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到了现代社会,男女公平竞争,那么择行、入行也就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于是我们发现,无论是高考后的专业选泽,还是重返校园的再次充电,又或者是毕业之后的职场选择……似乎在我们的人生旅途里。专业选择与我们是形影相随的。那么怎么选择专业?选专业和定职业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为什么那么多考生在入学之后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满意?本文我们就从考生的角度出发,从专业与职业的关系、专业与就业的关系等角度剖析专业选择的窍门,以及我们应该规避的误区。
决战专业选择掌握两大窍门
很多考生一定都会问,我应该按照什么要求选报专业?选报专业的依据无外乎外在和内在的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中,起到主导作用的内因就是考生本人对于专业的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最适合自己的志愿才是最好的志愿。其次,就业率、工资水平、行业现状、行业发展趋势等外在的因素又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方面,今天的现状四年之后还会是这样吗?由于这些因素还是在不断变化的,那我们怎么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呢?
窍门一:从兴趣特长出发找到自己的方向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选择专业的过程中,从兴趣和特长出发找到自己的方向是十分必要的。正所谓没有最好的志愿,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志愿。那么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呢?
高中阶段的学习,对学习能力的考查较多,而大学的专业要求及将来的职业发展则对个性要求相对较多。比如说:文学类的专业,学习内容难度不算太高,但是个人的素质就是整个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部分。其中理解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应变能力等等将成为专业与职业的必备素质。又如:航空航天类专业,时物理数学能力要求高,对入的个性品质要求更高。这类专业要求极高的聚焦能力及零差错能力。那些具有认真负责、解决极限难题能力的同学,都有可能成为国家航空航天事业的宝贵人才哦!
因此,对自己的正确分析和定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专业选择,一般来说,外向的人更适合选择能够充分发挥自己行动能力和积极性的专业,例如管理、法律、经济、市场营销等;内向的人更适合选择能够发挥自己的计划性、敏感性、逻辑性的职业,例如研发人员、会计、技述人员等。但是在这个过程,需要提醒大家一点,一定不要只看自己兴趣的表面,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窍门二:看职业选专业做一个长期的职业规划
在选择专业的过程中,考生还应该结合自己的中长期职业规划,根据职业的内容来确定适合自己的专业。职业工作内容可能往往与专业学习内容差别很大。有的同学喜欢学习专业内容,但不意味着将来会喜欢从事相关职业。比如说:土木工程专业,它主要学习力学知识、数学知识,对几何绘图能力有一定要求。如果说有一个同学,它主要擅长的就是这几门学科的话,那么他选择土木工程专业应该是很不错的。但是。如果还要进一步考虑将来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的话,这个问题可能就会复杂一些。假如这位同学不喜欢经常到房屋建筑工地、道桥施工现场、甚至是钻井平台跑现场的话,木工工程师这个职业将会让他很不开心。这个例子也告诉我们,在选择专业的过程中一定要想得长远一些。不能光看表面。
除了职业的内容是我们务必要注意的,还有一些和职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因素也是必须考虑进去的。一方面,考生可以通过各地人才目录看专业的就业前景。近年来,各地人事部门都会公布当地紧缺的人才目录,通过对这些目录的了解,可以掌握各地对人才需求的大致走势,同时也可以在选择专业时起到一定的参考。另一方面,考生可以从高校的新增专业看当前的紧缺人才。每年,教育部都会公布高校新设置或调整的专业。尤其是新增专业备受大家关注。这里的新增专业包含两个意思:一个是针对全国而言新开设的专业,也就是首创;一个是针对某所高校而言新开设的专业。这些新增设的专业大部分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新兴产业密切相关,大都属于目前或将来人才市场上的热销人才、紧缺人才培养领域。因而新增专业透露出的紧缺人才趋势图可作为选择专业的参考依据。
考生在了解了自己的兴趣并通过职业规划了解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后。就要去了解哪些院校开设了这些专业。哪些院校开设的这些专业是其特色专业或者优势专业。例如某考生对材料工程专业比较感兴趣。那么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定位,首选往年录取分数在自己分数范围内相关院校具有材料工程优势和特色的专业。如果分数不够,那么可以降低学校档次,再选择材料工程专业。或者考虑材料工程实力较强的普通院校。
规避四大误区轻松锁定目标
高考填报志愿对于很多考生来说都是人生一次很重要的选择。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考生和家长每一次的选择都要十分谨慎。那么。有哪些误区是家长和考生在填报过程中容易犯的?我们又将如何规避这些误区?
