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不会淡的疤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0550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材小贴士
  《活着》是作家余華的代表作之一,讲诉了在大时代背景下,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他所有的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最终仅剩下一头老牛和年老的他相伴。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小说通过死亡的重复,彰显了活着的意义和难能可贵。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这部小说荣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最高奖项(1998年),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2005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并入选中国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有影响的10部作品”。余华本人也因这部小说于2004年3月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初读《活着》是在病床上,正准备迎接一场不大不小的手术,我人生中第一次手术。
  纯黑色的封面上印着白色楷体的“活着”和鲜红色的作者签名。不知为何,我总觉得这样富有对比的色彩一定预示着什么。
  合上书,我感到震撼,这震撼不是感慨于命运无常,而是来自于福贵的语气。他在讲述自己与亲人死别时,没有该有的悲伤和哭喊,只是淡淡地说“那时我才知道他死了”,就像在讲别人的事,还带着一点后知后觉的发现。为什么,那样沉重的苦难却能被他轻描淡写地带过?我就带着这样的疑问走上手术台。
  大概在手术结束一个月后,我应朋友的邀请出去玩。得知我手术后,她们一脸惊慌,瞪大了眼睛问我手术时害不害怕,疼不疼,恐不恐怖。
  本来准备了满脑子经验感受的我却沉默了。
  是,我想起了医院里难闻的消毒水味;我想起了等待手术时我过快的心跳;我想起了手术时金属刀具碰撞的声音和皮肉的拉扯感;我想起了麻醉药药效过后,传来清晰的疼痛……但是现在我并不觉得自己那时很痛、很害怕了。于是我说,“还行吧,没那么疼。”
  无意中,我描述苦难的语气与福贵有着惊人的相似。
  就像初三时,我总想告诉学弟学妹们初三有多苦有多累,有多少困难和坎坷。然而当我跌跌撞撞度过了初三,真的有学弟学妹来问我初三是什么样时,我却说:“挺好的,我过得很充实。”
  就像第一次拿到稿费,我真想和全世界分享我的激动和兴奋。可很久以后同学们问我那是什么感觉是,我只说:“当时觉得挺激动的。”
  也许吧,曾经觉得那么光荣的事,在几年后却不觉得有多么开心了;曾经觉得怎么也翻不过去的大山,在几年后看来也不过就是一个小小的坎儿。时间在带给我们光荣和苦难的同时,也带给我们更多阅历。
  我们就一面在生活中摸爬滚打积累阅历,一面拿这些阅历和过去比较,比较的结果总是一个:过去的那些都不算事儿。
  这时,我理解了《活着》封面设计的意义:一片黑暗中,我们和福贵一样,沿着那坑坑洼洼的小路前行,摔倒、流血是常有的事儿,只是为了活着,我们一个个地爬起来,拍拍屁股再向前走。直到不知何时,天光大亮。我们走出黑暗,那时再回头看,这么坎坷的路都走过来了,就不觉得被这一个小小的坑绊倒有多苦了。
  福贵不也是硬着头皮闯过这么多大风大浪,现在可以在风浪里安然前行了吗?终有一天,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我们也可以笑着对那些后生们说:
  “毕竟,没有不会谢的花,没有不会淡的疤。”
  (编辑:关晓星)
  评点:关晓星
  一般读后感都是针对作品的本身内容而写作行文,该文则另辟蹊径,选择从封皮与主人公的语气入手,从而摆脱了公式化的写作套路,进一步将对作品的感悟融入到了生活当中,生出了独属于小作者自身的对人生的独特感悟。由此可见,作者确实理解了作品的本意,并不只限于单纯的读后感。
  行文语言平实流畅、富有感染力,可以读出作者真挚的情感。
其他文献
1986年4月,时任《经济日报》总编辑的范敬宜回上海探望生病的母亲。在准备返回北京时,见时间还早,他就想和母亲再多聊会儿。而母亲劝他早点走,别耽误了火车。范敬宜笑笑说:“不用急,《文汇报》的总编一会兒派车送我去车站,时间来得及。”他话音刚落,躺在床上的母亲顿时就发火了:“你又不是在《文汇报》工作,凭什么要人家派车送你?还不赶快回绝人家!”  见母亲说得如此严肃,范敬宜急忙打电话给《文汇报》的总编,
