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中的地下世界意象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fan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软科幻与硬科幻的分野入手,主要分析软科幻中的两大世界观背景设定之一——地下世界的文学内涵,并与另一设定:星空宇宙进行对比,从地下世界中带有的危机叙事,地下世界蕴含的文明阴面的象征意义,以及先锋科幻文学下地下世界作为人类文明试验场的载体作用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展现了科幻文学中几个主要的地下世界设定偏向及其代表的含义。
  【关键词】科幻文学;地下世界;危机叙事;文明阴面;文明进化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0-0016-02
  在人类眼中,天空因其广袤无垠而浩大壮阔,因而,天空、宇宙、未知的时间和空间向来是科幻小说创作中的重要元素。然而,就像硬币都有两面,镜子都会映射出倒影,与广袤的宇宙相对应的,人们脚下的土地则因其神秘、厚重也成了科幻小说作家青睐的对象。
  值得注意的是,科幻作品中有关宇宙和星空的元素多与探索、进取、殖民、扩张等激进的词汇相关。而科幻作品中关于地下世界的描写往往与避难、开发、保守这样现实消极的元素相关。因而,如果说人们仰望星空时追求的是理想化的未来,那么,当人类关于未来的视角转向地下的时候,则多了一些现实主义、功利主义和消极务实思想的味道。
  一、危机与囚禁——人类文明的避难所
  危机叙事是科幻小说的母题,这种危机可细分为理论技术危机、社会危机、文化危机等。其中,理论技术危机多为硬科幻作品中常用的母题,旨在探讨科学技术的边界及其可能会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作家在描绘这类危机时,多采用悲观主义。但在面临社会、文化危机时,科幻作家则不约而同地选择转向地下作为文明度过危机的办法,而这种逃避式的解决方法,天然与囚禁这一主题相关联。
  刘慈欣的《三体》构建了一个极大的世界观,但底色却是冷酷的,人类在面临未知的星空中即将到来的打击时,又重新走了一遍几千年的进化史,当人类得知三体文明即将入侵地球时,内部世界的分化导致出现了一段很长时间的危机纪元,人类在地上的世界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气候变化,核战争使地上环境已不适合人类生存,因而人类选择了向地下发展。
  在地下世界中,城市变成了一座地下森林。一棵棵参天大树成了支撑整个地下世界的支柱,也成了各类建筑悬挂的基柱。地下世界的天空是从一万米高空拍摄的图像,然后投影到地下世界的顶部而成的全息画面。这样的描述同时也有其现实意义,特别是当现在地球环境日益恶化,资源日益减少而人口又不断扩张的情况下,与其进行外星移民,不如更深层次地对地球进行内部挖潜,如果未来能在地下不同深度创建城市和文明,那毫无疑问将大大延长人类生存的年限。
  地下世界在科幻作品中一直以人类文明避难所的形象出现,而这样一种“避难所”使得人类原有的社会结构被瓦解重构,原有资源配置被重分,头顶的天空变为了黑沉的地壳,人类文明在转向地下的同时,不仅成为地上气候变化、外星入侵等因素的囚禁之物,更完成了一种自身对自身的囚禁。在科幻电影《十二猴子》中,由于地球遭遇疫疾袭击,人类文明无法在地上生存,在这种情况下,地球文明转向地下发展。地下世界被改造成了一所巨大的监狱,每个人浸泡在生命营养液中以期渡过这段危机纪元。在《黑客帝国》中,整个锡安帝国和所谓先知都是囚禁人类的工具,这一点与《十二猴子》对地下世界的设定是相通的。与其相对的,当人类在创作关于宇宙文明,航空航天的科幻作品时,其底色则是完全相反的,这类作品如《星球大战》《银河帝国》等电影、小说都与星际殖民、扩张、人类自由意志的无限扩大有关,而这样的设定在描写地下世界时是很少的。
  二、文明的阴面——软科幻中的地下世界
  相对于地上世界和星际文明而言,地下世界有着一种文明阴面的意义,对于软科幻作品而言,地下世界所代表的文明的阴面,承载着人类社会层面上不为人所知的隐晦历史,在软科幻作品对地下世界的书写中,有着较为明显的“新历史主义”倾向,即将人类历史看作可被文学化叙事代替的非客观存在,科幻作家利用地下世界这一载体,将历史与文学结合在了一起。
  软科幻作品中,利用地下世界这一载体,作家可用来展现人类文明中社会、人性层面的阴面部分,地下世界这一元素天然带有神秘、不可言说的色彩,这与软科幻作品中追求的挖掘人类集体“潜意识”的诉求不谋而合。韩松的《末班地铁》中,将现实的地下世界与时间上的过去式——二战期间结合起来,全篇通过描写地下世界及其相关的联想来处处暗示外星文明的入侵,并夹杂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以及人类集体潜意识中对地下世界神秘感的恐惧与好奇。文明被塑造完成之后,在地上阳光下被普照的部分是按照设计者的思想与意图构建的宏伟大厦,但文明大厦在地下的部分,从建成的那一瞬间开始,便成了文明的阴面,也就不再符合设计者最初的构想,甚至会完全背道而驰了,但也正是这阴面才成了整座文明大厦赖以屹立的地基。
