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新型模式,新模式运行中存在着理论与实际操作啮合不良,学生出勤纪律难以保证,工厂工作任务繁重难以兼顾,师傅的知识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影响。基于对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本文拟提出从学校、工厂、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生四方面着手解决问题的对策:一是各方准备充分;二是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阵营;三是发挥教师作用;四是强化学生意识、提高兴趣和锻炼品质。
关键词:校企合作;提升技能;多方共赢
一、 校企合作的由来与作用
校企合作,顾名思义,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新型合作模式。在这种新型模式下可以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的“三赢”局面。学校借助企业实践平台,追求学生培育质量,学生提前介入社会,企业利用自身资源、有针对性培养和吸引高素质技能人才,学生明晰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就业竞争力。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对实现中职学校培养目标,完善校企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早在2007年,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就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为中职学校毕业生顺利进入劳动力市场,实现“毕业与就业零距离”提供了政策支持。在新政策引領下,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纷纷探索改进职业教育的新途径,强化校企合作,以就业为导向,提高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时间适应工作的需要,受到了企业和学生及家长的欢迎。
二、 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技工学校学生,文化知识学习和储备是前提和基础,在技术要求上,基础扎实、全面熟练,也是实现从技术学习到技术工作、技术创新跨越的关键。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意识和品质等都可以而且必须在真正意义上的工厂环境、日复一日的亲身操作中得到锻炼和强化。弘扬技术立身、科技兴国的传统,传承工匠精神的品质,校企合作是重要载体和尝试,也是技工学校发展的新方向。
今年,经过职教中心与机制公司双方的筹划与准备,水钢技校秋季机电两个班的学生,在校企合作模式的沐浴下开始了入厂实习。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学生经过为期两个月的实习后,部分学生实习情况效果不好,没有达到建立实现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既定目标。这其中有在实习上学生的主观原因,如对机床加工零件不感兴趣等。但接受学生实习的企业、培养学生的技工学校和实习指导教师等都有这样那样的原因。其实,“校企合作”作为一个新事物,本身尚处于探索阶段,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足为训,我们要以此为起点,解决矛盾并不断完善措施,才是实现工作创新,砥砺前行的应有之义。
(一) 实习学生存在的问题
1. 没有应有的专业知识,理论与实际操作啮合不良。一方面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没有学习关于机床操作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是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凡机电专业的学生,统一安置学习机床操作技能,学生突然感觉到学校学习与工厂实际操作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不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实习内容无所适从,不知怎么办。甚至有的学生对在校学习知识产生怀疑:在校学习应为学有所用。在这种情况下,工厂师傅也只能让学生在机床设备旁边慢慢地观摩一段时间。听话的学生,静心的学生,能坚持这段时间,但多数学生缺乏耐心,年青人心情浮躁,总想轰轰烈烈地做一些事情,哪怕是干力气活,所以不能忍受而自我放弃了提升、完善的机会。
2. 学生出勤纪律难以保证,影响教学质量。实习工厂把学生人身安全放在首位,把学习技能知识放在次要位置,学生不来上班学习,师傅感觉非常放心,学生在工厂实习,师傅操心。甚至有个别师傅说:“老师你不要叫某学生来上班了,这个学生又懒又调皮。”所以学生纪律松懈,不好管理。老师检查学生的考勤,师傅会帮助学生请假,学生也非常感激师傅的帮忙。尽管老师跟师傅解释说明检查学生实习岗位的目的和意义,师傅总觉得他们只带学生两个月,把关系协调好才是根本。
(二) 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1. 实习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不得力。学校在学生完成阶段性学习任务即将离校赴厂实习时,对学生进行实习思想教育工作留于形式,要求过于笼统,未结合工厂实际讲岗位设置、工作流程与工作职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在校的最后一个学期,学校在教学上着重强调的主要是学生的专业考证,而往往忽略实习的指导教育工作,很多学生对入厂实习的基本要求都不清楚,甚至错误地以为实习只是就业前的例行事项,未能在思想意识树立、技能技术储备上等方面做好足够准备。
2. 校企合作初期运作粗放。在校企合作初创阶段,学校尚未就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做全面部署。一是合作停留在签合同,明职责等宏观思路与做法上,学生入厂实习前,学校领导与部门领导入厂协调,而实习指导教师却只在事后听从领导安排,未能提前介入了解情况;二是在入厂实习过程中,将实习管理交由企业负责,学校未予配合并适当考虑学生的需求,制定人性化、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三) 实习工厂方面存在的问题
1. 师傅的知识能力参差不齐,影响教学质量。学生到工厂实习期间,实习指导教师即各位师傅。师傅技术水平有差别。工厂一般安排一名师傅教2至4名学生技术。有的师傅性格开朗,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理论和操作技能知识也较丰富;而有的师傅不善于言谈,结果是有的学生学习技能知识又好又快,而有的学生不懂不也问。师傅干什么活,就教学生所干的活,所干活的难易程度不相同,对于没有学过专业理论知识的学生,感觉到学习太难,只好抱着快点挨过这两个月,从此再也不干这个活的想法,教学效果肯定不佳。
