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才情”教学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cheng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中学生已接受十年左右的汉语文学熏陶和奠基教育,大多具备了一定的语文“才情”基础,他们最需要的是这种“才情”的提升,“才情”的个性优化,以及“才情”的不断创新与更新,从而摆脱庸常、狭隘与幼稚,为语文素质的跨越式发展开道辟路。
  关键词:语文才情 个性优化 创新
  
  一、给语文“才情”以时代生命
  
  语言文学,总是最典型地沉淀着一个民族深厚的心理习性、人伦习性和社会习性,于是传统习性印记着民族渊源的“语文才情”。改革开放并加入WTO的当今中国,经济、科技日益全球化,中西文化和思想正在比照中剧烈磨合与交融。中国传统思维重人伦纲常,诗礼传家,温良谦恭,但轻自然法则,乐道安分守己;西方思维则重视揭示事物“为什么”的奥秘,“为求知而从事学术”。中国传统思维经验多于逻辑推理;西方人则抽象思维发达,假设推理大胆,乐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中国传统多一元化思维,有利于政令一统,却常常异己难容;西方则允许多种思想并存,能多角度解剖事物与现象。我们当知:真正的创新要以全人类为范围,真正的艺术没有国界,语言文学作为崇尚创新的艺术,当然应该有许多全人类共同认可的艺术水准和审美水准。直面时代,聆听风雨,将全人类的思想和文化精华优化起来为我所用,在弘扬本民族思想文化传统优势的同时,积极学习西方理性的、抽象的、多维的创新思维方式,在中西合璧中谋求超越和新生。
  
  二、为语文“才情”优化奠精神之基
  
  作为人类自身制造的反映人类思想、价值、生存意义的思想文化、审美意识之人文精神,从来就是深刻烙印于各民族语言文学之中的,汉语文学尤其如此。语文教育本应就是关注社会、荡涤灵魂、洗礼人生的人学教育。
  1.教学生用健康的人生观对待生活,思考文学。爱祖国,爱人类未来,爱生活,爱他人也爱自己。在文学熏陶中伟岸理想,坚强意志,充沛激情,净化道德。品泰戈尔诗则懂得“艺术即建造真与美的人格”,读东坡词则贵贱贫富不改豁达乐观,学鲁迅则刚正不阿负起社会责任。
  2.教学生在心态、情态的健康调控中舒展才志。给心灵以自由,多些舒畅愉悦感;给方法以利发现、研究,多些新奇创造感;给成绩以彰扬,多些成功自勉感;让教与学心理互换,多些师生忧乐共鸣感。阅读中,文之心,师之心,生之心,心心相印;写作中,人之情,景之情,事之情,情情相通。
  3.教学生多情感万物,慧眼看世界,诗意度春秋。懂得花木有情,虫鸟能歌,像德国海德格尔梦想的那样“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让内心世界与外部生活和谐灵动。在通达事理、明辨是非中提高人际关系理解力,用思想支配眼睛去观察事物,去发展好奇天性。用多情兼激情去收获人生感慨,收获人间真爱。
  
  三、重悟性创新个性化,让语文智商出类拔萃
  
  社会越文明,越需要独立思考,越需要个性,因为个性既繁荣物质又丰富精神。于是市场选择和热爱个性,教育越来越强调面向市场,深入个性。高于一般吸收和认识意义上的“悟性”,是一种包括灵感又大于灵感的心灵升华的“内化”境界,是人的认识在某些作用力下产生的新的有序思维结构,或深化有序思维结构而产生的飞跃。它最能激励人们“自我求成”的高层需要,它是个性优越化的突出表现。多“悟性”的学生最善于学好语文,其境界往往胜人一筹。“悟性”包括透悟、醒悟、顿悟、再悟、悔悟等多种多样。“学贵心悟,守旧无功”,“诗道亦在妙悟”。语文阅读教学要有“悟性”,就是要通过文学获得语感,能解微言,辨疑似,察隐境,识讽喻,从而准确析文论事。写作教学更需要“悟性”,悟性越多创新越多,个性越鲜明生动。近几年中考“话题作文”,倡导的就是独立思考意义上的悟性创新,包括立意、文体、取材、结构、语言表达的全面自悟自得,目的是希望唤起语文学习与语文教育要崇尚理性的透悟,心灵的舒展,视界的敞亮,在悟彻人间百态、世间万物中“赞美崇高,鞭笞丑恶”,从而用七彩的个性繁荣七彩的语言文学。
  
