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音乐课堂上恰当运用多媒体,可以使音乐教学活动更具开放性、互动性和创造性。它能使抽象变得直观,呆板变得更生动,使沉闷的课堂变得更活跃,使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
关键词:音乐教学;多媒体技术;审美能力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所说:“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新课程标准也指出:音乐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注意。利用多媒体设计生动、新颖的动画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授唱歌课《春天来到了》时,在学生进教室时就播放歌曲的范唱作为背景音乐,同时多媒体播放春天的一些景象。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学生看到了碧绿的田野、烂漫的山花、快乐的小鸟、飞舞的蜜蜂,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仿佛置身其间,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
《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蒙古族风格的少儿歌曲,由于学生没人或极少有人去过蒙古,所以利用“超级解霸”软件,把有关蒙古大草原、那达慕盛会等风光录入硬盘,再配上二胡独奏曲《赛马》。然后点击鼠标,放映画面,一望无际的草原景色呈现在学生眼前,强大的视觉效果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仿佛正骑马扬鞭奔驰在茫茫大草原上,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二、运用多媒体促进思维发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多媒体信息技术所创设的有声有形的音乐意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力。
在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笔者用多媒体放映伏尔加河流域的风光,同时用优美的语言解说:“伏尔加河流域自然风光秀丽,资源丰富,两岸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那里建立起美好的家园,创造了深厚的俄罗斯文化,现在他们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在过去沙皇统制下的俄国人民又是怎样生活的呢·”接着出示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船夫》,由此引发学生联想和想象。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很容易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构建起审美的形象,产生愉悦的情感。如冼星海的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八乐章《保卫黄河》和第九乐章《怒吼吧!黄河》最为深入人心,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成功地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潮和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念。在放映演唱录像中,黄河的背景,乐队的伴奏,合唱队齐唱、合唱、轮唱和伴奏很有感染力,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了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
三、运用多媒体增强课时容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多媒体辅助处理大量信息改变了传统音乐教学中板书较多、形式单一、学生学得被动且枯燥的局面。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既节省了课堂板书的时间,又避免了注意力的分散。
在教学歌曲《国旗,国旗多美丽》时,笔者首先精心设计了课件:把开国大典、国庆阅兵、奥运会上升中国国旗、香港、澳门回归、学校星期一升旗仪式等相关的录像资料都放进了课件。上课时,笔者只需轻轻点击鼠标,教学内容便逐个展示出来,学生观看了一组组激动人心的画面,情不自禁地唱出了对国旗的热爱,唱出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通过巧妙地运用多媒体,使教学的密度得到了加强,教学的效果得到了提高。
欣赏教学中,学生需要对作品进行完整的欣赏,也需要分段聆听,个别段落甚至需要反复聆听,加深印象。但是教学上配备的磁带却没有分段欣赏的便利条件。电脑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剪辑,使以前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效果更佳。
《鸭子拌嘴》的乐曲发展顺序是出发—到池塘—拌嘴—回家。在欣赏前,分四次将四个乐段分别命名录制,播放时点击哪个乐段,就会播放哪个乐段。还可以设定成循环播放,反复聆听,便于在欣赏时加深印象,对作品更深入地理解。
在欣赏《丰收锣鼓》第一乐段主题时,第一遍播放采用原速,学生听完后说表现的是人们敲锣打鼓、喜庆丰收的欢腾场面。第二遍放慢了速度,学生听后发现,欢快、喜庆的情绪没有了,乐曲变得面目全非。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速度与音乐情绪之间的重要关系。
时代的发展,使得音乐教学条件、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作为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要善于利用音乐的教学规律,将多媒体更广泛地应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上,让学生的想象、表现、创造等素质都进一步提高,从而全面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音乐教学;多媒体技术;审美能力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所说:“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新课程标准也指出:音乐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注意。利用多媒体设计生动、新颖的动画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授唱歌课《春天来到了》时,在学生进教室时就播放歌曲的范唱作为背景音乐,同时多媒体播放春天的一些景象。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学生看到了碧绿的田野、烂漫的山花、快乐的小鸟、飞舞的蜜蜂,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仿佛置身其间,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
《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蒙古族风格的少儿歌曲,由于学生没人或极少有人去过蒙古,所以利用“超级解霸”软件,把有关蒙古大草原、那达慕盛会等风光录入硬盘,再配上二胡独奏曲《赛马》。然后点击鼠标,放映画面,一望无际的草原景色呈现在学生眼前,强大的视觉效果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仿佛正骑马扬鞭奔驰在茫茫大草原上,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二、运用多媒体促进思维发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多媒体信息技术所创设的有声有形的音乐意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力。
在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笔者用多媒体放映伏尔加河流域的风光,同时用优美的语言解说:“伏尔加河流域自然风光秀丽,资源丰富,两岸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那里建立起美好的家园,创造了深厚的俄罗斯文化,现在他们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在过去沙皇统制下的俄国人民又是怎样生活的呢·”接着出示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船夫》,由此引发学生联想和想象。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很容易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构建起审美的形象,产生愉悦的情感。如冼星海的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八乐章《保卫黄河》和第九乐章《怒吼吧!黄河》最为深入人心,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成功地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潮和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念。在放映演唱录像中,黄河的背景,乐队的伴奏,合唱队齐唱、合唱、轮唱和伴奏很有感染力,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了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
三、运用多媒体增强课时容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多媒体辅助处理大量信息改变了传统音乐教学中板书较多、形式单一、学生学得被动且枯燥的局面。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既节省了课堂板书的时间,又避免了注意力的分散。
在教学歌曲《国旗,国旗多美丽》时,笔者首先精心设计了课件:把开国大典、国庆阅兵、奥运会上升中国国旗、香港、澳门回归、学校星期一升旗仪式等相关的录像资料都放进了课件。上课时,笔者只需轻轻点击鼠标,教学内容便逐个展示出来,学生观看了一组组激动人心的画面,情不自禁地唱出了对国旗的热爱,唱出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通过巧妙地运用多媒体,使教学的密度得到了加强,教学的效果得到了提高。
欣赏教学中,学生需要对作品进行完整的欣赏,也需要分段聆听,个别段落甚至需要反复聆听,加深印象。但是教学上配备的磁带却没有分段欣赏的便利条件。电脑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剪辑,使以前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效果更佳。
《鸭子拌嘴》的乐曲发展顺序是出发—到池塘—拌嘴—回家。在欣赏前,分四次将四个乐段分别命名录制,播放时点击哪个乐段,就会播放哪个乐段。还可以设定成循环播放,反复聆听,便于在欣赏时加深印象,对作品更深入地理解。
在欣赏《丰收锣鼓》第一乐段主题时,第一遍播放采用原速,学生听完后说表现的是人们敲锣打鼓、喜庆丰收的欢腾场面。第二遍放慢了速度,学生听后发现,欢快、喜庆的情绪没有了,乐曲变得面目全非。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速度与音乐情绪之间的重要关系。
时代的发展,使得音乐教学条件、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作为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要善于利用音乐的教学规律,将多媒体更广泛地应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上,让学生的想象、表现、创造等素质都进一步提高,从而全面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