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体现在专业课中的教学中,是以德立道,以道助德,这在今天全球化的背景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当代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有特别的意义,它对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是不可或缺的。
本次讨论试图在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必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课教学中渗透难点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专业课教学中的渗透路径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路径建议。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课;目标设定;渗透路径
一、问题的提出:
如果说整个人类世界的文明是自然与人这两个分子构成的话,那么影响人的行为主体就是正式制度(法律、规章制度等)和非正式制度(文化、道德、价值观等)。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如果能保持一致性,那么,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将会降低。从这个视角出发,对高校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他们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思想觉悟和品德修养,培养远大的理想、创新精神,培育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素养,对学生个人的健康发展、对整个社会低成本运转、特别是对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的中国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我校是经济管理类高校,70%的学生就业去向是定位在金融部门。商业行为的伦理性最终取决于商业行为的商业决策制定者的行为选择。商科院校的学生是商业活动的后备军,其道德发展水平和价值观不仅影响自身的职业生涯,而且还将引领社会商业伦理方向。
二、利用专业课在学生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觉得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和专业课无关。但是,笔者认为,仅仅靠思政课或思修课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不够的,必须还要有专业课的介入。美国当代德育学家T. Likona曾明确提醒人们要认识各门学科教学对道德教育的意义。他认为,各科教学对道德教育来说是一个“沉睡的巨人“,具有很大的潜力,不利用各科教学进行价值观教育与道德教育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1.专业课的潜力。一般而言,大学生在校期间专业课的学习时间较长,通常需要花三至四年时间来逐步完成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能够通过长期点滴积累巩固培育成果。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程体系中专业课占比大于基础课程,利用专业课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较为广阔的阵地。专业课程的开设在一段时间内较为稳定,其载体资源丰富,核心价值观培育素材众多。专业课程常常伴随相应的实验、实习,能够为践行核心价值观提供平台。因此,专业课开辟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园地具有巨大潜力。
2.核心价值观反作用于专业课程学习。在专业课中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有利于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而且不断内化的核心价值观将反作用于专业课教学。核心价值观中“爱国”精神的培养能够提升大学生民族自豪感,培育学生肩负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责任意识,形成学习专业知识的内部驱动力。“敬业”意识的养成,可以滋养大学生的职业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认知需求和兴趣。“诚信”品质的培育不只是杜绝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过程中不弄虚作假、不剽窃抄袭、不挂羊头卖狗肉的有力法宝,也是大学生将来立足于社会,承担社会角色,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的思想精神基石。马克思曾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指人必然处于各种社会关系中,学生之间关系以及师生关系是大学生面对的基本社会关系,在处理这些关系的过程中“友善”是前提条件,更是处理复杂社会关系的目标和方向。大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有利于学生更加客观设定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友善。
3.利用专业课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度高、影响力大。从接受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对思想体系、对价值观的接受,往往受制于所接受素材的相关性、真实性、以及接受方式的自然性等影响。研究表明,利用专业课培育学生的核心价值,其传播方式是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自然作用的,这符合接受心理学中的自然法则。
三、专业课教学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可能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呈现道德、伦理、价值观的素材隐性强显性弱。
2.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核心价值观是隐含于教材中的,显性度在很多时候是比较低的。这给授课教师的核心价值培育目标设计带来难度。作为教师,要努力开发出隐含在教材中的涉及到核心价值的内容。这需要教师充分挖掘专业课教学中的价值因素。特别是在案例教学时,我认为是能够找到价值培育的素材的。这是因为,管理者的所有决策都包含着价值观的因素,或者说都体现他的或他所代表的组织的价值观在。同时,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强调个人价值观,更要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可以从历史、社会和伦理学的角度研究每门课的发展,例如,在案例教学中,可以要求同学回答这个案例的伦理主题是什么。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可以增强伦理意识追求价值是专业课教学活动的内在驱动力,知识技能的传授也可以成为价值观教育的载体。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专业课教学中的价值因素,使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形成品格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从时间分配上,教师不容易把握。存在着专业课教学和核心价值培育的时间分配比例应该如何协调的问题。个人认为,专业教学与核心价值培育教学的时间分配可以是7:3。具体地说,可以在每单元结束后体现在练习与案例讨论中(管理類课程)。专业课教学在核心价值培育的目标设计容易泛化上、抽象化。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目标设计清晰具体。个人认为,目标设计一方面忌讳过窄,如更忌讳过宽。前者降低了教学的效率,后者使目标失去了应用性,指导性。换言之,专业课的核心价值培育设计,应该有清晰的指向性。核心价值培育目标的设计,既要重视教材中显性的和情感型的素材,又要注意挖掘隐性的和哲理性的内容。 此外,在培育核心价值的方法上,还要注意趣味性原则,尽量让传导方式变得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渗透点要明确。
4.学生的学与用存在着距离。核心价值的理解与内化是需要时间的。对于社会实践经历不多的大学生而言,除了通过案例教学中带领学生讨论、思考外,教师通过对学生专业实习指导来培育学生的核心价值也非常重要。朱小蔓教授认为:价值观的形成,首先必须使社会的要求内化为个体内在的需要,其次才能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去创造社会所需要的行为利用专业课进行核心价值培育,无论运用哪些手段,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教师自身的以身作则。教师在学生眼中,是一个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起到示范效应。一个师德不好的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批评社会上某个败德行为,很难想象他(她)的话在同学心中有多大的说服力。
参考文献:
[1]朱小蔓. 面对挑战,学校道德教育的调整与改革[J].教育研究,2005年(3)
[2]沈壮海、余双好.学校德育问题研究[M],大象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年。
