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5-000-02
摘要通过对中学生体育运动技能学习的调查研究,针对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设计问卷,并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得出结论。旨在为中学体育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运动技能学习体育教学成败归因
一、前言
归因是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的知觉和判断。通俗地说,归因就是寻找行为结果的原因,它总是对结果提出为什么,探寻各种原因。一般认为成败归因可归结为6个方面:(1)能力;(2)努力;(3)工作难度;(4)运气;(5)身心状况;(6)其他因素。
成败归因是心理学的一个范畴,最早产生于美国。1958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F.Herder)依据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原理,主张从行为的结果入手探索产生行为的原因,将多种多样的原因简化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四个基本因素。继海德(F.Herder)之后,琼斯和戴维斯提出了人们依据行为符合社会规范的程度和是否为行为者自由选择的结果两个因素,来确定是否把这种行为归因于行为者的内在属性的相应推断理论。凯利在海德的协变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归因的方差分析模型,把归因的原因分为3类:行为者个人方面的原因。人们在哪一种因素作为行为的原因时,依赖于一致性、区别性和连贯性这3种信息。贾斯帕斯等人以凯利归因思想为依据,提出了归因的自然逻辑模型。该模型认为归因就是寻找行为产生的一套必要和充分条件的联结,而不是具体的个人、刺激和环境的归因。韦纳(Weiner)等人正是的将此种对成就行为的归因分为四类,即能力、努力、难度及运气。这四类归因分别有两个向度组合而成,在原因的根源向度中,能力和努力两因素系操之在我,故属外在因素,而难度和运气两因素,则因操之在他人,故属内在因素,至于稳定性向度中,能力和难度,不随时间而改变,属稳定因素,而在努力和运气两因素,则随时间而改变,故属不稳定因素。
韦纳(Weiner)认为原因的根源向度,对个人成败表现,会引起荣誉感和愧疚的感情反映:而稳定性向度影响个人对未来结果的成就期望,他进一步指出归因的向度,应有三个向度:控制度,以衡量影响成就的原因能都为个人所控制。这第三向度的提出,使得归因的牧师更加完整,上述三个向度乃是目前研究原因归属时三个最合逻辑的向度,也是学者在解释实践结果是最常用的向度。随着科研成果的日益增加,对成败归因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理论体系也越来越系统,我国在这一方面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金晓芳、张云华在对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成败归因的取向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学体育教师在对成功进行归因时,各原因排序为能力、努力、身体心境、学生器材、运气、他人帮助,更倾向于归因为内部的、稳定的、可控制的原因;对失败教学进行归因时,各原因排序为努力、能力、学生器材、身体心境、他人帮助和运气,倾向于做内部的、稳定的归因,在可控制和不可控制的原因上有相同倾向。王江云在对运动员竞赛成败归因研究时发现研究结果与韦纳(Weiner)所提成就动机归因理论中,认为个体对前次成就所作的不同归因和这些归因的向度特点将影响个体对下一次成就的期望及努力的论点不一致,研究结果产生不同。曾永忠在研究中学生体育学习中的归因前因研究时发现,研究结果和韦纳等人提出的有关成就行为的4大普遍原因——努力、能力、运气、任务难度差异很大,特别是在其中的运气和任务难度两个原因。中学生对体育学习中的成败进行原因分析时,项目难度因素显得不是那么重要,运气因素也排在了及不重要的位置。宋信勇在对运动焦虑水平与成败归因倾向的研究中发现,不同运动焦虑水平的运动员在成功归因倾向上存在着显著差异。集中反映在内部不可控因素上,即集中反映在能力和心境两个因素上具体来说,不同运动焦虑水平的运动员在对成功进行能力和心境归因时,均呈低焦虑者>中焦虑者>高焦虑者的倾向;其中低焦虑者的能力歸因显著高于后二者,低、中焦虑者的心境归因显著高于高焦虑者。
中学是体育学习的关键时刻,在这一时期的体育学习不但使身体素质迅速提高,而且还会培养他们今后的体育学习兴趣,为“终身体育学习”的目标实现奠定基础。中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学习后都会总结自己上体育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即对他们体育学习进行成败归因,这不但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习效果,而且影响了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加强中学生体育成败归因的认识有着现实的意义。在对成败归因的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多数研究是在体育运动竞赛中,而对中学生体育学习的研究却不多。因此,在我们目前的体育研究中,应该加大对中学生体育学习成败归因的研究。更深入地了解中学生体育学习成败归因的因素,找出它们与竞技体育成败归因的区别,建立更加系统的理论体系。对我们中学体育的教学进行理论指导,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按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山东省沾化一中、沾化二中两所学校共计 207名学生,剔除不合格问卷3份,共获得有效问卷204份,样本有效率达98.6%。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大量与归因理论以及与运动技能学习有关的书籍和论文,并对这些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归纳、总结。
