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钢琴是一个严谨而系统的工程,不能来得半点马虎,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都有一些不妥的地方,包括技术方面,乐感培养方面,家长陪练方面和很多细节都需特别注意。严谨、细致的教与学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钢琴人才。
【关键词】一关节吊弹抬指音乐感家长角色
在当今社会中,学习钢琴的孩子仍是有增无减,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但是想要把钢琴弹得“有模有样”,有些问题必须的重视和解决,否则,只能是南辕北辙,误入歧途。教师虽不是促成孩子学习成功的决定因素,但错误的教学绝对是毁掉孩子的第一杀手。下面,举出一些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钢琴学习中的技术环节
1 .手指一关节软弱无力、塌陷
人的手从指尖向上,共有三个关节(1指只有两个关节)。现在探讨的是离指尖最近的关节,也就是1关节。 孩子初学琴,1关节站稳是必须掌握的一个技能。如果1关节不能有效站稳,就像一个人走路时拖着一条半残废的腿,走路不得力,造成一瘸一拐,怎能保证音的质量?
在平时教学中我见到很多学生普遍存在一关节站不稳的现象,而且有些学生的这个毛病以根深蒂固,已不好纠正了,只好劝其放弃。
怎样才能让初学的学生把1关节站稳呢?
其一是:学生初学时,一定不能“急于求成”,选择合适的教材,让孩子充分练习“正确的断奏”。正确的断奏也就是用大臂、小臂、手的力量来掉弹,不能强加任何错误的力量,这样就要求大臂带动小臂再带动手,从大臂到手形成自然下垂的状态,然后以自然落体的方法掉到琴键站稳。
其二是“掉弹站稳”这个动作必须正确训练1—2个月,训练每个手指肌肉待每个手指1关节站稳后,才能进行其它的训练。
2.连奏时手指不抬或抬起无力,甚至没有抬指意识
连奏抬指就如断奏提手,它是一个“预备”动作,钢琴家的每个触键动作都是有备而来,所以音乐才能深刻感人。
孩子弹琴没有抬指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归纠于老师,有的老师在进行“连奏”教学时,只是要求学生把音符连起来弹奏,并没有指出“抬指”的重要性,所以造成学生压琴、按琴,手形完全坏掉,音质毫无保证。很多老师都不知“抬指”的真谛,怎能教出好的学生。(笔者对此很是气愤,呼吁某些“老师”不能再误人子弟了。)
关于抬指,还需正确科学的训练方法。大家都知道,手在自然的状态下呈稍弯曲状态,正确的抬指是在手指自然弯曲的状态下抬起、下落而实现的,有的老师让学生在抬指时手指缩紧再抬高,认为这样能最大限度锻炼手指肌肉,笔者认为这样不可取。因为手指缩紧造成手掌整个肌肉紧张,年龄小的学生还容易造成整个胳膊紧张,这样的效果适得其反。
手指在保持“自然弯曲”的状态下做高抬指运动(上下垂直运动),下键速度快,力量集中,一定要注意保持“1关节”站稳,如出现塌陷,立即纠正,绝不能有一丝延误。
3.不会运用身体力量的配合
在实践教学中,有很多老师对于“身体力量地配合”没有给学生训练到位,教出来的学生弹奏时身体僵硬,音质单薄、苍白、由于没有身体力量的有力支持,就出现压弹、拍弹、砸弹等别扭的动作和特别难听的音色。
钢琴教学中“身体力量的运用”在孩子初学时就要进行练习。钢琴演奏不仅仅是用手臂去弹,它是调动了全身的肌肉的配合,积极地参与演奏的协调统一的结果。具体地说就是坐姿挺拔,双脚着地(年龄小够不着地面的孩子需垫小凳子),重心前倾,双臂适当打开,让身体的力量通过大臂小臂流淌到指尖,这样弹琴力量才是通畅无阻的。在练习时可要求学生用“往进送”的方法去弹奏,效果不错。
二 、音乐感受力的培养
音乐感觉从词义上来看是极为宽泛的。在一般人的观念中,是一种不可言传、神秘的、多半是先天的一种能力或是一种素质。我们不能说音乐感仅仅是对音乐的一种感受能力,这是很狭隘的。在音乐活动中,音乐感的体现除了对音乐的感受外,更主要的还是这种感受和能力的流露和表现。我们在评价一个孩子音乐感水平时,往往是根据这个孩子在唱歌、跳舞、听音乐或者是弹奏钢琴时的表现来确定的。这种表现提供给我们一个综合信息而不是单一的信息。有的孩子很小就有对音高的记忆和辨别能力,他们能回忆起12个半音的音高位置;有的孩子能辨别复杂的和声或节奏,这些都是很好的。
我们这里所指的音乐感是一种复杂的、特定的心理活动,它是在欣赏音乐、回忆和想象音乐,或者在音乐表演和涉及到音乐活动中显露出来的。那么,怎样培养和发展孩子的音乐感呢?
