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国内影视作品翻拍热潮此起彼伏,而对四大名著的翻拍最引人注目。2010年,四大名著又先后被翻拍成新版大型电视剧。然而,也正是这几部号称斥巨资翻拍的大型电视剧,颇遭诟病。这一现象的产生既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反映了经济与文化在发展中的矛盾。我们要正确看待这一现象,才能找到方法使经济与文化在相互促进中发展。
[关键词]四大名著 翻拍 原著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8-0070-02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是我们所熟知的,也是在中国影响最深远的四大名著,都曾被翻译成外文在国外出版,而其中的故事情节更是成为国外某些游戏、影视作品的创作来源。这四部著作之所以历久弥坚,不仅在于其故事情节、人物塑造以及蕴含的深刻思想都达到了很高的造诣,更在于其符合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价值追求。近些年,国内影视作品翻拍热潮此起彼伏,而对四大名著的翻拍最引人注目。从20世纪开始,四大名著就被陆续搬上了电视荧幕。其中,最深入人心的电视剧版本要数1987年大陆央视版《红楼梦》;1998年的央视版《水浒传》;1986年的六小龄童版的《西游记》;1994年王扶林执导的央视版《三国演义》。当然,四大名著的电视甚至电影作品还有许多,包括大陆、香港、台湾等各种版本。在一系列的名著拍摄热潮停歇数年后,2010年,四大名著又先后被翻拍成新版大型电视剧。然而,也正是这几部号称斥巨资翻拍的大型电视剧,颇遭诟病。于是,广电总局紧接着于2011年叫停翻拍四大名著。的确,这一现象,使我们不得不深思。
究竟导演们为何揪着四大名著乐此不疲?究其原因,第一点,如今很难再找到能称为经典的剧本,换句话说,新出炉的剧本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总是无法与四大名著相媲美。看看现在不少的影视作品,剧情千篇一律,想俘获观众的心也不再那么容易了。第二点,四大名著本身有稳定的受众群体,可谓家喻户晓,因此,在商言商,翻拍似乎更有收视保障。比起拍一部全新的作品,既要大肆宣传,又要迎合大众口味,来得更容易些。就算新版总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会遭到诟病,但也因此提高了知名度和传播度。第三点,尽管翻拍的版本总是避免不了渗透着商业气息,但我们仍然不可否认,有些翻拍者确实是看到了其中的文化精华所在,希望通过荧幕这个有效的文化传播途径来展现原著的魅力。第四点,中国人缺乏创新且不尊重原创。翻拍名著,换汤不换药就是最好的体现。有人说,山寨是中国人的一大爱好,山寨的品牌、山寨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从经济到文化都是如此。的确,只要有一种东西在中国成功兴起,各路人马便开始争相模仿,当然也只是模仿点皮毛,不懂得通过学习和研究去创造出新的精彩,因此山寨出来的东西总是良莠不齐。另一方面,受众似乎也不太追究谁先谁后。因此,山寨的东西在中国还是有一定生存空间的。
然而,这种现象的背后又有什么利与弊呢?首先来谈谈“利”,第一点,无论哪种翻拍总是会在先前的基础上加以学习和借鉴,一定程度上,这不断地学习和创新过程会推动影视业的进步。就拿《三国演义》来说,2010版的《新三国演义》和1994老版的三国相比起来,演员阵容更加庞大,视觉效果更佳,当然商业价值也更高,不得不说这也象征这十几年来中国影视业的发展历程。另一方面,观众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情节更要求视觉效果,这也反映了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毕竟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是建立在物质生活的基础之上的。第二点,四大名著本是文学著作,对读者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要求,而被翻拍成电视剧后越来越通俗易懂,故事情节能够生动地具体化地呈现在荧幕上,这样著作的内容就被更多的人所熟知,有利于其传播。同时,四大名著囊括了天文地理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翻拍成剧也能够使观众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尽管四大名著并非都是真实历史,但毕竟是在历史背景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通过通俗的小说将故事情节加工创作,同样有助于大家对历史的认知。那么,翻拍浪潮的“弊”又在哪儿呢?第一点,许多细节方面小说本身不完全符合历史,而翻拍的故事情节又时常篡改原著,因此会越来越偏离,难免误导对历史不熟悉的观众。就如《三国演义》中塑造的刘备形象过于高尚,曹操过于卑鄙,都是作者较为主观的创作,翻拍三国演义容易让观众对历史人物产生一定的误解。第二点,四大名著翻拍成本过高,而容易商业化。四大名著属于大型电视剧,不下血本难以成功,这也就难免在选择演员时以演员阵容来作为宣传点,而忽略了与原著的贴合度。如《新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扮演者蔣梦婕虽有美貌,但似乎比原著中描写的黛玉更显健康活泼,而少了黛玉应有的病态美。然而,正是新红楼的选秀式演员吸引了大众的眼球。综上所述,翻拍热潮不仅反映了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中国影视业的发展,也反映出市场经济对文学的冲击,使得翻拍剧以经济效益为主,以及当代文学发展的滞缓等。
