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过去的一些情景总是时不时冒出来,让我陷入回忆。
是什么时候开始长大的呢?我竟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
好像长大是一夜之间的事。
一
我开始练钢琴是因为一个很幼稚的理由。
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那时,有位同学的家长很爱表现自己的孩子,经常向家长们普及学乐器的好处,搬出了中考加分、高考加分等一众理由。那时,家长们显然对中高考认识不够清楚,受到怂恿,又觉得学乐器似乎可以“高人一等”,于是纷纷报名。
我至今记得买琴时的情景。
那时家里没有太多钱,而一架钢琴可以算是家里最贵的物件了。买的时候各种价钱的钢琴都有,爸妈疼爱我,买了那家店里最贵的那架。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那架钢琴的价钱:一万八千元。这个价钱对当时的我来说绝对算天文数字,于是我立志好好练琴。
那架钢琴很大,我家的房子没有电梯,全靠几个彪形大汉扛上五楼。楼道很窄,折腾了很久这架琴才被运上楼,如今仍完好地待在我家里。最后终于把琴抬进房间时,其中一位师傅忍不住边擦汗边对我说:“孩子呀,钢琴扛上来不容易,你可得好好练。”这句话一直到现在我都记得。
我练钢琴时一路优哉游哉地跟在别人后面练,弹得绝对不算出色,可是我很高兴。我弹钢琴真的是因为兴趣,虽然没什么天赋,也没得过什么奖项,但是弹钢琴这件事在我心里一直是很温暖的回忆。
后来,因为中考的压力,我很长时间没有弹琴。
很久之后的我再次弹奏时,惊异地发现指法竟没有生疏,音阶自然流淌出来,就像以前一样。
那时我才知道,小时候留下的烙印是会伴随一生的。
二
学钢琴之前,我其实练过一段时间小提琴,但是时间很短。据说,我练小提琴很有天赋,可惜不知为什么终止了。
我总是这样,喜欢的东西很多,也尝试了很多,坚持下来的却很少。但只要经历过就好,它们都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喜欢的书籍和歌曲会成为性格的一部分,喜欢的体育项目多年后仍有些功底,着迷的电影也许有一天会重温。它们就像在我的身体里暂时沉睡,等待某个契机醒来,然后在我的生命中爆发。
热爱过,总会留下印记,悄然藏在我的身体里。
三
最近人们很喜欢“得失心”这个词。我应该是一个得失心很重的孩子,从小就被认为“想得多”。
我第一次被认为“想得多”是在小学语文课上。我的作文“惊艳”了当时的语文老师,获得了期末考试全年级最高分。老师叫我到讲台前朗读作文,当时还评价说:“这位同学想得很多,写得很好,一般学生是不会这么敏感,想得这么多的……”我当时就蒙了:我才上小学,怎么会想得多,怎么会敏感?
从那以后,这个评价就一直跟随着我,我也逐渐接受了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变得“争强好胜”。与其说争强好胜,不如说我比其他同学提前意识到学习和成绩的重要性。
说到学习,必须提到一位女同学,姑且叫她“马尾辫”吧。
我和马尾辫是一类人,都很早认识到成绩的重要性,同样争强好胜。所以我们都不喜欢对方,我们在每一科上都展开了“分数争夺战”,所有考试无一例外。我会因为某次考试她比我多得了0.5分而焦虑,她会因为我某次的胜利而铆足了劲儿。十一二岁的我们就是那么幼稚,却留下了有些好笑的回忆。
突然有一天,马尾辫不见了,据说是去了寄宿学校。
从此我再也没见过她。
后来,我还和许多人展开过“分数争夺战”,对手越来越强,战斗越来越残酷,我却再也没见过如马尾辫那样和我一样幼稚、好笑的对手。
我很想念她,也想念那段时光。
渐渐地,随着这些大大小小的“战斗”,我长大了。
长大总会伴随过去记忆的消逝,我们也总会改变。就像我再也没对谁表现出像对马尾辫那样直接的“敌意”,可是其他人在我脑海里已经忘得七七八八了,唯独马尾辫,我记得清清楚楚。
尾 声
我愛那些琐碎的记忆,也爱我未曾长大的幼稚。
所有的这一切,我喜欢过的,讨厌过的,我爱过的,正在爱的,它们拼凑成现在的我。
行走在过去与未来之间,我长大了。
绪嘉盈,一个喜欢听音乐、弹钢琴、写作的女生,似乎很文艺吧?但她的理想是做个“理科女”,探究宇宙和生命的奥秘,与理性和严谨为友!十四岁之前,她的生活有舞蹈、钢琴为伴,也有《我的老师》等作品记录成长中“重要的他人”;十四岁后,有一本一本的习题集,有无数次的“小懊恼”,也有成功的喜悦,如多次作文获奖。愿她未来以笔为琴,以勤为路,谱写梦想之歌!