1.有表情地进行各种练习
除了练习乐曲外,音阶、练习曲也可带着某种表情练习。如音阶,用有力的断奏表达一种威严、愤怒;用较慢的连奏来表示一种忧伤;用快速轻巧的指头弹出一种随心所欲的情绪等等。这些都是训练孩子带着表情弹奏,展示自己表现才能的好方法。
2.对练习曲、乐曲的表情、力度记号做夸张性的演奏和练习
对于乐谱上的标记老师应在练习中仔细得进行检查和要求。凡是有对比的地方,都让孩子大胆去做,哪怕是过火一些也比不做更好。一般来说,再简单的乐曲或练习曲,都有可能进行对比,至于对比是在力度上,还是在音色上、织体、情绪上,教师可进行要求。除老师专门要求做的机械练习外,一般都可以在练习中进行一些变化,来练习多种表达手段。
3.多听、多看,不放过任何表演的机会
欣赏音乐是提高音乐感不可缺少的一环。家长在为孩子选择欣赏曲目时,应听取教师的意见,使用适合儿童特点的乐曲,如能有计划地由浅入深地欣赏就更起到增进孩子音乐感的作用。有条件要经常让孩子参加音乐会,音乐会的实际效果是录音、电视都无法做到的。并且不要只限于听钢琴音乐会,乐队作品、歌剧选曲、独奏、独唱都可以听。听完后,最好问孩子几个问题:1)喜不喜欢?为什么?2)音乐的基本情绪是什么?是活泼轻快,还是抒情优美?3)听音乐时想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4)能记起最喜欢的一段音乐吗?5)能在琴上弹几个音吗? 要鼓励孩子表演。有的孩子会在琴上弹自己喜欢的歌曲,或者在琴上乱弹一气。家长不要对这种行为横加指责,因为这些都是孩子情感的自然流露,应加以保护和引导,如果有其他孩子到家里来,更应该让孩子表演一番。
4. 重视基础训练
要重视视唱,视奏和练耳。没有专门条件进行这方面训练的孩子,老师要在布置作业时加进这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可能缩短内心听觉和实际音响的距离,提高感知音乐的能力。
5.注意学习音乐理论知识
音乐基本理论知识,如乐理和声,曲式、历史知识都要随时给学生灌输。曲子是谁写的,有无特定内容,是由几段组成,在哪里形成就句子,最好听的和弦是什么性质等等,都可以告诉学生。久而久之,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就会发展起来。
6.重视姊妹艺术的学习
文学、戏剧、美术、舞蹈等都是音乐的姊妹艺术,应有意识的让学生汲取这方面的营养。学生如有对某项艺术的爱好应加以支持,切不可用“练琴”来排斥一切。音乐艺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其他艺术的影响,了解,熟悉其他姊妹艺术对学习钢琴有极大地益处,不可轻视。
三、家长在孩子学琴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在孩子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家长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不少的家长积极配合教师,在课堂上认真做笔记,录视频等方法,消化教师的教学意图。在课后又能注意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对孩子进行耐心、正确的辅导。他们的作用使教与学能够有机地配合,孩子的音乐才能得到正确的发展。
有许多家长由于不了解钢琴学习的特殊性,虽有急切参与教学的愿望,却无法给自己的孩子应有的帮助,个别家长由于急于求成,方法不当甚至还对孩子的学习起了坏的作用。那么,家长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到底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
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家长是教师的得力助手和孩子学琴最认真的辅导员。但有的家长过于严励扮演的角色却更像是一个“暴君”,或者是“监工”,他们由于方法简单粗暴,根本对孩子的学琴起不到辅导员的作用,甚至有时有损父母的形象 ,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和逆反心理。
正确的是,家长在孩子学钢琴的过程中,除了提供和创造必要的学习条件以外 ,主要应利用成人对事物的观察能力、理解、分析能力,从帮助孩子的角度出发,尽量当好孩子的辅导员、朋友、学习的榜样等多重角色和孩子同学习,共成长。
以上几点是笔者在长期的钢琴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点急需解决的问题,在钢琴教学中至关重要,希望与同行们共勉。
参考文献
[1]《 少儿钢琴学习之路 》 魏小凡 著
[2]《 钢琴演奏之道 》 赵晓声 著
[3]《 钢 琴 艺 术 》 杂 志
【关键词】一关节吊弹抬指音乐感家长角色
在当今社会中,学习钢琴的孩子仍是有增无减,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但是想要把钢琴弹得“有模有样”,有些问题必须的重视和解决,否则,只能是南辕北辙,误入歧途。教师虽不是促成孩子学习成功的决定因素,但错误的教学绝对是毁掉孩子的第一杀手。下面,举出一些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钢琴学习中的技术环节
1 .手指一关节软弱无力、塌陷
人的手从指尖向上,共有三个关节(1指只有两个关节)。现在探讨的是离指尖最近的关节,也就是1关节。 孩子初学琴,1关节站稳是必须掌握的一个技能。如果1关节不能有效站稳,就像一个人走路时拖着一条半残废的腿,走路不得力,造成一瘸一拐,怎能保证音的质量?
