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 本文研究对象是斯蒂芬·霍尔(Steven Holl)“迭句”住宅(Stretto House)的草图、方案以及设计手法。通过对建筑师概念、草图的分析,来了解建筑师如何将自己对场地的理解融入方案之中,最终达到营造建筑感官体验及其场所感。从而对建筑大师怎样将建筑“锚固”在场所中,形成建筑场所精神。
关键词 : 场所、草图、锚固
建筑与场所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建筑师所关注的话题。在当代建筑标准化、批量化盛行的今天,建筑与场地的关系越来越弱。霍尔在这个建筑设计概念切入点在于场所。他将自己对于场所的理解从设计概念开始便已经融入建筑,将设计“锚固”于场地,形成其场所感,而不仅仅是流于形式上的呼应。
概念生成
“从场地的第一感觉中产生的意念,在原始思维基础上的反省,或者对现有地形的重新考虑,都能或为创作的框架。”(斯蒂芬·霍尔,1991)
“迭句”住宅(Stretto House)位于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建于1989-1991年。基地邻近三个带有混凝土水坝的池塘,四座水坝保持池中的水位并形成几处小瀑布。在设计中,概念的出发点就是基地上现存的四个混凝土水坝。霍尔希望通过音乐结构模式来类比基地上泉水流经四个水坝的场景。霍尔灵感来源于巴托克(Bela Bartok)的“细弦、撞击和钢片琴之乐”(To music for strings, percussion and celeste),它分为四个乐章,节奏分为两个模式,沉重的打击乐和轻盈的弦乐。霍爾运用和地理位置相关联的比例和大小来创造和音乐类比的形式,从而能够划分空间却又不破坏整体感。
草图中的设计思考
草图在霍尔的设计中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使用水彩的方式来表现建筑空间关系,并且在透视图中描绘出空间中光的样子,从明到暗。“迭句”住宅草图里就体现了这一点。
透过霍尔自述和一些草图研究,便可对方案从概念初始到最终形成的过程窥见一二。
首先,整体把控各主体部分之间的关系。概念产生之后,霍尔通过第一幅草图(左图)从总体上把控曲面屋顶与折屋顶大致比例关系,也就是所说的重量与光所对应产生的关系。再者,考虑并且推敲建筑与场地之间的关系。在上左图右上方那张小图上我们可以看到,霍尔将建筑平面放入场地中,着重考虑建筑与场地现有环境的关系,他画出了基地上河流,建筑内部分隔,表现了构思中他试图用金属骨架象征的“水样空间”,“流过”一组用混凝土砌块构筑象征的“空间水坝”,建筑物以此来表现场地特征。像音乐中重叠部分的迭句那样,“流”经“水坝”的“水”即使对室外景观空间又是对室内实际上迭接空间的一种双重写照。之后,是对建筑整体空间关系把控。左图下方的草图则是总体构想比例推敲后画的一张鸟瞰图 ,体现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墙体与屋顶之间的关系以及屋顶之间的轻重、光线关系。侧面反映出霍尔在设计中的思考:试图从光线和空间方面出发构成类似于音乐在谱曲和音乐方面所具有的形象,用霍尔公式表达就是:
材质X声音=材质X光线
时间 空间
然后,进一步推敲建筑平面、剖面等。在右图上方的剖面中,住宅屋顶由最初的折线型转变为现在的流畅曲线型,也许是为了应和流水、音乐的主题,使得空间产生更多的流动感。另外,草图中也反映出大师对于空间光影流动进行的思考和设想,光线是营造空间音乐气氛的一个重要元素。
空间分析
建筑以四个主体为架构,延伸至后花园。整个基地的坡度,由马路进口处往上渐渐提升,经过主体建筑,依四个主体逐一下降至河流旁,而河流再向马路进口处流去,坡度亦随之降低,形成整体坡度韵律的循环。
建筑四部分分别对应音乐中四个乐章。每部分包括两种模式:凝重的矩形混凝土砌块与轻盈的曲线金属框架屋顶。整个内部空间如水般从入口开始流经一个个空间水坝,逐渐降低地面高程,坡度与户外河流流向正好相反。最后,籍由游泳池旁的坡度作为整首乐章的收尾。
在主人房间里,如水意向的空间,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在地面层运用了错层的手法,顺着外部地形层层跌落的态势,形成内部流动空间的同时和外部场地呼应;在屋顶层,运用曲线的流动感,由一面拱形墙将光线引入室内。天窗采光并结合弧形天花板反射创造出丰富动感的内部空间,而由砖砌成的厚实量体-较稳定的静态空间。随着时光推移,光线变化,产生流动的韵律,整栋建筑如同沐浴在自然之中。
立面围绕着概念来设计,波浪形屋顶与大面玻璃开窗形成重与轻的动感韵律。在入口上方的波浪形屋顶开始,接着空间水坝再是波浪屋顶,最后一坡道作为视线的收尾。此外,建筑采用当地的材料,如:混凝土砖石和水磨石等,使建筑更好地融入环境之中,并用了对比手法,形成轻重相间的韵律。