  四、让表情达意展示“才情”锋芒
  
  语文“才情”最终要通过表达展示给人看,爱因斯坦说得好:“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很大程度取决于语言。”从个性发展看,语言素质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包括思维的流畅性、多向性、深刻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对学生创造力发展,对学生人格、道德的完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把思维品质与语言表达熔为一炉来训练。语文教师要做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的艺术示范,教学语言能思绪激扬,语汇形象,文采荡漾,解人观象既抵达深心又追逼苍穹。要尽量设计多种语文活动让学生主动说写,如课内的,感一句名言,评一首歌曲,释一首诗词等,课外的如“模拟记者招待会”“话题辩论赛”,让思维与表达碰撞出智慧之光。句型表达要知难而进,学会长句、短句交糅,整句、散句齐驱。改写、仿写、缩写、扩写、续写要新意不穷。重视炼字炼句的深刻简约。对表达中直陈、婉曲、幽默等多方式及比喻、夸张、象征、反复等修辞要巧妙运用,多训练那些寻常语言艺术化和力破常规的思维转换表达方略,如一话多说、一情多表、一果多究,在多尝试、多储备中娴熟表达的精当与策略。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作为一名当代化学教师如果能够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机能,并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且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 化学 教学    下面我结合高中化学教材中《电解电镀》一节课的教学过程谈谈多媒体教学法的应用。  提问
期刊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生物课改教材中探究性学习的体会。    一、创设探究情境,培养探究能力    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要勇于探索,敢于质疑,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怎样让学生在学习中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是探究性学习过程的核心。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调动学生达到最佳学习生物的状态。  1、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期刊
内容摘要:新一轮基础英语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认真学习、正确的理解和贯彻课程改革的精神,搞好教学、编好教材、做好教研工作,是当前中小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新的课程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需要大家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同时,要从现实出发,努力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实现科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英语 新课程 发展观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期刊
任何时势的变迁,都是有进无已的。办教育的,就要按着时势而进行……我们讲活的教育,就要本着世界潮流的趋向,朝着最新最活的方面去做。”“新课改”成了教育改革的前沿用语,每一次教改浪潮都离不开课堂教学改革这一主旋律,都以唤起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为依托。这是新世纪教育改革的必然走向,也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对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   面对新课改浪潮的发展,追求课堂的生动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认识三原色,不同的红色,并通过各种具有民间喜庆特色的物品,及以红色为主的美术作品的展示,使学生感受和认识红色特有的美感,增强对色彩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红色的画产生的热烈、喜庆的艺术效果。  应会:以红色为主要颜色绘制一幅以红色为主的画,表达自己的情感。  2、隐形的内容与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色彩美有初步的感
期刊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音乐课堂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朋友似的师生关系代替了师道尊严、合作探究互动代替了教师一手操办学生被动接受……活泼民主的课堂气氛随之产生了。而考试评价呢也不再似过去,由老师指定曲目让学生唱完,再给个不高于90分也不低于60分的成绩就算了事了。现在的考试评价重视以学生为本,体现了人文精神、注重了学生的情感态度、自主探究、合作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门带有一定综合性的艺术
期刊
邓小平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日新月异、科技高速发展的国际形势下这更是成为了我们谋求发展的不二真理。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是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到人类社会众多领域的崭新纪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法、教育教学模式是深化教育改革,发展学校教育的必由之路。因此,要适应时代要求,必须树立与现代教育实践和发展相匹配的现代教育教育意识,包括现代教学意识、媒体效益意识、系统教
期刊
为了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适应今天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通过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更新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把新的理念带进课堂,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     一、如何在备课中体现新的理念     1.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素材。   由于教材编写具有时代性,限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根据那个年代学生的条件及当时社会对各方面人才需要的要求不同,教材编写的内容及要求只符合一定时期的使用。
期刊
内容摘要:“体验”是指在实践中认识事物;亲身经历体验生活。它是指主体借助经验运用直觉,通过感悟来理解外物时所感受到的心灵震颤。体验性作文教学,就是在教学中积极创造现实的情境,使学生真切体验教学的内容,根据实际的写作要求把握写作要点,培养学生实际的操作技能,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 作文 尝试    新的课程理念给作文教学带来新的挑战。如何让学生写出文质兼美、富有个性、具有创意表达
期刊
生物新课程标准在理念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提出了四个任务: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现有的生物教师提出了挑战,要完成这些任务,教师角色必须转变。     一、教师将由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引导者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这种定位,形象地肯定了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功能,但它忽视了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有思维、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