误区一:仅凭专业名称选择专业
在选报专业的过程中,有一个最常见的误区就是仅凭专业的名称来选择志愿,忽视了专业的内涵。很多家长和考生,由于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常常在最后需要做决定的时候才开始准备,拿着高考大本的专业目录,望文生义,想当然地填报志愿。这其中往往带着各种各样自己对专业的猜测,这种猜测往往就犯了我们填报志愿过程中的大忌。
在查询专业目录选择专业的这个过程中,有一些问题是务必要搞清楚的。比如:这个专业是属于哪一个大类的?和它相关的专业有哪些?相关的职业有哪些?这个专业的基础课有哪些?专业课程又有哪些?这个专业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深造的空间有多大?
只有当我们深入地了解到了专业的内涵,了解到专业的发展方向,家长和考生才会避免犯一些低级错误。有一些专业名称因为在字面上很容易被误会,所以也会让人想当然地意会字面的意思。
比如,我们看这三个专业“城市管理”“城市规划”“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可能看上去大家的感觉都会比较相似,但是仔细地分析一下我们会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别还是很明显的。先说“城市管理”,可能很多人会想当然联想到“城管”。实际上我们看看它的培养目标是“要成为未来公共事务决策和运营管理的专业人士”,与我们想当然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再说说“城市规划”,它和城市管理侧重于管理不同,它更是一门注重城市规划、建设的工科,它的主干学科是建筑学;最后看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它的主干学科是地理学、环境科学、管理科学,它更偏重于地理科学。而我们进一步了解还能知道,这三个专业最后毕业分别拿的学位是管理学、工学和理学。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如果仅凭自己的感觉。我们是根本不可能 知道这个专业的发展动向的,也许就在一念之间,我们就犯下了大错。
误区二:仅凭分数选择专业
很多人一定会说。难道我用分数来选专业也不对吗?但是仅仅依据分数作为参考的数据作分析就有可能造成巨大的错误。
比如说,对于一个从小立志投身海洋事业的男孩来说,也许上一个海洋类的专业学校对于他来说,就是帮他圆了自己的梦想。我们不能说,他的分数远远高于一所海洋类学校录取线他就是在浪费分数,相反,真正适合考生自己的专业才是最好的选择。
曾经就有这样一个女生,她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在她即将跨入北大大门的时候遇到这样的问题,她的父母认为学经济好,光华管理学院就是很多考生梦寐以求的理想选择,但是对于考生本人而言,对于考古学的热爱,让她立志成为一个考古学家,可是父母认为她的分数上经济学肯定没有问题,怎么能选择如此冷门的考古专业呢?
其实问题的症结不在于考生是不是浪费了分数,而是在考生追寻梦想的过程中,怎么才能更好地利用分数的优势。我相信扼杀一个人考古梦想,其实是一个很残忍的决定,一个对经济管理没有兴趣的人,我想也会很难实现投入自己的热情去完成这个工作。
在兴趣面前,分数永远都只能是帮助我们前进的筹码,我们应该忠于自己的理想。所以当我们的分数不够某一个理想专业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通过选择一些相近的专业让自己可以更多地接触到相吴的知识,从而为以后的深造做准备。
总而言之,我们一定要努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并努力地实现最理想的组合。
误区三:盲目追求热门专业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如今的家长给考生选择志愿时更容易从当下的热门专业出发,盲目地跟风选择。事实上,我们经常会听到专家这么说,今天的热门不一定是四年之后的热门,今天的冷门也不一定是四年之后的冷门。的确,专业的需求情况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
目前家长和考生对热门的追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追逐报考热门的专业。一个是追逐就业热门的专业。这几年,经济学专业就是考生和家长追逐的热门专业之一,基本上学习成绩还算不错的考生都习惯上把目光放在经济学专业,可以说连续几年来,经济学专业都是家长们密切关注的专业,它在网络上的搜索次数之多,位居到了搜学网公布的热门专业的首位。由于很多家长和考生都在跟风填报,于是变相地抬高了经济学专业的录取分数线。
