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首要之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reessi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提出了促进學生长远发展的“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这九大核心素养,其中“社会责任”被放在了首要位置,突显了“责任”素养的重要地位。其实,“责任”素养贯穿于任何一种素养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从培养学生的“责任”素养入手,因为它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首要之责。
  关键词:核心素养;责任;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责任意识和责任素养
  一、 立足课堂教育,让学生感悟“责任”
  苏人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将“责任”作为一个重点内容编入在内,从七年级的《道德与法治》到九年级的《思想品德》所涉及的章节无不贯穿着“责任”思想,强调了“责任”素养的重要性。如七年级“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这一框题的内容就体现了学生自觉接受义务教育对自己、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又如八年级“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这一框题的内容就体现出学生对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责任;再如九年级“心忧天下 向往和平”这一框题更体现出学生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责任。“责任”要求几乎贯穿了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之中,作为思品教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首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教材的内容与“责任”素养的内在联系。教材各章节的内容各不相同,但这并不意味着与“责任”素养都无联系。例如,在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课《成长在社会》中提出了初中生要“亲近社会,不做看客”的观点,其实这就是要求初中生能自觉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又如,在第二课《融入民族文化》中教材又提出了“我们应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要求,这其实就是要求初中生应自觉承担起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再如,在第六课《做守法公民》中,教材又提出了初中生应“树立法治观念”的要求,这再一次将“责任”要求与教材中的“法治”要求关联了起来。思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学做有心人,要能深入解读教材,要能将与“责任”关联的内容一一指出,并巧妙安排其内在逻辑结构,以便于让学生由浅入深的去思考、去探究。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预设教学环节,逐一呈现“责任”关系。如,在讲授“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这一框题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成长需要谁来负责?”通过这个问题的预设我们可以将学生的思路引入到“我的成长需要自己对自己负责”“我的成长需要家庭对我负责”“我的成长需要国家对我负责”这些结论上。接下来,我们可以再呈现一个问题“如果我不去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就是对谁不负责?”这样一来,学生必然认识到“如果我不去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就是对自己不负责”“如果我不去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就是对家庭不负责”“如果我不去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就是对国家不负责”。问题的预设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要让学生能够思考,能够有话可说,更要通过学生自己的阐述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觉醒,让学生能在潜移默化的思考中悟出“责任”的道理。
  再次,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捕捉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让学生感悟自身的“责任”。所谓生成性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共同思考与共同发展中产生的超出教师教案设计的新问题、新情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性资源的产生具有突发性,既可以包括师生互动中产生的生成性资源,也可以包括生生互动中产生的生成性资源,甚至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突发事件也能成为一种生成性资源。例如,在一次课堂教学中,两位学生为了争夺一本教材发生了争执。甲同学说,早上上学的时候妈妈帮我理书包,忘了把《思想品德》课的教材放进书包,于是课堂上就问同桌乙借用合看,一开始乙还答应的,可是为了记笔记,乙又出尔反尔不愿与我合用教材。我向全班同学提问:“整理书包应该是谁的责任?”同学们说:“自己的责任!”我又追问:“既然答应了别人,就应?”“自觉承担起责任!”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
  二、 立足集体教育,让学生运用“责任”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集体,在集体生活中,人们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关爱,取长补短,共同成长。集体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在集体生活中,孩子可以在教师的正确引领之下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集体是孩子成长的沃土,我们要在学生的心灵中种下“责任”的种子,让“责任”素养根植于学生的内心。
