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信息技术与人息息相关,信息化教学更是成为教育领域的一种发展趋势,信息化教学对我国意义深远。本文简要介绍信息化教学及其特点和意义,并从职业教育角度出发,介绍职业教育中的信息化教学的引入与应用。
【关键词】 信息化 教学 网络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a)-0179-01
21世纪,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信息技术将会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应国际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大潮,信息化教育正在我国的教育界掀起一场新兴的教育信息化的热潮。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教育的一种必然趋势。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对培养“技能型”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1 职业学校教学现状分析
学习目标不明确,调查表明,38、6%的学生几乎没有自觉学习的能力和要求,对于自己来职业学校的根本任务不明确,在校期间没有一点的压力和忧患意识;学习态度不端正,进入职业学校是不情愿、茫然、被动的;学习基础差,对于一些抽象知识难以理解;学习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厌学情况严重,教学内容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大多数职业学校都不能与时俱进;硬件设施也跟不上,只能呆板的教授教材。教材多数内容比较陈旧,缺乏知识的更新。而近几年企业在飞速发展,设备技术在不断更新,专业教材却还一成不变,已不能满足现行教学的需要。有些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不连贯,有些知识脱节;有些课程偏难偏深,尤其是有些专业课,以现有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学习确实强人所难。理论偏多,缺少实践;实训实验课与实际生产脱节。
1.1 职业教学中引入信息化教学
(1)信息化教学的现实意义
①支持课堂教学系统实现结构性变革
为了能达到显着提高教育生产力的目标,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系统需要实施结构性变革。具体来说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即“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从而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达到培养大批具有21世纪能力素质的人才的目的。
②变抽象为直观,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对于一些抽象知识难以理解,通过引进多媒体技术、信息化教学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把实际当中抽象的技能操作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枯燥的概念和内容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
③提供更为充分的教学资源
一方面,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不局限于教室和书本,他们可以借助各种媒体轻松获得大量信息,随时随地查找相关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提供更多、更为充分的教学资源,有助于他们强化自己,使自己具备现代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
1.2 职业教学中引入信息化教学方法
(1)基本能力
教师作为信息化教学的具体实施者,首先面临的是自身信息技术的扫盲和基本信息能力的具备。教师应具备最基本的信息素养,能够通过计算机对文字、表格、图像、声音等进行处理;其次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教学信息,如,教学软件、扫描仪等;学会使用相关的工具软件(如幻灯片,PS,画板等)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并能够熟练地运用于教学;具有一定的网络知识。
(2)多媒体教学
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由于实训设备昂贵等原因难以一时开展真刀实枪的实践操作,而通过软件的仿真模拟操作则一样可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通过装配高标准仿真实训室,模拟学生将来的工作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学中做”,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其学习动机,有利于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3)网上教学资源
国际互联网是继“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后,作为重要的基本通信设施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的巨大信息网络。如何对网上教学资源进行利用呢?利用网络进行备课、信息检索、资料收集、问题探讨和学术交流;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网络化辅助教学。
2 在职业教育中应用信息化教学的举措
2.1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整合
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整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职业学校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等特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缩短了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距离,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推动作用。在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中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或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将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纳入到课程改革规划。
2.2 实现课堂教学和学校管理的网络化
积极推进校园网建设,教室、办公室配备计算机、投影仪、打印机等相关的设备。将国际互联网引入到校园,使师生可以通过校园网和互联网获取知识,扩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和知识含量。
2.3 信息技术资源库的建设
资源共享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最基本特征之一。建立丰富的信息技术资源库,不仅方便了教师备课、上课,还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将大量可用资源引入校园网中,将大大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學习。
2.4 鼓励、组织教师学习并利用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是信息化教学的一方面。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老师的讲解亦生动形象。
学校应鼓励多媒体教学,并为师生创造好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可引进其他学校的先进的多媒体授课方式,组织教师进行参观听课,并鼓励教师在此方面进行创新实践。组织多媒体课件教学比赛,鼓励教师参加,并授予奖项。
参考文献
[1] 钟志贤.走向教育信息化——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访谈*.教师博览[J],2001.
