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单位,我院坚持强化“五个一工程”,即强化教学这一中心、师资队伍建设这一关键、学生管理这一主线、就业这一目标、科研这一保证,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和阶段性成果,为同类高职院校尤其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提供了探索和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家示范;建设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高职教育的日益重视,为了加快高职院校的发展步伐,国家教育部决定在全国一千多所高职院校中,遴选100所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单位,这就是民间俗称的“高职院校211工程”我院是2000年7月由国家级重点中专零陵农校和省部级重点中专零陵卫校合并组建的湖南省第一所地方性高职院校,也于去年被荣幸地列为这一百所之一。
一年多来,我院在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践中,坚持强化“五个一工程”,即强化教学这一中心、师资队伍建设这一关键、学生管理这一主线、就业这一目标、科研这一保证,取得了明显成效和阶段性成果,为全国同类高职院校尤其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提供了探索和借鉴。
一、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不动摇,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而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确保教学的中心地位,为此,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下了功夫。
1、调整专业布局,逐步形成特色专业群。专业设置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规格和标准,关系到社会需求和服务面向。我院在专业建设方面注重创建品牌,突出特色,专业设置与调整始终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以教学改革为中心,开发了一批工学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确定了农林牧渔、医学卫生等两大类为优先重点建设专业大类;确定了以畜牧兽医、农产品质量检测、护理、医学检验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5个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办学理念先进、产学结合紧密、特色鲜明、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群。护理专业被评为省级精品专业,并确定为省级认证基地;《助产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2、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为实践教学创造物质条件。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尤其重点本科院校,它培养的学生一定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轨,因而需要设施完善、条件优良的实训场所作支撑。我院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更新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增加模拟和仿真实训条件,重点加强了5个实训中心、16个实训室建设,购置数控设备100多万元。以附属医院、实习农场、畅通驾校、附属学校为重点的实训基地建设取得了实质性成效,建立了一套能够资源共享,产学研相结合,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学院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与市烟草公司、湖南新五丰、湖南恒惠公司、医院、社区、长丰集团、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多家单位签订了订单教学、实习、毕业生就业协议,在原有的200余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基础上,又增加了26个。
3、积极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增强服务能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除主要依靠课堂教学之外,还要通过其他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实现。全年共举办学术讲座18次,组织农学类学生协助冷水滩仁湾、岚角山等乡镇春防、秋防60多人次,为种植大户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印发技术资料10000多份。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高职电子设计竞赛获全国二等奖、省级一等奖,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资格水平考试获全省第一名,参加湖南省第六届大学生旅游论坛有2人荣获三等奖,参加湖南省第四届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获三等奖,参加湖南省第四届中日文化节日语竞赛和作文竞赛获优胜奖。
4、高度重视各级各类考证工作,强化学生操作技能。推行“双证书”,不仅能有效督促学生重视和提高操作技能,而且能适应用人单位要求,提高就业成功率。全年共组织3000余名学生报考国家英语应用能力A级考试,600余名学生参加英语四级、六级考试,2000余名学生参加全国普通话测试,400余名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1000余名学生参加其他各类考证。我院在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组织的国家职业技术鉴定年审中,达到优秀等次。
5、狠抓教学质量监控,确保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要有完善的制度作保证。学院组织各系部认真实施“五优化工程”,即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手段,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广泛开展听课评教活动,向课堂教学要效益。一是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督查。主要是对教师的备课、上课、执行教学计划情况、管教管导情况、课后下班辅导、作业批改情况等日常教学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和抽查;对学生到课情况进行重点整顿和检查,提高到课率,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平时以系(部)检查为主,教务处和教学督导室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二是深入开展教学质量月活动。学院组织了外聘教师公开课、专业带头人示范课、新进教师上岗课、教学示范岗培养对象公开课等各类竞赛活动,开展“学生最受欢迎的教师”评选活动,举办精品课程培训,全年举行各种类型的学术讲座18次。