2. 工厂工作任务繁重,影响学生实习教学质量。工厂师傅们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加班加点赶工期,遇到忙时无暇顾及学生学习,学生也就只有在旁边看,有的学生看得烦了,就出去玩,也就出现了师傅主动帮助学生请假,互相掩护的奇特现象。
三、 完善校企合作模式提高学生技能的对策
关键词:校企合作;提升技能;多方共赢
一、 校企合作的由来与作用
校企合作,顾名思义,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新型合作模式。在这种新型模式下可以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的“三赢”局面。学校借助企业实践平台,追求学生培育质量,学生提前介入社会,企业利用自身资源、有针对性培养和吸引高素质技能人才,学生明晰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就业竞争力。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对实现中职学校培养目标,完善校企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早在2007年,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就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为中职学校毕业生顺利进入劳动力市场,实现“毕业与就业零距离”提供了政策支持。在新政策引領下,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纷纷探索改进职业教育的新途径,强化校企合作,以就业为导向,提高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时间适应工作的需要,受到了企业和学生及家长的欢迎。
二、 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技工学校学生,文化知识学习和储备是前提和基础,在技术要求上,基础扎实、全面熟练,也是实现从技术学习到技术工作、技术创新跨越的关键。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意识和品质等都可以而且必须在真正意义上的工厂环境、日复一日的亲身操作中得到锻炼和强化。弘扬技术立身、科技兴国的传统,传承工匠精神的品质,校企合作是重要载体和尝试,也是技工学校发展的新方向。
今年,经过职教中心与机制公司双方的筹划与准备,水钢技校秋季机电两个班的学生,在校企合作模式的沐浴下开始了入厂实习。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学生经过为期两个月的实习后,部分学生实习情况效果不好,没有达到建立实现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既定目标。这其中有在实习上学生的主观原因,如对机床加工零件不感兴趣等。但接受学生实习的企业、培养学生的技工学校和实习指导教师等都有这样那样的原因。其实,“校企合作”作为一个新事物,本身尚处于探索阶段,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足为训,我们要以此为起点,解决矛盾并不断完善措施,才是实现工作创新,砥砺前行的应有之义。
(一) 实习学生存在的问题
1. 没有应有的专业知识,理论与实际操作啮合不良。一方面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没有学习关于机床操作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是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凡机电专业的学生,统一安置学习机床操作技能,学生突然感觉到学校学习与工厂实际操作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不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实习内容无所适从,不知怎么办。甚至有的学生对在校学习知识产生怀疑:在校学习应为学有所用。在这种情况下,工厂师傅也只能让学生在机床设备旁边慢慢地观摩一段时间。听话的学生,静心的学生,能坚持这段时间,但多数学生缺乏耐心,年青人心情浮躁,总想轰轰烈烈地做一些事情,哪怕是干力气活,所以不能忍受而自我放弃了提升、完善的机会。
2. 学生出勤纪律难以保证,影响教学质量。实习工厂把学生人身安全放在首位,把学习技能知识放在次要位置,学生不来上班学习,师傅感觉非常放心,学生在工厂实习,师傅操心。甚至有个别师傅说:“老师你不要叫某学生来上班了,这个学生又懒又调皮。”所以学生纪律松懈,不好管理。老师检查学生的考勤,师傅会帮助学生请假,学生也非常感激师傅的帮忙。尽管老师跟师傅解释说明检查学生实习岗位的目的和意义,师傅总觉得他们只带学生两个月,把关系协调好才是根本。
(二) 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1. 实习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不得力。学校在学生完成阶段性学习任务即将离校赴厂实习时,对学生进行实习思想教育工作留于形式,要求过于笼统,未结合工厂实际讲岗位设置、工作流程与工作职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在校的最后一个学期,学校在教学上着重强调的主要是学生的专业考证,而往往忽略实习的指导教育工作,很多学生对入厂实习的基本要求都不清楚,甚至错误地以为实习只是就业前的例行事项,未能在思想意识树立、技能技术储备上等方面做好足够准备。
2. 校企合作初期运作粗放。在校企合作初创阶段,学校尚未就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做全面部署。一是合作停留在签合同,明职责等宏观思路与做法上,学生入厂实习前,学校领导与部门领导入厂协调,而实习指导教师却只在事后听从领导安排,未能提前介入了解情况;二是在入厂实习过程中,将实习管理交由企业负责,学校未予配合并适当考虑学生的需求,制定人性化、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三) 实习工厂方面存在的问题
1. 师傅的知识能力参差不齐,影响教学质量。学生到工厂实习期间,实习指导教师即各位师傅。师傅技术水平有差别。工厂一般安排一名师傅教2至4名学生技术。有的师傅性格开朗,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理论和操作技能知识也较丰富;而有的师傅不善于言谈,结果是有的学生学习技能知识又好又快,而有的学生不懂不也问。师傅干什么活,就教学生所干的活,所干活的难易程度不相同,对于没有学过专业理论知识的学生,感觉到学习太难,只好抱着快点挨过这两个月,从此再也不干这个活的想法,教学效果肯定不佳。
2. 工厂工作任务繁重,影响学生实习教学质量。工厂师傅们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加班加点赶工期,遇到忙时无暇顾及学生学习,学生也就只有在旁边看,有的学生看得烦了,就出去玩,也就出现了师傅主动帮助学生请假,互相掩护的奇特现象。
三、 完善校企合作模式提高学生技能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