既然如此,对于四大名著的翻拍浪潮,制片方和作为观众的我们又应该报以怎样的态度呢?从制片方的角度来看,追求商业价值的同时应把其文学性放于第一位。不能因为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作品本身的深度与内涵。因为,一部好的作品,总是因其文化底蕴而历久弥坚。电视剧也同样,它所承载的内涵和深度尽管在短期内无法换回很高的经济效益,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将成为经典。另外,制片方不应为了受众的需求而随意篡改原著情节,但可以在不改变原著的意义、精神的前提下进行创新,让古典以一种全新的符合当代人思维模式的形式呈现。因此,充分剖析著作的文化底蕴,以全新的方式诠释和表达才是正确的做法。从观众的角度来看,我们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历史知识,才能充分了解小说的创作背景和思想内容,明确小说与历史的区别,另外在了解原著的基础上观看影视作品,才能不被影视作品完全左右自己的理解。当然,应该要全面而客观地评价。不要只因先入为主就否定一切新版的拍摄,也不要因画风的新旧而否定旧版的经典,应在新旧各版对比后看到各自的长短。 四大名著就像陈年老酒,越久越醇。那么,对于翻拍四大名著到底是该打压批评还是该推崇赞扬呢?到底是该新瓶装旧酒还是直接新瓶装新酒呢?有的观众认为,应该命令禁止四大名著继续被翻拍。因为翻拍的版本时常篡改剧情来迎合现代大众的心理需求,失去了原汁原味。加之,陈晓旭饰演的林黛玉、六小龄童饰演的孙悟空、唐国强饰演的诸葛亮、李雪健饰演的宋江都早已深入人心,无论是演员容貌、气质还是演技方面都与原著有着高度的吻合,这是后来无论哪个版本都难以超越的。这大概也就是为何观众总是对翻拍的版本吹毛求疵的原因。况且,新版朝着越来越“雷人”的方向发展,像《新红楼梦》中的妆容就十分的颠覆,导致网络上骂声一片。当然,也不乏支持新版的观众。尽管骂声一片,新版的四大名著电视剧还是得到了不错的收视率。支持者认为,四大名著本身就是小说而非历史,情节纯属虚构,因此现在翻拍改变剧情仅供娱乐也无妨。况且,改编剧情也算是一种创新,观众也喜欢新鲜感。由此看来,翻拍四大名著还是要顶着许多压力的。不仅要忠于原著,同时还要有所创新;不仅要摆脱经典旧版的人物形象,还得想方设法超越旧版的人物形象。
在我看来,倘若非要改变作品本身,不如創作新的作品来得直接,何必仅仅换个新瓶装旧酒呢。既然是以四大名著命名的影视作品,就理应忠于原著,通过新的方式仍以传播原著为宗旨才对。篡改名著不仅对理解原著没有帮助,反而会引起歧义,使得作品原本的意义得不到传播甚至被扭曲。因此,四大名著可以被翻拍,但绝不能为了娱乐和收视效果而篡改故事情节,应该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以传播原著为宗旨进行影视作品的拍摄。当然,在形式上创新是值得提倡的,如此一来能够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眼光,也能对古典进行更直观的诠释。
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坛上的瑰宝,这一点无可厚非。而取材于四大名著的电视剧却难以成为不朽。可见,相比于文学,影视业的穿透力终究难以企及。我们也只能期待中国的影视业朝着深度与创新兼备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2]罗贯中.三国演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
[3]吴承恩.西游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4]施耐庵.水浒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Abstract:In recent years,domestic upsurge of reshooting films and television programs keeps rising,and the most conspicuous is the reshooting of the Chinese four major masterpieces. In 2010,the Chinese four major masterpieces were reshot into new edition teleplays. However,invested a huge sum,those so-called large-scale teleplays are quite disputable. The occurrence of this phenomenon not only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al economy,but also reflects som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developing economy and culture. Only if we have a correct attitude towards this phenomenon can we gain a win-win situation of both economy and culture.
