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外孙女孔东梅:“红色名媛”的别样人生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ongruby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东梅1972年出生,母亲是毛泽东的长女李敏,父亲是孔从洲将军之子孔令华。孔东梅2001年创办了北京东润菊香书屋有限公司,2011年嫁给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东升。
  早早就学会独立
  孔东梅是毛泽东的外孙女,也是毛家第三代里唯一的女孩。其母亲是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女儿李敏,是贺子珍为毛泽东所生的六个孩子中唯一留在身边的。1959年,李敏和丈夫孔令华,在父亲毛泽东的主持下举行了婚礼,1972年孔东梅出生在上海,这时外公已是晚年。母亲李敏把她的照片送给毛泽东看,希望能为孩子取个名字,沉思良久的毛泽东说:“就叫东梅吧。东是我的名,而梅是一个很好的名,是我生平最喜欢的。”
  遗憾的是,在孔东梅4岁的时候;毛泽东就离开了世界,他也一直没有亲眼见到照片上那个乖巧可人,和他一样下巴长了一颗痣的外孙女。
  有很长一段时间,孔东梅不知道如何与自己的身份和谐共处。6岁以前,她一直和外婆贺子珍住在上海湖南路262号(现为湖南别墅)的大院子里。在那个家中,外婆贺子珍度过了从新中国成立后直到患病住进华东医院的幽居岁月,她的童年就在外婆的怀抱中度过,一天天长大。直到外公去世,小东梅都没来得及见上外公一面,只是依靠照片和想象来勾画毛泽东的形象。这一点和幼年时的母亲李敏很相似。
  “记得那时放学回家,门铃太高够不着,每次我都要用书包垫脚才行。在我的童年记忆中,那个院子非常大,还有假山。我和外婆在花园里种了四棵橘子树,每年都可以收获橘子;还有桃树,枸杞子树等等。”每当孔东梅想起外婆,都会想起那个大院子,想起外婆坐在椅子上,一支一支地抽着烟,望着远方沉思。
  在孔东梅童年的记忆中,只要回了家,就很难出门,而且也不能带小朋友回家玩。门口总有警卫员把守,她的最强叛逆记录也不过是偷偷跑到对面马路买一根5分钱的冰棍。
  那时,孔东梅虽然也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看美国动画片,吃奶油冰棍,去海边度假,但她始终觉得寂寞,特别想妈妈。那些放了学之后在弄堂口自由自在跳皮筋的小伙伴,常常让她羡慕不已。孔东梅说,“当时很想叫她们到外婆家玩,但知道肯定不被允许,而我也不可以在外面跟她们玩……”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后街的军队大院,是孔东梅6岁回北京以后一直生活的地方。读书时,常常有老师、同学赞叹她右下颌那颗痣长得同她外公一模一样,还在她转身后议论:“你知道她的外公是谁吗?”这让正处于青春期的孔东梅非常烦恼,她迫不及待想要长大,摆脱掉那个巨大的“光环”。
  “文革”时期,有一段时期父亲没有工资拿,全家四口人只靠母亲每月五六十元钱过日子,每天都得精打细算。母亲就像所有的平民百姓一样,一大清早就得赶在上班前把菜买回来,回家自己烧饭做菜。冬天,北京的天气很冷,母亲出门的时候外面的冷气一直吹到屋里面来,让人冷不丁打个寒战。哥哥穿旧了的衣服舍不得扔,改改给自己再穿。她跟中国普通的女孩子一样,很早就学会了烧饭、做简单的衣服,会打毛线,出门坐公交汽车。
  人不能背着神话生活
