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的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初中语文的教学模式也进行了相应的变革,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新的教学模式更加适合现代初中生的接受能力和思维方式。但是,初中语文的教学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其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很多教师和家长的心中都已经根深蒂固了,要想让他们突然改变这种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影响了新课标的实现。本文主要就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语文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34-02
  随着时代的不断更新,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也要随之而进行变革。新课程改革是教育界的大事件,各个教育领域都在积极探索不同的途径和策略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实处。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把握住这次新课改的机遇,同时也要积极的应对新课改带来的挑战。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在语文领域的创造性精神,不能够仅仅的局限在课本知识里。在知识的海洋里,让学生尽情去享受、去吸收。
  一、改革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语文的教学一直是坚持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课堂上仍然采取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讲课模式,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只能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对于课外无限精彩的语文世界,知道的“寥寥无几”。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也将语文成绩视为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学生的学习完全是为了成绩而学,为了考试而学。这样的教学严重阻碍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推行创新的教学方法已经迫在眉睫。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针对以往单一、枯燥的教学课堂,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呢?笔者以为,最重要的是“创新”二字,教师应该推陈出新,创新课堂,不能将教学方式禁锢在一个框架里,要灵活的运用课堂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在课堂中,初中语文老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握好讲课的时间,要为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独立自主的进行学习。时间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将所有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那么这样的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毫无用处,而且整个课堂会变得没有秩序,缺乏组织性。而如果教师把整个课堂占据,全部用来讲课,那么也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课堂将会变得死气沉沉,缺乏生气。因此,教师可以把课堂时间分为两部分,根据课程内容来调整时间比例,一部分为教师讲解教材内容,另一部分是由学生自己主宰,展开讨论,自主学习,拓展视野,丰富知识。
  (二)创新教学手段
  语文的教学绝不仅仅局限于教材知识,在生活中,处处可以见语文所在。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适当的扩充语文教学的素材,用创新的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语文视野,陶冶学生的语文情操。例如,在我国举办世博会期间,许多学生通过看新闻、听广播、读报纸了解了相关进展,由衷的感受到自豪和骄傲,因此,他们肯定会有许多感言。教师就可以利用这次世博会的话题,开展一个即兴演讲的活动,让学生针对世博会的开展提出自己的想法,抒发自己的情感,甚至还有些同学去参观过世博会,感受了世博会的精彩,可以让这些同学做个演讲,讲讲自己的观后感。最后还要进行评比,对于演讲精彩的学生,要给与肯定和奖励,而那些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将语文课堂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会让学生感到一种亲近感,了解到语文的无处不在。这样一来,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语文视野,还打开了语文思路,培养了表达能力,提高了学习能力。语文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比如阅读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等,这些方法都丰富了教学的课堂,教师应该勇于尝试各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也可以将多种方法进行组合,探索出一种适合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最优方式,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积极拓展课外教学资源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载体是教学的内容,新课标指出,除终于的教学首先要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即课本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围绕教材来进行创新,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大多是一些名人名篇,其作品有高度的欣赏性和研究性,适合初中生的学习需求。而且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内容的体系化很明显,这也很有利于我们的教学,每一个单元都是围绕着一个主体来进行,划分的非常细致,譬如像热爱生命这一主题的,其中就收录了外国小说《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等,其主体性非常明显。除此之外,还设置了一些综合性的学习栏目,比如一场辩论赛,为家乡的任务立传之类,这些都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的局限,丰富了语文的课堂教学。因此,我们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可以以教材为立足点,向课外教学资源延伸。进行课外资源延伸,教师应该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筛选优秀的语文教育资源素材。比如说,湘西凤凰的初中学校,语文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去探访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等等,这些故居中包含了沈从文、熊希龄的作品和轶事,而学生通过真实的感受他们的文化情怀,提高对语文的认识和对语文魅力的感受。像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就被选为语文教材之中,通过探访沈从文先生的故居,走访沈从文先生曾经生活过的小城,感受到边城的强大魅力,体味沈从文笔下的小城生活。学生在这些课外活动中,会感受到语文学科的博大精深,提高对语文学科系统的认识,激发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的提出,对初中语文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旨在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了相关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语文教学的改革之路还很漫长,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的探索,发现更好的适合语文教学的方法,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跃娟.基于中学生语文语感培养的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0(05)
  [2]张洁.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有效性[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1)
  [3]王艳.青年教师对课堂的几点疑问与反思[J].青春岁月.2010(12)
其他文献
为了研制开发新的抗弓形虫中药,本研究选取黄芩、甘草、马齿苋、桦褐孔菌四种中药从以下五个试验对其作用效果进行比较,最终确定四种中药中抗弓形虫效果较好的中药,为下一步深入
本研究采用人工感染鸭疫里默氏菌病为对象,对两组不同日龄的感染鸭进行了鸭疫里默氏菌病传染类型的研究,观察了鸭疫里默氏菌病的动态病理形态学和临床病理学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摘要】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改革教学手段,而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生机。多媒体技术这一新的科技成果,被应用到了语文课堂教学中。本文分析了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优点,以及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所带来的功效,对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陶冶学生情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列举了较有代表性的实例。  【关键词】多媒体 兴趣 思维 欣赏  
为评价高赖氨酸转基因稻谷对肉仔鸡的饲用安全性,本试验将200只1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饲喂含高赖氨酸转基因稻谷的饲粮,对照组饲喂普通稻谷配制的饲粮。通过测定转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强调指出——口语交际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因此,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十分必要。在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情境,唤醒交际欲望;问题抢答,激起交际兴趣;角色表演,促进交际主动;召开班会,发挥交际潜能;进行演讲,提高交际水平;不断探究尝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摘要】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角度来看,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由于阅读量差距明显、口语交际能力强弱不同、展示表达能力有高有低等因素,造成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育效益不能最大化。如何消除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差距,是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深入探究的课题。  【关键词】城乡差异 语文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33-01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思维力、想像力、记忆力,使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对科学的浓厚兴趣。这样,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真正确立学生为学习主体,进而探索学生的学习规律,改进教学方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39-01  在“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知识的传授者”。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要求。课堂必须由教师的单独表演转变为生生、师生共同表演,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一、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目标强调: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