来访者经过住宅和花园,抵达紧邻池塘的充水房间这间因水倒影从视觉上增加一倍的空屋,成为两套水样空间不对称的中心,周围的环境也成为‘stretto’中乐声中的与部分。通过前、中、远景联系起来从而将透视与细部、材料与空间联系起来。建筑自身提供了有质感的石块和光滑的木柱所表现的那种有触觉的实体感,那种运动的光线变化、空间的气味和声音以及与人体有关的尺度和比例,所有这些感觉和知觉结合为一个复杂、无言的经验,建筑是通过无言、静默的知觉现象来述说的。
在这个设计中场地是灵感的源泉。
首先,在概念上将现有场地作为切入点,运用和地理位置相关联的比例和大小来创造和音乐类比的形式,音乐的概念移植入建筑,概念本身就是一种对场地的尊重。建筑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材料选用上都与场地相呼应——四个体量顺势跌落,内部错层处理等,这些手法使得建筑与场地关系亲密无间。尤其是那间充水空屋,是空间的亮点所在,创造出建筑与场地之间在玄学上、诗意上的联系。
其次,概念在方案之中得到完美诠释。住宅每个连接部分遵循自然地形,比例的设定以黄金分隔比为基础。建筑无论是在平面、剖面、立面、造型还是空间上都体现出四个乐章的律动感和音乐的流动性,很好地表达了主题。
再者,建筑与自然环境形成对话,创造丰富的空间体验。空间中光线随着时间而流动,如同流水一般,与外部泉水相呼应。
霍尔对材料的理解,对场所的认识,对光线的运用和对历史的尊重,将他对人、对社会的思考生动地再现于作品中。他丰富的造型手段,在建筑作品中进行着他特有的比喻性叙述,将建筑的物质存在和人的精神世界联系起来,使人们去感知,去思考。
从场地入手做方案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却也是一个永久性的话题。场地的第一感觉中产生的意念作为起点,再到概念,空间组织,一切围绕整个场地和概念展开,由于融汇了地域内涵,最终使得建筑不需要自我表现就能形成自身独特性和场所感。
参考书目:
1)沈克宁. 建筑现象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斯蒂芬·霍尔.锚.符济湘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3)EL CROQUIS 108 STEVEN HOLL. El Croquis出版社, 1998-2002
4)严何. “建筑的锚固点”———斯蒂芬·霍尔的建筑艺术解读,新建筑,2003,增:60-62
关键词 : 场所、草图、锚固
建筑与场所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建筑师所关注的话题。在当代建筑标准化、批量化盛行的今天,建筑与场地的关系越来越弱。霍尔在这个建筑设计概念切入点在于场所。他将自己对于场所的理解从设计概念开始便已经融入建筑,将设计“锚固”于场地,形成其场所感,而不仅仅是流于形式上的呼应。
概念生成
“从场地的第一感觉中产生的意念,在原始思维基础上的反省,或者对现有地形的重新考虑,都能或为创作的框架。”(斯蒂芬·霍尔,1991)
“迭句”住宅(Stretto House)位于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建于1989-1991年。基地邻近三个带有混凝土水坝的池塘,四座水坝保持池中的水位并形成几处小瀑布。在设计中,概念的出发点就是基地上现存的四个混凝土水坝。霍尔希望通过音乐结构模式来类比基地上泉水流经四个水坝的场景。霍尔灵感来源于巴托克(Bela Bartok)的“细弦、撞击和钢片琴之乐”(To music for strings, percussion and celeste),它分为四个乐章,节奏分为两个模式,沉重的打击乐和轻盈的弦乐。霍爾运用和地理位置相关联的比例和大小来创造和音乐类比的形式,从而能够划分空间却又不破坏整体感。
草图中的设计思考
草图在霍尔的设计中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使用水彩的方式来表现建筑空间关系,并且在透视图中描绘出空间中光的样子,从明到暗。“迭句”住宅草图里就体现了这一点。
透过霍尔自述和一些草图研究,便可对方案从概念初始到最终形成的过程窥见一二。