  孔东梅曾细腻描述了毛家后人的生活境遇:“外公、外婆去世后,妈妈状态很差,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吃药、不看病。爸爸见劝解无效,便不再多说。那几年他在单位也不顺,于是决定下海经商,所赚来不多的钱,都用于纪念外公的事业。哥哥从南京军事外语学院毕业后即驻外工作——他先是在我驻巴基斯坦大使馆任武官助理,两年后因工作出色被调往我驻英大使馆,远隔重洋,难得一见。这个家于是就剩下我们母女,一如妈妈与外婆相依为命的那些日子。”
  李敏从小就鼓励孔东梅看一些欧美文学作品,受妈妈影响,孔东梅从小就对文学情有独钟。读大学时,她选择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英美文学专业,主修英语,她说自己更喜欢文学,天生对油墨纸张一类的事物感兴趣。“那时候,我还曾幻想过开个小书店、读着海明威、喝杯咖啡、养一只猫的小资生活。”
  1996年,孔东梅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进入了泰康人寿保险公司。她去的时候泰康人寿刚刚开始创建,几乎每天都得忙到晚上八九点钟才能回家。她在办公室做行政,从端茶倒水打杂做起,几乎在各个部门都干过。“随着泰康人寿变成几十万员工的大企业,我也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1999年,虽然孔东梅考上了美国的大学,但这一年也是她一家人的多事之秋:父亲孔令华去世,妈妈大病不起,哥哥孔继宁远赴海外工作。孔东梅一夜之间从过去不问家中大事的小女子变成家里的顶梁柱。她抱着一种“豁出去”的想法,给中央写信,最终在许多老同志的帮助下,困扰多年的妈妈住院报销、住房等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她感觉自己经历了这些大事情,渐渐成熟了长大了。
  接触过孔东梅的人说:“东梅,你跟其他的伟人之后不太一样呵,没什么架子,不那么高高在上,感觉比较接地气。”她笑着回答:“可能是因为我出生得比较晚,基本上就是跟普通孩子一样成长起来的。从小我父母对我的教育都是要做一个普通人,靠自己的本事在社会立足,不要去做万众瞩目的伟人后代”。
  看清自己的家族血脉
  1999年,孔东梅拖着4个大皮箱飞到美国,一边工作一边联系学校,后来她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在人家地盘上她反而很高兴。当时只有时任中国驻美大使李肇星知道她的身份,孔东梅平时非常低调,她想过普通人家的生活。
  当然,两年的留学经历甘苦参半。孔东梅说,特别是到美国的前半年时间,语言文化的障碍,自己很有压力,加之在那段时间里,为了省钱住便宜的旅店,搬过不少次家,异乡的孤独让她有着强烈的飘泊感。于是,打电话给妈妈成了那段岁月最开心的事情。
  那时在美国打国际长途很贵,所以也不能每天打,每周打一次就不错了。电话里孔东梅总会把美国的一些见闻告诉妈妈,最重要的是要陪孤独的老人说话,她从不会说自己在异乡的困难。而妈妈那边,最担心的还是女儿的身体,她和天下所有母亲一样,希望女儿健康快乐。母女倆从那时起就深深地体会到相依为命这四个字了。   在美国读书时,孔东梅感觉到西方年轻一代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程度非常好。他们不仅深知历届总统的经历,对过世的总统每年还都去凭吊。“《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等爱国、反战题材的电影上座率都非常高。我就开始反思,我们的红色经典文化应该以什么形式出现,才能让年轻人从内心深处真正接受和喜欢?”
