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5-000-01
摘要农村体育基层组织是实现农村体育工作目标的关键。本文结合当下农村体育基层组织改革势在必行的趋势,对农村基层体育组织建设乏力的原因进行了阐述,提出了面向“十二五”,我国农村体育基层组织改革的思路及措施。
关键词基层组织改革
一、农村体育基层组织改革势在必行
农村体育的基层组织主要是指县级体育组织、乡镇体育组织和村级体育组织,它是实现农村体育工作目标的关键,为组织和实施农村体育计划的有力的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十二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扶助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村应当发挥村民委员会、基层文化体育组织的作用,开展适合农村特点的体育活动。”根据郑文海2006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部分农村地区43%的乡镇没有具体分管体育事业的机构和人员;71%的乡镇没有社会体育指导员;高达69%的乡镇下属村委会没有负责农村体育的干部。[1]”显然,农村体育组织建设近些年来没有质的提高,很多问题依然滞留。罗宾斯说过:“制定良好的计划常常因为管理人员没有适当的组织机构予以支持而落空。[2]”如果不改变这种责任主体不明确,执行上无人问津、无源、无根的状态,农村体育的开展仍将维持在自发、无序、零星的初级状态。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精神生活要求的提高,体育健身的深入人心,农村体育基层组织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二、农村体育基层组织建设乏力的原因
(一)管理主体不明确、管理权限受限
在我国,农村体育活动组织的主要执行机构是农民体育协会,同时,还存着十几个监管体育的部门,比如,妇联、文化站、教育、民政等。在这样的大环境,我国农村基层体育组织建设就面临着一个“无人管理”、“多头管理”的局面,导致当下越权监管,交叉职责不清,责任落实含糊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形成无人管理的局面,使着农村体育基层组织的管理工作很难开展下去。
(二)组织建设投入多,回报少
农村体育事业是一项公益性的事业,它的公益性就决定了农村体育事业的“绝对支出”,但开展农村体育工作需要一定的人、财、物等资源做保障,就目前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看,基层政府的经费有限,需要投入的方面太多,分摊到体育方面的投入就更显不足了。
(三)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硬性的控制手段
在以经济建设为重心的市场条件下,农村基层政府的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在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等方面,而对于投入大、见效慢的体育公益事业则受到了冷落。另一方面,在农村体育工作中还缺少一些硬性的控制标准和奖励措施。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两个法律文件来强化我国的体育管理体制,然而综观这两个文件缺乏明确的违规惩处细则,从而导致部分地方政府不会积极主动的去建设和健全农村基层体育组织。
三、面向“十二五”,农村基层体育组织发展的途径
(一)改革现行的农村体育管理体制,鼓励群众性社会体育组织的建设
首先在体育局下要设立一个子系统,专门负责农村体育事业的规划,增加具有体育管理经验和经历的人员编制,提高其工作力度和能力。其次要尽快建成农村基层的县(市、区)、镇(乡)、村三级体育管理网络机构,使国家的行政组织延伸到乡镇一级的文化站,并在行政编制上予以保证。
另一方面,政府要鼓励群众性社会体育组织的建设,加大这些组织的影响力,鼓励农民参加社会体育组织和各种体育协会,发展农民会员,培养农村体育骨干。
(二)广开门路,建立多元化的经费筹集体制
发达国家农村体育的发展经验证明,农村体育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在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由此各级政府必须引起重视,加大投入,以保证农村基层体育组织管理的正常运行。但是单靠政府的财政拨款犹如杯水车薪,所以应广开门路,采取“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的原则,建立多元化的经费筹集体制。
(三)加强对农村基层体育组织工作的检查和考核力度
首先,要在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中,增加体育统计指标的数量,如人均体育场地的面积、体育人口的比例、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等,来增加体育事业在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中的比重。其次,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完善的目标责任制。深入乡镇检查督促工作,举办体育法规和体育知识培训班。
(四)加强对农村体育组织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
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士和热心人士的支持和参与,要定期举办体育培训班,为农村培养体育骨干。在招考大学生“村官”时,可以考虑优先录取一批具有体育工作经验或者具备一定体育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大学毕业生,从事“村官”工作,会对农村体育工作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五)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的农村体育活动
农村体育管理工作中最直观的是农村体育活动,建设富有本地文化气息的体育活动,能够凝聚人心,推动精神文明的建设。乡镇可以结合本地民俗及留守居民的生活习性,开展农民乐于参与、具有本地特色的健身活动。
(六)加强农村基层体育组织与其他部门间的横向联系
农村基层体育管理机构的建设中,可以借鉴其他横向部门成功的经验和体制,形成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发展局面。比如可以借鉴嫁接目前农村文化管理机构的经验和体制,形成以“文”促体、以“文”带体、文体一家的农村体育工作新局面[3]。
參考文献:
[1]郑文海.乡镇社会体育组织及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6.17(6):62-66.
[2]郭朝阳.管理学(中国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65.
[3]马永明.江苏农村基层体育组织运行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9.30(5):59-63.
