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给病重父亲换下湿衣服,他突然全身一挺,医生抱怨母亲私自活动。父亲的死成了我心里的烙铁……
(一)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父亲的死。那天,我和妈妈匆匆赶到码头的时候,父亲正在地上剧烈地抽搐,周围围满了不相关的人……妈妈脸色惨白,她一把搂过地上的父亲,而我惊呆在一边不知所措。有医院的救护车赶过来,然后我和妈妈一起护送着昏迷的父亲到了医院。
医院的最后诊断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用药过后,父亲的抽搐停了,只是仍然持续40℃以上的高烧,护士们在父亲身体的四周布满了直接从冰箱里取出的冰块降温。
当体温下降后,父亲的神志有点恢复过来,他不能言语,但他用力地握着我的手,大颗大颗的眼泪往下淌。我没有见过流泪的父亲,所以我的心很慌很疼也很无助。
妈妈在医生的催促下一直在忙碌,一会儿交钱一会儿领东西一会儿被喊去交代病情……当她能够停下来的时候,她就坐到父亲的旁边,不停地揩父亲脸上滚落的泪水。父亲四周的冰块逐渐被父亲的体温融化了,然后父亲的衣服就湿漉漉地贴在父亲的身上。妈妈吩咐我到附近的商场去买内衣,然后和我一起动手给父亲更换。她说:父亲不喜潮,我们不能让他难受。
然而,换过新内衣的父亲突然全身一挺……
医生们抢救无效后有人就抱怨:“谁叫你们私自给病人换衣服的,这种病症最忌大幅度动作!”
嘈杂的抢救室内,医生的这句话像块沉沉的烙铁从远处随意地掷过来,然后落进了我十二岁的心脏。
(二)
母亲带着我和弟弟一起过,无数的艰辛酸楚和苦痛。
我和弟弟跟着单薄的母亲过,无尽的冷落嘲笑和孤寂。
没有父亲的孩子是一棵乱草,在或欺侮或怜惜的目光里,弟弟忽然长成了乱蓬蓬尖利利的样子。半大的他像一头小雄狮,随时准备着应对各种伤害,包括怜悯。他野马般的不驯令老师头疼令母亲伤心,在大家一片“坏孩子”的责怪声中他更加抗拒一切,包括家里人对他的好。即使如此,我一点也不恨弟弟,我明白他这样的原因。
我曾经亲眼看到他被好多男孩压在身下挣扎。当我哭喊赶退那帮小子的时候,站起来的弟弟却狠狠地揩掉嘴角的鲜血冲着我叫嚷:“谁要你用眼泪来救我!你们就知道哭!哭!哭!!”
然后,他恨恨地转身离去,丢下独自抽泣的我。
弟弟需要一种坚实的安全,而这,是柔弱的母亲所无法给予的。在失去了父亲的旷野中,弟弟一定感受到了这无尽的孤单,孤单中他只好插满尖刺来掩饰自己的脆弱……所以,我不恨弟弟,相反,却迁怒于被弟弟的蛮横一次又一次地伤害着的母亲。
在三个人或明或暗或大或小的冲突里,我越发沉默越发喜欢书籍,我下决心要学懂好多好多的知识,我不要成为母亲那样因为无知而葬送了父亲生命的女人。
母亲只能默默地不停地操劳,不是在地里就是在家中。我看到了她忙碌里的重重心事,我看到了她苍白脸庞下郁郁的苦;我常常从读书的间隙里望过去,四十岁的母亲全身写满了伤心疲惫和憔悴……给予她打击的也许不仅仅是父亲的死,也许还有她不听话的儿子和她不怎么讲话的女儿。
我不忍看也不忍想,我总是躲进被窝里任泪水在脸上恣意奔流,我知道我是不应该这样对待母亲的,可是十二岁时那嘈杂的一幕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怎么也挥之不去:父亲拽住我的小手不能言语。母亲给父亲换过衣裤,父亲就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如果,没有母亲的轻举妄动,我们是不是依然活在父亲的绿荫里?这个疑问像梦魇一样紧紧地盯牢我,使我总是透不过气来。
(三)
弟弟初中毕业后就到外面学了烤面包的手艺,然后在集镇上开了个小小的面包房。还是桀骜不驯的样子,还是满不在乎的神情,只是他后来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女孩,拥有了自己的幸福。
我一直在外面读书,从大学读到研究生,因为弟弟生活的安顿,我的读书生涯越发安心自在。在书本的熏陶下我长大了,知道父亲的死不能责怪母亲,医生的那句话也许仅仅是不负责任的推辞——他们应该告诉母亲那样的父亲是不能动的,母亲是个农村妇女,她不懂医学,我为什么要对她有那么高的要求呢?
