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地栖居,无为地生活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ner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王弼在解释老学的过程之中也借此机会阐发他的“贵无”思想,而崇本息末也是贵无的体现。所以本文重点在于借助王弼的崇本息末思想阐释无为生活的涵义,从而倡导一种追寻本心的栖居方式,回归内心最真实的自我。
  [关键词]王弼 老学 贵无 崇本息末
  [中图分类号]B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2-0112-01
  温演医,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
  一、总括
  通过王弼对《老子》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出王弼自己的哲学思想,虽然是对《老子》的诠释,但是就像我们常规意义上对诠释学的理解一样,好多时候解读者的思维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倾注于“权威”的思想中,或许“诉诸权威”才是证明思想合法性的唯一渠道,就像我们会把“马克思说过”挂在嘴边一样的,当我们的思想挂靠于一个公认权威时,一切事情就开始变得简单。
  王弼哲学最基本的命题即是:“崇本息末”和“崇本举末”,而在这两个命题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关于王弼的大部分社会思想。这两个命题的关系应是“崇本息末”是“崇本举末”的前提。“息”的目的就在于“举”,同样地,“举”的先决条件自然也是“息”。无为而后有为,先“息”而后“举”。
  二、崇本息末
  无论是崇本息末还是崇本举末都表达了共同的崇本思想。“本”即“无”“无为”,而崇本息末这一哲学思想也是在王弼解读老子的过程中作为《老子》一书的精髓出现的。“老子之书,其几乎可一言而蔽之。噫!崇本息末而已矣……文虽五千,贯之者一。”
  由此可见,在王弼的解释范围内,我们对老子的理解应为崇本息末。息即为止息。王弼指出,淫邪、盗窃、诉讼、巧妙等都是有为措施所造成的称为邪恶的东西。而对这些东西,王弼主张应坚决止息。他所谓的止息,并不是花力气耗精力和时间,只是要使其“无心而为”“无心于欲”“谋之于未兆,为之于未始”,这也是“崇本”思想的一种体现,是说我们不去采取外力的干涉,让百姓所有的行为都是发自本心,应是一种由心生发出来的人性的光辉。强化本心比任何措施、倡导都更有效。王弼也有指出现在很多呈现出来的不良后果都是统治者采取不當的措施导致的,王弼的“崇本”也和老子的“无为而治”实现了契合。而王弼的“崇本息末”思想也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演绎提升,实现了由“本末两立”到“本末一体”“由本起末”的过渡。
  在王弼的哲学思想之中,“本”已不限“根本、原始”之意,更多地指宇宙的本体。“末”也不限“细节、流变”之类。具体讲,若本是指无形无名者,末即指有形有名者;本指无,末即指有;本指道,末即指物;本指宇宙本体,末即指世界现象。本末不相离,体用统一。所以王弼的崇本息末不是要废止末,是通过在末中提升出无这个本,从而给末找到一个原或体,将末统住,让末服从于本的驾驭,绝不是为了废止末。所以王弼的“崇本”即是“息末”,“息末”亦是“举末”,在这点上来看,“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是一致的。
  推延到为人处事之中,“崇本息末”不是要人心变为一潭死水。强调的是“无累于物”,对于“应物”而起的情感,是一种出自本心的情感流露。这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最真实最质朴的情感状态。崇本息末的目的就在于让人们重新回到“因性而起,机发应变”的本初状态中去。在王弼看来,“天下万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反于无也”。由此,我们就必须“崇本息末”,事事皆以无为起点,然后才能避免先入为主,以确保自己对客观事物做出真实的反应,确保个人情感的内在真实性,这也算是排除了外力干扰的一个表现。当我们撇开对一个人已有的成见,只单纯在某个情景下去看待某人的行为或这个人本身这个个体,就可以更客观更中肯地忠于我们的初心了。
  三、贵无
  其实我们可以由“崇本息末”体会到王弼的“贵无”思想,而王弼本身的“无”与老子的“无为”仍旧不同。或者说王弼更多强调的是一种本初的状态,是以求真尚诚为目标的。其实一言以蔽之也就是“性其情”,主张人的感情应从本性之中流出,中心乃是要解决儒家等理论未解决的性情相乘的问题,是一种可以在根本上扭转性情不实、人各异志、君臣相危的社会危机的途径。“任自然之气,致至柔之和,能若婴儿之无所欲乎?则物全而性得矣。”“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正实,而后言不作。”不可否认的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要做到的也就是王弼倡导的摆脱各种价值观念对情欲的诱惑,“以情近性”确保人的情感从自然本性中流出,以实现情、性合一。在我看来,贵无的说法是具有延伸价值的。就像王弼所说,每样事物都有特定的属性,由于受自身属性限制,使他们均不能成为天下的共主,只能是超乎想象、没有任何条件限制的“无”,而我们的贵无,是保留了普遍意识中都会觉得很珍贵的内心情感的,是适应实时的做法。不适当的外力的干扰可能会带来反效果,适得其反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
  四、总结
  所以就像王弼所说的一样,崇本息末或许是对老子思想的最好阐释了,在一个渐趋浮夸与焦躁的时代,我们需要对本心的崇尚与坚持,亦如王弼所讲,崇本息末也好。崇本止末也罢,对本的向往依旧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王弼的贵无,把无关重要的“细枝末节”省去,其实不采取行动往往是最好的选择,用王弼和老子的精神去营造一个诗意的生活,抛去杂质之后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生活的自如。
