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评估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对胆囊切除术后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20例胆囊切除术后消化不良的患者分为阿嗪米特组60例和安慰剂组60例,口服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或匹配的安慰剂100 mg/次,3次/d,连续服用28 d.治疗前和治疗第7、14、21、28天评估两组患者消化不良症状(腹胀、食欲不振、早饱、暖气、恶心、腹痛或腹部不适)积分和总积分.治疗第28天比较两组消化不良症状改善有效率并进行安全性评估.治疗前和治疗第28天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应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阿嗪米特组在治疗第7天的腹胀、嗳气、恶心和腹痛或腹部不适症状积分和总积分(5.7±3.1、3.5±2.1、0.3±0.1、3.3±1.7、17.9±9.6)较治疗前(8.9±5.3、5.3±2.5、0.9±0.4、4.5±3.7、24.3±14.5)明显降低(t=3.758、3.976、10.494、2.125、2.654,P均<0.05),在治疗第14、21、28天各消化不良症状积分和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安慰剂组在治疗第7、14、21、28天腹胀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在治疗第28天早饱症状积分和总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阿嗪米特组总有效率为66.7%(40/60),高于安慰剂组的38.3%(2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653,P<0.01).治疗第28天,阿嗪米特组简明尼平消化不良指数(SF-NDI)量表总评分为4.4±3.4,低于安慰剂组的9.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50,P<0.01).阿嗪米特组1例患者于治疗第7天发生皮疹,安慰剂组1例患者于治疗第14天发生头痛,停药处理7d后症状消失.结论 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能有效改善胆囊切除术后的消化不良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好。
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胆囊切除术后消化不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摘 要】
:
目的 评估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对胆囊切除术后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20例胆囊切除术后消化不良的患者分为阿嗪米特组60例和安慰剂组60例,口服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或匹配的安慰剂100 mg/次,3次/d,连续服用28 d.治疗前和治疗第7、14、21、28天评估两组患者消化不良症状(腹胀、食欲不振、早饱、暖气、恶心、腹痛或腹部不适)积分
【机 构】
:
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
【出 处】
:
中华消化杂志
【发表日期】
:
2014年34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总结胃淋巴上皮瘤样癌(LELG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男性LELGC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资料.采用EB病毒编码的小分子RNA(EBER)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角蛋白(CK)、CD20、CD3、CD4、CD8、上皮钙黏素、β-连环蛋白、bcl-2、p16、p53、p63、c-erbB-2、细胞周期蛋白D1、Ki67、DNA甲基化转移酶1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已经成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重要治疗方法,但TIPS术后支架再狭窄一直是制约TIPS中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据文献报道,TIPS术后支架再狭窄1年内发生率高达40%~60%,近年应用聚四氟乙烯覆膜支架后显著提高了TIPS术后通畅率,但仍有8%~20%的患者TIPS术后1年发
期刊
近年C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CD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导致其早期诊断率不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临床疑诊CD者的MRI、CT检查资料和临床资料,以肠镜、手术和病理检查结果为最终诊断依据,总结CD的特点.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苏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疑诊CD并接受影像学检查者32例,其中男23例,女9例,年龄15~64岁,平均年龄为32岁,临床表现为腹痛、
期刊
H.pylori感染是慢性胃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合并胃黏膜萎缩或肠上皮化生时需根除H.pylori[1].H.pylori感染导致的胃黏膜病变多呈散在灶状分布,在根除H.pylori后观察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时可能导致活组织检查(以下简称为活检)部位不一致,可比性差.应用体腔黏膜活检仪行定标活检可保证治疗前后活检标本取自同一部位,更具可比性[2].本研究应用定标活检对H.pylori相关慢
期刊
患者男,48岁.因上腹部隐痛3个月、加重1周人院.患者3个月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隐痛,呈持续性,不伴腹胀、腹泻,无发热、心悸、恶心、呕吐等,疼痛不向肩胛部放射.2个月前曾去多家医院行上消化道钡餐、胃镜和超声等检查,均提示"胃炎",给予对症处理未见明显效果.患者既往体健,否认病毒性肝炎病史.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8℃,心率8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0/80 mm Hg(1
期刊
胆囊胆固醇结石症是全球常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我国发病率为7%~10%,其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也缺乏疗效确切的治疗药物和预防措施[1].近期研究发现清道夫受体B族Ⅰ型(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Ⅰ,SR-BI)介导的肝细胞对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中胆固醇酯的摄取与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有关,微囊蛋白-1/3(
期刊
患者男,31岁,发现HBV感染1 4年,未行抗病毒治疗.6年前反复呕血、黑便,曾诊断肝硬化、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外院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3年前患者再次出现呕血、黑便,每3~6个月复发1次,曾3次行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仍反复出血.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82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10/75 mm Hg(1 mm Hg-0.133 kPa).慢性病容,面
期刊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 vein,CTPV)最早在1869年由Balfour提 出,是肝前的门静脉系统血管由于先天性或继发性的病变,导致门静脉全部或部分阻塞,从而在肝门区代偿性形成大量侧支血管丛,影像学上显示如同海绵状从而得名.其实质是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形成后进一步的病理发展.由于其进行
期刊
人体肠道菌群与健康状态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包含十分复杂的生物种群,目前肠道能够检测出的细菌种类达到1 000种以上,肠道菌群紊乱可促进结直肠肿瘤的发生,但不同的研究涉及的细菌菌群不尽一致.而最近研究发现一些特异性细菌,能在结直肠黏膜造成慢性炎性反应或直接分泌致病毒素损伤DNA,并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因其所涉及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故对产肠毒素脆弱类杆菌(enterotoxigenic Bacte
期刊
消化疾病周(Digestive Disease Week,DDW)是由美国肝脏疾病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AASLD)、美国胃肠病学协会(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AGA)、美国胃肠内镜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Gastrointe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