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课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y_Dru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以观察实验为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科学课教学中,教师要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条件,适时“导”、“拨”,使学生都能规范、科学地动手操作,启发引导他们动口、动手、动脑、亲身经历科学发现的全过程,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从而真正发挥实验的效应,凸现自然课的教学功能。在实验课中不断地提高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以适应终身学习和探索的需要。
  关键词新课改 实验课教学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小学科学课开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小接触科学常识,了解人类在战胜自然过程中累积的硕果,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长大以后更好的运用科学。科学知识是前人在实践中总结和归纳出来的,有些在现在看来也还是很抽象,很难理解的。让小学生通过实验认识科学、理解科学、掌握科学,是人类认识大自然的基本途径之一,也是科学科教学中基本有效的方法。实践出真知,科学精神更应该包括实践精神。实验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的基本要素。如何发挥实验效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我们每位科学科教师非常注重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精心准备实验材料,引导小学生做细心人
  只有实验材料准备充足,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亲自动手操作,参与实验的全过程,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培养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如教学《固体的热传导》中“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时,教师除了准备好热水和一些热的良导体与不良导体材料外,让学生在课前各自准备一些材料,使实验材料更加充足。学生通过观摩教师实验,细心观察教师的每一个步骤,自己实验时如法炮制,就能达到预定效果。
  实验课成功与效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实验材料充足之外,还在于实验过程是否科学,只有引导学生按照科学的思路去做,学生操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观察方便,现象明显,实验效果良好。如教学《电磁铁》时,假设随便拿一个铁钉做成电磁铁来进行实验,通电断电前后结果不一样。通电后电磁铁都能吸引大头针,可是断电后,有的铁钉能吸引大头针,有的不能吸引大头针。实验结论与课本上的电磁铁的性质不一致,实验只能是失败。究其原因,原来教师要在使用前指导学生进行铁钉的去磁处理,经过比对,学生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自然规律与科学知识来不得半点虚假,通过实验,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进一步吸引学生继续探究。
  2 用实验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眼球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学习的动机大都取决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总要问几个为什么,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选择相关的实验,创设合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向学生宣示实验的目的,引导学生自觉地接触教材上介绍的科学常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如学习《热空气》一课时,导入新课这一步,就先做塑料袋在酒精灯上加热后上升的实验,吸引学生的眼球,接着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后,引导到本课的内容,明确热空气的性质后,再由学生自己去实验,实验过程中,要把眼看到的,手感觉到的,脑子里产生的疑问最后写成实验报告。通过实验,学生不仅有了感性认识,还有了理性认识,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养成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3 放手让学生实验,鼓励在实践中创新
  观察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课教学的特点。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教师必须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自己提出观察实验的方法,自己动手实验,通过观察实验活动,锻炼学生,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勇于探究未知的能力。如学习《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时,课上教师让同学们观察实验袋内都有些什么实验材料,并让同学们想办法证明这些材料是否导电?学生通过讨论回答:“可以把这些材料连到电路中去检验”;“可以用这些材料来代替开关或导线连到电路中去”;“把这些材料分别连到电路中,看一看小电珠是否能发光,如果小电珠能发光,就说明这些材料能导电,如果小电珠不发光,就说明这些材料不导电。”……学生通过思考,想出了很多验证的方法,教师让学生用自己想出的办法亲自试一试这些材料是否导电。各小组研究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中去,按照自己的思维去研究、探索,通过实验,学生发现:有些材料能使小电珠发光(如:铜片、铁片、铝片、钢片……),这说明它们能导电;有的材料不能使小电珠发光(如:玻璃片、塑料片、橡胶片、木片、纸片……),这说明它们不能导电。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找出规律,也为导体、绝缘体的概念形成做了铺垫。实验由学生自己设计,这对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了磨练,也培养了学生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耐心打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习惯
