞行员,苏联向中国派出了89人组成的苏联航空专家组,在伊犁、兰州、绥宁、成都等地建立了一批航校,仅伊犁航校到1940年中期,在苏联教练的指导下,就培训了328名中国飞行员。到1939年夏天,受过志愿队轮训的中国飞行员已达1045人,领航员81人,无线电、射手198人,航空技术人员8354人。苏联飞行员还帮助中国飞行员改变了许多不良的习惯,譬如不爱护飞机和花哨动作太多等等。经过中苏双方飞行员的合作与努力,中国飞行员的进步非常大,很快就掌握了相关的技术要领,可以独立驾驶苏制飞机对日作战。
  1941年初,由于法西斯德国直接威胁苏联的安全,苏联政府遂将援华航空志愿队全部撤回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距今已经61年了,当年的“斯大林之鹰”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随着最后一名援华志愿飞行员的去世,标志着那段历史的终结,但是历史不会忘记他们,那些满怀着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义无反顾地将青春和热血洒在中国大地的正义之剑,他们将青史永存。
  
  主要参考书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民国空军的航迹》;
  许蓉生、林成西:《国民党空军抗战实录》;
  《苏联对外政策文件集》;
  王真:《动荡中的同盟一抗战时期的中苏关系》;
  唐学锋:《中国空军抗战史》。
  (责编 晋 源)
其他文献
2007年岁初,百岁老人薄一波安详地走了。60年前,薄一波主持华北局工作,在太行山、在两柏坡留下了他奔波的身影和坚定的足迹,也留下了他永远的风采。    主持召开华北财经会议    1947年,解放战争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 门卫战争的巨大消耗,已使解放区的财经情况陷入困境?为了支持战争,争取最后胜利,中共中央1947年1月3日发出《关于召开华北财经会议的指示》,指出应立即召集会议,交流各区财经工作
期刊
1997年7月1日零时,在全世界的瞩目下,英国政府和中国政府关于香港主权的交接仪式隆重举行。随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紫荆花区旗的冉冉升起,标志着历尽百年沧桑的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迈入了发展的新纪元。时光匆匆,香港回归祖国已经10年了。1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犹如一朵浪花,但在香港的发展史上却是如此的不平凡:10年来,香港开始了“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实现了从英国的管治到“港人治
期刊
毛主席冠名的“小老鼠”    1938年的延安中央党校,正是年轻人向往的地方。易纪均通过组织审查后,进入党校第13班。这时的她,24岁,中等个儿,瓜子儿脸,一双清澈的大眼睛透出矜持的灵秀。易纪均性格开朗,喜欢唱歌、跳舞,很有文艺表演的天赋,因此担任了班上的文娱委员。在中央党校的文艺演出中,第13班多次获得奖励。  1938年5月初的一天,中央机关组织文艺晚会,毛泽东主席也来观看演出。易纪均与另一个
期刊
有报道称,上海某酒吧推出了首届“成人儿童节”,120多位都市白领青年佩带鲜艳的红领巾,分出大、中、小队长,上起了语文课、数学课,课间还有眼保健操、斗鸡等游戏。这一重温童年的活动旨在为紧张的生活减压。有人评论道:做小学生减压?我还想做白领减压呢!(见《杂文选刊》今年第四期下半月版)  这一消息着实有点意思,这个活动也颇有些滑稽,想作白领而不得者的评论确也精到和俏皮。我不免也想说几句,因为“减压”二字
期刊
近日在第四期《党史文汇》中看到惠金义同志《探访黑茶山》一文,受益颇多。由于工作关系,笔者曾有幸聆听过叶挺将军之子叶正光先生,2005年4月22日在瞻仰安徽省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时,对飞机失事所提出的另一种解释,目前尚未见有公开发表,现转述如下:  1946年3月4日,叶挺军长结束了“皖南事变”后长达五年之久的牢狱生涯,4月8日乘上了周恩来同志安排的一架美军C—47型运输机,于上午8时45分由重庆
期刊
(一)    1948年春夏之交,我人民解放军冀热察辽军区第十一纵队司令员贺晋年、政治委员陈仁麒奉命指挥所属部队攻打热河名城隆化。  隆化,西通丰宁,东接承德,北倚围场,南临滦平,控川制谷,扼守要津,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收复了隆化,不仅使热西、察东两块解放区连成一片,扩大我军大规模作战所必须的根据地和行动空间,而且还可以配合东北战区即将举行的辽沈战役。毫无疑问,此战的意义非常之重大。  隆化
期刊
众人齐心协力牵红线    在晋冀鲁豫军区,参谋长李达的婚姻问题成了包括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在内的许多同志关心的事情。看到年过40的李参谋长仍孑然一身,大伙都希望他能早日成家。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的第三天,李达收到老战友、老部下李雪峰从太行山托人捎来的一封信。信一开始就直奔主题:“我的老司令员(李达曾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参谋长兼太行军区司令员),今来信要谈谈你的婚姻大事。你年龄也不小了,应该有
期刊
我没有见过唐连璧。只是从她寄给我的一张老照片和她自印的一本书中得知她的过去和近况。这缘于她的大姐唐孟瑜曾是我50年代的战友。  1933年农历正月初四,唐连璧出生于四川省彰明县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其父当过本县文学院院长、四川省参议员。她是唐府的三小姐,身价如赵国的连城之璧。高中毕业的那年解放大军南下入川,因为她早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心里深藏着她的一个偶像——乌克兰的共青团员。于是她脱去长裙,剪
期刊
读《党史文汇》第四期  有感  编辑同志:  《党史文汇》2007年第四期封二的摄影《山里娃》好极了,极富童趣之美,可去评奖。并请你们大家经常关心这六个孩子的成长,十年之后,他们长大成人了,应该为他们写一本书,讲讲他们的生活之路、成长的艰辛与成就,愿他们中间能出现几个对祖国有贡献的优秀人才!  报道林县红旗渠的一组文章感人至深,凌空除险石的照片惊心动魄;关于王诤将军的报道同样激动人心,这位不平凡的
期刊
31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然而,曾被西方媒体断言从地球上“抹掉”了的唐山,经历“十年重建、十年振兴、十年快速发展”,犹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全国军民的大力支援下,英雄的唐山人民发扬“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在一片废墟上再造了一个更加充满活力与生机的新唐山。  看看唐山获得的荣誉,会让人感到凤凰涅槃的壮美。  1990年,在废墟上崛起的唐山成为国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