在平时教学中我见到很多学生普遍存在一关节站不稳的现象,而且有些学生的这个毛病以根深蒂固,已不好纠正了,只好劝其放弃。
怎样才能让初学的学生把1关节站稳呢?
其一是:学生初学时,一定不能“急于求成”,选择合适的教材,让孩子充分练习“正确的断奏”。正确的断奏也就是用大臂、小臂、手的力量来掉弹,不能强加任何错误的力量,这样就要求大臂带动小臂再带动手,从大臂到手形成自然下垂的状态,然后以自然落体的方法掉到琴键站稳。
其二是“掉弹站稳”这个动作必须正确训练1—2个月,训练每个手指肌肉待每个手指1关节站稳后,才能进行其它的训练。
2.连奏时手指不抬或抬起无力,甚至没有抬指意识
连奏抬指就如断奏提手,它是一个“预备”动作,钢琴家的每个触键动作都是有备而来,所以音乐才能深刻感人。
孩子弹琴没有抬指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归纠于老师,有的老师在进行“连奏”教学时,只是要求学生把音符连起来弹奏,并没有指出“抬指”的重要性,所以造成学生压琴、按琴,手形完全坏掉,音质毫无保证。很多老师都不知“抬指”的真谛,怎能教出好的学生。(笔者对此很是气愤,呼吁某些“老师”不能再误人子弟了。)
关于抬指,还需正确科学的训练方法。大家都知道,手在自然的状态下呈稍弯曲状态,正确的抬指是在手指自然弯曲的状态下抬起、下落而实现的,有的老师让学生在抬指时手指缩紧再抬高,认为这样能最大限度锻炼手指肌肉,笔者认为这样不可取。因为手指缩紧造成手掌整个肌肉紧张,年龄小的学生还容易造成整个胳膊紧张,这样的效果适得其反。
手指在保持“自然弯曲”的状态下做高抬指运动(上下垂直运动),下键速度快,力量集中,一定要注意保持“1关节”站稳,如出现塌陷,立即纠正,绝不能有一丝延误。
3.不会运用身体力量的配合
在实践教学中,有很多老师对于“身体力量地配合”没有给学生训练到位,教出来的学生弹奏时身体僵硬,音质单薄、苍白、由于没有身体力量的有力支持,就出现压弹、拍弹、砸弹等别扭的动作和特别难听的音色。
钢琴教学中“身体力量的运用”在孩子初学时就要进行练习。钢琴演奏不仅仅是用手臂去弹,它是调动了全身的肌肉的配合,积极地参与演奏的协调统一的结果。具体地说就是坐姿挺拔,双脚着地(年龄小够不着地面的孩子需垫小凳子),重心前倾,双臂适当打开,让身体的力量通过大臂小臂流淌到指尖,这样弹琴力量才是通畅无阻的。在练习时可要求学生用“往进送”的方法去弹奏,效果不错。
二 、音乐感受力的培养
音乐感觉从词义上来看是极为宽泛的。在一般人的观念中,是一种不可言传、神秘的、多半是先天的一种能力或是一种素质。我们不能说音乐感仅仅是对音乐的一种感受能力,这是很狭隘的。在音乐活动中,音乐感的体现除了对音乐的感受外,更主要的还是这种感受和能力的流露和表现。我们在评价一个孩子音乐感水平时,往往是根据这个孩子在唱歌、跳舞、听音乐或者是弹奏钢琴时的表现来确定的。这种表现提供给我们一个综合信息而不是单一的信息。有的孩子很小就有对音高的记忆和辨别能力,他们能回忆起12个半音的音高位置;有的孩子能辨别复杂的和声或节奏,这些都是很好的。
我们这里所指的音乐感是一种复杂的、特定的心理活动,它是在欣赏音乐、回忆和想象音乐,或者在音乐表演和涉及到音乐活动中显露出来的。那么,怎样培养和发展孩子的音乐感呢?