2.问卷调查法
针对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中的影响因素,设计问卷,采用个人书面、匿名的方式进行填答。
3.数理统计法
对获得的原始资料输入计算机,用spss.11.0系统进行处理分析,得出有效的数据。
三、结果与分析
(一)中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成功归因统计
表1中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成功归因
原因人数 所占比例(%)
能力 46 22.5
兴趣 42 20.6
学习环境 34 16.7
努力 33 16.2
态度 24 11.8
学习难度 16 7.8
运气 94.4
(二)中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成功归因分析
从表1统计的结果我们不难看出,对于成功的归因主要体现在能力、兴趣和学习环境上,而能力和兴趣是属于内在因素,学习环境属于外在因素,中学生对运动技能学习成功的归因主要体现在内在归因上。但是努力在总的比重中却不是很大,这表明中学生在学习时没有过多注意努力在学习中所占的重要性。这与成年人的做法有些不同,这是由于他们还没有过多的寻找自身的原因。而是对能力和兴趣所找的比例相对最大,这符合中学生时期的特性。运气在归因里的比重很少,只占到4.4%,这与韦纳等人提出的有关成就行为的4大普遍原因——努力、能力、运气、任务难度差异很大,这是由于西方和东方文化差异所至。
(三)中学生运动技能学习失败归因统计
表2中学生运动技能学习失败归因
原因 人数 所占比例(%)
学习环境 48 23.5
学习难度 41 20.1
态度 35 17.2
努力 32 15.7
兴趣 23 11.3
努力 17 8.3
运气 8 3.9
(四)中学生运动技能学习失败归因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中学生运动技能失败归因主要是在学习环境、学习难度和态度,其中学习环境和学习难度属于外在因素,态度则是内在因素,从总体来看,外在因素占的比例较大。兴趣所占比例大幅度下降,只占到11.3%,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如果没有了兴趣,那么就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提高思想,转变观念,使他们能积极地投入到运动技能的学习上。在表中,运气所占的比例仍然很少,只有3.9%,而学习难度却上升到20.1%,这表明学生把自己失败的归因多归因于外界因素,认为外界是阻止他失败的原因,而对于自身的原因比如说努力等没有足够的重视,这表明他们还不能够从自身的原因找起,还有待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诱导。
四、结论
中学生对于运动技能学习的成败归因中运气的因素所占比例不大,与韦纳等人的研究的结果不尽相同,可能是由于研究对象的差异所致。中学生在对运动技能学习归因的时候,不能充分认识到自己努力的重要性。对于运动技能学习的成功归因于失败归因不尽相同,成功多归究于内部因素,而失败多归究于外部因素。
五、建议
(一)在运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运用的理论根据要灵活,加大对中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成败归因的研究。要研究出适合中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的归因,不要一味的运用韦纳等人的现有的理论。
(二)中學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加大对学生思想的引导,使他们认识努力的重要性,并且使他们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能同作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完成运动技能的学习,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王见民.归因理论与成就动机的激发[J].晋中学院学报.2005(Vol.22,No.2).
[2]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3]林晓军.大连市中学生体育学习成败归因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4):36.
[4]Jones E E. Davis K E.From acts to dispositions: The attribution process in personperception[C].In L.Berkowitz (Ed.).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London:Academic Press. 1965:219-240.
[5]Kelley H H.Attribution Theory in social psychology[C].InD.Levine (Ed.).Nebraska Symplsium on Motivation.Lincoln: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67:192-204.
[6]王江云.运动竞赛成败归因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8(4):108.
[7]金晓芳,张云华.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成败归因方式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4(Vol.22No.10):32-34.
[8]曾永忠.中学生体育学习中的归因前因研究:认知的原因及归因倾向[J].体育科学.2004.24(2):66-69.
[9]宋信勇.运动焦虑水平与成败归因倾向初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9.15(4):46-57.