另一方面,追逐就业热门的专业也是当下很多家长和考生的选择。比如说。很多人就因为学医就业不错,就把医学类专业的关注度提高了。但是事实上,随着现在对医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考生毕业之后要想留在大城市、大医院,还需要读硕、读博,如果只是本科毕业,就业情况也不是那么乐观的。再举一个例子,法学专业,当年也可以说是热得烫手的专业,一时间国内很多大学都因为报考的人多开设了这个专业。的确,出来当律师多风光。可是,很快我们发现。在律师光鲜的职业后面,是这个专业僧多粥少的尴尬和门槛过高的压力,很多考生都遭遇了无法就业的困境。
而事实上,很多冷门专业,它将来就业未必就不好。比如说,档案学专业,就是几年前相当冷的专业。某个考生当年就被调剂到了武汉大学的档案学专业,当时是让她十分崩溃的。但是四年之后的情况,却让她笑得很开心,因为好多单位的文秘岗位看中了档案学专业在资料存档和信息搜集方面的优势,频频抛出绣球,最后她去了通信业的龙头——华为。这就是所谓“塞翁失马,焉知祸福。”但是从另一个侧面也看到,专业的选择绝不能以当前的冷热定乾坤。
误区四:把选择专业与选择职业简单地联系起来
在前面的文章里,我们已经提到了,需要从长期的职业规划出发进行专业的选择。但是有一个误区是很多家长、考生经常会犯的,那就是把选择专业和选择职业简单地联系起来,认为选择专业就是选择了未来,但事实上并不是这么简单。
比如这样的一类专业:教育学、新闻学、管理学等,就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首先我们看看教育学专业,很多人都是因为将来想当老师才选择这个职业,但是事实上这个专业是相当宽泛的,而学校在招聘老师的时候希望老师具体学的是语文、数学还是别的学科,所以这个专业是没有针对性的;再看新闻学,很多大学都开设了这个专业,在大家看来,学新闻专业以后可以做记者,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记者都是拥有着专业背景的人,比如财经记者最好是学财经的,体育记者最好是有体育背景的……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专业学新闻的记者就很难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最后说说管理学,很少有学管理出身的人。一毕业就从事管理工作,能够从事一线管理。而相反,从事管理的人大多是有着丰富实践管理经验的。
所以说,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的过程中,不能光看专业的表面,而是要从未来职业需求的专业里找到自己合适的专业,而不是选择一些听上去很漂亮但并不实在的专业。
决战专业选择掌握两大窍门
很多考生一定都会问,我应该按照什么要求选报专业?选报专业的依据无外乎外在和内在的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中,起到主导作用的内因就是考生本人对于专业的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最适合自己的志愿才是最好的志愿。其次,就业率、工资水平、行业现状、行业发展趋势等外在的因素又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方面,今天的现状四年之后还会是这样吗?由于这些因素还是在不断变化的,那我们怎么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呢?
窍门一:从兴趣特长出发找到自己的方向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选择专业的过程中,从兴趣和特长出发找到自己的方向是十分必要的。正所谓没有最好的志愿,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志愿。那么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呢?
高中阶段的学习,对学习能力的考查较多,而大学的专业要求及将来的职业发展则对个性要求相对较多。比如说:文学类的专业,学习内容难度不算太高,但是个人的素质就是整个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部分。其中理解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应变能力等等将成为专业与职业的必备素质。又如:航空航天类专业,时物理数学能力要求高,对入的个性品质要求更高。这类专业要求极高的聚焦能力及零差错能力。那些具有认真负责、解决极限难题能力的同学,都有可能成为国家航空航天事业的宝贵人才哦!