[3]《中国价值》编创组. 中国价值:图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与源[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年。
本次讨论试图在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必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课教学中渗透难点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专业课教学中的渗透路径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路径建议。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课;目标设定;渗透路径
一、问题的提出:
如果说整个人类世界的文明是自然与人这两个分子构成的话,那么影响人的行为主体就是正式制度(法律、规章制度等)和非正式制度(文化、道德、价值观等)。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如果能保持一致性,那么,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将会降低。从这个视角出发,对高校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他们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思想觉悟和品德修养,培养远大的理想、创新精神,培育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素养,对学生个人的健康发展、对整个社会低成本运转、特别是对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的中国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我校是经济管理类高校,70%的学生就业去向是定位在金融部门。商业行为的伦理性最终取决于商业行为的商业决策制定者的行为选择。商科院校的学生是商业活动的后备军,其道德发展水平和价值观不仅影响自身的职业生涯,而且还将引领社会商业伦理方向。
二、利用专业课在学生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觉得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和专业课无关。但是,笔者认为,仅仅靠思政课或思修课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不够的,必须还要有专业课的介入。美国当代德育学家T. Likona曾明确提醒人们要认识各门学科教学对道德教育的意义。他认为,各科教学对道德教育来说是一个“沉睡的巨人“,具有很大的潜力,不利用各科教学进行价值观教育与道德教育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1.专业课的潜力。一般而言,大学生在校期间专业课的学习时间较长,通常需要花三至四年时间来逐步完成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能够通过长期点滴积累巩固培育成果。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程体系中专业课占比大于基础课程,利用专业课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较为广阔的阵地。专业课程的开设在一段时间内较为稳定,其载体资源丰富,核心价值观培育素材众多。专业课程常常伴随相应的实验、实习,能够为践行核心价值观提供平台。因此,专业课开辟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园地具有巨大潜力。
2.核心价值观反作用于专业课程学习。在专业课中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有利于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而且不断内化的核心价值观将反作用于专业课教学。核心价值观中“爱国”精神的培养能够提升大学生民族自豪感,培育学生肩负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责任意识,形成学习专业知识的内部驱动力。“敬业”意识的养成,可以滋养大学生的职业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认知需求和兴趣。“诚信”品质的培育不只是杜绝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过程中不弄虚作假、不剽窃抄袭、不挂羊头卖狗肉的有力法宝,也是大学生将来立足于社会,承担社会角色,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的思想精神基石。马克思曾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指人必然处于各种社会关系中,学生之间关系以及师生关系是大学生面对的基本社会关系,在处理这些关系的过程中“友善”是前提条件,更是处理复杂社会关系的目标和方向。大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有利于学生更加客观设定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友善。
3.利用专业课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度高、影响力大。从接受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对思想体系、对价值观的接受,往往受制于所接受素材的相关性、真实性、以及接受方式的自然性等影响。研究表明,利用专业课培育学生的核心价值,其传播方式是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自然作用的,这符合接受心理学中的自然法则。
三、专业课教学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可能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呈现道德、伦理、价值观的素材隐性强显性弱。
2.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核心价值观是隐含于教材中的,显性度在很多时候是比较低的。这给授课教师的核心价值培育目标设计带来难度。作为教师,要努力开发出隐含在教材中的涉及到核心价值的内容。这需要教师充分挖掘专业课教学中的价值因素。特别是在案例教学时,我认为是能够找到价值培育的素材的。这是因为,管理者的所有决策都包含着价值观的因素,或者说都体现他的或他所代表的组织的价值观在。同时,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强调个人价值观,更要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可以从历史、社会和伦理学的角度研究每门课的发展,例如,在案例教学中,可以要求同学回答这个案例的伦理主题是什么。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可以增强伦理意识追求价值是专业课教学活动的内在驱动力,知识技能的传授也可以成为价值观教育的载体。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专业课教学中的价值因素,使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形成品格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从时间分配上,教师不容易把握。存在着专业课教学和核心价值培育的时间分配比例应该如何协调的问题。个人认为,专业教学与核心价值培育教学的时间分配可以是7:3。具体地说,可以在每单元结束后体现在练习与案例讨论中(管理類课程)。专业课教学在核心价值培育的目标设计容易泛化上、抽象化。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目标设计清晰具体。个人认为,目标设计一方面忌讳过窄,如更忌讳过宽。前者降低了教学的效率,后者使目标失去了应用性,指导性。换言之,专业课的核心价值培育设计,应该有清晰的指向性。核心价值培育目标的设计,既要重视教材中显性的和情感型的素材,又要注意挖掘隐性的和哲理性的内容。 此外,在培育核心价值的方法上,还要注意趣味性原则,尽量让传导方式变得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渗透点要明确。
4.学生的学与用存在着距离。核心价值的理解与内化是需要时间的。对于社会实践经历不多的大学生而言,除了通过案例教学中带领学生讨论、思考外,教师通过对学生专业实习指导来培育学生的核心价值也非常重要。朱小蔓教授认为:价值观的形成,首先必须使社会的要求内化为个体内在的需要,其次才能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去创造社会所需要的行为利用专业课进行核心价值培育,无论运用哪些手段,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教师自身的以身作则。教师在学生眼中,是一个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起到示范效应。一个师德不好的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批评社会上某个败德行为,很难想象他(她)的话在同学心中有多大的说服力。
参考文献:
[1]朱小蔓. 面对挑战,学校道德教育的调整与改革[J].教育研究,2005年(3)
[2]沈壮海、余双好.学校德育问题研究[M],大象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年。
[3]《中国价值》编创组. 中国价值:图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与源[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