可是,我还是不愿意回家。我承认少年时的压抑已经深深地埋在我的心里了,回到家,它们就会从心底下冒出来,冲破我浮在表面的快乐。那是种我无法说得清道得明的根深蒂固的东西,注定了我回家的旅程里充满了忧郁的阴森。
弟弟为母亲装了电话,所以我经常打电话回家,知道母亲很安静,知道弟弟很忙碌,而我的学业也一直很紧张(这一直是我不归家的借口)。
(四)
快毕业那一年的五一节,我还是回家了,学识告诉我,我应该回家,应该陪陪自己不再年轻的母亲。
当我突然出现在母亲视野里的时候,母亲愣住了,然后她就站在那里反复擦眼睛,似乎不相信远处站着的是她的女儿。她还是醒悟过来了,急急地走出麦地打开那两扇虚掩的家门。
堂屋家什柜上,父亲依然在静谧地微笑,和照片上父亲的年轻相比,母亲的花白头发恍若隔世。岁月就这样不在意地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我有种很沉重的感觉。
我不看父亲,也不想父亲,我故意用轻松的口吻对母亲说:“我坐了一天的车,饿死了!”
母亲蹲在地上掏橱柜深处的备用碗碟——这是家里来人了才用的碗——上面落满的灰尘说明母亲已经闲置它们很久!想好了不伤心的,但我的鼻子还是忍不住发酸,整整三年了,我没回一次家,母亲就是用那一大一小的两个碗默默地进行着她简单的一日三餐,她的日子也如那两只叠着的碗,寂静沉默而又缺乏生气。那么,靠这边的弟弟呢?他也没回来过吗?
母亲说弟弟很忙,她也偶尔去帮帮忙,弟弟忙起来就很暴躁,有时为了不惹他生气,母亲就趁他出去送货的时候帮弟的女朋友忙忙。
“妈妈,你纵容他!都有女朋友了,你还这样迁就他,将来你在媳妇面前怎么做人?”
母亲深深地叹了口气:“我知道他的脾气,为娘的怎会计较他,要不是你爸走得早,你弟又怎会变得这样……”母亲盯着灶膛里的火:“一个人的时候,我就老想起你爸临走前的情景……他抓我的手摸他湿漉漉的身子……我不应该听他话的,我不应该替他换衣服……”母亲狠狠地抹着眼睛,可是泪水还是一个劲儿地滚下来,我想起十八年前那揪心的一句怨言——这句怨言让母亲沉沉地背负了十八年!为了这,她一直在我们姐弟面前低头做人,一直在我的爷爷、奶奶面前低头做人,一直在亲戚们面前低头做人……可是母亲,我的善良厚道的母亲,她不知道这不是她的错,她不知道要怪也只能怪不负责任的医生!
我情不自禁地抱住伤心的母亲,十八年来我第一次离母亲这么近!我一直以为自己是最苦的,我一直驮着那个沉重的心结在苦读,通过读书找到了打开心结的钥匙,而我的母亲呢?
没有书本告诉她她没罪,也没有人告诉她应该去责怪谁……于是,她把那个负疚背在自己身上,整整十八年……
(五)
我用我所有的知识劝解母亲,我不知道她能不能懂,但我希望她心中的那块死结能打开一些,哪怕仅仅是被我理顺了一点儿也好。
我还决定拿出姐姐的身份跟弟弟做一次长谈,他还不知道母亲心中的负疚,我要告诉他母亲这么多年来承担着不应承担的重压,我们不懂事的抗拒只会让母亲的负疚感越来越重……
所以,弟弟,请你别再对母亲蛮横无理!