  孔东梅自己也没想到的是,一直想要挣脱的“束缚”,最终却成为事业的起点。
  孔东梅坦言,她也是到了国外,才开始真正从不同的文化观念和角度来看待外公、认识外公。在美国留学那段日子里,母亲李敏寄来的回忆录《我的父亲毛泽东》深深触动了孔东梅。她说:“我一看就哭了,几个晚上都没有睡觉,很多细节令人难以平静。毛家三代女性都有在异国学习的经历。29岁出国的外婆算是‘老’留学生,4岁出国的妈妈是小留学生……从外婆到母亲,她们有太多我不知道的历史。”这是孔东梅第一次系统地了解家族故事。虽然此前她也听过她们讲那时候的故事,但是有些细节还是从那本书里读到的,真的令人难以平复。
  “为什么外婆要离开外公远走他乡?为什么她这么多年孤身生活?为什么她一直不能去见外公?为什么在平常人家很简单的事,在我们家就是不行?”那些深藏于心的疑问一个个冒了出来,她下了决心,“要给外婆写一本书,要通过寻访和追问,看清自己的血脉和家族”。孔东梅开始思索,如何将“红色经典”传承下来。
  好像被某种使命催促着,毕业典礼第二天,她就打包回国了。她的心比从前定了很多,对各种议论点评自有主张。“身体里流着这管血,是怎样就是怎样,也不用如何刻意地回避或者是张扬”。
  孔东梅希望做一个在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自如穿行的女人。2001年,回国不久,孔东梅注册成立了北京“东润菊香书屋”的文化公司,在北京798艺术区内开设了艺术空间。立柱上贴着毛泽东画像,书架上摆放着各种版本的毛泽东传记。她要从文化角度研究百年毛家以及中国,开始传播和推广“红色经典”。
  在写书的探索中,孔东梅对自己的外公、外婆、母亲以及整个家族的历史,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2003年,她推出了《翻开我家老影集》一书。
  孔东梅的这一举动,令妈妈很高兴,她为女儿迈出的人生重要一步而感到欣慰。这是孔东梅的第一本尝试之作,在她的追述中,让更多的人知晓了毛泽东一家三代女性的情感和人生历程,其中毛泽东的元配“罗氏”的故事更是第一次为人所知。
  于是,《听外婆讲那过去的事情》、《改变世界的日子》接连出版,花費心力最多的还是为外婆写的书。“只有把我了解到的都写出来,自己才能得到释放。”在写书的过程中,孔东梅对自己的外公、外婆、母亲以及整个家族的历史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009年,她推出一本《毛泽东箴言》,类似于新的《毛泽东语录》。书中选择了360条语录,从观世、正己、待人处事的角度,把政治化的东西去掉了,留下了一些对于生活方方面面有所启迪和指导作用的话语。该书仅一个多月的时间,销量就达20万册。孔东梅签售此书时,一名90后读者曾因为过于激动而泪流满面。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红色文化,是孔东梅的希望。
  中国“红色新名媛”
  孔东梅的身上表现出一种难得的平静与简约,这个几乎令普通人艳羡不已的女人在公众面前出现的时候,旁人几乎想象不出来“她”究竟是谁:当她出现在社交派对上,是一个戴着古驰手表,穿阿玛尼、普拉达的时尚美女;当她坐在自己的“菊香书屋”里的时候,是一个斯文雍容的女企业家,无论是哪一种类型,孔东梅都更接近于一个奋斗成功的精英个体,而不是钟鸣鼎食的名门干金。
  喜欢简洁大气的衣服,会在国贸和新光天地逛街淘宝,孔东梅的优雅着装和风度赢得了时尚圈人士的好评。她的“时尚”偏离了人们对毛氏家族的想象,这让她显得有些“特立独行”。
  2009年7月16日,孔东梅作为大陆海协会“文化教育交流团”团员在台湾拜会国民党中央主席吴伯雄先生。当日,正巧遇见蒋介石孙子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当媒体记者要求孔、蒋两人合照时,两人的表情一度有些不太自然,蒋孝严立即询问吴伯雄是否妥当?海协会副会长王在希也向孔东梅示意后,两人才一起合拍照片,握手言欢。
  这一特殊的见面当即引起了台湾媒体的热烈关注,其实,此次孔东梅刚到宝岛,有报纸就以《她来了!她是毛泽东的外孙女》为标题,做了大幅报道。彼时在北京,孔东梅的妈妈李敏正在网络上密切关注着女儿的一言一行,孔东梅在台湾大方得体的讲话让她感到欣慰。