Key words:the Chinese four major masterpieces;Reshooting;original works
责任编辑:张丽
[关键词]四大名著 翻拍 原著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8-0070-02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是我们所熟知的,也是在中国影响最深远的四大名著,都曾被翻译成外文在国外出版,而其中的故事情节更是成为国外某些游戏、影视作品的创作来源。这四部著作之所以历久弥坚,不仅在于其故事情节、人物塑造以及蕴含的深刻思想都达到了很高的造诣,更在于其符合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价值追求。近些年,国内影视作品翻拍热潮此起彼伏,而对四大名著的翻拍最引人注目。从20世纪开始,四大名著就被陆续搬上了电视荧幕。其中,最深入人心的电视剧版本要数1987年大陆央视版《红楼梦》;1998年的央视版《水浒传》;1986年的六小龄童版的《西游记》;1994年王扶林执导的央视版《三国演义》。当然,四大名著的电视甚至电影作品还有许多,包括大陆、香港、台湾等各种版本。在一系列的名著拍摄热潮停歇数年后,2010年,四大名著又先后被翻拍成新版大型电视剧。然而,也正是这几部号称斥巨资翻拍的大型电视剧,颇遭诟病。于是,广电总局紧接着于2011年叫停翻拍四大名著。的确,这一现象,使我们不得不深思。
究竟导演们为何揪着四大名著乐此不疲?究其原因,第一点,如今很难再找到能称为经典的剧本,换句话说,新出炉的剧本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总是无法与四大名著相媲美。看看现在不少的影视作品,剧情千篇一律,想俘获观众的心也不再那么容易了。第二点,四大名著本身有稳定的受众群体,可谓家喻户晓,因此,在商言商,翻拍似乎更有收视保障。比起拍一部全新的作品,既要大肆宣传,又要迎合大众口味,来得更容易些。就算新版总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会遭到诟病,但也因此提高了知名度和传播度。第三点,尽管翻拍的版本总是避免不了渗透着商业气息,但我们仍然不可否认,有些翻拍者确实是看到了其中的文化精华所在,希望通过荧幕这个有效的文化传播途径来展现原著的魅力。第四点,中国人缺乏创新且不尊重原创。翻拍名著,换汤不换药就是最好的体现。有人说,山寨是中国人的一大爱好,山寨的品牌、山寨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从经济到文化都是如此。的确,只要有一种东西在中国成功兴起,各路人马便开始争相模仿,当然也只是模仿点皮毛,不懂得通过学习和研究去创造出新的精彩,因此山寨出来的东西总是良莠不齐。另一方面,受众似乎也不太追究谁先谁后。因此,山寨的东西在中国还是有一定生存空间的。
然而,这种现象的背后又有什么利与弊呢?首先来谈谈“利”,第一点,无论哪种翻拍总是会在先前的基础上加以学习和借鉴,一定程度上,这不断地学习和创新过程会推动影视业的进步。就拿《三国演义》来说,2010版的《新三国演义》和1994老版的三国相比起来,演员阵容更加庞大,视觉效果更佳,当然商业价值也更高,不得不说这也象征这十几年来中国影视业的发展历程。另一方面,观众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情节更要求视觉效果,这也反映了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毕竟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是建立在物质生活的基础之上的。第二点,四大名著本是文学著作,对读者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要求,而被翻拍成电视剧后越来越通俗易懂,故事情节能够生动地具体化地呈现在荧幕上,这样著作的内容就被更多的人所熟知,有利于其传播。同时,四大名著囊括了天文地理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翻拍成剧也能够使观众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尽管四大名著并非都是真实历史,但毕竟是在历史背景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通过通俗的小说将故事情节加工创作,同样有助于大家对历史的认知。那么,翻拍浪潮的“弊”又在哪儿呢?第一点,许多细节方面小说本身不完全符合历史,而翻拍的故事情节又时常篡改原著,因此会越来越偏离,难免误导对历史不熟悉的观众。就如《三国演义》中塑造的刘备形象过于高尚,曹操过于卑鄙,都是作者较为主观的创作,翻拍三国演义容易让观众对历史人物产生一定的误解。第二点,四大名著翻拍成本过高,而容易商业化。四大名著属于大型电视剧,不下血本难以成功,这也就难免在选择演员时以演员阵容来作为宣传点,而忽略了与原著的贴合度。如《新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扮演者蔣梦婕虽有美貌,但似乎比原著中描写的黛玉更显健康活泼,而少了黛玉应有的病态美。然而,正是新红楼的选秀式演员吸引了大众的眼球。综上所述,翻拍热潮不仅反映了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中国影视业的发展,也反映出市场经济对文学的冲击,使得翻拍剧以经济效益为主,以及当代文学发展的滞缓等。