二、坚持“人才兴校、名师强校”战略,狠抓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清华大学原老校长梅贻奇先生曾说“大学”,非“大厦”之谓也,实为“大师”之谓也,本科院校如此,更遑论新兴于近20年来的高职院校了,因此,我院始终绷紧了师资队伍建设这根弦。一是出台倾斜政策。根据《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湘发[2007]18号)等文件精神,按照建设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要求,学院党委行政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决定》,出台各项优惠政策,鼓励教师提高学历、晋升职称。二是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积极选送专业教师到有关高校深造,到厂矿企业或院内实训基地实践锻炼,全年共有27名教师取得硕士学位,培养“双师型”教师56名。三是加强专业技能培训、考核。我们以评聘专业技术职称为契机,注重中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和专业考核考证,今年有20人晋升正高职称,42人晋升副高职称。目前,学院拥有正高职称66人,副高职称260人。四是积极引进“双高”(高学历、高职称)优秀人才。我们特别注重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引进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过硬的实践操作水平的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今年共引进、调入和接收优秀大学生52名,外聘教师183人,确定院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5名,每个专业都按示范院校建设的要求确定了1-2名专业带头人,报送省级骨干教师2名,推选省级教学名师1名已获通过。目前,全院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实力雄厚、充满活力的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
三、坚持以人才为本,强化学生管理
强化学生管理,是高职生成才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完成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1、制定和完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配齐配强学生工作队伍。学院形成了以学生工作部门、班主任、辅导员、宿管员为骨干,党政工团配合,全员参与的学生工作格局。学院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学生处定期组织召开学生工作例会,各系部组织对各班级进行考核评比,做到每天一检查、每周一小结、每月一评比、每学期末综合评定,评选出1219名“三好学生”、728名优秀学生干部;有6名团干被评为市“优秀团干”、12名团员被评为市“优秀团员”。我院大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得到了省委高校工委检查组好评。
2、加大扶贫助学、奖学力度,全面关心关爱学生。学院坚持以人为本,视学生为亲人,注重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提供给特困生的勤工助学岗位由140个增加到200个,并提高了补助标准;组织部分学生利用暑假外出打工助学,不仅缓解了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还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锻炼了学生独立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扩大了国家级、省级及院级奖学金评定范围,有13名学生获得国家级奖学金、228名学生获国家励志奖学金、1754名学生获国家级助学金、3699名学生获中职助学金、65名学生获院级特困补助,助学金额达364.21万元。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是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认真做好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开展了第三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月活动,通过多种形式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建立和完善了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预警机制和快速反映机制,防止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恶性事件,有效处理了17起心理危机事件。
4、丰富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工部、院团委利用寒暑假和周末等时间积极组织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为群众提供免费农业科技和医疗卫生服务,给孤寡老人、残疾儿童送温暖。全院5个校区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成功举办了校园文化艺术节、电脑文化艺术节、田径运动会等大型系列活动,成功承办了永州市第三届“校园歌手大赛”,我院学生1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2人获三等奖。学院团委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团省委、省教育厅等6部门授予“大中专学生三下乡服务先进单位”,被团省委等4部门授予“雷锋家乡学雷锋先进集体”。“心理健康协会”被团省委、省教育厅授予“湖南省大学生优秀社团”。附属学校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与市科技局共同创建“防雷减灾”学校,被团省委、省少工委援予“湖南省红领巾示范学校”,1人被团市委授予“市十佳少先队辅导员”,2人被授予“市优秀少先队员”。
四、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适度扩大招生规模
“就业乃民生之本”。高等职业教育在相当程度上就是“就业教育”,就是要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1、增强服务意识,将学生实习和就业工作落到实处。学院坚持“实习基地扩展到哪里,就业基地就延伸到哪里”的实习就业指导原则,进一步加大与校外实训基地,特别是企业、社区医院、社区等合作,本着“协议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以厂矿企业的生产车间作为学生的实训场所,实行工学交替式教学,努力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鼓励学生通过实习展示自我,争取实习单位留用。一方面学院在院内举办大型毕业生供需见面会,邀请用人单位到校招聘人才。2007届学生毕业前夕,共有800余家用人单位到校参加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签订就业协议3600余人次。另一方面,学院走访用人单位300余家,发布求职信息3000余条,组织外地实习学生就近参加当地人才供需见面会300余场次,我院通过实习直接就业的学生占毕业生总数的32.52%。在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2007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
