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数学有点冷
9月份听课60节(涉及各个学科),感觉数学是所有学科中最冷的。之所以说是冷,是因为数学和其他学科相比,教科书上的材料不是大多数学生所喜欢的;很多数学教师通过大量练习和不停讲解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不少数学教师的脸上鲜有微笑……严密的思维、枯燥的计算使很多学生(尤其女生)讨厌数学。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的第一步是数学成绩的两极分化。数学课大多冷冰冰的,是因为教师没有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
数学有点冷,这是全球性的共同难题。比如近年的热门新闻:英国教育部因本国学生数学思维与能力同比落后,竟然使出“昏招”:死记硬背+重复练习+频繁考试。显然,英国同行怀着美好的目的,走错了方向。
二、数学是温暖的,是有温度的
在当今时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的正确做法应该是:让数学变得更加讨人喜欢,以内在动力为基础追求教学实效。
数学是温暖的,数学是有温度的。
“有温度的数学”,是更有人情味地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内驱力,同时让学生获得不错的学习效益。更进一步,数学学习中感染人心的温度,也将孵化出一批又一批热爱数学之美,长于数学思维,乐于数学创造的未来人才。
“有温度的数学”拒绝急功近利。必须让孩子能够静下来去思考,去触摸,默默靠近数学的本质。
我们每一个数学老师,目标都是一致的:希望孩子们爱上数学,用独特的方式去体验、学习数学,并很好地以数学融入生活、感知世界。
“有温度的数学”,说明数学不仅仅是概念、公式、符号、图形、结论,也不仅仅是抽象、深奥、晦涩;还有实践、故事、想象、画面、文化和无限的可能,还有具体、形象、有趣等。打开思维的翅膀,遨游于数学的海洋,学生这样学习才不枯燥。如学习“有理数乘方”,当介绍乘方的结果是“幂”时,许多学生对新名词“幂”感到陌生。曾经有位教师是这样说的:“幂”就是大明星“杨幂”的“幂”。当时学生感到很新奇。教师继续介绍:“幂”原指盖东西的布巾。乘方就是数上加上标,就像在数上盖了一个头巾。“幂”在现实中又有升级的意思,正契合指数级数字快速增长。明星杨幂之所以取名“杨幂”,是因为杨幂的爸爸和妈妈都姓杨,到她那儿就是3个姓杨的,是杨的3次幂,所以后来改名为“杨幂”。短短不到2分钟时间的介绍,使得学生对乘方的学习兴趣盎然,效果明显。学生学到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多的是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数学文化。
“有温度的数学”,说明数学不仅仅是考试,也不仅仅是做题目。每一道数学问题,都是一次非凡的挑战,一场思维的博弈,更是一场品格的锻造。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探疑析疑的思维训练中,学生的探究精神应能自然生长。如在学完“二次根式”后,教师一般都是通过大量的题目训练学生。笔者却是引导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探究:猜想三次根式、四次根式、五次根式,乃至n次根式如何定义?分别有什么性质?这些完全和中考不搭界的问题,却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主动的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学生不仅分别得出了三次根式、四次根式、五次根式,乃至n次根式的定义和性质,而且优秀学生发现偶次根式的定义与性质完全和二次根式的定义与性质类似,奇次根式的定义与性质完全和三次根式的定义与性质类似。这种积极主动的数学学习让学生远离世俗的“考试”,让学生走进数学,更加热爱数学,从而感受到“数学的温度”。
三、做一个“有温度”的数学教师
“有温度的数学”,要求我们做一个“有温度”的数学教师。
首先,“有温度”的数学教师应该面带微笑,精神饱满,语言生动、流畅、有激情(抑扬顿挫,有适当的停顿和重音等),以自己的精气神感染学生,使学生提起学习数学的精气神。
其次,“有温度”的数学教师注重对学生即时的激励性评价。即时的激励性评价不是简单的“很好”“很棒”等,而是指向明确,能直接触及学生心灵的话语。如“你的思维很敏捷”“你的思路清晰”“你口头表达能力很强”“你的方法最简单”“通过努力,你进步最大”等。尤其是一些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表扬,其作用尤为强大。积极评价(激励性评价)的目的是要触动学生发自内心的潜意识里的自信,激发学生自发的竞争意识。每个人都希望被人认可、被人信任、被人关怀。通过积极评价,学生感受到的是老师的信任与关怀、教师和教育的温暖。
第三,“有温度”的数学教师能准确评价自己的学生,并能给予最适切的个性化学习支持。课堂是为每一个学生而设计的。因为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
第四,“有温度”的数学教师更关注课程资源的整合、学习方式的改变、课堂实施手段的优化。
第五,“有溫度”的数学教师会想尽办法让数学课堂趣动多一些、生活味浓一些,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学生自然而然便爱上了数学教师,同时爱上了数学。
第六,“有温度”的数学教师善于“学材再建构”,根据学习任务,对各种显性学材(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静态的、可视的学习材料。如课程标准、课本、教学指导用书、练习册、习题集、试卷、教具、教学环境等)和隐性学材(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会发生变化的、动态的、隐蔽的学习材料。如学生的学习经验、学习态度,教师的教学情感、教学经验,师生关系等)进行主动加工重构,从而实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
数学的温暖,是因为有许多“有温度”的数学教师创造出了“有温度的数学”。数学课堂拥有了暖暖的温度,才能使得学生愿意走进课堂、走进数学。
(作者为江苏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海门市海南中学校长)