[2] 伍柳亭,钟以俊.广东教育现代化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教育学刊[J],1999.
【关键词】 信息化 教学 网络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a)-0179-01
21世纪,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信息技术将会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应国际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大潮,信息化教育正在我国的教育界掀起一场新兴的教育信息化的热潮。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教育的一种必然趋势。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对培养“技能型”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1 职业学校教学现状分析
学习目标不明确,调查表明,38、6%的学生几乎没有自觉学习的能力和要求,对于自己来职业学校的根本任务不明确,在校期间没有一点的压力和忧患意识;学习态度不端正,进入职业学校是不情愿、茫然、被动的;学习基础差,对于一些抽象知识难以理解;学习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厌学情况严重,教学内容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大多数职业学校都不能与时俱进;硬件设施也跟不上,只能呆板的教授教材。教材多数内容比较陈旧,缺乏知识的更新。而近几年企业在飞速发展,设备技术在不断更新,专业教材却还一成不变,已不能满足现行教学的需要。有些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不连贯,有些知识脱节;有些课程偏难偏深,尤其是有些专业课,以现有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学习确实强人所难。理论偏多,缺少实践;实训实验课与实际生产脱节。
1.1 职业教学中引入信息化教学
(1)信息化教学的现实意义
①支持课堂教学系统实现结构性变革
为了能达到显着提高教育生产力的目标,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系统需要实施结构性变革。具体来说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即“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从而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达到培养大批具有21世纪能力素质的人才的目的。
②变抽象为直观,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对于一些抽象知识难以理解,通过引进多媒体技术、信息化教学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把实际当中抽象的技能操作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枯燥的概念和内容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
③提供更为充分的教学资源
一方面,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不局限于教室和书本,他们可以借助各种媒体轻松获得大量信息,随时随地查找相关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提供更多、更为充分的教学资源,有助于他们强化自己,使自己具备现代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
1.2 职业教学中引入信息化教学方法
(1)基本能力
教师作为信息化教学的具体实施者,首先面临的是自身信息技术的扫盲和基本信息能力的具备。教师应具备最基本的信息素养,能够通过计算机对文字、表格、图像、声音等进行处理;其次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教学信息,如,教学软件、扫描仪等;学会使用相关的工具软件(如幻灯片,PS,画板等)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并能够熟练地运用于教学;具有一定的网络知识。
(2)多媒体教学
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由于实训设备昂贵等原因难以一时开展真刀实枪的实践操作,而通过软件的仿真模拟操作则一样可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通过装配高标准仿真实训室,模拟学生将来的工作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学中做”,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其学习动机,有利于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3)网上教学资源
国际互联网是继“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后,作为重要的基本通信设施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的巨大信息网络。如何对网上教学资源进行利用呢?利用网络进行备课、信息检索、资料收集、问题探讨和学术交流;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网络化辅助教学。
2 在职业教育中应用信息化教学的举措
2.1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整合
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整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职业学校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等特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缩短了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距离,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推动作用。在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中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或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将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纳入到课程改革规划。
2.2 实现课堂教学和学校管理的网络化
积极推进校园网建设,教室、办公室配备计算机、投影仪、打印机等相关的设备。将国际互联网引入到校园,使师生可以通过校园网和互联网获取知识,扩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和知识含量。
2.3 信息技术资源库的建设
资源共享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最基本特征之一。建立丰富的信息技术资源库,不仅方便了教师备课、上课,还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将大量可用资源引入校园网中,将大大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學习。
2.4 鼓励、组织教师学习并利用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是信息化教学的一方面。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老师的讲解亦生动形象。
学校应鼓励多媒体教学,并为师生创造好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可引进其他学校的先进的多媒体授课方式,组织教师进行参观听课,并鼓励教师在此方面进行创新实践。组织多媒体课件教学比赛,鼓励教师参加,并授予奖项。
参考文献
[1] 钟志贤.走向教育信息化——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访谈*.教师博览[J],2001.
[2] 伍柳亭,钟以俊.广东教育现代化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教育学刊[J],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