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榜
六旬老人自费编写咸宁首本方言词典
在湖北咸宁,有一位六旬老人,因为自费出版了一本书而小有名气。这本叫《咸宁话》的书,包含了咸宁市6个县、市、区的1万多条方言的注释以及例句、出处等。作者陈大银是一位退休老人,为编纂当地的第一本“方言词典”,他前后花了9年时间搜集、整理材料,反复考证。投入这么多时间和精力,还是自费出版,值吗?“值!再不整理,就晚了。”老人说。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普通话得以更广泛地应用,而方言的使用人群和使用范围则不断缩减。对许多“90后”“00后”而言,方言更是一个遥远的概念。
多维解读
1.保护方言势在必行。方言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民间语言交流和情感表达的方式,曾在各地广为流传。但随着社会发展,方言正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成为过去时。此次,咸宁老人编纂“方言词典”,既说明方言正面临消失的危机,又及时提醒人们,要进行相关的保护。
2.方言连接着乡情。方言在生活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它不仅体现了地方语言特色,还带着鲜明的乡土气息。从某种程度上说,方言在专属于它的那片土地上飘扬,连缀着故乡的记忆,传递着地方文化的气息。
3.情之所起,情之所钟,情之所为。陈大银为什么不畏艰苦,不计得失,搜集、整理并出版《咸宁话》?因为他是土生土长的咸宁人,因为他对方言感兴趣,因为他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孩子们对咸宁方言知之甚少。出于一种热爱,出于一种迫切感,他踏上了保护咸宁方言的艰辛之路,最终完成了心愿。
运用示例
我国地大物博,地方文化也各具特色,呈现百花齐放之势。其中,方言体现得最为明显,也成为一种身份识别的“符号”。然而,随着普通话的推广,方言的使用频次也有所下降,尤其是“90后”“00后”,他们对方言更为陌生了。咸宁老人编纂“方言词典”,这是保护地方文化的直接体现,应该点赞!这也给文化部门提了一个醒儿,无论是对情感的传承,还是从文化传承等角度考虑,方言都应当受到保护。
二十四节气成美食
晶莹剔透的面条“漂浮”于鲜美的浓汤上,栩栩如生的中国龙倚靠在瓷碗旁,欢乐的小人偶忙碌着做面的各道工序……这就是浙江衢州95后女生罗书环眼中的雨水节气与龙须面。
因为对绘画的热爱,平时罗书环遇到难以用语言陈述的情感时,就会用画笔来表达。“我经常画着画着,就忘记了时间,有时候一幅作品完成,我才意识到自己一整天没吃饭。”
除了画画,罗书环还是个“吃货”,她对美食情有独钟。“如果把自己最喜欢的美食、绘画与二十四节气相互融合,它们之间又将迸发出怎样的火花?”临近毕业之际,罗书环灵感一闪。
经过不断努力,罗书环将理念付诸行动,终于设计出了《食气时代——二十四节气美食插画设计》这一作品。这一作品不但为罗书环的大学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更是让她“拿”到了2017德国红点传达设计大奖。
多维解读
1.努力+付诸行动。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在实际行动上。罗书环的《食气时代——二十四节气美食插画设计》能获奖,是因为作品里倾注了她的努力和汗水。
2.兴趣+创新。因为爱吃美食,所以对美食有所了解;因为热爱绘画,所以能够想到用手绘的形式来突出视觉元素,提升传统美食的艺术性。罗书环此举不仅让人感觉奇趣横生,更使二十四节气的展现更具多元化。这样的传播方式可以说是一种创新之举。
适用话题
热爱传统文化、勇于创新、踏实做事。
黑榜
历史建筑被买下拆除
有媒体爆料,上海一幢百年优秀历史建筑巨鹿路888号英式建筑,先是以8000万元的价格被卖出,然后在光天化日下被90后海归女业主拆个精光,将被另起为现代建筑。对此,监管部门在前后半年里竟毫不知晓。
消息傳出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多人质疑:为什么可以将凝聚着几代人智慧与心血的历史建筑卖给私人?能不能出台法律,禁止一切历史建筑的买卖?目前,像巨鹿路888号这样产权明晰、可交易的老洋房,全上海还不到100套,它们是近代上海走向工业文明的象征,毁一套就少一套。历史建筑禁不起这样的折腾。
多维解读
1.历史建筑应受保护。历史建筑具有文化价值,应在被保护的范围之内。像故宫、乐山大佛等文化遗址已成为国家文化的象征,并受到了高规格的保护。同样,类似于巨鹿路888号的古建筑也应该在被保护之列。历史不能重演,古建筑却可以保留,以此还原当年的场景,使之成为文化的地标。