因此,对自己的正确分析和定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专业选择,一般来说,外向的人更适合选择能够充分发挥自己行动能力和积极性的专业,例如管理、法律、经济、市场营销等;内向的人更适合选择能够发挥自己的计划性、敏感性、逻辑性的职业,例如研发人员、会计、技述人员等。但是在这个过程,需要提醒大家一点,一定不要只看自己兴趣的表面,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窍门二:看职业选专业做一个长期的职业规划
在选择专业的过程中,考生还应该结合自己的中长期职业规划,根据职业的内容来确定适合自己的专业。职业工作内容可能往往与专业学习内容差别很大。有的同学喜欢学习专业内容,但不意味着将来会喜欢从事相关职业。比如说:土木工程专业,它主要学习力学知识、数学知识,对几何绘图能力有一定要求。如果说有一个同学,它主要擅长的就是这几门学科的话,那么他选择土木工程专业应该是很不错的。但是。如果还要进一步考虑将来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的话,这个问题可能就会复杂一些。假如这位同学不喜欢经常到房屋建筑工地、道桥施工现场、甚至是钻井平台跑现场的话,木工工程师这个职业将会让他很不开心。这个例子也告诉我们,在选择专业的过程中一定要想得长远一些。不能光看表面。
除了职业的内容是我们务必要注意的,还有一些和职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因素也是必须考虑进去的。一方面,考生可以通过各地人才目录看专业的就业前景。近年来,各地人事部门都会公布当地紧缺的人才目录,通过对这些目录的了解,可以掌握各地对人才需求的大致走势,同时也可以在选择专业时起到一定的参考。另一方面,考生可以从高校的新增专业看当前的紧缺人才。每年,教育部都会公布高校新设置或调整的专业。尤其是新增专业备受大家关注。这里的新增专业包含两个意思:一个是针对全国而言新开设的专业,也就是首创;一个是针对某所高校而言新开设的专业。这些新增设的专业大部分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新兴产业密切相关,大都属于目前或将来人才市场上的热销人才、紧缺人才培养领域。因而新增专业透露出的紧缺人才趋势图可作为选择专业的参考依据。
考生在了解了自己的兴趣并通过职业规划了解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后。就要去了解哪些院校开设了这些专业。哪些院校开设的这些专业是其特色专业或者优势专业。例如某考生对材料工程专业比较感兴趣。那么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定位,首选往年录取分数在自己分数范围内相关院校具有材料工程优势和特色的专业。如果分数不够,那么可以降低学校档次,再选择材料工程专业。或者考虑材料工程实力较强的普通院校。
规避四大误区轻松锁定目标
高考填报志愿对于很多考生来说都是人生一次很重要的选择。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考生和家长每一次的选择都要十分谨慎。那么。有哪些误区是家长和考生在填报过程中容易犯的?我们又将如何规避这些误区?
误区一:仅凭专业名称选择专业
在选报专业的过程中,有一个最常见的误区就是仅凭专业的名称来选择志愿,忽视了专业的内涵。很多家长和考生,由于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常常在最后需要做决定的时候才开始准备,拿着高考大本的专业目录,望文生义,想当然地填报志愿。这其中往往带着各种各样自己对专业的猜测,这种猜测往往就犯了我们填报志愿过程中的大忌。
在查询专业目录选择专业的这个过程中,有一些问题是务必要搞清楚的。比如:这个专业是属于哪一个大类的?和它相关的专业有哪些?相关的职业有哪些?这个专业的基础课有哪些?专业课程又有哪些?这个专业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深造的空间有多大?
只有当我们深入地了解到了专业的内涵,了解到专业的发展方向,家长和考生才会避免犯一些低级错误。有一些专业名称因为在字面上很容易被误会,所以也会让人想当然地意会字面的意思。
比如,我们看这三个专业“城市管理”“城市规划”“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可能看上去大家的感觉都会比较相似,但是仔细地分析一下我们会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别还是很明显的。先说“城市管理”,可能很多人会想当然联想到“城管”。实际上我们看看它的培养目标是“要成为未来公共事务决策和运营管理的专业人士”,与我们想当然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再说说“城市规划”,它和城市管理侧重于管理不同,它更是一门注重城市规划、建设的工科,它的主干学科是建筑学;最后看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它的主干学科是地理学、环境科学、管理科学,它更偏重于地理科学。而我们进一步了解还能知道,这三个专业最后毕业分别拿的学位是管理学、工学和理学。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如果仅凭自己的感觉。我们是根本不可能 知道这个专业的发展动向的,也许就在一念之间,我们就犯下了大错。
误区二:仅凭分数选择专业
很多人一定会说。难道我用分数来选专业也不对吗?但是仅仅依据分数作为参考的数据作分析就有可能造成巨大的错误。
比如说,对于一个从小立志投身海洋事业的男孩来说,也许上一个海洋类的专业学校对于他来说,就是帮他圆了自己的梦想。我们不能说,他的分数远远高于一所海洋类学校录取线他就是在浪费分数,相反,真正适合考生自己的专业才是最好的选择。
曾经就有这样一个女生,她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在她即将跨入北大大门的时候遇到这样的问题,她的父母认为学经济好,光华管理学院就是很多考生梦寐以求的理想选择,但是对于考生本人而言,对于考古学的热爱,让她立志成为一个考古学家,可是父母认为她的分数上经济学肯定没有问题,怎么能选择如此冷门的考古专业呢?