  第一,要利用好学习小组这个小型集体,让学生的“责任”素养得到有效培养。在集体教育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责任”意识和“责任”素养,作为教师应在“细心”上下功夫。作为班级里最小的集体,学习小组是我们培养学生“责任”素养的最小单元。如何划分班级的学习小组需要教师细心研究,既要照顾学生各自的特点,又要照顾每个学习小组自身的发展。因此,在学习小组安排的时候,我们可以将学习能力“强、中、弱”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分工安排其具体的小组“责任”。如,组织能力强的同学负责召集全组同学开展对问题的探讨;记录能力强的同学负责快速记录本组同学的主要观点;阐述能力强的同学负责将本组观点进行整合和小组阐述等等。这样,人人有分工,人人有责任,学生的“责任”素养就会在每次的课堂小组活动中得到有效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小组竞赛的方法,对表现优秀的学习小组进行奖励,这样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第二,要利用好班级这个中型集体,让学生的“责任”素养得到充分展现。班级里的事如果按“好、坏”区分,可以简单的分为“好事”和“坏事”。班级里有许多“好事”需要学生去做,如主动承担班级黑板报的制作,主动帮老师收发作业,主动帮同学补习功课,主动帮助生活中有困难的同学等等。这些都体现出“责任”二字,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承担责任的行为。教师应该留意这些“好事”,并适时点评,巧妙表扬,以达到对学生运用“责任”素养内化巩固的作用。班级里也有一些“坏事”需要学生去承担责任,如破坏课堂纪律却不敢承担,破坏教室公物却不愿赔偿,随手乱丢垃圾却不愿清理等等。这些现象也许并不普遍,但是教师应该抓住这种“坏事”让学生意识到他做错了什么,这样做有何后果,你该如果去弥补你的过错等等。要让学生认识到勇于承担过错也是在承担“责任”。   第三,要利用好学校这个大型集体,让学生的“责任”素养得到尽情运用。学校里的事如果按“大、小”区分,可以简单的分为“大事”和“小事”。学校里每年都有许多“大事”需要学生去参加,如运动会,科技节,艺术节等等。但每年学校举办这些活动的时候,有些家长不是积极鼓励孩子去参加,反而怕影响孩子的学习甚至怕造成运动损伤不允许孩子报名参加这些活动。班主任常常为此事与家长沟通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其实,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参加这种大型活动就是在展示自己的才能,是对自己负责;就是在为班级争光,是对班级负责;就是在对学校工作的支持,是对学校负责。学校每天也有许多“小事”需要学生去做,如白天关灯,放学关门,见师问好等等。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其实正是学生“责任”素养的最好表现。
  三、 立足社会教育,让学生践行“责任”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个人。社会是所大学校,在社会生活中,学生能从社会的方方面面获得教育,更能在社会生活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在总结成功的经验或反思失败的教训之余,学生会逐步认识到“责任”的重要性并会将“责任”素养在社会生活中加以践行。
  其一,要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开展“责任”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素养。从目前的教育改革来看,要求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综合素质测评甚至加大该项测评比重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使得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培养“责任”素养更为重要。教师可根据学校布置安排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践行“责任”。如,开展学雷锋活动,孝亲敬老活动,环保志愿者活动等等。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会逐步接触社会,认知社会,并能逐步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能思考“我应该为他人和社会做点什么?”“我现在又能为他人和社会做点什么?”之类的问题。教师在开展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之前,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去思考类似的问题并让学生就某一项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准备。在思考和准备的过程中,学生也就要慢慢学会了带着“责任”之心践行到社会生活中去。
  其二,要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会开展正确的自我“责任”教育,自觉践行“责任”。作为学生,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生活。学生每天也在与社会的方方面面打交道,接触真实又现实的社会生活。其实,在接触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學生每天都在进行潜移默化的自我教育,每天都能通过他人或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进行是非判断和选择。作为教师,要能够帮助学生开展正确的自我教育,如开展“社会生活叙事”,通过“社会生活叙事”让学生还原在他身上发生的真实案例,让大家对他的所想所做进行评判,教师进行恰当引领,以帮助学生今后在社会生活中学会开展正确的自我“责任”教育,自觉践行“责任”。
其他文献
摘 要:大家对于警体课程的概念可能比较模糊,警体课是中国警察类型的学校设置的对于警校学生的专业警用技能进行专业培训的一门课程,通俗的讲是警校里的体育课,其目的是通过警体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训练,使学生具备健壮的身体素质,掌握一定的制服罪犯的实用本领,就是使学生更具备专业技能。但是目前警体课程出现课时数偏少、理论偏强的问题,常常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即便能够完成也往往是“点到为止”,学生缺乏深入体会练习的机
摘 要:耐久跑是小学体育教学中不可少的一个主要项目,耐久跑练习对改善学生的内脏器官机能,增强学生体质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由于它是一项长时间的单循环运动,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以及厌烦、枯燥无味的感觉,“目标鼓励法”是体育教师在教授耐久跑时的一门教学艺术,加强这门教学艺术的修养,可以充分调动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耐久跑学习中的积极性,克服畏难情绪完成
摘 要: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大家都应该不陌生,给我们启示也很多。它也是一个投资中的术语,也反映了人的一种心理和行为规律,用在改变孩子身上正好适合。孩子是青蛙,教师是温水。我们在要求“坏孩子”遵章守纪的时候,在一开始就应该把“坏孩子”放进我们的温水,让他慢慢适应,我们不能急躁。即开始要及时、心态要平和、过程要平静。  关键词:温水煮青蛙;及时;平和;平静  我是一名基层的普通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十几年,班
摘 要:儿童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核心价值在于为什么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他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儿童教育作岀了精辟论述,并毕生为青少年成长做到了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启示  再读《陶行知文集》仍倍感亲切,从他的教育思想中我仍然真切地感到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是“生命化的教育”,我更能感到,陶公的思想在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