2、广开招生渠道,生源结构得到优化。在保证育人质量的前提下,适度扩大招生规模,既是高职院校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的需要,也是学院发展的需要。在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全力支持下,学院采取多种措施,确保组织领导、政策宣传和经费投入“三个到位”;在招生录取过程中,学院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阳光工程”,规范招生行为,确保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择优”,圆满完成了2007年度招生和培训任务。招收全日制新生5338人,其中三年制高职学生3446人,五年制高职学生375人;完成各类成人招生1223人;培训短期学员近3000人次。
五、坚持以科研促教学,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科研工作,是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高校的重要责任,因为,它不仅是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求,更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客观要求。作为高职院校来说,重视科研工作,坚持产学研结合,还是实现自我发展,求得社会支持的有力举措。
1、注重面向教学、面向基层开展科研工作。学院完善了科研奖励办法,注重科研成果的应用性和推广价值,科研和教改投入大幅度增加。通过课题引路,鼓励教师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学习与探讨,加强专业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形成了以专业负责人为核心,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科研型教师队伍,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院获得省部级科研、教改课题立项13项,市级立项课题48项,公开发表论文675篇,出版专著和主编、参编教材22部,获省部级奖励的教学科研成果4项;学院成功承办了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与实践》研究成果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全省4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及部分本科院校的领导、专家和代表120多人参会。学院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的成果,受到与会领导、专家的一致好评,我院主持的《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与实践》课题获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一等奖,学院被评为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先进单位。
2、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开创产业工作新局面。学院坚持“结合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校办产业。实习农场加强了牲猪品改,提高了出栏猪的质量,增加了外贸出口,使外贸出口比例达到85%,出栏牲猪9000头。全年共接纳实习学生2100多人次,为周边农村提供农业技术服务160多次,接待来场参观学习的养殖专业户500多人次,科技辐射能力不断增强。附属医院实现业务总收入2108万元,其中医疗收入1580 万元、药品收入528万元;接收进修生、实习生63人;有近60人参与了医学院的理论教学并完成教学课时近5000节,有80余人参与了医学院的临床见习带教并完成课时约2500节;全院诊治门诊病人51000人次,收治住院病人4620人次,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畅通驾校全年培训学员1600人次,收入240万元。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家示范;建设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高职教育的日益重视,为了加快高职院校的发展步伐,国家教育部决定在全国一千多所高职院校中,遴选100所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单位,这就是民间俗称的“高职院校211工程”我院是2000年7月由国家级重点中专零陵农校和省部级重点中专零陵卫校合并组建的湖南省第一所地方性高职院校,也于去年被荣幸地列为这一百所之一。
一年多来,我院在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践中,坚持强化“五个一工程”,即强化教学这一中心、师资队伍建设这一关键、学生管理这一主线、就业这一目标、科研这一保证,取得了明显成效和阶段性成果,为全国同类高职院校尤其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提供了探索和借鉴。
一、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不动摇,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而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确保教学的中心地位,为此,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下了功夫。
1、调整专业布局,逐步形成特色专业群。专业设置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规格和标准,关系到社会需求和服务面向。我院在专业建设方面注重创建品牌,突出特色,专业设置与调整始终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以教学改革为中心,开发了一批工学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确定了农林牧渔、医学卫生等两大类为优先重点建设专业大类;确定了以畜牧兽医、农产品质量检测、护理、医学检验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5个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办学理念先进、产学结合紧密、特色鲜明、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群。护理专业被评为省级精品专业,并确定为省级认证基地;《助产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2、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为实践教学创造物质条件。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尤其重点本科院校,它培养的学生一定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轨,因而需要设施完善、条件优良的实训场所作支撑。我院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更新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增加模拟和仿真实训条件,重点加强了5个实训中心、16个实训室建设,购置数控设备100多万元。以附属医院、实习农场、畅通驾校、附属学校为重点的实训基地建设取得了实质性成效,建立了一套能够资源共享,产学研相结合,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学院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与市烟草公司、湖南新五丰、湖南恒惠公司、医院、社区、长丰集团、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多家单位签订了订单教学、实习、毕业生就业协议,在原有的200余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基础上,又增加了26个。