摘要通过对中学生体育运动技能学习的调查研究,针对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设计问卷,并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得出结论。旨在为中学体育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运动技能学习体育教学成败归因
一、前言
归因是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的知觉和判断。通俗地说,归因就是寻找行为结果的原因,它总是对结果提出为什么,探寻各种原因。一般认为成败归因可归结为6个方面:(1)能力;(2)努力;(3)工作难度;(4)运气;(5)身心状况;(6)其他因素。
成败归因是心理学的一个范畴,最早产生于美国。1958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F.Herder)依据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原理,主张从行为的结果入手探索产生行为的原因,将多种多样的原因简化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四个基本因素。继海德(F.Herder)之后,琼斯和戴维斯提出了人们依据行为符合社会规范的程度和是否为行为者自由选择的结果两个因素,来确定是否把这种行为归因于行为者的内在属性的相应推断理论。凯利在海德的协变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归因的方差分析模型,把归因的原因分为3类:行为者个人方面的原因。人们在哪一种因素作为行为的原因时,依赖于一致性、区别性和连贯性这3种信息。贾斯帕斯等人以凯利归因思想为依据,提出了归因的自然逻辑模型。该模型认为归因就是寻找行为产生的一套必要和充分条件的联结,而不是具体的个人、刺激和环境的归因。韦纳(Weiner)等人正是的将此种对成就行为的归因分为四类,即能力、努力、难度及运气。这四类归因分别有两个向度组合而成,在原因的根源向度中,能力和努力两因素系操之在我,故属外在因素,而难度和运气两因素,则因操之在他人,故属内在因素,至于稳定性向度中,能力和难度,不随时间而改变,属稳定因素,而在努力和运气两因素,则随时间而改变,故属不稳定因素。
韦纳(Weiner)认为原因的根源向度,对个人成败表现,会引起荣誉感和愧疚的感情反映:而稳定性向度影响个人对未来结果的成就期望,他进一步指出归因的向度,应有三个向度:控制度,以衡量影响成就的原因能都为个人所控制。这第三向度的提出,使得归因的牧师更加完整,上述三个向度乃是目前研究原因归属时三个最合逻辑的向度,也是学者在解释实践结果是最常用的向度。随着科研成果的日益增加,对成败归因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理论体系也越来越系统,我国在这一方面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金晓芳、张云华在对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成败归因的取向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学体育教师在对成功进行归因时,各原因排序为能力、努力、身体心境、学生器材、运气、他人帮助,更倾向于归因为内部的、稳定的、可控制的原因;对失败教学进行归因时,各原因排序为努力、能力、学生器材、身体心境、他人帮助和运气,倾向于做内部的、稳定的归因,在可控制和不可控制的原因上有相同倾向。王江云在对运动员竞赛成败归因研究时发现研究结果与韦纳(Weiner)所提成就动机归因理论中,认为个体对前次成就所作的不同归因和这些归因的向度特点将影响个体对下一次成就的期望及努力的论点不一致,研究结果产生不同。曾永忠在研究中学生体育学习中的归因前因研究时发现,研究结果和韦纳等人提出的有关成就行为的4大普遍原因——努力、能力、运气、任务难度差异很大,特别是在其中的运气和任务难度两个原因。中学生对体育学习中的成败进行原因分析时,项目难度因素显得不是那么重要,运气因素也排在了及不重要的位置。宋信勇在对运动焦虑水平与成败归因倾向的研究中发现,不同运动焦虑水平的运动员在成功归因倾向上存在着显著差异。集中反映在内部不可控因素上,即集中反映在能力和心境两个因素上具体来说,不同运动焦虑水平的运动员在对成功进行能力和心境归因时,均呈低焦虑者>中焦虑者>高焦虑者的倾向;其中低焦虑者的能力歸因显著高于后二者,低、中焦虑者的心境归因显著高于高焦虑者。
中学是体育学习的关键时刻,在这一时期的体育学习不但使身体素质迅速提高,而且还会培养他们今后的体育学习兴趣,为“终身体育学习”的目标实现奠定基础。中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学习后都会总结自己上体育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即对他们体育学习进行成败归因,这不但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习效果,而且影响了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加强中学生体育成败归因的认识有着现实的意义。在对成败归因的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多数研究是在体育运动竞赛中,而对中学生体育学习的研究却不多。因此,在我们目前的体育研究中,应该加大对中学生体育学习成败归因的研究。更深入地了解中学生体育学习成败归因的因素,找出它们与竞技体育成败归因的区别,建立更加系统的理论体系。对我们中学体育的教学进行理论指导,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按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山东省沾化一中、沾化二中两所学校共计 207名学生,剔除不合格问卷3份,共获得有效问卷204份,样本有效率达98.6%。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大量与归因理论以及与运动技能学习有关的书籍和论文,并对这些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归纳、总结。