  并不是每一个学生实验都是安全的。实验前后,教师要教育学生有安全意识,养成安全操作、规范操作要求的习惯。如酒精灯的使用,夹试管的方法等。学生实验《水变成水蒸气》一课时,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要使试管均匀受热后,才能继续加热,使学生能够形成掌握正确操作方法的习惯。
  实验中,学生可能由于好奇心的驱使,一时忘了实验的目的;或者由于一个实验的成功,而继续注意这个实验,不再进行下面的实验;或许他实验现象出现后没有思考。面对这些情况,教师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动”、“静”有序,要“动中求静,静中求动”,认真实验,明白自己的试验的目的和流程,检验实验结果是否和教材相符。如研究《摩擦力》中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与哪些因素无关,在放手让学生动手实验时,学生研究出一种因素后,这时教师可适时“导”、“点”、“拨”,让其认真思索,继续深入探究,尽可能分析全存在的5 让事实说话,凭科学讲理
  做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观察事物,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去粗取精,由表及里,认真思考和分析、努力发现和认识自然规律。当学生实验成功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自己分析、归纳,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想法。教师要认真倾听,平等对待每个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在交流中辨别是非,去伪存真,最终形成共识,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学习《杠杆》一课时,学生通过实验,得到一些数据。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支点到重点的距离与支点到力点的距离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物重与用力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物重与用力的这种关系说明什么问题?”通过分析,得出了杠杆平衡的规律。这样的结论比死记硬背要来的轻松,效果要明显,学生科学对待实验中出现的每一个现象,并能用科学知识来自我解答。
其他文献
依据学校的办学使命和地理学科的基本特征,我们将“感悟自然之美,点亮智慧人生”确定为地理组的使命。  “感悟自然之美”道出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以及学科特有的内在魅力。“点亮智慧人生”对教师而言是把握地理学科教学的内涵和实质,提升学科素养;对学生而言是感受地理学科的思想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教师乐教、善教;学生爱学、会学”,这是教师职业幸福的
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以下简称失独家庭)主要是指失去独生子女、且不再生育或领养孩子的家庭,是计划生育政策从上世纪70年代末倡导实施以来逐渐显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为国家的
期刊
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与知识产权密切相关,只有界定好作者与科技期刊各自的著作权权利,才能很好地保护科技期刊和作者的合法权益。本文就科技期刊的著作权属性、作者的著作权和科
2008年,我校提出践行文化管理这一理念,我们重新审视了教育和教科研工作,重新审视了政治学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感受到了作为政治教师肩负的使命,即树立正确思想价值理念,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合格社会公民。  我校政治教研组学科使命的最终形成凝聚着全组教师的集体智慧,是大家长期思考和探讨的结果,以下内容是我们思考这一问题的心路历程。  首先,政治不是一门单纯的学科,而是一个经过资源整合以后的学科
2016年6月12日,由中国美协少儿美术艺委会主办的“为了孩子为了美术——全国少儿美术优秀作品汇报展”在中国文艺家之家展览馆开幕。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党组副书
易中天发布了一条“雷人”消息:一个人写36卷本的《易中天中华史》!全书贯串3700年,从女娲写到邓小平,计划5到8年完成.此言一出,媒体炸锅.乐观其成者有之,大摇其头者有之.有
我校体育教研组的文化建设,以《新课标》为指导,以丰台二中核心文化为引领,强调体育组同仁的能动作用、团队精神、和谐发展。  学科使命  我们的使命是:弘扬和践行健康与美丽、正义与勇气、进步与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为了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对于体育教研组的“使命”,我们组主要思考了两个问题:其一是我们的团队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其二是我们的使命与学校使命之间是何关系。  体育组教师学习了顾拜旦先生《体育颂
大学课程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成为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必须改革的重要一环,面对大学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深层次的问题,只有将以知识为中心的
在信息化大浪潮背景下,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已经不可避免。传统出版只有通过整合内容应用资源,规范行业应用标准,优化盈利应用模式,在保护版权、拓展增值服务等方面加大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培养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知识能力进行扁平化分布,针对岗位特点,利用区位优势,实施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