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国人民浴血抗战的关键时刻,国际社会给予了中国大力援助,很多国际友人和志愿人员来到中国,加入了抗击日寇侵华的行列。在抗战初期,中国的天空中曾出现了一支具有传奇色彩的外国援华航空志愿队,他们比闻名遐迩的美国援华“飞虎队”更早地出现在中国领空,协同中国空军对日作战。他们来自社会主义苏联,这些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被中国军民亲切地称为“斯大林之鹰”和“正义之剑”。
援华背景
七七事变之后,特别是淞沪会战失利之后,中国国民政府越发感到了形势的严峻。当时的中国空军在经历了前期空战之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战果,击落击毁日机128架,但是可以升空作战的飞机由抗战初期的600余架锐减为30多架。到1937年11月上旬,防卫南京的空军第三、第四大队只剩下7架飞机可以起飞迎敌。由于中国国内不具备独立生产和装配作战飞机的能力,消耗的飞机不能及时得到补充,中国空军基本上失去了与日本侵华空军正面作战的能力。
面对紧迫的国内局势,国民政府一开始曾幻想从英、美等国获取飞机和招募志愿飞行员。但是当时的英国和美国实行对日绥靖的政策,国民政府的努力最后无果而终。在中国上空,也曾经短暂地出现过由法国、德国、美国、荷兰志愿者组成的空军第14队,但是在1938年3月即宣告解散;1938年6月,中国驻法大使曾经秘密招募法国籍飞行员组成空军第41队,但是在同年10月就撤销番号,人员全部解聘。
1932年12月12日,中苏正式复交。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以及国共两党统一战线的形成,为苏联援华铺平了道路。1937年8月14日,蒋介石要求张冲以其名义向苏联驻华大使鲍格莫洛夫递交军火供应协议的草案,其中要求苏联向中国提供350架飞机,并且要求军火应在协定签订之日起一个月内提供,……同时还要向中国派遣苏联飞行员、航空技师以训练中国军事人员。对于当时的中国抗战而言,最急需的莫过于飞机和飞行员。蒋介石在写给斯大林的信中提及:“飞机一项,实迫不及待,中国现只存轰炸机不足10架。需要之急,无可伦比。”同时蒋介石表示希望苏联飞行员作为志愿者加入中国军队。随着1937年8月21日《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苏联开始大量地援助中国。
从1937年底到1941年初,苏联先后分批派遣了各军种军事专家3665人来中国支援抗战,其中包括1091名飞行员。他们带来的飞机,共有1250架战斗机,包括561只“黄莺”(伊尔-15)和“燕子”(伊尔-16),222架轰炸机(大部分为“喀秋莎”),以及100架教练机。仅第一次苏联就供给中国225架飞机。
1937年9月15日,苏联开始调运飞机来中国。当时的运输条件非常恶劣,歼击机被肢解开来,用汽车经中亚运往中国新疆的迪化(今乌鲁木齐),在迪化重新组装后,由中苏飞行员驾驶飞往兰州。轰炸机由苏联飞行员驾驶,一路从中亚阿拉木图起飞飞往兰州,另一路则由伊尔库茨克起飞,越过蒙古高原飞往兰州。10月22日,首批225架飞机抵达迪化,同时到达的还有苏联两个飞行志愿大队,成员共计254人。1937年11月,第一批苏联志愿队的地勤人员进驻迪化和兰州,帮助中国飞行员改装和熟习苏制飞机,并担负兰州的防空任务。12月1日,苏联航空志愿队就正式参加了南京保卫战。
援华经历
1937年12月1日,首批苏制伊尔一16战斗机23架,在大队长r·M·普罗科费耶夫的带领下到达南京机场。当天便5次升空作战,仅在傍晚的一次空战中,苏联志愿飞行员就击落敌机5架,俘虏日军飞行员4人。第二、三天又连续作战,三日内击落敌机的数量已经达到20架左右。12月1日同天到达南京另一机场的,还有M·φ·马琴副大队长率领的20架轰炸机。次日,轰炸机大队长基达林斯基和副大队长M·φ·马琴分别率机轰炸了停泊在上海附近长江人海口处的日舰和日军在上海修建的飞机场。南京失守后,中国空军当局便将空军主力(包括苏联志愿队)集中于南昌、武汉两地。驻守南昌机场的苏联志愿队有r.M·普罗科费耶夫战斗机大队、A·C,布拉戈维申斯基战斗机大队、r·M·哈扎罗夫战斗机大队和基达林斯基轰炸机大队。驻守汉口和孝感机场的苏联志愿队有伊万诺夫战斗机大队和φ·п·波雷宁轰炸机大队。
1938年到1939年是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的主要作战阶段。当时苏联志愿队以江西南昌、湖北武汉为基地,或单独、或联合中国空军展开了对日作战,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1937年底至1941年,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先后组成8个航空兵群,其中包括5个歼击机机群、3个轰炸机机群。先后有2000余名空地勤人员来华作战。苏联援华志愿队空战的地点,包括南京、徐州、南昌、武汉、广州、兰州,甚至西部边陲昆仑关,苏联志愿队出现在几乎所有的中国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尽管他们骁勇善战,但在地面战起决定性作用的时代,空中的胜利很难扭转大局。