———家长
她是一个执着、坚忍、乐观的人,总是选择以坚忍的态度面对困难,以昂扬的精神笑对明天。她的勇气、敏感让她从生活的点滴处积累灵感,厚积薄发。她的身体里蕴含了巨大的能量,让她在不平坦的路上勇往直前。
———同学雷童
她有很多奇思妙想,在日常生活中总有丰富的想象,这让她的文字流畅有趣,鲜活热烈。她崇尚洒脱,这种精神也流淌在她的文字里,让她的文字读起来酣畅淋漓。
———同学石博宇
她是一个热爱思考、热爱生活的人。她将她的思考、对生活的感悟和想象交织在一起,形成灵动的文字,创造了属于她的文字世界。她的语言富有感染力,读她的文章,能渐渐进入她的心灵世界。
———同学张帆
是什么时候开始长大的呢?我竟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
好像长大是一夜之间的事。
一
我开始练钢琴是因为一个很幼稚的理由。
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那时,有位同学的家长很爱表现自己的孩子,经常向家长们普及学乐器的好处,搬出了中考加分、高考加分等一众理由。那时,家长们显然对中高考认识不够清楚,受到怂恿,又觉得学乐器似乎可以“高人一等”,于是纷纷报名。
我至今记得买琴时的情景。
那时家里没有太多钱,而一架钢琴可以算是家里最贵的物件了。买的时候各种价钱的钢琴都有,爸妈疼爱我,买了那家店里最贵的那架。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那架钢琴的价钱:一万八千元。这个价钱对当时的我来说绝对算天文数字,于是我立志好好练琴。
那架钢琴很大,我家的房子没有电梯,全靠几个彪形大汉扛上五楼。楼道很窄,折腾了很久这架琴才被运上楼,如今仍完好地待在我家里。最后终于把琴抬进房间时,其中一位师傅忍不住边擦汗边对我说:“孩子呀,钢琴扛上来不容易,你可得好好练。”这句话一直到现在我都记得。
我练钢琴时一路优哉游哉地跟在别人后面练,弹得绝对不算出色,可是我很高兴。我弹钢琴真的是因为兴趣,虽然没什么天赋,也没得过什么奖项,但是弹钢琴这件事在我心里一直是很温暖的回忆。
后来,因为中考的压力,我很长时间没有弹琴。
很久之后的我再次弹奏时,惊异地发现指法竟没有生疏,音阶自然流淌出来,就像以前一样。
那时我才知道,小时候留下的烙印是会伴随一生的。
二
学钢琴之前,我其实练过一段时间小提琴,但是时间很短。据说,我练小提琴很有天赋,可惜不知为什么终止了。
我总是这样,喜欢的东西很多,也尝试了很多,坚持下来的却很少。但只要经历过就好,它们都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喜欢的书籍和歌曲会成为性格的一部分,喜欢的体育项目多年后仍有些功底,着迷的电影也许有一天会重温。它们就像在我的身体里暂时沉睡,等待某个契机醒来,然后在我的生命中爆发。
热爱过,总会留下印记,悄然藏在我的身体里。
三
最近人们很喜欢“得失心”这个词。我应该是一个得失心很重的孩子,从小就被认为“想得多”。
我第一次被认为“想得多”是在小学语文课上。我的作文“惊艳”了当时的语文老师,获得了期末考试全年级最高分。老师叫我到讲台前朗读作文,当时还评价说:“这位同学想得很多,写得很好,一般学生是不会这么敏感,想得这么多的……”我当时就蒙了:我才上小学,怎么会想得多,怎么会敏感?
从那以后,这个评价就一直跟随着我,我也逐渐接受了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变得“争强好胜”。与其说争强好胜,不如说我比其他同学提前意识到学习和成绩的重要性。
说到学习,必须提到一位女同学,姑且叫她“马尾辫”吧。
我和马尾辫是一类人,都很早认识到成绩的重要性,同样争强好胜。所以我们都不喜欢对方,我们在每一科上都展开了“分数争夺战”,所有考试无一例外。我会因为某次考试她比我多得了0.5分而焦虑,她会因为我某次的胜利而铆足了劲儿。十一二岁的我们就是那么幼稚,却留下了有些好笑的回忆。
突然有一天,马尾辫不见了,据说是去了寄宿学校。
从此我再也没见过她。
后来,我还和许多人展开过“分数争夺战”,对手越来越强,战斗越来越残酷,我却再也没见过如马尾辫那样和我一样幼稚、好笑的对手。
我很想念她,也想念那段时光。
渐渐地,随着这些大大小小的“战斗”,我长大了。
长大总会伴随过去记忆的消逝,我们也总会改变。就像我再也没对谁表现出像对马尾辫那样直接的“敌意”,可是其他人在我脑海里已经忘得七七八八了,唯独马尾辫,我记得清清楚楚。
尾 声
我愛那些琐碎的记忆,也爱我未曾长大的幼稚。
所有的这一切,我喜欢过的,讨厌过的,我爱过的,正在爱的,它们拼凑成现在的我。
行走在过去与未来之间,我长大了。
我看绪嘉盈
绪嘉盈,一个喜欢听音乐、弹钢琴、写作的女生,似乎很文艺吧?但她的理想是做个“理科女”,探究宇宙和生命的奥秘,与理性和严谨为友!十四岁之前,她的生活有舞蹈、钢琴为伴,也有《我的老师》等作品记录成长中“重要的他人”;十四岁后,有一本一本的习题集,有无数次的“小懊恼”,也有成功的喜悦,如多次作文获奖。愿她未来以笔为琴,以勤为路,谱写梦想之歌!
———家长
她是一个执着、坚忍、乐观的人,总是选择以坚忍的态度面对困难,以昂扬的精神笑对明天。她的勇气、敏感让她从生活的点滴处积累灵感,厚积薄发。她的身体里蕴含了巨大的能量,让她在不平坦的路上勇往直前。
———同学雷童
她有很多奇思妙想,在日常生活中总有丰富的想象,这让她的文字流畅有趣,鲜活热烈。她崇尚洒脱,这种精神也流淌在她的文字里,让她的文字读起来酣畅淋漓。
———同学石博宇
她是一个热爱思考、热爱生活的人。她将她的思考、对生活的感悟和想象交织在一起,形成灵动的文字,创造了属于她的文字世界。她的语言富有感染力,读她的文章,能渐渐进入她的心灵世界。
———同学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