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通讯之星:戴自真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zhang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戴自真,河北省沧州一中高二学生,爱好看书、写作、听歌、看电影、画画、发呆……她认为,看书和写作是极其幸福的事,尤其是看合胃口的书,写忠于内心的句子。写作是为了记录那些曾经闪现或涌动的细小而饱满的心情,给自己留下最真实的痕迹。她渴望远离喧嚣,寻一个自由的角落,听歌、读书、养植物、浇灌自己,自娱自乐到终老。
其他文献
古人云:“国富则民强,民强则国盛,国盛则民安,民安则天下太平。”其中之意便是说国力强大必将使人民受益。而所谓强盛大国,既是人民生长的沃土,更是人民生存发展的依托。  何为强盛大国?其中一点便是有一定的国际话语权,能维护民族利益与人民尊严。如此,这个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有国家的有力依托,人方有尊严可言。百余年前的神州大地饱受列强欺凌,土地被瓜分,人民被奴役。那时,国人被蔑称为“东亚病夫”,
我们往往买来一大堆商品,结果发现没有自己需要的。我们总是在“需要”与“想要”之间权衡,常常是想要的太多,真正需要的很少。如何权衡“需要”与“想要”,成了每个人生活中的一大问题。  “需要”满足人心中最基本的需求,是生活稳固的根基。“一箪食,一瓢饮”是每个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离开了它,孔夫子也无法说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话。如今,随着社会发展,满足衣食的基本需求已不再是难事,人们的需要从物质层面
又下雪了,雪花和着雨丝飞扬在浩渺的东湖上空,飘落在傍水而立的磨山之巅。我第一次登紫金山时也是这样的天气,当时母亲在幽林掩映的紫霞湖畔等着我。  那是我第一次长时间离开爷爷奶奶,离开熟悉又热闹的华北农家大院,来到多雨潮湿的南京,来到父母身边,心中充满不安、不快。爸爸长期出差,基本不在家;妈妈工作无比繁忙,每天清早匆匆吃完早餐后急忙将我送到学校,我常常在夜里12点以后半睡半醒间听见她回家的脚步声。我曾
儒家文化教导我们,人生是有意义的,它的意义在于同时存在于外部与内部世界的稳定。所谓无事生非的人,便是试图或者已经在打破一些稳定秩序的人。  对于一种秩序的突破,不应该是没有理由的。我们常常把这种突破看成无理的、富有攻击性的可笑行为,殊不知,那里有更庞然的精神意义。奥伊肯说:“在精神问题上,任何否定和不满的背后都有着一种肯定和追求。”无事生非的人总是难以妥协。“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英雄是产生于秩序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  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
穹顶渐渐不再澄明,从天空中落下一片片雾絮,缓缓地堆积,之后忽地朝四方沿着穹盖滑落,将城市包裹在阴沉沉的暮色里。  我从窗口转身,想要打开屋里的灯。按下开关,屋里却还是暗的。我急忙去看电闸,没问题,又奔到窗前:远方的街灯还亮着,但小区已整个浸泡在沉寂的昏暗中了。  我从抽屉里取出一根蜡烛,划亮一根火柴点上,从那一点焦黑的烛芯中忽地迸发出无限的光明。我想到了那个用蜡烛来填满房间的故事,不禁笑了。  正
一场白雪,一杆花枪,告诉了我们他的名字;  一场恩怨,一封休书,讲述了他的传奇;  他没有青史留名的荣耀,只有令人心动的故事……  ———题记  秋风瑟瑟,婉转的箫声划破夜空,如泣如诉。当年的八百里水泊早已干涸,只留下震撼天地的豪气。  他的一生,注定是一场悲剧。  很难相信,原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豹子头”林冲竟会被逼上梁山。  刚开始,1998年央视版的《水浒传》着重表现了他光鲜的职业、幸福和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面孔”是全球热播纪录片里充满家国情怀的杜甫,是用中医药造福人类荣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是医务工作者厚重防护服下疲惫的笑脸,是快递小哥在寂静街巷里传送温暖的双手……也是用各种方式共同形塑“中国面孔”的你和我。  走过2020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
孔子认为,“固穷”是君子,而小人“穷斯滥矣”,这其实就是在面对困境的时候,是否坚持自我、坚持节操的一种选择。  何为困境?困境是一个人在某方面处于受现实制约的境地。对此,我们不妨参考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孔子提出的穷,更多地指的是精神上的困境,正如题目所给出的事例,表面上看这个困境是说没有食物,实则是孔子的思想、理念不被认同的困境。  再看所谓的“固穷”,其实也是因人而异的。伯夷、叔齐因
“勇”在中華传统文化中无处不在,如“夫战,勇气也”“勇者不惧”,它已经成了一种民族精神。无论什么年代什么环境,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勇气是分不开的。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到处有勇者的存在,特别是在抵御外侮的战场上。鸦片战争中,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三位总兵临危不惧,身先士卒,壮烈殉国;甲午战争中,邓世昌、林永升、黄建勋、林履中四位管带誓死不降,与舰同沉;抗日战争中,无数中国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