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助(1278-1355),字履信,号纯白道人,今浙江人,早年读书,三十举荐茂才,是一位比较长寿的诗人,与当时元诗四大家的袁桷、虞集等都有唱和。他的儿子帮他编成《纯白斋类稿》,四库全书集部《纯白斋类稿》十八卷有一篇《纯白道人赞》提到他:“好老庄,因取庄子汉阴丈人论抱瓮灌园语以为号焉。”《纯白先生自传》也提到胡助“诚实无伪,见人有善即称之。素薄世利,故与人无怨,若释老二氏之学亦知其而不惑也”。
胡助的《郭溪雪林晓霁》是一首题画诗,而郭溪是宋代著名画家,存世作品有《早春图》《关山春雪图》《窠石平远图》《幽谷图》等。从题目推测,《雪林晓霁》是他的一幅画。诗歌文本如下:
雪压梅花无处觅,
晓起乾坤同一色。
渔父蓑寒理钓綸,
老樵担重折山屐。
怪来爽气轩眉宇,
有怀往事填胸臆。
千年劲节还汉使,
半夜奇功缚吴贼。
剡溪棹回清兴尽,
秦岭云横秋思极。
梁园授简赋先成,
灞桥策驴诗独得。
抠衣侍立契窅冥,
闭门高卧甘岑寂。
想当盤礴心良苦,
中藏此意无人识。
郭溪能事乞真宰,
万里之势归咫尺。
要知诗画本一源,
笔端须有千钧力。
这首诗前两句写画中景物。第一句写景,第二句写人。雪后的天地一片纯白色,纤尘不染。因此,大雪压在梅花上让人分辨不出梅花还是雪,让那些想踏雪寻梅的人无处寻觅。
诗人仿佛随着画家的笔一步步带人们领略画中之美,由远及近,由景及人。天地间此时不是一片空空荡荡,而是出现了两位人物。画面中的两位人物一位是渔翁,他在整理钓竿上的线;一位是樵夫,他因为所背担子重把自己的“谢公屐”都折了。画面本来是静态,诗人却把它写活了。正所谓“下雪不冷化雪冷”,画中正是天刚刚变晴,太阳刚刚出来。所以,穿着蓑衣的渔翁也感受到了寒冷。这是一幅很有生活气息的画面。这里的“渔翁”不同于柳宗元《江雪》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那个孤独的渔翁。
第三句是过渡句,看了这幅画,作者思想飘到了何处去,作者的胸臆究竟是什么?又想到了哪些往事?
第四句至第七句每句话都用了两个典故。作者的胸臆是什么并没有直接说,而是用典抒情。
第四句上半句化用了汉代苏武“饮雪吞旃”的典故,语出《汉书·李广苏建列传》。苏武作为使节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在这十九年中,匈奴想尽各种办法让他投降,有一次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下半句讲的是李愬“雪夜入蔡州”的典故,典故出自《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三·列传八十三》,“吴贼”指的是吴元济,李愬在率兵攻打吴元济那日,“阴晦雨雪,大风裂其旆,马慄而不能躍,士卒苦寒,抱戈僵仆着道路相望”,“夜半,雪愈甚”,李愬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因此名垂青史。
第五句上半句是用的王子猷雪夜访戴的典故,语出《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下半句的典故出自韩愈写给侄孙的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是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潮州的一首诗,首句与雪相关。
第六句运用了“梁园宴雪”的典故,梁园是指西汉初期以梁孝王刘武为中心而形成的文学群体创作。梁孝王为了招揽四方名士,广筑院囿。梁园文人中写赋最好的是司马相如,在这次宴会上,他写了一篇著名的《雪赋》。下半句的典故与诗人孟浩然相关,张岱的《夜航船》记载,孟浩然性情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这句话形容了文人雅士赏爱风景苦心作诗的情致。他的这一概括,对后人产生了历久不衰的影响。