奔走于十丈软红,没有人愿意像卑微的尘埃与沙粒一样,庸碌无为、默默无闻地走完一生。谁都想如同散发莹莹润光的珍珠一般,在社会上闯出一片天地,披着荣光归故乡。但是,“珍珠”有限,“沙粒”太多,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一颗“珍珠”。那么,就安心做一颗“沙粒”吧,不必气馁,只要坚守自我,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平凡的沙粒也会有如珍珠般不平凡的人生。因为,平凡之沙,亦放光芒。(调整和删改语句,使文意更简洁通畅,中心论点更
一向怕抽血,因为有过太多不愉快的经历——有时,缺乏经验的护士找不到静脉,一试再试;有时,性子鲁莽的护士插针太猛,引起剧痛。所以,每回要抽血,我便條件反射地精神紧绷。奇怪的是,眼前这一位护士,并没有以录音式的刻板声音嘱咐我握紧拳头,反而好似捡到宝般捧着我的手臂专注地看,好一会儿,才温柔地说:“现在,请您放松心情,为我握紧拳头,好吗?”拳头一握,不费吹灰之力,针头便轻松插进血管,没有任何挣扎与疼痛。 
黄山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山路崎岖陡峭,悬崖峭壁不少。放绳工是黄山风景区环卫队伍中的一个特殊工种,他们接受专业训练后,攀援在悬崖峭壁上拾捡垃圾,以此来给黄山“美容”。放绳工用于拾捡垃圾的绳子,每根有50米长,是专业的户外登山绳索。有些放绳工最多时一天下悬崖8次。可以说,这些垃圾是放绳工冒着生命危险捡回来的。很多游客称他们是悬崖上的“美容师”,还把他们的工作场景当成“风景”拍照。
卡尔维诺有言:“人生活在一个有开始而没有结束的世界里。”人生是一条没有现世回程的路,于是人们在繁复的斗争中逐渐趋同,而忘记了自己所想所愿是什么。  故有一言:“即使是人事潦草,也要做到唯愿此心无怨尤。”  曾对王世襄老先生在《锦灰堆》中描绘的虫鸣文化、鸽文化感到歆羡。老先生于纷乱物欲的时代中守得心之所向。所以,即使是生活变迁,我们也能在他的笔下看到:庭院内、簾帐中偶尔传来几声清越之音,白鸽应声扑楞
愛尔兰6岁女孩欧康诺从小就热爱天文知识,父亲每周都带她一起观看星象。这天课间,欧康诺在学校的电视上看见一则报道:国际天文联合会立下了行星的新定义,由于冥王星的质量不够大,其轨道又与海王星的轨道交叉,如果把冥王星当成行星的话,那么海王星就不能是行星了。于是,冥王星在被发现了76年之后,被归纳为矮行星,将从太阳系的名单中除去。  欧康诺无法接受冥王星被踢出行星之列。在老师的帮助下,她写信给美国太空总署
进入晚年后,俞平伯开始反思自己在紅学研究中的某些观点。1978年,俞平伯在一篇随笔中写道:“红楼梦好像断纹琴,却有两种黑漆:一索隐,二考证。自传说是也,我深中其毒,又屡发为文章,推波助澜,迷误后人,这是我生平的悲愧之一。”  文章的发表在红学界引起不小震动。朋友老孙跑来关切地说:“你是红学界的泰斗,外界并没有人向你施压,你又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况且学者们一旦到了晚年,比以往更加注重包装自己,有些人
一种声音点亮了我。  密集的、起伏的声音,在四周细细地编织着,把我托起来。我的脚步因这些声音而愈加轻快明丽,翅膀扇动的声音把我从梦里拉回,是鸟儿!  清晨的露珠藏着一个四季,纤细的爪子一颤,露珠摇摇晃晃,被叶片的边缘卡住,挣扎着不愿掉落,麻雀的头迅速地转去、转回,玻璃珠儿就碎在了灰色的水泥地上。清脆的声音被一种静谧放大,迅速膨胀,在耳边像风铃一样敲响。鸟儿好像吓坏了,扑棱着翅膀逃走了,一副怪不好意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一个人就像橡皮筋一样,需要不断地拉,在这个过程中挑战自己的极限,不断扩展自己的能力。  ——张艺谋  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确,不管多么崎岖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宫崎骏《千与千寻》  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的料都准备好了才下锅。  ——李安  人到十三岁,自以为对这个世界已相当重要,而世界才刚刚准备原谅你的幼稚。  ——陈凯歌  我觉得被格式化的现代人
世间万物都有其内在的自身发展规律,观其形,可大致推出其发展形势。  当我们遇到一件陌生的事物时,首先就是观其形:看它长什么样子,在心里对它有一个大致的定位,然后再进行深入调查,推测它有什么作用。这是我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当遇到不认识的人时,我们也是如此,先看他长得是高是矮,是胖是瘦,对他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再进行进一步认识。  然而,多数人想要非常清楚得知其势时,往往需要一段时间。而只有那些少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