9月份听课60节(涉及各个学科),感觉数学是所有学科中最冷的。之所以说是冷,是因为数学和其他学科相比,教科书上的材料不是大多数学生所喜欢的;很多数学教师通过大量练习和不停讲解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不少数学教师的脸上鲜有微笑……严密的思维、枯燥的计算使很多学生(尤其女生)讨厌数学。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的第一步是数学成绩的两极分化。数学课大多冷冰冰的,是因为教师没有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
数学有点冷,这是全球性的共同难题。比如近年的热门新闻:英国教育部因本国学生数学思维与能力同比落后,竟然使出“昏招”:死记硬背+重复练习+频繁考试。显然,英国同行怀着美好的目的,走错了方向。
二、数学是温暖的,是有温度的
在当今时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的正确做法应该是:让数学变得更加讨人喜欢,以内在动力为基础追求教学实效。
数学是温暖的,数学是有温度的。
“有温度的数学”,是更有人情味地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内驱力,同时让学生获得不错的学习效益。更进一步,数学学习中感染人心的温度,也将孵化出一批又一批热爱数学之美,长于数学思维,乐于数学创造的未来人才。
“有温度的数学”拒绝急功近利。必须让孩子能够静下来去思考,去触摸,默默靠近数学的本质。
我们每一个数学老师,目标都是一致的:希望孩子们爱上数学,用独特的方式去体验、学习数学,并很好地以数学融入生活、感知世界。
“有温度的数学”,说明数学不仅仅是概念、公式、符号、图形、结论,也不仅仅是抽象、深奥、晦涩;还有实践、故事、想象、画面、文化和无限的可能,还有具体、形象、有趣等。打开思维的翅膀,遨游于数学的海洋,学生这样学习才不枯燥。如学习“有理数乘方”,当介绍乘方的结果是“幂”时,许多学生对新名词“幂”感到陌生。曾经有位教师是这样说的:“幂”就是大明星“杨幂”的“幂”。当时学生感到很新奇。教师继续介绍:“幂”原指盖东西的布巾。乘方就是数上加上标,就像在数上盖了一个头巾。“幂”在现实中又有升级的意思,正契合指数级数字快速增长。明星杨幂之所以取名“杨幂”,是因为杨幂的爸爸和妈妈都姓杨,到她那儿就是3个姓杨的,是杨的3次幂,所以后来改名为“杨幂”。短短不到2分钟时间的介绍,使得学生对乘方的学习兴趣盎然,效果明显。学生学到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多的是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数学文化。
“有温度的数学”,说明数学不仅仅是考试,也不仅仅是做题目。每一道数学问题,都是一次非凡的挑战,一场思维的博弈,更是一场品格的锻造。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探疑析疑的思维训练中,学生的探究精神应能自然生长。如在学完“二次根式”后,教师一般都是通过大量的题目训练学生。笔者却是引导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探究:猜想三次根式、四次根式、五次根式,乃至n次根式如何定义?分别有什么性质?这些完全和中考不搭界的问题,却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主动的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学生不仅分别得出了三次根式、四次根式、五次根式,乃至n次根式的定义和性质,而且优秀学生发现偶次根式的定义与性质完全和二次根式的定义与性质类似,奇次根式的定义与性质完全和三次根式的定义与性质类似。这种积极主动的数学学习让学生远离世俗的“考试”,让学生走进数学,更加热爱数学,从而感受到“数学的温度”。
三、做一个“有温度”的数学教师
“有温度的数学”,要求我们做一个“有温度”的数学教师。
首先,“有温度”的数学教师应该面带微笑,精神饱满,语言生动、流畅、有激情(抑扬顿挫,有适当的停顿和重音等),以自己的精气神感染学生,使学生提起学习数学的精气神。
其次,“有温度”的数学教师注重对学生即时的激励性评价。即时的激励性评价不是简单的“很好”“很棒”等,而是指向明确,能直接触及学生心灵的话语。如“你的思维很敏捷”“你的思路清晰”“你口头表达能力很强”“你的方法最简单”“通过努力,你进步最大”等。尤其是一些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表扬,其作用尤为强大。积极评价(激励性评价)的目的是要触动学生发自内心的潜意识里的自信,激发学生自发的竞争意识。每个人都希望被人认可、被人信任、被人关怀。通过积极评价,学生感受到的是老师的信任与关怀、教师和教育的温暖。
第三,“有温度”的数学教师能准确评价自己的学生,并能给予最适切的个性化学习支持。课堂是为每一个学生而设计的。因为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
第四,“有温度”的数学教师更关注课程资源的整合、学习方式的改变、课堂实施手段的优化。
第五,“有溫度”的数学教师会想尽办法让数学课堂趣动多一些、生活味浓一些,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学生自然而然便爱上了数学教师,同时爱上了数学。
第六,“有温度”的数学教师善于“学材再建构”,根据学习任务,对各种显性学材(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静态的、可视的学习材料。如课程标准、课本、教学指导用书、练习册、习题集、试卷、教具、教学环境等)和隐性学材(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会发生变化的、动态的、隐蔽的学习材料。如学生的学习经验、学习态度,教师的教学情感、教学经验,师生关系等)进行主动加工重构,从而实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
数学的温暖,是因为有许多“有温度”的数学教师创造出了“有温度的数学”。数学课堂拥有了暖暖的温度,才能使得学生愿意走进课堂、走进数学。
(作者为江苏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海门市海南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