  雨果奖获奖作家郝景芳作品《北京折叠》则更直白地利用地下世界这一概念将文明的阴面展现了出来,社会中隐形的阶层划分,利用地上与地下,能沐浴阳光、享受白昼的富裕阶层与只能忍受阴暗、但渴求光明的贫困阶层的对立从现实中的隐性,利用科技发展带来的空间上的“折叠”赤裸裸地展现了出来。现实世界中的阶层固化,被驱逐的“底层人口”都生活在这样一种沐浴在阳光下的“地下世界”之中,现实社会中也存在诸如地下出租屋,半地下出租屋这样的居住环境,在韩国电影《寄生虫》中,导演描绘了社会底层的一家三口、富豪家地窖中苟延残喘的两夫妻,同时运用了蟑螂、洪水这样的外部比对来凸显着现实社会、现实文明中阶级固化所带来的种种阴面。
  三、地下鐵——先锋科幻中文明进化载体——
  以韩松小说为例   前文中所提到的中国科幻作家韩松的作品中,较多地运用到了地下铁这一载体来表现自己的主张,韩松的科幻作品追求猎奇的形式实验。因而在这一部分的论述中,将以韩松小说为主要对象,论述地下铁这一在科幻小说的地下世界描写中常用的意象,是如何承担起文明进化载体的任务的。
  软科幻偏重于探讨科技发展对人类世界和文明的影响,其作品中往往更注重对社会和人性的剖析,也更加猎奇。在软科幻中,地下世界是一个蛮荒的时代,其唯一一个交通工具——地铁在很多软科幻作品中化身为了在这样一个荒蛮时代中,承载文明进化的载体。
  韩松的作品《天堂没有地下铁》,灾难的降临使地下世界成为规避侵害的避难所,但这种“避难”是以“隔绝”为代价交换而来的,这种“隔绝”有三大内涵,其一是生理上的隔绝;其二是空间上的隔绝;其三是历史上的隔绝。
  在生理上,地下生活环境不见天日,使得人类完全丧失了视觉,而进化出了用脑电波进行交流的特性,同时,人类的生理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皮肤变得褶皱,逐渐“兽化”,进化与返祖式的退化同时进行,向人们展示着这样一个道理:“进化”一词具有两面性,不是所有的进化都代表向更高层次进发,有时候向过往回溯的“返祖式”退化也是“进化”的一种,在以生存为第一要义的情境下,一切适应环境的变化都是“进化”。
  在空间上,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一直在追求她坚信正确的“进化”方向——寻找到“天堂”,而这个所谓的“天堂”即是地上世界,在地下避难所这样一个背景设定下,整个世界观由日常经验下的三维空间:地下—地面—天空,被压缩为了二维空间:地下—天堂(日常经验下的地面世界)。
  在历史层面上,小说将物理上的隔绝同精神上隔绝统一了起来,当人类进入地下避难所时,付出的代价不仅是日常经验上的,也包括对过往历史的完全抛弃,甚至连标志着文明诞生的“火”都不会使用了,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将历史清零的背景设定,才为作者在小说中天马行空地进行“人类文明进化实验”提供了前提,才使得小说中各类种族、文明给人一种强烈的“非人”感。
  地下世界的隔绝将人类文明变成了一张白纸,这张白纸与过往历史唯一相关联的只有“地下铁”这一元素。在不断沿着地下铁隧道前行的过程中,小说通过主人公视角为读者展示了各类怪异的文明进化方向,它们的产生、兴起、消亡都与地下铁这一唯一承载着人类过往历史的元件相关,因而,地下铁又成了联系人类文明进化的关键元素,一头连着历史,一头连着未来,一头是地下世界,另一头的终点则是“天堂”——地上世界,这就是韩松带有浓厚先锋文学色彩的科幻作品中,地下铁承载人类文明进步,成为人类文明进化实验场,先锋文学形式实验场的重要功能。
  四、结语
  微观的粒子世界,宏观的多维宇宙,三维的现实世界,这三者是科幻作品进行创作所涉及的大背景。而在三维的现实世界中,关于地下世界的畅想,文学化表达,严谨的科学论证等等不同方式的文学、影视作品有很多。地下世界所代表的内容与科幻作品中星空等意象所代表的内容有截然对立的一面,也有相似的地方,它们共同成为科幻作品创作的两大场域和背景,有着广阔的创作和想象空间。
  参考文献:
  [1]彭玲玲.“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J].中国科技奖励,2012,(12).
  [2]詹姆逊.科幻文学的批评与建构[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
  [3]姜振宇.科幻“软硬之分”的形成及其在中国的影响和局限[J].中国文学批评,2019,(10).
  [4]王逢振.外国科幻论文精选[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5]雷碧乐.第三空间视域下的科幻小说[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9,(02).