  更有趣的是,在台湾访问时,孔东梅的着装还赢得了媒体的广泛好评。现在孔东梅每次出现在公众面前穿着都很考究,她会选一些简洁的大牌,或者某些设计师品牌。她对时尚也越来越关注,除了做一些艺术展,也在赞助设计师。
  2010年春天,孔东梅还为一本杂志拍过一辑照片,她当时的穿着虽然优雅,却被一些人批评为“不够严肃”。对此,孔东梅说,她自己是什么状态,就是什么状态。孔东梅凭借前卫的打扮,还被西方媒体冠以中国“红色新名媛”的称号。
  嫁百亿富豪陈东升
  在毛家第三代后人中,孔东梅长相可能与毛泽东最为神似,和毛泽东年轻时一样,孔东梅身材高挑而清瘦,而下巴上那颗标准毛泽东风格的痣,甚至不用介绍都可以让很多人认出她。
  2012年10月11日,香港媒体忽然曝出一条惊人消息:毛泽东外孙女孔东梅嫁给百亿富豪陈东升,二人已于2011年低调结婚,他们在钓鱼台国宾馆摆酒设宴,毛氏家族的人大多应邀参加。
  原来,2012年举国欢庆国庆佳节之际,9月30日至10月5日,李敏携女儿孔东梅和女婿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东升等一行,先后来到井冈山、永新县、市中心城区以及吉安县、吉水县等父辈曾经战斗和工作过的地方,缅怀先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至此,陈东升与孔冬梅的婚姻浮出水面。
  陈东升,1957年生,湖北天门人。1979年,22岁的陈东升考入武汉大学政治经济系,毕业后进入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国际贸易研究所发达国家研究室,1988年,31岁的陈东升成为了最年轻的副总编,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享受副局级待遇。
  陈东升的父亲陈万林是湖北荆门市京山县杨集镇双钝村人,解放前跟随湖北老乡李先念的部队。解放战争结束后,陈万林被安排在湖北天门市工作。陈东升与哥哥陈显宝、弟弟陈平都出生在湖北天门。
  有关资料显示,陈东升从1992年开始先后创办了中国本土最大的拍卖公司嘉德拍卖、总资产干亿的泰康人寿保险公司以及中国一流的快递公司宅急送。2014年,陈东升获得2014年度华人经济领袖奖。
  2000年,嘉德在线拍卖成立,由陆昂经营管理。陈东升的前妻陆昂是他武汉大学的校友,后来,两人在经营思路和感情方面出现问题,矛盾越来越深。2011年初,陈东升与妻子离婚,此后不久,陈东升与孔东梅结婚。夫妻二人打破了“毛家后人不经商”的传统,成为令人瞩目的富人。
  陈东升说,他和孔东梅在事业上互相帮助,平时两人在一起很开心。孔东梅称,历经人生的酸甜苦辣后,她感到现在的生活虽然很“草根”,但安逸而幸福。如她而言,有自己喜欢的事业和体贴的老公,已经足够。
  (据《黄河黄土黄种人》《三峡文学》)
其他文献
20岁之前,他没有穿过一双像样的鞋子,没有一件新衣服。四兄弟一起创业,养鹌鹑,他们做成了世界第一。改行做饲料,又成为中国饲料大王。尽管生意做得很大,刘永好却认为,自己还不算是成功。那么,做到什么程度他才觉得成功呢?  兄弟一起创业  1966年,作为年仅15岁的红卫兵小将,刘永好跟着老师去北京接受毛主席检阅,他特地挑了一件家里最好的呢子衣服。衣服是父亲1949年土改的时候在地摊上买来的,据说还是英
期刊
2014年4月5日,央视首档大型公益寻人节目《等着我》开播。在这个以寻人故事为载体的公益平台上,倪萍像一位知心大姐,贴心加耐心地帮助人们寻找失联的亲人、友人和恩人。30多期节目播出后,节目组已经帮助数以千计的求助者完成心愿。选择在自己55岁之际重返离开已经10年的央视,倪萍有自己的理由:“当你觉得自己还有点用,内心会挺幸福的。”  “她在这个节目里挣的还没捐的多”  在2014年7月的一期节目中,
期刊
