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探究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不足,针对不足提出了创设创新教育教学课堂的策略,通过创新教学课堂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率,促进构建更加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学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数学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新课标优化以后,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基本的数学知识,更是要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这将有助于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同时,这样的教学目标也要求数学教学必须要进行创新。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数学教学的观念比较落后,长久以来,我国数学教学的氛围就是相对严肃和刻板的模式,缺少创新性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教师的权威很强,基本都是教师在讲课,很少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发表看法。这样的课堂死气沉沉,不利于学生的转动思维进行活跃思考,学生的思想被教师的讲解禁锢,不利于自身思维的创新和能力的创新提高。
其次,师生之间的关系比较疏离。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之下,学生比较畏惧教师,很难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交流,对于自己的困难缺乏求助思维。教师也未能放平自己的教学姿态,凌驾于学生之上,无法很好地体察学生的身心发展状态。这样的师生关系导致教师不了解学生,无法给学生们提供更加合适且科学的教学,不能准确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授课。
最后,现有的数学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具有较强的禁锢作用,学生的兴趣没有得到充分激发,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缺少积极性,这就导致学生总是在教师和家长的督促下进行刻板的学习和做题,很少有学生主动去学习,去思考,学生的创新能力自然不能得到较大地提升。
二、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方法
数学教学课堂当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警示了教师必须要进行教学改进和完善。
(1)进行情境教学,启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创新数学教学模式,情境模式创设时其中的重要环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利用丰富的、形象的、生活化的情境创设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敢于质疑,在情境中踊跃思考、积极提问,在兴趣的诱导之下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思维的活跃性,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吸收和能力转化。教师必须要深刻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明白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够长时间集中、容易被新鲜事物所转移,因此在情境创设和问题引导方面要做好多方面的准备,一方面要采用具有創新性的情境来引导学生进入数学知识的情境中,另一方面做好多项备选方案,当学生出现不一样的状态时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推进教学继续开展。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辅助创设情境。教师可以用图片展示生活中的常见场景,比如红绿灯路口的斑马线、教室的窗户、小区的伸缩门等,让学生在好奇地观察当中明白相交直线的平行关系。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以往的知识,然后让学生根据旧知识与“平行”的新知识明白什么叫平行四边形。教师用这样创新性的情境创设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加强,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2)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更具针对性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就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要在教学课堂当中利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就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不足和优点,让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解决学生的烦恼,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加深。同时,师生之间的互动加强有助于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更加重视数学学科,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比如说,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采用课堂问答的方式进行互动。
比如,教师在进行《图形的运动(二)》的教学当中,教师要给出图形变换之前和变换之后的模样,让学生们进行观察,然后提问学生:图形有什么变化?把图形放在格子里,从甲处移动到乙处,它是向什么方向移动的?移动了几个格子?通过具体的、明确的、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来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不断思考。
教师还可以采用课堂实践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还是以“图形运动”为例,教师可以准备相应的图案,让学生们根据教师给出的线索来进行绘画。实践可以加强学生们的学习动力,让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更加顺畅和牢固。通过多层次的互动,教师能够更了解学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三、结语
教师要在课堂上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兴趣的增长,通过高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的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达到培养数学人才、综合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玲.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探讨[ J] .中国校外教育, 2020( 7) :92, 94.
[2]刘梦晨,周延军,高印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模式创新初探[ J] .中国校外教育, 2019( 5) :148-149.
[3]杨莹玲.教学生活化,课堂互动化: 小学数学 教学模式的创新分析[ J] .华夏教师, 2018( 12) :83.
[4]黄勋强.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 究[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 第十 二卷) . :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 2017: 750-753.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学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数学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新课标优化以后,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基本的数学知识,更是要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这将有助于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同时,这样的教学目标也要求数学教学必须要进行创新。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数学教学的观念比较落后,长久以来,我国数学教学的氛围就是相对严肃和刻板的模式,缺少创新性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教师的权威很强,基本都是教师在讲课,很少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发表看法。这样的课堂死气沉沉,不利于学生的转动思维进行活跃思考,学生的思想被教师的讲解禁锢,不利于自身思维的创新和能力的创新提高。
其次,师生之间的关系比较疏离。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之下,学生比较畏惧教师,很难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交流,对于自己的困难缺乏求助思维。教师也未能放平自己的教学姿态,凌驾于学生之上,无法很好地体察学生的身心发展状态。这样的师生关系导致教师不了解学生,无法给学生们提供更加合适且科学的教学,不能准确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授课。
最后,现有的数学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具有较强的禁锢作用,学生的兴趣没有得到充分激发,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缺少积极性,这就导致学生总是在教师和家长的督促下进行刻板的学习和做题,很少有学生主动去学习,去思考,学生的创新能力自然不能得到较大地提升。
二、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方法
数学教学课堂当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警示了教师必须要进行教学改进和完善。
(1)进行情境教学,启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创新数学教学模式,情境模式创设时其中的重要环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利用丰富的、形象的、生活化的情境创设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敢于质疑,在情境中踊跃思考、积极提问,在兴趣的诱导之下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思维的活跃性,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吸收和能力转化。教师必须要深刻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明白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够长时间集中、容易被新鲜事物所转移,因此在情境创设和问题引导方面要做好多方面的准备,一方面要采用具有創新性的情境来引导学生进入数学知识的情境中,另一方面做好多项备选方案,当学生出现不一样的状态时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推进教学继续开展。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辅助创设情境。教师可以用图片展示生活中的常见场景,比如红绿灯路口的斑马线、教室的窗户、小区的伸缩门等,让学生在好奇地观察当中明白相交直线的平行关系。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以往的知识,然后让学生根据旧知识与“平行”的新知识明白什么叫平行四边形。教师用这样创新性的情境创设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加强,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2)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更具针对性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就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要在教学课堂当中利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就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不足和优点,让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解决学生的烦恼,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加深。同时,师生之间的互动加强有助于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更加重视数学学科,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比如说,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采用课堂问答的方式进行互动。
比如,教师在进行《图形的运动(二)》的教学当中,教师要给出图形变换之前和变换之后的模样,让学生们进行观察,然后提问学生:图形有什么变化?把图形放在格子里,从甲处移动到乙处,它是向什么方向移动的?移动了几个格子?通过具体的、明确的、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来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不断思考。
教师还可以采用课堂实践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还是以“图形运动”为例,教师可以准备相应的图案,让学生们根据教师给出的线索来进行绘画。实践可以加强学生们的学习动力,让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更加顺畅和牢固。通过多层次的互动,教师能够更了解学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三、结语
教师要在课堂上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兴趣的增长,通过高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的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达到培养数学人才、综合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玲.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探讨[ J] .中国校外教育, 2020( 7) :92, 94.
[2]刘梦晨,周延军,高印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模式创新初探[ J] .中国校外教育, 2019( 5) :148-149.
[3]杨莹玲.教学生活化,课堂互动化: 小学数学 教学模式的创新分析[ J] .华夏教师, 2018( 12) :83.
[4]黄勋强.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 究[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 第十 二卷) . :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 2017: 750-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