摘要农村体育基层组织是实现农村体育工作目标的关键。本文结合当下农村体育基层组织改革势在必行的趋势,对农村基层体育组织建设乏力的原因进行了阐述,提出了面向“十二五”,我国农村体育基层组织改革的思路及措施。
关键词基层组织改革
一、农村体育基层组织改革势在必行
农村体育的基层组织主要是指县级体育组织、乡镇体育组织和村级体育组织,它是实现农村体育工作目标的关键,为组织和实施农村体育计划的有力的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十二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扶助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村应当发挥村民委员会、基层文化体育组织的作用,开展适合农村特点的体育活动。”根据郑文海2006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部分农村地区43%的乡镇没有具体分管体育事业的机构和人员;71%的乡镇没有社会体育指导员;高达69%的乡镇下属村委会没有负责农村体育的干部。[1]”显然,农村体育组织建设近些年来没有质的提高,很多问题依然滞留。罗宾斯说过:“制定良好的计划常常因为管理人员没有适当的组织机构予以支持而落空。[2]”如果不改变这种责任主体不明确,执行上无人问津、无源、无根的状态,农村体育的开展仍将维持在自发、无序、零星的初级状态。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精神生活要求的提高,体育健身的深入人心,农村体育基层组织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二、农村体育基层组织建设乏力的原因
(一)管理主体不明确、管理权限受限
在我国,农村体育活动组织的主要执行机构是农民体育协会,同时,还存着十几个监管体育的部门,比如,妇联、文化站、教育、民政等。在这样的大环境,我国农村基层体育组织建设就面临着一个“无人管理”、“多头管理”的局面,导致当下越权监管,交叉职责不清,责任落实含糊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形成无人管理的局面,使着农村体育基层组织的管理工作很难开展下去。
(二)组织建设投入多,回报少
农村体育事业是一项公益性的事业,它的公益性就决定了农村体育事业的“绝对支出”,但开展农村体育工作需要一定的人、财、物等资源做保障,就目前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看,基层政府的经费有限,需要投入的方面太多,分摊到体育方面的投入就更显不足了。
(三)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硬性的控制手段
在以经济建设为重心的市场条件下,农村基层政府的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在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等方面,而对于投入大、见效慢的体育公益事业则受到了冷落。另一方面,在农村体育工作中还缺少一些硬性的控制标准和奖励措施。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两个法律文件来强化我国的体育管理体制,然而综观这两个文件缺乏明确的违规惩处细则,从而导致部分地方政府不会积极主动的去建设和健全农村基层体育组织。
三、面向“十二五”,农村基层体育组织发展的途径
(一)改革现行的农村体育管理体制,鼓励群众性社会体育组织的建设
首先在体育局下要设立一个子系统,专门负责农村体育事业的规划,增加具有体育管理经验和经历的人员编制,提高其工作力度和能力。其次要尽快建成农村基层的县(市、区)、镇(乡)、村三级体育管理网络机构,使国家的行政组织延伸到乡镇一级的文化站,并在行政编制上予以保证。
另一方面,政府要鼓励群众性社会体育组织的建设,加大这些组织的影响力,鼓励农民参加社会体育组织和各种体育协会,发展农民会员,培养农村体育骨干。
(二)广开门路,建立多元化的经费筹集体制
发达国家农村体育的发展经验证明,农村体育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在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由此各级政府必须引起重视,加大投入,以保证农村基层体育组织管理的正常运行。但是单靠政府的财政拨款犹如杯水车薪,所以应广开门路,采取“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的原则,建立多元化的经费筹集体制。
(三)加强对农村基层体育组织工作的检查和考核力度
首先,要在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中,增加体育统计指标的数量,如人均体育场地的面积、体育人口的比例、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等,来增加体育事业在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中的比重。其次,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完善的目标责任制。深入乡镇检查督促工作,举办体育法规和体育知识培训班。
(四)加强对农村体育组织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
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士和热心人士的支持和参与,要定期举办体育培训班,为农村培养体育骨干。在招考大学生“村官”时,可以考虑优先录取一批具有体育工作经验或者具备一定体育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大学毕业生,从事“村官”工作,会对农村体育工作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五)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的农村体育活动
农村体育管理工作中最直观的是农村体育活动,建设富有本地文化气息的体育活动,能够凝聚人心,推动精神文明的建设。乡镇可以结合本地民俗及留守居民的生活习性,开展农民乐于参与、具有本地特色的健身活动。
(六)加强农村基层体育组织与其他部门间的横向联系
农村基层体育管理机构的建设中,可以借鉴其他横向部门成功的经验和体制,形成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发展局面。比如可以借鉴嫁接目前农村文化管理机构的经验和体制,形成以“文”促体、以“文”带体、文体一家的农村体育工作新局面[3]。
參考文献:
[1]郑文海.乡镇社会体育组织及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6.17(6):62-66.
[2]郭朝阳.管理学(中国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65.
[3]马永明.江苏农村基层体育组织运行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9.30(5):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