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课程思政改革的背景下,发挥高职创新创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守好这段渠,是落实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是增强学校办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更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迫切要求,有效挖掘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中的爱国精神、劳动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诚信精神等,采用重塑课程目标、革新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评价等方式有效融入,更好地实现创新创业课程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课程思政;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的育人功能,强调高校要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每一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推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创业课程作是高职院校以教授创业知识为基础,以锻炼创业能力为关键,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公共必修课,包括创业基础、高职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就业指导等多门课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课程,深化创新创业课程改革,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政教育融入创新创业课程的必要性
(一)落实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面临着内容滞后、方法单一、师资紧缺等问题,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两张皮”,为此国家强调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个学科都要肩负起立德树人的任务。创新创业作为新时代国家提倡的激发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重要举措,在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方面有推动意义,在高职院校中推行创新创业,能够完善打通理论与实践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构建起立德树人的教育体系。
(二)增强学校办学质量的途径
“打铁还需自身硬”,培养肩负起实现中国梦历史使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要学校自身提高办学质量,注重内涵发展,不断提升内涵改革。高校不仅要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还需要在思政教育的全面融入中下功夫,培养出国家社会需要的人才,也为高校走出创新发展之路奠定基础。
(三)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
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被家庭、学校保护得太好,沉醉于书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古训直到现在发挥着影响力。推动学生走出象牙塔,关注社会与时事,主动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创新创业课程在学校与社会中架起了一座桥,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创业知识,树立创新创业的意识。
二、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指出要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创新创业课程要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有效引导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深入挖掘本课程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创新创业课程的育人功能。
(一)爱国精神与社会责任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创新创业课程中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生不仅要了解国家当前的创新創业政策,还需要了解行业、产业的发展现状,敏锐地从中发现行业产业存在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是从社会热点与痛点、民生热点中发掘民众所需,将民众社会需求与责任担当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小我”与“大我”相结合,为国家强盛出力,为社会发展努力,为人民幸福奋斗。
(二)辛勤劳动与爱岗敬业精神
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价值的源泉,在创新创业课程中劳动教育是一以贯之的,学生结合专业,动手开展实践,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继承中华民族辛勤劳动、爱岗敬业、勤劳奉献的优良传统。
(三)团结协作与艰苦奋斗精神
创新创业课程中许多任务单打独斗是无法完成的,要求采用团队的形式、发挥团队力量来完成,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人际交往能力,形成团队意识,此外创客比赛与项目的培育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这要求学生具备艰苦奋斗的精神,谱写自己的青春之歌。
(四)诚实守信与遵纪守法精神
诚信是企业和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守法是经营和做人的道德底线。创新创业课程教给学生创业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在创业过程中不管是市场调查、客户需求调查、企业运行与管理等都需要遵守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职业道德与行业精神,完善创业人格,做到诚信经营、守法经营。
三、思政教育融入高职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内容的路径
(一)重塑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素质目标等三维目标,课堂上教师更多关注前面二维目标,素质目标往往被忽视。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素质目标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确职业理想、职业态度和就业观、创业观,培育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善于合作的职业操守,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成为能够报效祖国的高素质劳动者。
(二)革新课程内容
创新创业课程主要包括创业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建立、就业的政策形势的了解以及能力的提高等。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紧密对接学生,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共鸣,实现育人目标。具体而言,有效利用建立的创新创业课程思政资源库,梳理出扎根偏远贫困地区带领乡民脱贫致富的创业典型案例,结合课程中“创新创业精神”“创业团队”等章节引导学生爱国、爱乡,艰苦奋斗,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又比如在讲述创业环境与营商环境时,可以考虑将时事热点导入,通过中美贸易战等事件引导学生在创业中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核心技术的掌握等,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与综合国力。
(三)改革教学方法
方法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在创新创业课程中,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学目标、教学理念的实现,应改变传统的理论讲述的方法,针对教学内容,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案例分析、角色模拟、小组汇报等形式组织教学,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互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较好。采用情境教学法,依托自编实训手册,以情境、任务为导向,设置具体的情境与任务,学生自由发挥,有效完成创业项目书等任务。依托学校构建的云课程平台,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与线下一起协同发力,打破课堂限制,持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四)创新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为教师提供反思教学、完善教学提供依据。在创新创业课程中,教学评价不应仅仅局限于学生获得的考试分数多少、创业是否成功等,还应该强化价值观的引领、能力的培养等。为此,有效利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让专业教师、思政教师、平台数据等参与到评价中来,依托创业大赛的评判标准,对学生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组建师资团队
教师是课程教学落到实处的关键,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组建一支理论知识扎实、专业能力过硬、政治素养较高的师资团队,需要创新创业教师主动联系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召开经验交流分享会,专业教师从专业领域、思政教师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分别针对创新创业教育提出自己的看法,深入开展探讨与研究,形成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协同育人机制。
综上可知,只有不断寻求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通之策,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入创新创业课程内容中,才能够更充分地发挥高职创新创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开创课程思政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明进,李晓东.课程思政视域下应用型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4):87-89.
[2]魏晓阳,刘芳芳,胡斌.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学元素探索与模块建设分析[J].绿色科技,2019(23):15-16.
[3]王晓莉.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6):98-100.
[4]张净雯,周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新通信,2018,20(16):184.