(一)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父亲的死。那天,我和妈妈匆匆赶到码头的时候,父亲正在地上剧烈地抽搐,周围围满了不相关的人……妈妈脸色惨白,她一把搂过地上的父亲,而我惊呆在一边不知所措。有医院的救护车赶过来,然后我和妈妈一起护送着昏迷的父亲到了医院。
医院的最后诊断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用药过后,父亲的抽搐停了,只是仍然持续40℃以上的高烧,护士们在父亲身体的四周布满了直接从冰箱里取出的冰块降温。
当体温下降后,父亲的神志有点恢复过来,他不能言语,但他用力地握着我的手,大颗大颗的眼泪往下淌。我没有见过流泪的父亲,所以我的心很慌很疼也很无助。
妈妈在医生的催促下一直在忙碌,一会儿交钱一会儿领东西一会儿被喊去交代病情……当她能够停下来的时候,她就坐到父亲的旁边,不停地揩父亲脸上滚落的泪水。父亲四周的冰块逐渐被父亲的体温融化了,然后父亲的衣服就湿漉漉地贴在父亲的身上。妈妈吩咐我到附近的商场去买内衣,然后和我一起动手给父亲更换。她说:父亲不喜潮,我们不能让他难受。
然而,换过新内衣的父亲突然全身一挺……
医生们抢救无效后有人就抱怨:“谁叫你们私自给病人换衣服的,这种病症最忌大幅度动作!”
嘈杂的抢救室内,医生的这句话像块沉沉的烙铁从远处随意地掷过来,然后落进了我十二岁的心脏。
(二)
母亲带着我和弟弟一起过,无数的艰辛酸楚和苦痛。
我和弟弟跟着单薄的母亲过,无尽的冷落嘲笑和孤寂。
没有父亲的孩子是一棵乱草,在或欺侮或怜惜的目光里,弟弟忽然长成了乱蓬蓬尖利利的样子。半大的他像一头小雄狮,随时准备着应对各种伤害,包括怜悯。他野马般的不驯令老师头疼令母亲伤心,在大家一片“坏孩子”的责怪声中他更加抗拒一切,包括家里人对他的好。即使如此,我一点也不恨弟弟,我明白他这样的原因。
我曾经亲眼看到他被好多男孩压在身下挣扎。当我哭喊赶退那帮小子的时候,站起来的弟弟却狠狠地揩掉嘴角的鲜血冲着我叫嚷:“谁要你用眼泪来救我!你们就知道哭!哭!哭!!”
然后,他恨恨地转身离去,丢下独自抽泣的我。
弟弟需要一种坚实的安全,而这,是柔弱的母亲所无法给予的。在失去了父亲的旷野中,弟弟一定感受到了这无尽的孤单,孤单中他只好插满尖刺来掩饰自己的脆弱……所以,我不恨弟弟,相反,却迁怒于被弟弟的蛮横一次又一次地伤害着的母亲。
在三个人或明或暗或大或小的冲突里,我越发沉默越发喜欢书籍,我下决心要学懂好多好多的知识,我不要成为母亲那样因为无知而葬送了父亲生命的女人。
母亲只能默默地不停地操劳,不是在地里就是在家中。我看到了她忙碌里的重重心事,我看到了她苍白脸庞下郁郁的苦;我常常从读书的间隙里望过去,四十岁的母亲全身写满了伤心疲惫和憔悴……给予她打击的也许不仅仅是父亲的死,也许还有她不听话的儿子和她不怎么讲话的女儿。
我不忍看也不忍想,我总是躲进被窝里任泪水在脸上恣意奔流,我知道我是不应该这样对待母亲的,可是十二岁时那嘈杂的一幕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怎么也挥之不去:父亲拽住我的小手不能言语。母亲给父亲换过衣裤,父亲就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如果,没有母亲的轻举妄动,我们是不是依然活在父亲的绿荫里?这个疑问像梦魇一样紧紧地盯牢我,使我总是透不过气来。
(三)
弟弟初中毕业后就到外面学了烤面包的手艺,然后在集镇上开了个小小的面包房。还是桀骜不驯的样子,还是满不在乎的神情,只是他后来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女孩,拥有了自己的幸福。
我一直在外面读书,从大学读到研究生,因为弟弟生活的安顿,我的读书生涯越发安心自在。在书本的熏陶下我长大了,知道父亲的死不能责怪母亲,医生的那句话也许仅仅是不负责任的推辞——他们应该告诉母亲那样的父亲是不能动的,母亲是个农村妇女,她不懂医学,我为什么要对她有那么高的要求呢?