其实问题的症结不在于考生是不是浪费了分数,而是在考生追寻梦想的过程中,怎么才能更好地利用分数的优势。我相信扼杀一个人考古梦想,其实是一个很残忍的决定,一个对经济管理没有兴趣的人,我想也会很难实现投入自己的热情去完成这个工作。
在兴趣面前,分数永远都只能是帮助我们前进的筹码,我们应该忠于自己的理想。所以当我们的分数不够某一个理想专业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通过选择一些相近的专业让自己可以更多地接触到相吴的知识,从而为以后的深造做准备。
总而言之,我们一定要努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并努力地实现最理想的组合。
误区三:盲目追求热门专业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如今的家长给考生选择志愿时更容易从当下的热门专业出发,盲目地跟风选择。事实上,我们经常会听到专家这么说,今天的热门不一定是四年之后的热门,今天的冷门也不一定是四年之后的冷门。的确,专业的需求情况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
目前家长和考生对热门的追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追逐报考热门的专业。一个是追逐就业热门的专业。这几年,经济学专业就是考生和家长追逐的热门专业之一,基本上学习成绩还算不错的考生都习惯上把目光放在经济学专业,可以说连续几年来,经济学专业都是家长们密切关注的专业,它在网络上的搜索次数之多,位居到了搜学网公布的热门专业的首位。由于很多家长和考生都在跟风填报,于是变相地抬高了经济学专业的录取分数线。
另一方面,追逐就业热门的专业也是当下很多家长和考生的选择。比如说。很多人就因为学医就业不错,就把医学类专业的关注度提高了。但是事实上,随着现在对医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考生毕业之后要想留在大城市、大医院,还需要读硕、读博,如果只是本科毕业,就业情况也不是那么乐观的。再举一个例子,法学专业,当年也可以说是热得烫手的专业,一时间国内很多大学都因为报考的人多开设了这个专业。的确,出来当律师多风光。可是,很快我们发现。在律师光鲜的职业后面,是这个专业僧多粥少的尴尬和门槛过高的压力,很多考生都遭遇了无法就业的困境。
而事实上,很多冷门专业,它将来就业未必就不好。比如说,档案学专业,就是几年前相当冷的专业。某个考生当年就被调剂到了武汉大学的档案学专业,当时是让她十分崩溃的。但是四年之后的情况,却让她笑得很开心,因为好多单位的文秘岗位看中了档案学专业在资料存档和信息搜集方面的优势,频频抛出绣球,最后她去了通信业的龙头——华为。这就是所谓“塞翁失马,焉知祸福。”但是从另一个侧面也看到,专业的选择绝不能以当前的冷热定乾坤。
误区四:把选择专业与选择职业简单地联系起来
在前面的文章里,我们已经提到了,需要从长期的职业规划出发进行专业的选择。但是有一个误区是很多家长、考生经常会犯的,那就是把选择专业和选择职业简单地联系起来,认为选择专业就是选择了未来,但事实上并不是这么简单。
比如这样的一类专业:教育学、新闻学、管理学等,就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首先我们看看教育学专业,很多人都是因为将来想当老师才选择这个职业,但是事实上这个专业是相当宽泛的,而学校在招聘老师的时候希望老师具体学的是语文、数学还是别的学科,所以这个专业是没有针对性的;再看新闻学,很多大学都开设了这个专业,在大家看来,学新闻专业以后可以做记者,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记者都是拥有着专业背景的人,比如财经记者最好是学财经的,体育记者最好是有体育背景的……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专业学新闻的记者就很难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最后说说管理学,很少有学管理出身的人。一毕业就从事管理工作,能够从事一线管理。而相反,从事管理的人大多是有着丰富实践管理经验的。
所以说,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的过程中,不能光看专业的表面,而是要从未来职业需求的专业里找到自己合适的专业,而不是选择一些听上去很漂亮但并不实在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