2.问卷调查法
针对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中的影响因素,设计问卷,采用个人书面、匿名的方式进行填答。
3.数理统计法
对获得的原始资料输入计算机,用spss.11.0系统进行处理分析,得出有效的数据。
三、结果与分析
(一)中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成功归因统计
表1中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成功归因
原因人数 所占比例(%)
能力 46 22.5
兴趣 42 20.6
学习环境 34 16.7
努力 33 16.2
态度 24 11.8
学习难度 16 7.8
运气 94.4
(二)中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成功归因分析
从表1统计的结果我们不难看出,对于成功的归因主要体现在能力、兴趣和学习环境上,而能力和兴趣是属于内在因素,学习环境属于外在因素,中学生对运动技能学习成功的归因主要体现在内在归因上。但是努力在总的比重中却不是很大,这表明中学生在学习时没有过多注意努力在学习中所占的重要性。这与成年人的做法有些不同,这是由于他们还没有过多的寻找自身的原因。而是对能力和兴趣所找的比例相对最大,这符合中学生时期的特性。运气在归因里的比重很少,只占到4.4%,这与韦纳等人提出的有关成就行为的4大普遍原因——努力、能力、运气、任务难度差异很大,这是由于西方和东方文化差异所至。
(三)中学生运动技能学习失败归因统计
表2中学生运动技能学习失败归因
原因 人数 所占比例(%)
学习环境 48 23.5
学习难度 41 20.1
态度 35 17.2
努力 32 15.7
兴趣 23 11.3
努力 17 8.3
运气 8 3.9
(四)中学生运动技能学习失败归因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中学生运动技能失败归因主要是在学习环境、学习难度和态度,其中学习环境和学习难度属于外在因素,态度则是内在因素,从总体来看,外在因素占的比例较大。兴趣所占比例大幅度下降,只占到11.3%,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如果没有了兴趣,那么就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提高思想,转变观念,使他们能积极地投入到运动技能的学习上。在表中,运气所占的比例仍然很少,只有3.9%,而学习难度却上升到20.1%,这表明学生把自己失败的归因多归因于外界因素,认为外界是阻止他失败的原因,而对于自身的原因比如说努力等没有足够的重视,这表明他们还不能够从自身的原因找起,还有待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诱导。
四、结论
中学生对于运动技能学习的成败归因中运气的因素所占比例不大,与韦纳等人的研究的结果不尽相同,可能是由于研究对象的差异所致。中学生在对运动技能学习归因的时候,不能充分认识到自己努力的重要性。对于运动技能学习的成功归因于失败归因不尽相同,成功多归究于内部因素,而失败多归究于外部因素。
五、建议
(一)在运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运用的理论根据要灵活,加大对中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成败归因的研究。要研究出适合中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的归因,不要一味的运用韦纳等人的现有的理论。
(二)中學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加大对学生思想的引导,使他们认识努力的重要性,并且使他们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能同作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完成运动技能的学习,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王见民.归因理论与成就动机的激发[J].晋中学院学报.2005(Vol.22,No.2).
[2]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3]林晓军.大连市中学生体育学习成败归因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4):36.
[4]Jones E E. Davis K E.From acts to dispositions: The attribution process in personperception[C].In L.Berkowitz (Ed.).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London:Academic Press. 1965:219-240.
[5]Kelley H H.Attribution Theory in social psychology[C].InD.Levine (Ed.).Nebraska Symplsium on Motivation.Lincoln: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67:192-204.
[6]王江云.运动竞赛成败归因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8(4):108.
[7]金晓芳,张云华.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成败归因方式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4(Vol.22No.10):32-34.
[8]曾永忠.中学生体育学习中的归因前因研究:认知的原因及归因倾向[J].体育科学.2004.24(2):66-69.
[9]宋信勇.运动焦虑水平与成败归因倾向初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9.15(4):4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