毛泽东的子女中,长大成人的只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即毛岸英、毛岸青、李敏、李讷。李讷是在父亲身边生活时间最长的一个。1940年,李讷生于延安,在毛泽东的子女中,李讷是享受父爱最多的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父亲身边度过完整童年的孩子。  战争中成长  在毛泽东的子女中,李讷是享受父爱最多的一个。她在毛泽东身边生活的时间最长,也是唯一一个在父亲身边度过完整童年的孩子,而毛泽东给她直接的教诲也最多,真可谓掌
期刊
贺子珍的名字,早已被亿万中国人民所熟悉、所铭记。她是巾帼英雄,也是一个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流血奋战而又受尽人间各种痛苦的杰出女性。她曾经陪伴革命领袖毛泽东生活了多年。早在1940年代末,即新中国成立前夕,她在沈阳生活过一段时日,而这段时间所发生的事却鲜为人知…  同女儿一起致信毛泽东  1948年深秋,随着辽沈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于11月2日解放了沈阳。  由于沈阳时局的稳定,曾在早些時候从苏联回国
期刊
乔冠华是周恩来一手培养起来的外交干部之一。“文革”初期,乔冠华很看不惯江青,说她打着主席的旗号把全国都扰乱了。可在“文革”后期周总理病重之际,他却换了腔调。从外交部原副部长章文晋夫人张颖撰写的《故友二人行——怀念龚澎并忆乔冠华》一文中,可以看出乔冠华能进入江青集团组阁名单,位列副总理,这绝不是偶然的。  乔冠华一反常态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老乔(乔冠华)正生病住在医院里。不久,我(即本文作
期刊
毛新宇1970年生,是毛泽东唯一的嫡孙、毛岸青与邵华之子。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副部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全国政协委员。2010年7月20日,毛新宇晋升少将军衔,成为目前中国最年轻的将军。  “我最怕的就是我母亲”  1970年,一声小儿的啼哭声,毛岸青与邵华独子,开国领袖毛泽东唯一嫡孙出生了。毛泽东喜出望外,亲自给这个孙子取名叫毛新宇,新字,寄予“砸烂旧世界、开创
期刊
《解放军文艺》曾刊登了林豆豆的一篇回忆文章《董叔叔》,使董叔叔救她的故事流传很广。林豆豆对董叔叔的感情很深,1999年,听说他病重,林豆豆特意为他联系了医院,并专程到医院看望……  董科生其人  董叔叔叫董科生,他说他这一辈子老是跟大首长,在济南抗战时他跟王宏坤,后来跟徐深吉到延安,再后来编进129师。在太行山时,刘伯承、邓小平、李达……他都跟过。那时,他是警卫营一连的副班长。后来董科生到了李雪峰
期刊
刘朝怀开创刘氏豪门  刘家祖籍原在安徽徽州。明朝末年,刘家先祖刘觉忠到四川雅安任同知。农民军首领张献忠打进四川时,杀人如麻,刘觉忠一家惨遭灭门,只有一个儿子侥幸逃脱。血流成河的那个夜晚,令他不寒而栗。此人后半辈子隐姓埋名,在四川名山县生活了几十年。  到了刘氏入川后第五代(约在乾隆年间),刘家才重振门庭。刘氏后裔刘应良单枪匹马来到大邑安仁,期盼创一番基业。他的独子刘朝怀到了婚配年龄,媒婆上门提亲。
期刊
毛远新,1941年生,是毛泽东的大弟毛泽民烈士的儿子,毛泽东对这位亲侄子特别宠爱,他们之间犹如父子一般,无话不谈。毛远新在政治上紧跟江青,他是毛泽东逝世后唯一被送进监狱的毛氏家族成员。  曾对政治运动不感兴趣  毛远新是毛泽东的大弟毛泽民烈士的儿子。1943年9月27日,毛泽民被新疆军阀盛世才杀害时,毛远新只有两岁,是在毛泽东身边生活的孩子们之中最小的一个,也是最矮的一个,人们称他为“小豆豆”。 
期刊
今年诞辰110周年的开国上将许世友是毛泽东的爱将,他的性格刚烈也是出了名的。由于许世友一直看不惯张春桥的为人,在他与张春桥之间,毛泽东曾4次导演了“将相和”……  毛泽东四导“将相和”  “文革”期间,上海的新闻工作者都能感受到许世友和张春桥有些矛盾。毛泽东深知二人都是忠于自己的,他俩的和睦对开展“文化大革命”非常重要,所以不断导演“将相和”。  1967年1月,上海警备区司令廖政国总和张春桥(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