  [6]王羽萌.“历史”与“末日”——刘慈欣《三体》的叙述模式[J].大众文艺,2018,(24).
  [7]吴岩.论中国科幻小说中的想象[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8,(12).
  [8]詹玲.技术文明视角下的启蒙重審——谈韩松科幻小说[J].中国文学批评,2019,(04).
其他文献
【摘要】 肘阁、抬阁作为一种集戏曲戏剧、舞蹈、杂技、音乐、美术等为一体的民间综合艺术形式,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文化韵味浓厚亲切。在表演特征、艺术功能、社会价值等方面,多角度、多层面地展现出了中国地方民俗舞蹈文化的魅力以及社会民间生活中文化怡情抒怀的生活追求。时下,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导下的文化强国以及文化自信的新时代思想观念中,安徽民俗舞蹈肘阁、抬阁也需要保留固有的审美理念及表演形式外,在新时代的社会
期刊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客家人从外地涌入深圳,形成了深圳客家移民家庭。由于脱离了客家文化的母胎,深圳客家移民家庭的后代面临着严峻的客家方言传承问题。深圳客家移民后代缺失方言的语言学习环境,缺乏客家方言学习途径。同时,他们又受到客家方言认同感削弱和父母方言传承意识淡薄的影响,以至于他们基本无法熟练掌握客家方言。客家方言是古汉语的活化石,与六朝音韵相合,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面对客家方言在深圳移民家
期刊
【摘要】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教育水平也随之提高,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也让英语学科越来越受重视,特别是英语文学内容翻译。全球化让西方文化逐步融入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多的英语文学作品也随之产生,这些作品附加的优秀文学价值对我国社会文化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因此,本文将对英语内容翻译中的美学价值和艺术特性相关内容做重点研究,并且对这些作品中的美学价值和艺术表现形式进行简要的讨论。 
期刊
【摘要】 广西的合浦港在汉代时曾经非常繁荣和辉煌,是早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和研究价值,而合浦汉墓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目前国内保存较好的大型墓葬群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挖掘墓葬已达1200余座,多样的墓葬形制和各种随葬器物为研究墓主族属提供了可靠的物证资料。本文以广西合浦汉朝出土的陶屋为研究对象,对陶屋的由来及其修建风格进行研究,来阐释汉朝陶屋所表现的文化和当
期刊
【摘要】 论文摘要作为期刊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期刊论文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重要概括作用,同时也对论文检索,发表有着重大意义。本研究从2015-2010年影响因子较高的国际SSCI语言学期刊和国内CSSCI语言学期刊中共选取200篇论文摘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标注,Antconc软件统计频率和卡方检验的研究方法,从语步数量和语步分布频率分析其语步结构构成。结果显示,国际语言学期刊摘要语步更加完
期刊
【摘要】迟子建《白雪乌鸦》以“白雪”“乌鸦”两个意象为题,作品中用大量笔墨进行意象描绘。用“白雪”意象书写自然,“乌鸦”意象表述人性。透过“白雪”“乌鸦”两个意象可以了解作家的文学创作方式,进而发掘书写疫情的文学作品在当代文学中所体现的前沿文化。  关键词】迟子建;白雪;乌鸦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0-0004-0
期刊
【摘要】 中国诗歌语言精练、情感丰富,深受民众喜爱。诗人善用意象抒发情感。然而,诗中“意象”的英译往往因两种文化间的不对等或文化空缺,影响原文意境的表达效果。本文以元代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两个英译本为例,对比分析了译者在翻译意象时应对文化空缺现象下的方法。研究表明,翻译诗歌时,译者应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在传递原诗情感的基础上,针对中英之间的文化空缺现象,对原诗的形式、内容、意象等进行合理取舍。
期刊
【摘要】 本文研究影响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几个主观因素以及相关依据。威廉·布莱克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以他的作品《天真的预言》第一节译本为例,单独从主观因素的角度分析这一诗歌第一节的翻译策略及其背后的主观依据。本文针对这些译本进行历时和共时研究,在分析该节诗的多个主要译本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理论并发现:宏观上这些译本从文化角度出发分别采取了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中观上是译者们对诗歌形式和词汇意象
期刊
【摘要】两晋时期,大量佛教典籍被翻译成汉语,佛教在中国掀起了一场巨大的思想文化变革。直到隋唐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儒释道三足鼎立的局面。佛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影响也渗透着方方面面,为我国戏曲的艺术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和表现手法,创造出了如《南柯记》等充满传奇色彩以及浪漫主义思想的作品。本文主要对《南柯记》中有关于佛教思想的部分做一个探讨论述。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小说《飘》在很多人眼中,是一部描写女主人公思嘉的生活和爱情经历,讲述她与几位男主人公的爱情纠葛的世界经典名著。然而,运用后殖民理论分析时,《飘》却是一部不折不扣反映殖民主义思想对建国不久的美国在国家、个人和种族等各层面伤害的现实主义作品。小说中的殖民主义思想如何深刻地伤害着美国的各个层面将会在本文中得到剖析和解读。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飘》;种族歧视  【中图分类号】I71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