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证明,要做到“多、快、好、省地发展经济”,在当代社会情境下,很难。中央和地方政府降低GDP增长速度,调高居民收入的背后,释放出的一个转变信号,就是经济发展要从单纯追求速度,转到注重结构优化,注重保障民生,注重经济和社会的整体发展质量上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平衡与和谐。
不久前有报道称,中国江苏省高淳县有望被授予“慢城”称号,从而成为中国第一个“慢城”。
什么是“慢城”?有关国际专家介绍说,“慢城”的概念也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的,到现在大概形成了一些前提和特殊要求。
比如,城镇体现出对小镇、居民与客人的关心呵护;保持小镇独一无二的个性特点与自然状态;在不丧失传统遗产的前提下,融入工艺技术;承诺为所有人提供纯净的环境,公平的交易与健康的食品,并且为子孙后代着想,一直保持高品质的生活。
此外,“慢城”还得体现出环境友好性,比如人口不超过5万;深切致力于保护与维持纯净的自然环境;大力倡导与推行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技术等。
从“慢城”的各种标准来看,“慢城”似乎是个“世外桃源”,有点乌托邦。
有关专家表示,“慢城”并非一定是个完美的小城、小镇,它也允许有缺点,甚至会发生大规模的危机。
但“慢城是可以建设的,也许某个小镇现在的条件不符合慢城标准,但可以通过规划、建设、行动来达到标准。”
据介绍,慢城不一定是全方位的“慢”,也可能是某一个特点较突出。韩国的釜山、意大利的莱万托这两个慢城都是重点突出“慢旅游”的。
专家强调,慢城运动的发展不在于到底发展了多少个城镇,而在于质量。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在即,“十二五”规划的制定紧锣密鼓。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国GDP增长调控目标或在7%-7.5%之间,政府将更加注重经济质量的提高。同时,“十二五”规划将推动区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社会改革等方面的多项政策措施“破茧”。“慢”下来是为更有效地“好”起来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从上海和北京两个城市调低GDP增速指标来看,从中央到地方,都在从“数量”经济向“质量”经济进行观念调整和转变,尽管并不容易,但转型是必须的,因为这是现实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正如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近日认为:“如果把调结构、转方式作为主线,必然要以适当的放缓速度为代价,而且从未来的趋势看,中国也没有条件一直支撑高速增长。”
中国经济已连续50多年保持高速发展,成就辉煌,同时,也忽视和遗留下一些发展的问题,以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发展为例,强调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简单重复性扩大同质化市场,不愿意进行技术创新,重“销售”不重“生产”等等,在某种程度上,都是“速度’惹的祸。
老板们整天在外“公关”找“市场”,浮躁心理随处可见,很不容易静下心来进行“内观”,抓产品质量,也就成了虽然经常口头上说,但行动上却迟迟做不到的事情。
目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并不好,特别是全球经济,仍有为数不少的人认为可能会出现“二次探底”,但是,从积极的意义上思考,这也正是强迫我们“慢”下来思考质量,重塑质量的时机。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品牌推广、技术创新等这些问题,在市场艰难、经济放缓的现实面前,正是反思的时候。
谁在这个时候踏实做好“慢”的功课,谁就有可能在新的机会来临时,重新有个质的飞跃和爆发式增长。
不久前有报道称,中国江苏省高淳县有望被授予“慢城”称号,从而成为中国第一个“慢城”。
什么是“慢城”?有关国际专家介绍说,“慢城”的概念也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的,到现在大概形成了一些前提和特殊要求。
比如,城镇体现出对小镇、居民与客人的关心呵护;保持小镇独一无二的个性特点与自然状态;在不丧失传统遗产的前提下,融入工艺技术;承诺为所有人提供纯净的环境,公平的交易与健康的食品,并且为子孙后代着想,一直保持高品质的生活。
此外,“慢城”还得体现出环境友好性,比如人口不超过5万;深切致力于保护与维持纯净的自然环境;大力倡导与推行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技术等。
从“慢城”的各种标准来看,“慢城”似乎是个“世外桃源”,有点乌托邦。
有关专家表示,“慢城”并非一定是个完美的小城、小镇,它也允许有缺点,甚至会发生大规模的危机。
但“慢城是可以建设的,也许某个小镇现在的条件不符合慢城标准,但可以通过规划、建设、行动来达到标准。”
据介绍,慢城不一定是全方位的“慢”,也可能是某一个特点较突出。韩国的釜山、意大利的莱万托这两个慢城都是重点突出“慢旅游”的。
专家强调,慢城运动的发展不在于到底发展了多少个城镇,而在于质量。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在即,“十二五”规划的制定紧锣密鼓。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国GDP增长调控目标或在7%-7.5%之间,政府将更加注重经济质量的提高。同时,“十二五”规划将推动区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社会改革等方面的多项政策措施“破茧”。“慢”下来是为更有效地“好”起来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从上海和北京两个城市调低GDP增速指标来看,从中央到地方,都在从“数量”经济向“质量”经济进行观念调整和转变,尽管并不容易,但转型是必须的,因为这是现实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正如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近日认为:“如果把调结构、转方式作为主线,必然要以适当的放缓速度为代价,而且从未来的趋势看,中国也没有条件一直支撑高速增长。”
中国经济已连续50多年保持高速发展,成就辉煌,同时,也忽视和遗留下一些发展的问题,以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发展为例,强调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简单重复性扩大同质化市场,不愿意进行技术创新,重“销售”不重“生产”等等,在某种程度上,都是“速度’惹的祸。
老板们整天在外“公关”找“市场”,浮躁心理随处可见,很不容易静下心来进行“内观”,抓产品质量,也就成了虽然经常口头上说,但行动上却迟迟做不到的事情。
目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并不好,特别是全球经济,仍有为数不少的人认为可能会出现“二次探底”,但是,从积极的意义上思考,这也正是强迫我们“慢”下来思考质量,重塑质量的时机。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品牌推广、技术创新等这些问题,在市场艰难、经济放缓的现实面前,正是反思的时候。
谁在这个时候踏实做好“慢”的功课,谁就有可能在新的机会来临时,重新有个质的飞跃和爆发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