作者简介:
张兴华(1983—),男,湖南省益阳市,汉,硕士,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讲师,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课题编号:18C1345
课题名称:课程思政视域下思政教育融入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路径研究
课题类别:2018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
关键词:课程思政;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的育人功能,强调高校要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每一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推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创业课程作是高职院校以教授创业知识为基础,以锻炼创业能力为关键,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公共必修课,包括创业基础、高职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就业指导等多门课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课程,深化创新创业课程改革,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政教育融入创新创业课程的必要性
(一)落实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面临着内容滞后、方法单一、师资紧缺等问题,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两张皮”,为此国家强调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个学科都要肩负起立德树人的任务。创新创业作为新时代国家提倡的激发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重要举措,在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方面有推动意义,在高职院校中推行创新创业,能够完善打通理论与实践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构建起立德树人的教育体系。
(二)增强学校办学质量的途径
“打铁还需自身硬”,培养肩负起实现中国梦历史使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要学校自身提高办学质量,注重内涵发展,不断提升内涵改革。高校不仅要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还需要在思政教育的全面融入中下功夫,培养出国家社会需要的人才,也为高校走出创新发展之路奠定基础。
(三)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
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被家庭、学校保护得太好,沉醉于书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古训直到现在发挥着影响力。推动学生走出象牙塔,关注社会与时事,主动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创新创业课程在学校与社会中架起了一座桥,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创业知识,树立创新创业的意识。
二、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指出要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创新创业课程要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有效引导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深入挖掘本课程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创新创业课程的育人功能。
(一)爱国精神与社会责任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创新创业课程中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生不仅要了解国家当前的创新創业政策,还需要了解行业、产业的发展现状,敏锐地从中发现行业产业存在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是从社会热点与痛点、民生热点中发掘民众所需,将民众社会需求与责任担当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小我”与“大我”相结合,为国家强盛出力,为社会发展努力,为人民幸福奋斗。
(二)辛勤劳动与爱岗敬业精神
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价值的源泉,在创新创业课程中劳动教育是一以贯之的,学生结合专业,动手开展实践,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继承中华民族辛勤劳动、爱岗敬业、勤劳奉献的优良传统。
(三)团结协作与艰苦奋斗精神
创新创业课程中许多任务单打独斗是无法完成的,要求采用团队的形式、发挥团队力量来完成,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人际交往能力,形成团队意识,此外创客比赛与项目的培育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这要求学生具备艰苦奋斗的精神,谱写自己的青春之歌。
(四)诚实守信与遵纪守法精神
诚信是企业和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守法是经营和做人的道德底线。创新创业课程教给学生创业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在创业过程中不管是市场调查、客户需求调查、企业运行与管理等都需要遵守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职业道德与行业精神,完善创业人格,做到诚信经营、守法经营。
三、思政教育融入高职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内容的路径
(一)重塑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素质目标等三维目标,课堂上教师更多关注前面二维目标,素质目标往往被忽视。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素质目标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确职业理想、职业态度和就业观、创业观,培育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善于合作的职业操守,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成为能够报效祖国的高素质劳动者。
(二)革新课程内容
创新创业课程主要包括创业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建立、就业的政策形势的了解以及能力的提高等。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紧密对接学生,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共鸣,实现育人目标。具体而言,有效利用建立的创新创业课程思政资源库,梳理出扎根偏远贫困地区带领乡民脱贫致富的创业典型案例,结合课程中“创新创业精神”“创业团队”等章节引导学生爱国、爱乡,艰苦奋斗,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又比如在讲述创业环境与营商环境时,可以考虑将时事热点导入,通过中美贸易战等事件引导学生在创业中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核心技术的掌握等,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与综合国力。
(三)改革教学方法
方法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在创新创业课程中,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学目标、教学理念的实现,应改变传统的理论讲述的方法,针对教学内容,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案例分析、角色模拟、小组汇报等形式组织教学,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互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较好。采用情境教学法,依托自编实训手册,以情境、任务为导向,设置具体的情境与任务,学生自由发挥,有效完成创业项目书等任务。依托学校构建的云课程平台,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与线下一起协同发力,打破课堂限制,持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四)创新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为教师提供反思教学、完善教学提供依据。在创新创业课程中,教学评价不应仅仅局限于学生获得的考试分数多少、创业是否成功等,还应该强化价值观的引领、能力的培养等。为此,有效利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让专业教师、思政教师、平台数据等参与到评价中来,依托创业大赛的评判标准,对学生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组建师资团队
教师是课程教学落到实处的关键,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组建一支理论知识扎实、专业能力过硬、政治素养较高的师资团队,需要创新创业教师主动联系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召开经验交流分享会,专业教师从专业领域、思政教师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分别针对创新创业教育提出自己的看法,深入开展探讨与研究,形成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协同育人机制。
综上可知,只有不断寻求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通之策,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入创新创业课程内容中,才能够更充分地发挥高职创新创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开创课程思政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明进,李晓东.课程思政视域下应用型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4):87-89.
[2]魏晓阳,刘芳芳,胡斌.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学元素探索与模块建设分析[J].绿色科技,2019(23):15-16.
[3]王晓莉.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6):98-100.
[4]张净雯,周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新通信,2018,20(16):184.
作者简介:
张兴华(1983—),男,湖南省益阳市,汉,硕士,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讲师,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课题编号:18C1345
课题名称:课程思政视域下思政教育融入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路径研究
课题类别:2018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