随着战略重镇不断被攻陷,且战且退成了苏联飞行员的宿命,从南京到武汉、从武汉到兰州、从南昌到重庆。尽管如此,但四年中,中苏空军联合作战,致使日军损失飞机986架、战舰100多艘,包括一艘航空母舰和一艘巡洋舰。日军王牌飞行员中的“四大天王”中的三位被击落。据不完全统计,从1938年到1940年5月,苏联航空志愿队击落敌机81架,炸毁敌机近百架,炸沉炸毁敌舰船14艘。苏联志愿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飞行员波雷金带队远征台湾松山机场,威震日本;飞行员古边科上演空中白刃战,在中国上空首创用飞机螺旋桨击落日机的范例;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神圣诗篇。苏联援华空军有14人获得苏联英雄称号。同时有200多名优秀的苏联航空志愿队战士长眠在中国领土,他们的光辉业绩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
除了直接参与同日军的作战之外,苏联航空志愿队还肩负着培训中国空军飞行员的任务。为了训练中国飞行员,苏联向中国派出了89人组成的苏联航空专家组,在伊犁、兰州、绥宁、成都等地建立了一批航校,仅伊犁航校到1940年中期,在苏联教练的指导下,就培训了328名中国飞行员。到1939年夏天,受过志愿队轮训的中国飞行员已达1045人,领航员81人,无线电、射手198人,航空技术人员8354人。苏联飞行员还帮助中国飞行员改变了许多不良的习惯,譬如不爱护飞机和花哨动作太多等等。经过中苏双方飞行员的合作与努力,中国飞行员的进步非常大,很快就掌握了相关的技术要领,可以独立驾驶苏制飞机对日作战。
1941年初,由于法西斯德国直接威胁苏联的安全,苏联政府遂将援华航空志愿队全部撤回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距今已经61年了,当年的“斯大林之鹰”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随着最后一名援华志愿飞行员的去世,标志着那段历史的终结,但是历史不会忘记他们,那些满怀着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义无反顾地将青春和热血洒在中国大地的正义之剑,他们将青史永存。
主要参考书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民国空军的航迹》;
许蓉生、林成西:《国民党空军抗战实录》;
《苏联对外政策文件集》;
王真:《动荡中的同盟一抗战时期的中苏关系》;
唐学锋:《中国空军抗战史》。
(责编 晋 源)
援华背景
七七事变之后,特别是淞沪会战失利之后,中国国民政府越发感到了形势的严峻。当时的中国空军在经历了前期空战之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战果,击落击毁日机128架,但是可以升空作战的飞机由抗战初期的600余架锐减为30多架。到1937年11月上旬,防卫南京的空军第三、第四大队只剩下7架飞机可以起飞迎敌。由于中国国内不具备独立生产和装配作战飞机的能力,消耗的飞机不能及时得到补充,中国空军基本上失去了与日本侵华空军正面作战的能力。
面对紧迫的国内局势,国民政府一开始曾幻想从英、美等国获取飞机和招募志愿飞行员。但是当时的英国和美国实行对日绥靖的政策,国民政府的努力最后无果而终。在中国上空,也曾经短暂地出现过由法国、德国、美国、荷兰志愿者组成的空军第14队,但是在1938年3月即宣告解散;1938年6月,中国驻法大使曾经秘密招募法国籍飞行员组成空军第41队,但是在同年10月就撤销番号,人员全部解聘。
1932年12月12日,中苏正式复交。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以及国共两党统一战线的形成,为苏联援华铺平了道路。1937年8月14日,蒋介石要求张冲以其名义向苏联驻华大使鲍格莫洛夫递交军火供应协议的草案,其中要求苏联向中国提供350架飞机,并且要求军火应在协定签订之日起一个月内提供,……同时还要向中国派遣苏联飞行员、航空技师以训练中国军事人员。对于当时的中国抗战而言,最急需的莫过于飞机和飞行员。蒋介石在写给斯大林的信中提及:“飞机一项,实迫不及待,中国现只存轰炸机不足10架。需要之急,无可伦比。”同时蒋介石表示希望苏联飞行员作为志愿者加入中国军队。随着1937年8月21日《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苏联开始大量地援助中国。
从1937年底到1941年初,苏联先后分批派遣了各军种军事专家3665人来中国支援抗战,其中包括1091名飞行员。他们带来的飞机,共有1250架战斗机,包括561只“黄莺”(伊尔-15)和“燕子”(伊尔-16),222架轰炸机(大部分为“喀秋莎”),以及100架教练机。仅第一次苏联就供给中国225架飞机。