2.健全文物保护措施。历史建筑并不是一概不能买卖,关键在于事后的监管约束要跟上,不能随着所有权的转移而放手不管。这个位于巨鹿路888号的古建筑,如今却遭遇着业主漠视法律、相关部门监管失责的尴尬。在国外,一幢老房子被界定为历史建筑后,它就会面临严格的监管,不能随意改变结构甚至推倒重来,业主有修旧如旧的责任,有关部门也要定期检查。这些好的方法,我们可以借鉴。
运用示例
历史建筑是一段历史的记载,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那么,历史建筑能否进行买卖呢?这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当年,曾是蔡元培女儿女婿婚房的杭州马岭山房转卖的消息传出后,也引起了大讨论。历史建筑是不是完全不能买卖?当然不是,关键在于事后的监管能否跟上。我国的文物保护法对历史建筑买卖后的约束曾作出规定,但具体细则能否落实下去,更值得深思。使用者要担起保护的义务,管理者要担起监督的责任,这样历史建筑才能很好地“活”下去。
西安地铁爆出文化常识错误
今年年初,陕西西安地铁因接连爆出文化常识错误,成为网友讨论的热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的一位教师通过微博调侃,地铁大雁塔站巨型壁画中的唐僧不是去天竺取佛经,而是去了1000年后的莫卧儿王朝取回了古兰经!因为壁画之中,与唐代大雁塔相对应的印度建筑是泰姬陵,该建筑是典型的伊斯兰建筑,无法代表佛教之国天竺。无独有偶,西安地铁三号线保税区站的壁画中,几座世界著名城市的地理位置也出现了偏差,如埃及的亚历山大和开罗被标到了沙特阿拉伯,希腊的雅典则被标到了土耳其。
多维解读
1.做事须严谨。在地铁站点这样的公共场所设立文化墙,面向的是最广泛的社会群体,因此壁画的表达除了要通俗、形象以外,还应该尽善尽美,至少不能出现文化常识错误。这种错误说明了相关工作人员不严谨、不负责任的态度。
2.要注意社会影响。西安地铁文化墙爆出文化常识错误,遭人们吐槽,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我们做任何事情,只有好的动机是不行的,还要争取好的社会效应,否则会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
适用话题
正确传播传统文化、事与愿违、动机与效果。
文题训练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传承文化?请结合上面四则材料,以及你的亲身经历,以“我身边的传统文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六旬老人自费编写咸宁首本方言词典
在湖北咸宁,有一位六旬老人,因为自费出版了一本书而小有名气。这本叫《咸宁话》的书,包含了咸宁市6个县、市、区的1万多条方言的注释以及例句、出处等。作者陈大银是一位退休老人,为编纂当地的第一本“方言词典”,他前后花了9年时间搜集、整理材料,反复考证。投入这么多时间和精力,还是自费出版,值吗?“值!再不整理,就晚了。”老人说。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普通话得以更广泛地应用,而方言的使用人群和使用范围则不断缩减。对许多“90后”“00后”而言,方言更是一个遥远的概念。
多维解读
1.保护方言势在必行。方言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民间语言交流和情感表达的方式,曾在各地广为流传。但随着社会发展,方言正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成为过去时。此次,咸宁老人编纂“方言词典”,既说明方言正面临消失的危机,又及时提醒人们,要进行相关的保护。
2.方言连接着乡情。方言在生活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它不仅体现了地方语言特色,还带着鲜明的乡土气息。从某种程度上说,方言在专属于它的那片土地上飘扬,连缀着故乡的记忆,传递着地方文化的气息。
3.情之所起,情之所钟,情之所为。陈大银为什么不畏艰苦,不计得失,搜集、整理并出版《咸宁话》?因为他是土生土长的咸宁人,因为他对方言感兴趣,因为他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孩子们对咸宁方言知之甚少。出于一种热爱,出于一种迫切感,他踏上了保护咸宁方言的艰辛之路,最终完成了心愿。
运用示例
我国地大物博,地方文化也各具特色,呈现百花齐放之势。其中,方言体现得最为明显,也成为一种身份识别的“符号”。然而,随着普通话的推广,方言的使用频次也有所下降,尤其是“90后”“00后”,他们对方言更为陌生了。咸宁老人编纂“方言词典”,这是保护地方文化的直接体现,应该点赞!这也给文化部门提了一个醒儿,无论是对情感的传承,还是从文化传承等角度考虑,方言都应当受到保护。
二十四节气成美食
晶莹剔透的面条“漂浮”于鲜美的浓汤上,栩栩如生的中国龙倚靠在瓷碗旁,欢乐的小人偶忙碌着做面的各道工序……这就是浙江衢州95后女生罗书环眼中的雨水节气与龙须面。