1.有表情地进行各种练习
除了练习乐曲外,音阶、练习曲也可带着某种表情练习。如音阶,用有力的断奏表达一种威严、愤怒;用较慢的连奏来表示一种忧伤;用快速轻巧的指头弹出一种随心所欲的情绪等等。这些都是训练孩子带着表情弹奏,展示自己表现才能的好方法。
2.对练习曲、乐曲的表情、力度记号做夸张性的演奏和练习
对于乐谱上的标记老师应在练习中仔细得进行检查和要求。凡是有对比的地方,都让孩子大胆去做,哪怕是过火一些也比不做更好。一般来说,再简单的乐曲或练习曲,都有可能进行对比,至于对比是在力度上,还是在音色上、织体、情绪上,教师可进行要求。除老师专门要求做的机械练习外,一般都可以在练习中进行一些变化,来练习多种表达手段。
3.多听、多看,不放过任何表演的机会
欣赏音乐是提高音乐感不可缺少的一环。家长在为孩子选择欣赏曲目时,应听取教师的意见,使用适合儿童特点的乐曲,如能有计划地由浅入深地欣赏就更起到增进孩子音乐感的作用。有条件要经常让孩子参加音乐会,音乐会的实际效果是录音、电视都无法做到的。并且不要只限于听钢琴音乐会,乐队作品、歌剧选曲、独奏、独唱都可以听。听完后,最好问孩子几个问题:1)喜不喜欢?为什么?2)音乐的基本情绪是什么?是活泼轻快,还是抒情优美?3)听音乐时想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4)能记起最喜欢的一段音乐吗?5)能在琴上弹几个音吗? 要鼓励孩子表演。有的孩子会在琴上弹自己喜欢的歌曲,或者在琴上乱弹一气。家长不要对这种行为横加指责,因为这些都是孩子情感的自然流露,应加以保护和引导,如果有其他孩子到家里来,更应该让孩子表演一番。
4. 重视基础训练
要重视视唱,视奏和练耳。没有专门条件进行这方面训练的孩子,老师要在布置作业时加进这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可能缩短内心听觉和实际音响的距离,提高感知音乐的能力。
5.注意学习音乐理论知识
音乐基本理论知识,如乐理和声,曲式、历史知识都要随时给学生灌输。曲子是谁写的,有无特定内容,是由几段组成,在哪里形成就句子,最好听的和弦是什么性质等等,都可以告诉学生。久而久之,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就会发展起来。
6.重视姊妹艺术的学习
文学、戏剧、美术、舞蹈等都是音乐的姊妹艺术,应有意识的让学生汲取这方面的营养。学生如有对某项艺术的爱好应加以支持,切不可用“练琴”来排斥一切。音乐艺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其他艺术的影响,了解,熟悉其他姊妹艺术对学习钢琴有极大地益处,不可轻视。
三、家长在孩子学琴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在孩子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家长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不少的家长积极配合教师,在课堂上认真做笔记,录视频等方法,消化教师的教学意图。在课后又能注意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对孩子进行耐心、正确的辅导。他们的作用使教与学能够有机地配合,孩子的音乐才能得到正确的发展。
有许多家长由于不了解钢琴学习的特殊性,虽有急切参与教学的愿望,却无法给自己的孩子应有的帮助,个别家长由于急于求成,方法不当甚至还对孩子的学习起了坏的作用。那么,家长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到底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
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家长是教师的得力助手和孩子学琴最认真的辅导员。但有的家长过于严励扮演的角色却更像是一个“暴君”,或者是“监工”,他们由于方法简单粗暴,根本对孩子的学琴起不到辅导员的作用,甚至有时有损父母的形象 ,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和逆反心理。
正确的是,家长在孩子学钢琴的过程中,除了提供和创造必要的学习条件以外 ,主要应利用成人对事物的观察能力、理解、分析能力,从帮助孩子的角度出发,尽量当好孩子的辅导员、朋友、学习的榜样等多重角色和孩子同学习,共成长。
以上几点是笔者在长期的钢琴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点急需解决的问题,在钢琴教学中至关重要,希望与同行们共勉。
参考文献
[1]《 少儿钢琴学习之路 》 魏小凡 著
[2]《 钢琴演奏之道 》 赵晓声 著
[3]《 钢 琴 艺 术 》 杂 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