首先,整体把控各主体部分之间的关系。概念产生之后,霍尔通过第一幅草图(左图)从总体上把控曲面屋顶与折屋顶大致比例关系,也就是所说的重量与光所对应产生的关系。再者,考虑并且推敲建筑与场地之间的关系。在上左图右上方那张小图上我们可以看到,霍尔将建筑平面放入场地中,着重考虑建筑与场地现有环境的关系,他画出了基地上河流,建筑内部分隔,表现了构思中他试图用金属骨架象征的“水样空间”,“流过”一组用混凝土砌块构筑象征的“空间水坝”,建筑物以此来表现场地特征。像音乐中重叠部分的迭句那样,“流”经“水坝”的“水”即使对室外景观空间又是对室内实际上迭接空间的一种双重写照。之后,是对建筑整体空间关系把控。左图下方的草图则是总体构想比例推敲后画的一张鸟瞰图 ,体现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墙体与屋顶之间的关系以及屋顶之间的轻重、光线关系。侧面反映出霍尔在设计中的思考:试图从光线和空间方面出发构成类似于音乐在谱曲和音乐方面所具有的形象,用霍尔公式表达就是:
材质X声音=材质X光线
时间 空间
然后,进一步推敲建筑平面、剖面等。在右图上方的剖面中,住宅屋顶由最初的折线型转变为现在的流畅曲线型,也许是为了应和流水、音乐的主题,使得空间产生更多的流动感。另外,草图中也反映出大师对于空间光影流动进行的思考和设想,光线是营造空间音乐气氛的一个重要元素。
空间分析
建筑以四个主体为架构,延伸至后花园。整个基地的坡度,由马路进口处往上渐渐提升,经过主体建筑,依四个主体逐一下降至河流旁,而河流再向马路进口处流去,坡度亦随之降低,形成整体坡度韵律的循环。
建筑四部分分别对应音乐中四个乐章。每部分包括两种模式:凝重的矩形混凝土砌块与轻盈的曲线金属框架屋顶。整个内部空间如水般从入口开始流经一个个空间水坝,逐渐降低地面高程,坡度与户外河流流向正好相反。最后,籍由游泳池旁的坡度作为整首乐章的收尾。
在主人房间里,如水意向的空间,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在地面层运用了错层的手法,顺着外部地形层层跌落的态势,形成内部流动空间的同时和外部场地呼应;在屋顶层,运用曲线的流动感,由一面拱形墙将光线引入室内。天窗采光并结合弧形天花板反射创造出丰富动感的内部空间,而由砖砌成的厚实量体-较稳定的静态空间。随着时光推移,光线变化,产生流动的韵律,整栋建筑如同沐浴在自然之中。
立面围绕着概念来设计,波浪形屋顶与大面玻璃开窗形成重与轻的动感韵律。在入口上方的波浪形屋顶开始,接着空间水坝再是波浪屋顶,最后一坡道作为视线的收尾。此外,建筑采用当地的材料,如:混凝土砖石和水磨石等,使建筑更好地融入环境之中,并用了对比手法,形成轻重相间的韵律。
来访者经过住宅和花园,抵达紧邻池塘的充水房间这间因水倒影从视觉上增加一倍的空屋,成为两套水样空间不对称的中心,周围的环境也成为‘stretto’中乐声中的与部分。通过前、中、远景联系起来从而将透视与细部、材料与空间联系起来。建筑自身提供了有质感的石块和光滑的木柱所表现的那种有触觉的实体感,那种运动的光线变化、空间的气味和声音以及与人体有关的尺度和比例,所有这些感觉和知觉结合为一个复杂、无言的经验,建筑是通过无言、静默的知觉现象来述说的。
在这个设计中场地是灵感的源泉。
首先,在概念上将现有场地作为切入点,运用和地理位置相关联的比例和大小来创造和音乐类比的形式,音乐的概念移植入建筑,概念本身就是一种对场地的尊重。建筑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材料选用上都与场地相呼应——四个体量顺势跌落,内部错层处理等,这些手法使得建筑与场地关系亲密无间。尤其是那间充水空屋,是空间的亮点所在,创造出建筑与场地之间在玄学上、诗意上的联系。
其次,概念在方案之中得到完美诠释。住宅每个连接部分遵循自然地形,比例的设定以黄金分隔比为基础。建筑无论是在平面、剖面、立面、造型还是空间上都体现出四个乐章的律动感和音乐的流动性,很好地表达了主题。
再者,建筑与自然环境形成对话,创造丰富的空间体验。空间中光线随着时间而流动,如同流水一般,与外部泉水相呼应。
霍尔对材料的理解,对场所的认识,对光线的运用和对历史的尊重,将他对人、对社会的思考生动地再现于作品中。他丰富的造型手段,在建筑作品中进行着他特有的比喻性叙述,将建筑的物质存在和人的精神世界联系起来,使人们去感知,去思考。
从场地入手做方案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却也是一个永久性的话题。场地的第一感觉中产生的意念作为起点,再到概念,空间组织,一切围绕整个场地和概念展开,由于融汇了地域内涵,最终使得建筑不需要自我表现就能形成自身独特性和场所感。
参考书目:
1)沈克宁. 建筑现象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斯蒂芬·霍尔.锚.符济湘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3)EL CROQUIS 108 STEVEN HOLL. El Croquis出版社, 1998-2002
4)严何. “建筑的锚固点”———斯蒂芬·霍尔的建筑艺术解读,新建筑,2003,增: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