因为对绘画的热爱,平时罗书环遇到难以用语言陈述的情感时,就会用画笔来表达。“我经常画着画着,就忘记了时间,有时候一幅作品完成,我才意识到自己一整天没吃饭。”
除了画画,罗书环还是个“吃货”,她对美食情有独钟。“如果把自己最喜欢的美食、绘画与二十四节气相互融合,它们之间又将迸发出怎样的火花?”临近毕业之际,罗书环灵感一闪。
经过不断努力,罗书环将理念付诸行动,终于设计出了《食气时代——二十四节气美食插画设计》这一作品。这一作品不但为罗书环的大学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更是让她“拿”到了2017德国红点传达设计大奖。
多维解读
1.努力+付诸行动。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在实际行动上。罗书环的《食气时代——二十四节气美食插画设计》能获奖,是因为作品里倾注了她的努力和汗水。
2.兴趣+创新。因为爱吃美食,所以对美食有所了解;因为热爱绘画,所以能够想到用手绘的形式来突出视觉元素,提升传统美食的艺术性。罗书环此举不仅让人感觉奇趣横生,更使二十四节气的展现更具多元化。这样的传播方式可以说是一种创新之举。
适用话题
热爱传统文化、勇于创新、踏实做事。
黑榜
历史建筑被买下拆除
有媒体爆料,上海一幢百年优秀历史建筑巨鹿路888号英式建筑,先是以8000万元的价格被卖出,然后在光天化日下被90后海归女业主拆个精光,将被另起为现代建筑。对此,监管部门在前后半年里竟毫不知晓。
消息傳出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多人质疑:为什么可以将凝聚着几代人智慧与心血的历史建筑卖给私人?能不能出台法律,禁止一切历史建筑的买卖?目前,像巨鹿路888号这样产权明晰、可交易的老洋房,全上海还不到100套,它们是近代上海走向工业文明的象征,毁一套就少一套。历史建筑禁不起这样的折腾。
多维解读
1.历史建筑应受保护。历史建筑具有文化价值,应在被保护的范围之内。像故宫、乐山大佛等文化遗址已成为国家文化的象征,并受到了高规格的保护。同样,类似于巨鹿路888号的古建筑也应该在被保护之列。历史不能重演,古建筑却可以保留,以此还原当年的场景,使之成为文化的地标。
2.健全文物保护措施。历史建筑并不是一概不能买卖,关键在于事后的监管约束要跟上,不能随着所有权的转移而放手不管。这个位于巨鹿路888号的古建筑,如今却遭遇着业主漠视法律、相关部门监管失责的尴尬。在国外,一幢老房子被界定为历史建筑后,它就会面临严格的监管,不能随意改变结构甚至推倒重来,业主有修旧如旧的责任,有关部门也要定期检查。这些好的方法,我们可以借鉴。
运用示例
历史建筑是一段历史的记载,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那么,历史建筑能否进行买卖呢?这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当年,曾是蔡元培女儿女婿婚房的杭州马岭山房转卖的消息传出后,也引起了大讨论。历史建筑是不是完全不能买卖?当然不是,关键在于事后的监管能否跟上。我国的文物保护法对历史建筑买卖后的约束曾作出规定,但具体细则能否落实下去,更值得深思。使用者要担起保护的义务,管理者要担起监督的责任,这样历史建筑才能很好地“活”下去。
西安地铁爆出文化常识错误
今年年初,陕西西安地铁因接连爆出文化常识错误,成为网友讨论的热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的一位教师通过微博调侃,地铁大雁塔站巨型壁画中的唐僧不是去天竺取佛经,而是去了1000年后的莫卧儿王朝取回了古兰经!因为壁画之中,与唐代大雁塔相对应的印度建筑是泰姬陵,该建筑是典型的伊斯兰建筑,无法代表佛教之国天竺。无独有偶,西安地铁三号线保税区站的壁画中,几座世界著名城市的地理位置也出现了偏差,如埃及的亚历山大和开罗被标到了沙特阿拉伯,希腊的雅典则被标到了土耳其。
多维解读
1.做事须严谨。在地铁站点这样的公共场所设立文化墙,面向的是最广泛的社会群体,因此壁画的表达除了要通俗、形象以外,还应该尽善尽美,至少不能出现文化常识错误。这种错误说明了相关工作人员不严谨、不负责任的态度。
2.要注意社会影响。西安地铁文化墙爆出文化常识错误,遭人们吐槽,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我们做任何事情,只有好的动机是不行的,还要争取好的社会效应,否则会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
适用话题
正确传播传统文化、事与愿违、动机与效果。
文题训练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传承文化?请结合上面四则材料,以及你的亲身经历,以“我身边的传统文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