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政教育是新时代下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思政教学改革是符合时代发展的重要教学改革。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思想以及“多元化育人”教学理念的必然要求。作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师要深刻的认识到思政元素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创新教学的模式,提高课堂思政内容的融入并将其挖掘出来。本文就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展开讨论。
关键词:高职 艺术设计 思政元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正文]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德育教育、思政教学已经成为了高职教学的重要内容。2014年在上海提出思政教育的理念,经过两年的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2016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思政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道德理念,其方式是把思政的一些理念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的教师在讲课中要多融入思政的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出文化自信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祖国输送合格的艺术设计类人才。
一、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处于青年时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树立正确三观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特别是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导致学生每天都在接受着大量的信息,高职学生所说在年龄已经成年,但是由于缺少经验,心里发育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专业课程的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的时候,要适当挖掘课程中的内容并引进思政内容,并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这样才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师、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重要因素。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准。优秀的艺术作品离不开思想的指引和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在高职的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中,学生文化课的安排一般比较少,而过于重视专业技术的练习,不利于学生思政理念的养成。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二、设计类专业思政元素教学的措施
2.1建立思政资料库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高职教师并不重视思政教学,导致部分教师缺少思政教育的相关方法与实际案例。建立思政教学资料库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思政资料库的建立需要所有教师的一同参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思政元素与专业课堂的融合点。但由于单个教师的精力与时间有限,难以发掘出更多专业课程里的思政元素。但是如果每个教师都把自己的思政教学经验与教学方法相互分享,就有可能建立起完整的艺术设计专业思政教学体系,是教师进行思政教学的良好工具。教师要重视设计专业的思政资料库建设,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相关问题的交流。同时,教师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的充实自己,加大思政教学的知识储备,基于对专业知识的良好基础,在日常的思政素材中挖掘出与课程相关的部分并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例如在将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文化自信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设计优秀作品,在教学的过程中深入分析我国古代留下的艺术瑰宝。教师也可以把一些实际的案例分享到思政资料库中,以便其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例如传统手艺人人生经历与优秀作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这些元素,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工匠精神。
2.2设计思政元素课堂教学
在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课堂中加入思政教育的方法,不能采用增加思政课时,讲思政元素生搬硬套的加入到课程之中,这样的方法难以取得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思政教学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实施思政教育。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思政建设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
例如在讲解设计原理的时候,也要适当的提一些新时代背景下的要求,让学生在今后的艺术设计中能够融入时代的特点,符合社会的需求。教师要在教学的全过程融入思政元素,从课前教学案例准备到课上教学活动的设计再到课后的实践作业都应该融入一定的思政元素。教师也要紧密联系教材知识,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存在的思政元素,找到在教学中的切入点,并以此为基础展开系列的思政元素挖掘与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拥有良好的知识基础与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所以教师也要不断的用思政元素充实自己,以便更好地完成思政教学的任务。
[結束语]综上所述,在高职的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中挖掘、融入思政元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培养优秀设计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艺术设计类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思政元素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创新艺术设计的教学方法,让良好的思政教育引领学生的设计方向。
参考文献
[1]董翠,王俊杰. 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J]. 中国轻工教育,2021(3):17-22. DOI:10.3969/j.issn.1673-1352.2021.03.004.
[2]唐青. 浅析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三微一体”教育模式的同向同行延展[J]. 中华手工,2021(4):168-169. DOI:10.3969/j.issn.1672-6766.2021.04.081.
关键词:高职 艺术设计 思政元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正文]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德育教育、思政教学已经成为了高职教学的重要内容。2014年在上海提出思政教育的理念,经过两年的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2016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思政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道德理念,其方式是把思政的一些理念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的教师在讲课中要多融入思政的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出文化自信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祖国输送合格的艺术设计类人才。
一、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处于青年时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树立正确三观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特别是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导致学生每天都在接受着大量的信息,高职学生所说在年龄已经成年,但是由于缺少经验,心里发育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专业课程的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的时候,要适当挖掘课程中的内容并引进思政内容,并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这样才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师、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重要因素。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准。优秀的艺术作品离不开思想的指引和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在高职的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中,学生文化课的安排一般比较少,而过于重视专业技术的练习,不利于学生思政理念的养成。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二、设计类专业思政元素教学的措施
2.1建立思政资料库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高职教师并不重视思政教学,导致部分教师缺少思政教育的相关方法与实际案例。建立思政教学资料库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思政资料库的建立需要所有教师的一同参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思政元素与专业课堂的融合点。但由于单个教师的精力与时间有限,难以发掘出更多专业课程里的思政元素。但是如果每个教师都把自己的思政教学经验与教学方法相互分享,就有可能建立起完整的艺术设计专业思政教学体系,是教师进行思政教学的良好工具。教师要重视设计专业的思政资料库建设,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相关问题的交流。同时,教师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的充实自己,加大思政教学的知识储备,基于对专业知识的良好基础,在日常的思政素材中挖掘出与课程相关的部分并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例如在将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文化自信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设计优秀作品,在教学的过程中深入分析我国古代留下的艺术瑰宝。教师也可以把一些实际的案例分享到思政资料库中,以便其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例如传统手艺人人生经历与优秀作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这些元素,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工匠精神。
2.2设计思政元素课堂教学
在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课堂中加入思政教育的方法,不能采用增加思政课时,讲思政元素生搬硬套的加入到课程之中,这样的方法难以取得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思政教学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实施思政教育。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思政建设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
例如在讲解设计原理的时候,也要适当的提一些新时代背景下的要求,让学生在今后的艺术设计中能够融入时代的特点,符合社会的需求。教师要在教学的全过程融入思政元素,从课前教学案例准备到课上教学活动的设计再到课后的实践作业都应该融入一定的思政元素。教师也要紧密联系教材知识,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存在的思政元素,找到在教学中的切入点,并以此为基础展开系列的思政元素挖掘与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拥有良好的知识基础与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所以教师也要不断的用思政元素充实自己,以便更好地完成思政教学的任务。
[結束语]综上所述,在高职的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中挖掘、融入思政元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培养优秀设计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艺术设计类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思政元素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创新艺术设计的教学方法,让良好的思政教育引领学生的设计方向。
参考文献
[1]董翠,王俊杰. 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J]. 中国轻工教育,2021(3):17-22. DOI:10.3969/j.issn.1673-1352.2021.03.004.
[2]唐青. 浅析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三微一体”教育模式的同向同行延展[J]. 中华手工,2021(4):168-169. DOI:10.3969/j.issn.1672-6766.2021.04.081.