第七句中,“抠衣”是指宋代的“程门立雪”,典故出自《宋史·杨时传》:“一日见颐,颐偶暝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其講述了杨时去找程颐请教而不敢叨扰老师,下雪天在门外等候老师的故事。下半句中,“闭门高卧”与袁安有关,《后汉书·袁安传》记载:“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后人遂把宁可困寒而死也不愿乞求他人的有气节的文人称作“闭门高卧”。
第八句提到“盤礴”也作“盘礴”,引申为傲视,作者在这里叹息郭熙不愿在宫廷作画却不得不身在宫廷,可谓用心良苦。可能没有几个人理解他不为功名利禄的心情吧!这是因为郭熙的声名传到皇帝的耳朵里,皇帝让他去宫廷作画,并且看了他的画以后十分欣赏他,想让他留在宫里,但他不肯。皇帝只好以鉴赏名画为由把汉唐时期的名画都拿出来让他鉴赏,他才留下来。郭熙的绘画讲究“可望”“可居”“可游”,这都和他早年“从道家之学”“本游方外”是离不开的。这样一个爱好老庄的人却不得不受世俗的羁绊。
第九句赞美郭熙的绘画水平,他把大千世界尽数画在咫尺的图画中。第十句以画比诗,写道诗画创作本是一个原理,在作诗或画画之前,笔端都须有“千钧之力”,这样的力并非“力能扛鼎”的力,而是一种艺术的积淀,也是一种心态的平和,万事万物都放下,只有眼前要完成的作品。
这首诗运用了八个和雪相关的典故,作者除了展现自己渊博的学识之外,更多地夸赞郭熙的画给人无限的联想,他看着那幅画,联想起历史上一场场与雪相关的故事。那些故事或是惊心动魄,或是觥筹交错,或是闲情逸趣,或是慷慨悲壮,他们都被郭溪融入画中。
最后一句才是作者的用意所在,通过夸赞郭熙的绘画技巧来夸赞自己的诗歌,郭熙把万里的风景都融入到小小的一幅画里,作者又何尝不是把古往今来一件件雪夜发生的故事融入到一首首诗中。
郭熙作为一个自学成才的画家受到历来文人墨客的高度推崇,宋代,苏轼就非常喜欢他的画,还专门作过《郭熙秋山平远》二首。作者对郭熙的喜爱与推崇一方面是由于郭熙绘画水平的娴熟,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因为二人思想不谋而合,都好老庄,热爱山水,热爱大自然。
这首题画诗,采用了类似记叙文首尾呼应的写法,最大的亮点是借典故抒情。开头先描述画的内容,是雪后初霁图,其中出现的两个人物一个渔夫、一个樵夫,都带有一种归隐的色彩和意味。接下来,作者便借了八个典故抒情,分别是:苏武、司马相如、杨时、韩愈、李愬、王子猷、孟浩然和袁安。这些典故没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也没有空间上的关联,作者信手拈来,浑然天成。胡助的《郭溪雪林晓霁》是一首比较成熟的题画诗作品。
(内蒙古民族大学)
作者简介:徐宏(1995-),女,内蒙古乌兰察布人,硕士,研究方向:古代文学(元明清)。
胡助的《郭溪雪林晓霁》是一首题画诗,而郭溪是宋代著名画家,存世作品有《早春图》《关山春雪图》《窠石平远图》《幽谷图》等。从题目推测,《雪林晓霁》是他的一幅画。诗歌文本如下:
雪压梅花无处觅,
晓起乾坤同一色。
渔父蓑寒理钓綸,
老樵担重折山屐。
怪来爽气轩眉宇,
有怀往事填胸臆。
千年劲节还汉使,
半夜奇功缚吴贼。
剡溪棹回清兴尽,
秦岭云横秋思极。
梁园授简赋先成,
灞桥策驴诗独得。
抠衣侍立契窅冥,
闭门高卧甘岑寂。
想当盤礴心良苦,
中藏此意无人识。
郭溪能事乞真宰,
万里之势归咫尺。
要知诗画本一源,
笔端须有千钧力。
这首诗前两句写画中景物。第一句写景,第二句写人。雪后的天地一片纯白色,纤尘不染。因此,大雪压在梅花上让人分辨不出梅花还是雪,让那些想踏雪寻梅的人无处寻觅。
诗人仿佛随着画家的笔一步步带人们领略画中之美,由远及近,由景及人。天地间此时不是一片空空荡荡,而是出现了两位人物。画面中的两位人物一位是渔翁,他在整理钓竿上的线;一位是樵夫,他因为所背担子重把自己的“谢公屐”都折了。画面本来是静态,诗人却把它写活了。正所谓“下雪不冷化雪冷”,画中正是天刚刚变晴,太阳刚刚出来。所以,穿着蓑衣的渔翁也感受到了寒冷。这是一幅很有生活气息的画面。这里的“渔翁”不同于柳宗元《江雪》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那个孤独的渔翁。
第三句是过渡句,看了这幅画,作者思想飘到了何处去,作者的胸臆究竟是什么?又想到了哪些往事?