可是,我还是不愿意回家。我承认少年时的压抑已经深深地埋在我的心里了,回到家,它们就会从心底下冒出来,冲破我浮在表面的快乐。那是种我无法说得清道得明的根深蒂固的东西,注定了我回家的旅程里充满了忧郁的阴森。
弟弟为母亲装了电话,所以我经常打电话回家,知道母亲很安静,知道弟弟很忙碌,而我的学业也一直很紧张(这一直是我不归家的借口)。
(四)
快毕业那一年的五一节,我还是回家了,学识告诉我,我应该回家,应该陪陪自己不再年轻的母亲。
当我突然出现在母亲视野里的时候,母亲愣住了,然后她就站在那里反复擦眼睛,似乎不相信远处站着的是她的女儿。她还是醒悟过来了,急急地走出麦地打开那两扇虚掩的家门。
堂屋家什柜上,父亲依然在静谧地微笑,和照片上父亲的年轻相比,母亲的花白头发恍若隔世。岁月就这样不在意地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我有种很沉重的感觉。
我不看父亲,也不想父亲,我故意用轻松的口吻对母亲说:“我坐了一天的车,饿死了!”
母亲蹲在地上掏橱柜深处的备用碗碟——这是家里来人了才用的碗——上面落满的灰尘说明母亲已经闲置它们很久!想好了不伤心的,但我的鼻子还是忍不住发酸,整整三年了,我没回一次家,母亲就是用那一大一小的两个碗默默地进行着她简单的一日三餐,她的日子也如那两只叠着的碗,寂静沉默而又缺乏生气。那么,靠这边的弟弟呢?他也没回来过吗?
母亲说弟弟很忙,她也偶尔去帮帮忙,弟弟忙起来就很暴躁,有时为了不惹他生气,母亲就趁他出去送货的时候帮弟的女朋友忙忙。
“妈妈,你纵容他!都有女朋友了,你还这样迁就他,将来你在媳妇面前怎么做人?”
母亲深深地叹了口气:“我知道他的脾气,为娘的怎会计较他,要不是你爸走得早,你弟又怎会变得这样……”母亲盯着灶膛里的火:“一个人的时候,我就老想起你爸临走前的情景……他抓我的手摸他湿漉漉的身子……我不应该听他话的,我不应该替他换衣服……”母亲狠狠地抹着眼睛,可是泪水还是一个劲儿地滚下来,我想起十八年前那揪心的一句怨言——这句怨言让母亲沉沉地背负了十八年!为了这,她一直在我们姐弟面前低头做人,一直在我的爷爷、奶奶面前低头做人,一直在亲戚们面前低头做人……可是母亲,我的善良厚道的母亲,她不知道这不是她的错,她不知道要怪也只能怪不负责任的医生!
我情不自禁地抱住伤心的母亲,十八年来我第一次离母亲这么近!我一直以为自己是最苦的,我一直驮着那个沉重的心结在苦读,通过读书找到了打开心结的钥匙,而我的母亲呢?
没有书本告诉她她没罪,也没有人告诉她应该去责怪谁……于是,她把那个负疚背在自己身上,整整十八年……
(五)
我用我所有的知识劝解母亲,我不知道她能不能懂,但我希望她心中的那块死结能打开一些,哪怕仅仅是被我理顺了一点儿也好。
我还决定拿出姐姐的身份跟弟弟做一次长谈,他还不知道母亲心中的负疚,我要告诉他母亲这么多年来承担着不应承担的重压,我们不懂事的抗拒只会让母亲的负疚感越来越重……
所以,弟弟,请你别再对母亲蛮横无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