3、积极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增强服务能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除主要依靠课堂教学之外,还要通过其他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实现。全年共举办学术讲座18次,组织农学类学生协助冷水滩仁湾、岚角山等乡镇春防、秋防60多人次,为种植大户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印发技术资料10000多份。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高职电子设计竞赛获全国二等奖、省级一等奖,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资格水平考试获全省第一名,参加湖南省第六届大学生旅游论坛有2人荣获三等奖,参加湖南省第四届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获三等奖,参加湖南省第四届中日文化节日语竞赛和作文竞赛获优胜奖。
4、高度重视各级各类考证工作,强化学生操作技能。推行“双证书”,不仅能有效督促学生重视和提高操作技能,而且能适应用人单位要求,提高就业成功率。全年共组织3000余名学生报考国家英语应用能力A级考试,600余名学生参加英语四级、六级考试,2000余名学生参加全国普通话测试,400余名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1000余名学生参加其他各类考证。我院在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组织的国家职业技术鉴定年审中,达到优秀等次。
5、狠抓教学质量监控,确保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要有完善的制度作保证。学院组织各系部认真实施“五优化工程”,即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手段,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广泛开展听课评教活动,向课堂教学要效益。一是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督查。主要是对教师的备课、上课、执行教学计划情况、管教管导情况、课后下班辅导、作业批改情况等日常教学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和抽查;对学生到课情况进行重点整顿和检查,提高到课率,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平时以系(部)检查为主,教务处和教学督导室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二是深入开展教学质量月活动。学院组织了外聘教师公开课、专业带头人示范课、新进教师上岗课、教学示范岗培养对象公开课等各类竞赛活动,开展“学生最受欢迎的教师”评选活动,举办精品课程培训,全年举行各种类型的学术讲座18次。
二、坚持“人才兴校、名师强校”战略,狠抓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清华大学原老校长梅贻奇先生曾说“大学”,非“大厦”之谓也,实为“大师”之谓也,本科院校如此,更遑论新兴于近20年来的高职院校了,因此,我院始终绷紧了师资队伍建设这根弦。一是出台倾斜政策。根据《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湘发[2007]18号)等文件精神,按照建设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要求,学院党委行政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决定》,出台各项优惠政策,鼓励教师提高学历、晋升职称。二是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积极选送专业教师到有关高校深造,到厂矿企业或院内实训基地实践锻炼,全年共有27名教师取得硕士学位,培养“双师型”教师56名。三是加强专业技能培训、考核。我们以评聘专业技术职称为契机,注重中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和专业考核考证,今年有20人晋升正高职称,42人晋升副高职称。目前,学院拥有正高职称66人,副高职称260人。四是积极引进“双高”(高学历、高职称)优秀人才。我们特别注重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引进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过硬的实践操作水平的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今年共引进、调入和接收优秀大学生52名,外聘教师183人,确定院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5名,每个专业都按示范院校建设的要求确定了1-2名专业带头人,报送省级骨干教师2名,推选省级教学名师1名已获通过。目前,全院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实力雄厚、充满活力的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
三、坚持以人才为本,强化学生管理
强化学生管理,是高职生成才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完成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1、制定和完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配齐配强学生工作队伍。学院形成了以学生工作部门、班主任、辅导员、宿管员为骨干,党政工团配合,全员参与的学生工作格局。学院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学生处定期组织召开学生工作例会,各系部组织对各班级进行考核评比,做到每天一检查、每周一小结、每月一评比、每学期末综合评定,评选出1219名“三好学生”、728名优秀学生干部;有6名团干被评为市“优秀团干”、12名团员被评为市“优秀团员”。我院大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得到了省委高校工委检查组好评。
2、加大扶贫助学、奖学力度,全面关心关爱学生。学院坚持以人为本,视学生为亲人,注重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提供给特困生的勤工助学岗位由140个增加到200个,并提高了补助标准;组织部分学生利用暑假外出打工助学,不仅缓解了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还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锻炼了学生独立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扩大了国家级、省级及院级奖学金评定范围,有13名学生获得国家级奖学金、228名学生获国家励志奖学金、1754名学生获国家级助学金、3699名学生获中职助学金、65名学生获院级特困补助,助学金额达364.21万元。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是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认真做好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开展了第三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月活动,通过多种形式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建立和完善了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预警机制和快速反映机制,防止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恶性事件,有效处理了17起心理危机事件。