第四句至第七句每句话都用了两个典故。作者的胸臆是什么并没有直接说,而是用典抒情。
第四句上半句化用了汉代苏武“饮雪吞旃”的典故,语出《汉书·李广苏建列传》。苏武作为使节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在这十九年中,匈奴想尽各种办法让他投降,有一次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下半句讲的是李愬“雪夜入蔡州”的典故,典故出自《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三·列传八十三》,“吴贼”指的是吴元济,李愬在率兵攻打吴元济那日,“阴晦雨雪,大风裂其旆,马慄而不能躍,士卒苦寒,抱戈僵仆着道路相望”,“夜半,雪愈甚”,李愬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因此名垂青史。
第五句上半句是用的王子猷雪夜访戴的典故,语出《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下半句的典故出自韩愈写给侄孙的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是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潮州的一首诗,首句与雪相关。
第六句运用了“梁园宴雪”的典故,梁园是指西汉初期以梁孝王刘武为中心而形成的文学群体创作。梁孝王为了招揽四方名士,广筑院囿。梁园文人中写赋最好的是司马相如,在这次宴会上,他写了一篇著名的《雪赋》。下半句的典故与诗人孟浩然相关,张岱的《夜航船》记载,孟浩然性情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这句话形容了文人雅士赏爱风景苦心作诗的情致。他的这一概括,对后人产生了历久不衰的影响。
第七句中,“抠衣”是指宋代的“程门立雪”,典故出自《宋史·杨时传》:“一日见颐,颐偶暝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其講述了杨时去找程颐请教而不敢叨扰老师,下雪天在门外等候老师的故事。下半句中,“闭门高卧”与袁安有关,《后汉书·袁安传》记载:“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后人遂把宁可困寒而死也不愿乞求他人的有气节的文人称作“闭门高卧”。
第八句提到“盤礴”也作“盘礴”,引申为傲视,作者在这里叹息郭熙不愿在宫廷作画却不得不身在宫廷,可谓用心良苦。可能没有几个人理解他不为功名利禄的心情吧!这是因为郭熙的声名传到皇帝的耳朵里,皇帝让他去宫廷作画,并且看了他的画以后十分欣赏他,想让他留在宫里,但他不肯。皇帝只好以鉴赏名画为由把汉唐时期的名画都拿出来让他鉴赏,他才留下来。郭熙的绘画讲究“可望”“可居”“可游”,这都和他早年“从道家之学”“本游方外”是离不开的。这样一个爱好老庄的人却不得不受世俗的羁绊。
第九句赞美郭熙的绘画水平,他把大千世界尽数画在咫尺的图画中。第十句以画比诗,写道诗画创作本是一个原理,在作诗或画画之前,笔端都须有“千钧之力”,这样的力并非“力能扛鼎”的力,而是一种艺术的积淀,也是一种心态的平和,万事万物都放下,只有眼前要完成的作品。
这首诗运用了八个和雪相关的典故,作者除了展现自己渊博的学识之外,更多地夸赞郭熙的画给人无限的联想,他看着那幅画,联想起历史上一场场与雪相关的故事。那些故事或是惊心动魄,或是觥筹交错,或是闲情逸趣,或是慷慨悲壮,他们都被郭溪融入画中。
最后一句才是作者的用意所在,通过夸赞郭熙的绘画技巧来夸赞自己的诗歌,郭熙把万里的风景都融入到小小的一幅画里,作者又何尝不是把古往今来一件件雪夜发生的故事融入到一首首诗中。
郭熙作为一个自学成才的画家受到历来文人墨客的高度推崇,宋代,苏轼就非常喜欢他的画,还专门作过《郭熙秋山平远》二首。作者对郭熙的喜爱与推崇一方面是由于郭熙绘画水平的娴熟,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因为二人思想不谋而合,都好老庄,热爱山水,热爱大自然。
这首题画诗,采用了类似记叙文首尾呼应的写法,最大的亮点是借典故抒情。开头先描述画的内容,是雪后初霁图,其中出现的两个人物一个渔夫、一个樵夫,都带有一种归隐的色彩和意味。接下来,作者便借了八个典故抒情,分别是:苏武、司马相如、杨时、韩愈、李愬、王子猷、孟浩然和袁安。这些典故没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也没有空间上的关联,作者信手拈来,浑然天成。胡助的《郭溪雪林晓霁》是一首比较成熟的题画诗作品。
(内蒙古民族大学)
作者简介:徐宏(1995-),女,内蒙古乌兰察布人,硕士,研究方向:古代文学(元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