1937年9月15日,苏联开始调运飞机来中国。当时的运输条件非常恶劣,歼击机被肢解开来,用汽车经中亚运往中国新疆的迪化(今乌鲁木齐),在迪化重新组装后,由中苏飞行员驾驶飞往兰州。轰炸机由苏联飞行员驾驶,一路从中亚阿拉木图起飞飞往兰州,另一路则由伊尔库茨克起飞,越过蒙古高原飞往兰州。10月22日,首批225架飞机抵达迪化,同时到达的还有苏联两个飞行志愿大队,成员共计254人。1937年11月,第一批苏联志愿队的地勤人员进驻迪化和兰州,帮助中国飞行员改装和熟习苏制飞机,并担负兰州的防空任务。12月1日,苏联航空志愿队就正式参加了南京保卫战。
援华经历
1937年12月1日,首批苏制伊尔一16战斗机23架,在大队长r·M·普罗科费耶夫的带领下到达南京机场。当天便5次升空作战,仅在傍晚的一次空战中,苏联志愿飞行员就击落敌机5架,俘虏日军飞行员4人。第二、三天又连续作战,三日内击落敌机的数量已经达到20架左右。12月1日同天到达南京另一机场的,还有M·φ·马琴副大队长率领的20架轰炸机。次日,轰炸机大队长基达林斯基和副大队长M·φ·马琴分别率机轰炸了停泊在上海附近长江人海口处的日舰和日军在上海修建的飞机场。南京失守后,中国空军当局便将空军主力(包括苏联志愿队)集中于南昌、武汉两地。驻守南昌机场的苏联志愿队有r.M·普罗科费耶夫战斗机大队、A·C,布拉戈维申斯基战斗机大队、r·M·哈扎罗夫战斗机大队和基达林斯基轰炸机大队。驻守汉口和孝感机场的苏联志愿队有伊万诺夫战斗机大队和φ·п·波雷宁轰炸机大队。
1938年到1939年是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的主要作战阶段。当时苏联志愿队以江西南昌、湖北武汉为基地,或单独、或联合中国空军展开了对日作战,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1937年底至1941年,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先后组成8个航空兵群,其中包括5个歼击机机群、3个轰炸机机群。先后有2000余名空地勤人员来华作战。苏联援华志愿队空战的地点,包括南京、徐州、南昌、武汉、广州、兰州,甚至西部边陲昆仑关,苏联志愿队出现在几乎所有的中国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尽管他们骁勇善战,但在地面战起决定性作用的时代,空中的胜利很难扭转大局。随着战略重镇不断被攻陷,且战且退成了苏联飞行员的宿命,从南京到武汉、从武汉到兰州、从南昌到重庆。尽管如此,但四年中,中苏空军联合作战,致使日军损失飞机986架、战舰100多艘,包括一艘航空母舰和一艘巡洋舰。日军王牌飞行员中的“四大天王”中的三位被击落。据不完全统计,从1938年到1940年5月,苏联航空志愿队击落敌机81架,炸毁敌机近百架,炸沉炸毁敌舰船14艘。苏联志愿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飞行员波雷金带队远征台湾松山机场,威震日本;飞行员古边科上演空中白刃战,在中国上空首创用飞机螺旋桨击落日机的范例;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神圣诗篇。苏联援华空军有14人获得苏联英雄称号。同时有200多名优秀的苏联航空志愿队战士长眠在中国领土,他们的光辉业绩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
除了直接参与同日军的作战之外,苏联航空志愿队还肩负着培训中国空军飞行员的任务。为了训练中国飞行员,苏联向中国派出了89人组成的苏联航空专家组,在伊犁、兰州、绥宁、成都等地建立了一批航校,仅伊犁航校到1940年中期,在苏联教练的指导下,就培训了328名中国飞行员。到1939年夏天,受过志愿队轮训的中国飞行员已达1045人,领航员81人,无线电、射手198人,航空技术人员8354人。苏联飞行员还帮助中国飞行员改变了许多不良的习惯,譬如不爱护飞机和花哨动作太多等等。经过中苏双方飞行员的合作与努力,中国飞行员的进步非常大,很快就掌握了相关的技术要领,可以独立驾驶苏制飞机对日作战。
1941年初,由于法西斯德国直接威胁苏联的安全,苏联政府遂将援华航空志愿队全部撤回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距今已经61年了,当年的“斯大林之鹰”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随着最后一名援华志愿飞行员的去世,标志着那段历史的终结,但是历史不会忘记他们,那些满怀着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义无反顾地将青春和热血洒在中国大地的正义之剑,他们将青史永存。
主要参考书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民国空军的航迹》;
许蓉生、林成西:《国民党空军抗战实录》;
《苏联对外政策文件集》;
王真:《动荡中的同盟一抗战时期的中苏关系》;
唐学锋:《中国空军抗战史》。
(责编 晋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