4、丰富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工部、院团委利用寒暑假和周末等时间积极组织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为群众提供免费农业科技和医疗卫生服务,给孤寡老人、残疾儿童送温暖。全院5个校区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成功举办了校园文化艺术节、电脑文化艺术节、田径运动会等大型系列活动,成功承办了永州市第三届“校园歌手大赛”,我院学生1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2人获三等奖。学院团委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团省委、省教育厅等6部门授予“大中专学生三下乡服务先进单位”,被团省委等4部门授予“雷锋家乡学雷锋先进集体”。“心理健康协会”被团省委、省教育厅授予“湖南省大学生优秀社团”。附属学校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与市科技局共同创建“防雷减灾”学校,被团省委、省少工委援予“湖南省红领巾示范学校”,1人被团市委授予“市十佳少先队辅导员”,2人被授予“市优秀少先队员”。
四、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适度扩大招生规模
“就业乃民生之本”。高等职业教育在相当程度上就是“就业教育”,就是要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1、增强服务意识,将学生实习和就业工作落到实处。学院坚持“实习基地扩展到哪里,就业基地就延伸到哪里”的实习就业指导原则,进一步加大与校外实训基地,特别是企业、社区医院、社区等合作,本着“协议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以厂矿企业的生产车间作为学生的实训场所,实行工学交替式教学,努力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鼓励学生通过实习展示自我,争取实习单位留用。一方面学院在院内举办大型毕业生供需见面会,邀请用人单位到校招聘人才。2007届学生毕业前夕,共有800余家用人单位到校参加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签订就业协议3600余人次。另一方面,学院走访用人单位300余家,发布求职信息3000余条,组织外地实习学生就近参加当地人才供需见面会300余场次,我院通过实习直接就业的学生占毕业生总数的32.52%。在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2007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
2、广开招生渠道,生源结构得到优化。在保证育人质量的前提下,适度扩大招生规模,既是高职院校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的需要,也是学院发展的需要。在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全力支持下,学院采取多种措施,确保组织领导、政策宣传和经费投入“三个到位”;在招生录取过程中,学院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阳光工程”,规范招生行为,确保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择优”,圆满完成了2007年度招生和培训任务。招收全日制新生5338人,其中三年制高职学生3446人,五年制高职学生375人;完成各类成人招生1223人;培训短期学员近3000人次。
五、坚持以科研促教学,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科研工作,是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高校的重要责任,因为,它不仅是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求,更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客观要求。作为高职院校来说,重视科研工作,坚持产学研结合,还是实现自我发展,求得社会支持的有力举措。
1、注重面向教学、面向基层开展科研工作。学院完善了科研奖励办法,注重科研成果的应用性和推广价值,科研和教改投入大幅度增加。通过课题引路,鼓励教师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学习与探讨,加强专业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形成了以专业负责人为核心,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科研型教师队伍,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院获得省部级科研、教改课题立项13项,市级立项课题48项,公开发表论文675篇,出版专著和主编、参编教材22部,获省部级奖励的教学科研成果4项;学院成功承办了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与实践》研究成果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全省4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及部分本科院校的领导、专家和代表120多人参会。学院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的成果,受到与会领导、专家的一致好评,我院主持的《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与实践》课题获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一等奖,学院被评为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先进单位。
2、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开创产业工作新局面。学院坚持“结合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校办产业。实习农场加强了牲猪品改,提高了出栏猪的质量,增加了外贸出口,使外贸出口比例达到85%,出栏牲猪9000头。全年共接纳实习学生2100多人次,为周边农村提供农业技术服务160多次,接待来场参观学习的养殖专业户500多人次,科技辐射能力不断增强。附属医院实现业务总收入2108万元,其中医疗收入1580 万元、药品收入528万元;接收进修生、实习生63人;有近60人参与了医学院的理论教学并完成教学课时近5000节,有80余人参与了医学院的临床见习带教并完成课时约2500节;全院诊治门诊病人51000人次,收治住院病人4620人次,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畅通驾校全年培训学员1600人次,收入24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