  责任编辑:武聪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于财务管理专业人员的要求也不断变化并提高。对此,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应如何面对发展,提高学生素质的培养,为社会发展培育适当的人才,这是财务管理专业改革的重点。考试是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测试,不同的考试方式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及积极性的影响也是不同的,选择恰当的考试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讨论德国大学教育的考试方式,以此促进财务管理专业的考试改革。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 考
[摘要]近些年,国内影视作品翻拍热潮此起彼伏,而对四大名著的翻拍最引人注目。2010年,四大名著又先后被翻拍成新版大型电视剧。然而,也正是这几部号称斥巨资翻拍的大型电视剧,颇遭诟病。这一现象的产生既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反映了经济与文化在发展中的矛盾。我们要正确看待这一现象,才能找到方法使经济与文化在相互促进中发展。  [关键词]四大名著 翻拍 原著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当今,针对高等体育院校健美操教育只重视物化的、实用的知识技能学习,而对教学中融入育人理念比较忽略。本文将高等体育院校健美操教育的工具理性与育人的价值理性相统一,以求将健美操教育的重心由“物”转向“人”,这是高等体育教育文化自觉,抵制教育异化,提升教育质量,建设体育强国的神圣职责。  [关键词]高等体育院校 健美操教育 变革  [中图分类号]G8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摘要]人文素质教育对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口素质至关重要,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将人文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为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人文教育 课堂教学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1-0203-02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稳步发展,整个社会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应该说
[摘要]关于高校公选课在校园文化传播中的创新作用,文献资料中很少有研究。本文正是通过高校公选课这一角度切入,对公选课开设与校园文化传播的关系,并对如何提高公选课在校园文化传播中的创新作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高校公选课 校园文化传播 创新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4-0202-02  高校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办学
[摘要]小泉八云被誉为19世纪末向欧美世界介绍日本的第一人,一生创作数部作品,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非《怪谈》莫属。《怪谈》共收录20篇故事,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共有6篇作品,其中人物性格完整鲜明,最具代表性的是《青柳的话》《乳母樱》《雪女》及《鸳鸯》。笔者对其进行分类研究,通过故事中展现的三个不同主题,加上小泉八云自身的人生经历、婚姻经历来研究他的女性观。  [关键词]小泉八云 日本 女性 怪谈  [中
[摘要]外语学习不仅是语言的习得过程,更应当学习目的语文化,加强对目的语国家文化的认同与接受,只有这样才能熟练运用该语言与具有目的语国家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同时,交际的过程是一个双向的交流传输过程,因此既要做到对目的语文化的输入,也要求做到对母语文化的输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跨文化交际的平衡发展。面对频现的“中国文化失语症”,我们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主体文化意识,尤其是加强学生用英语表达本土
[摘要]一座城市的博物馆作为这个城市的公共文化设施,作为这个城市的文化地标,作为这个城市的精神家园,其存在的价值就在于能有效地将藏品及其研究成果与社会公众有机地联合起来,并充分彰显其收藏、展示、研究、教育的基本功能。本文仅就如何让博物馆更好地成为青少年社会实践的终身课堂的角度展开探讨。  [关键词]城市博物馆 精神家园 青少年社会实践 课堂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科研平台融合了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和科研服务、管理人员,为高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本文阐述了目前高校科研平台开放的现状,科研平台开放的意义以及开放管理模式的建立,希望能够为高校科研平台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科研平台 平台开放 平台管理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1-0175-01  近年来
[摘要]“三维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的实现与否,直接关系到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以及新课程实施的效能如何。新课程“三维目标”自提出以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得到普遍应用。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对“三维目标”的质疑,以及对其涵义、三者关系的错误理解。本文旨在通过对“三维目标”的理解,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意见,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教学方式 教师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