既然如此,对于四大名著的翻拍浪潮,制片方和作为观众的我们又应该报以怎样的态度呢?从制片方的角度来看,追求商业价值的同时应把其文学性放于第一位。不能因为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作品本身的深度与内涵。因为,一部好的作品,总是因其文化底蕴而历久弥坚。电视剧也同样,它所承载的内涵和深度尽管在短期内无法换回很高的经济效益,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将成为经典。另外,制片方不应为了受众的需求而随意篡改原著情节,但可以在不改变原著的意义、精神的前提下进行创新,让古典以一种全新的符合当代人思维模式的形式呈现。因此,充分剖析著作的文化底蕴,以全新的方式诠释和表达才是正确的做法。从观众的角度来看,我们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历史知识,才能充分了解小说的创作背景和思想内容,明确小说与历史的区别,另外在了解原著的基础上观看影视作品,才能不被影视作品完全左右自己的理解。当然,应该要全面而客观地评价。不要只因先入为主就否定一切新版的拍摄,也不要因画风的新旧而否定旧版的经典,应在新旧各版对比后看到各自的长短。 四大名著就像陈年老酒,越久越醇。那么,对于翻拍四大名著到底是该打压批评还是该推崇赞扬呢?到底是该新瓶装旧酒还是直接新瓶装新酒呢?有的观众认为,应该命令禁止四大名著继续被翻拍。因为翻拍的版本时常篡改剧情来迎合现代大众的心理需求,失去了原汁原味。加之,陈晓旭饰演的林黛玉、六小龄童饰演的孙悟空、唐国强饰演的诸葛亮、李雪健饰演的宋江都早已深入人心,无论是演员容貌、气质还是演技方面都与原著有着高度的吻合,这是后来无论哪个版本都难以超越的。这大概也就是为何观众总是对翻拍的版本吹毛求疵的原因。况且,新版朝着越来越“雷人”的方向发展,像《新红楼梦》中的妆容就十分的颠覆,导致网络上骂声一片。当然,也不乏支持新版的观众。尽管骂声一片,新版的四大名著电视剧还是得到了不错的收视率。支持者认为,四大名著本身就是小说而非历史,情节纯属虚构,因此现在翻拍改变剧情仅供娱乐也无妨。况且,改编剧情也算是一种创新,观众也喜欢新鲜感。由此看来,翻拍四大名著还是要顶着许多压力的。不仅要忠于原著,同时还要有所创新;不仅要摆脱经典旧版的人物形象,还得想方设法超越旧版的人物形象。
在我看来,倘若非要改变作品本身,不如創作新的作品来得直接,何必仅仅换个新瓶装旧酒呢。既然是以四大名著命名的影视作品,就理应忠于原著,通过新的方式仍以传播原著为宗旨才对。篡改名著不仅对理解原著没有帮助,反而会引起歧义,使得作品原本的意义得不到传播甚至被扭曲。因此,四大名著可以被翻拍,但绝不能为了娱乐和收视效果而篡改故事情节,应该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以传播原著为宗旨进行影视作品的拍摄。当然,在形式上创新是值得提倡的,如此一来能够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眼光,也能对古典进行更直观的诠释。
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坛上的瑰宝,这一点无可厚非。而取材于四大名著的电视剧却难以成为不朽。可见,相比于文学,影视业的穿透力终究难以企及。我们也只能期待中国的影视业朝着深度与创新兼备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2]罗贯中.三国演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
[3]吴承恩.西游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4]施耐庵.水浒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Abstract:In recent years,domestic upsurge of reshooting films and television programs keeps rising,and the most conspicuous is the reshooting of the Chinese four major masterpieces. In 2010,the Chinese four major masterpieces were reshot into new edition teleplays. However,invested a huge sum,those so-called large-scale teleplays are quite disputable. The occurrence of this phenomenon not only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al economy,but also reflects som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developing economy and culture. Only if we have a correct attitude towards this phenomenon can we gain a win-win situation of both economy and culture.
Key words:the Chinese four major masterpieces;Reshooting;original works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